骨灰盒是不能直接埋进墓穴的,还要把它装进一个棺材里。拾掇寿棺,有专门的“先生”,所有的程序都是由他指挥并操作的。铺盖停当以后,棺内还放置了伯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生前的心爱之物,其中酒杯、酒壶之类的肯定少不了。然后,再撒一些五谷、纸钱。按当地风俗,欣月和大姐欣荣做为女儿,她们为伯置备了纸马素车、香炉锡箔和纸人等等一大堆,摆放在棺前两侧。
灵堂就设在大门外南北向的街道上,前来吊拜的人离老远就能看到醒目的“福如东海”、“音容宛在”八个粗黑体大字。大哥、二哥以及本家的兄弟侄子等孝子贤孙们,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前来吊唁,他们就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的女眷们则放声哭泣。欣月和大姐欣荣的身体都不是很好,身心交瘁,我和姐夫很是担心她们。
伯入殓用的棺材,是用上等柏木制作的。这口棺材,并不是专门为他打造的,是奶奶在十年前,为她自己准备的寿棺。而且,这是她为自己准备的第二口寿棺。
奶奶的第一口棺材,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准备的。五十多年前,那时还相对年轻的奶奶买了一棵柏树,请人为自己打造了一口棺,但却一连几十年都没用上。十年前的二零零一年,我的岳母--也就是奶奶的儿媳妇,最先我叫她婶子,后来改口跟着欣月叫娘--她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当时,很多人以为奶奶不舍得把那口停放了几十年、每年都要上漆的棺材给儿媳妇用,可是,奶奶没有任何犹豫,把它让给了像自己女儿一样的儿媳。之后,奶奶又为自己准备了第二口柏木棺材。
这口棺材,一放又是多少年,等二零零八年她去世的那会儿,全乐陵市正在轰轰烈烈地搞殡葬改革,所有人死了必须火化,并提倡用水泥棺材。就这样,奶奶为自己准备的第二口棺材也没用上。现在,伯去世了,他自然就占用了奶奶的这口棺材。因此有“周易先生”就说了,奶奶上辈子欠儿子和媳妇的,今生她就是这个命。奶奶到底是什么样的命呢?奶奶的大名叫高书梅,是伯的娘,烈士徐振德的妻。但在后来我看到的由乐陵市公安局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签发的、编号为372427090830332的身份证上,她的名字被写成“高书美”,显示的出生年月是一九零九年八月三十日。后来我从妻子口中得知,其实爷爷--也就是奶奶的丈夫,也并不像烈士证书上写的那样叫“徐振德”,实际上他的本名叫“徐振铎”。大家猜测,可能过去农村人识字的不多,烈士家属登记时,口误把“铎”听成了“德”。当然,这并没影响到奶奶作为烈士家属多年来领取国家发给的抚恤金。是的,花着用爷爷的命换来的钱,奶奶能够感觉到一丝来自远方亲人的抚慰。奶奶爱钱。爱人民币,也爱银元--特别是爷爷死前留下的那两块银元。给伯压棺用的银元,就是其中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