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刚在城郊买了个四合院,晚上一打开电视,就见滚动字幕打出:现有台胞刘教授求购祖屋:四合院,院中有一眼方井、一棵梧桐树。求购价:三十五万元人民币。
李明看了心中一动:这说的是不是我买的这个四合院呀?当晚到四合院看了看:梧桐树有,当初下决心买就是因为有它;方井没有,可是,院里堆了一些砖头,会不会在那下面?就把砖头搬开,下面露出一块青石板,掀开一看,果然有眼方井。李明大喜:这里果然是块宝地,虽说许多年没住人有些破败了,卖家却是不愿出让,说要不是让钱憋住了,说啥也不能卖。这不,刚买到手就增值了五万元。
李明打电话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很高兴,让李明赶紧联系刘教授,研究出让的事,还要把从这里收拾出的破烂再弄回来。可是没等李明给刘教授粉打电话,妻子给他来了电话,说刘教授已把价格提到了四十万元,还加了说明:因本人少小离家,忘记了祖屋的位置,如有提供线索者,本人愿出赏金五万元。
李明心里犯了核计:刘教授这么急着要找回祖屋,是不是祖屋里藏着宝啊?不到两个小时,价格长了五万元。再等等吧。这么着,第二天他没有主动联系刘教授,可是,刘教授找他来了。
原房主给刘教授提供了线索,他领着刘教授、政府官员和记者赶来了。经过刘教授确认,这个四合院确是他家的祖屋,刘教授说:没想到六十年过去了,祖屋风采依旧。刘教授对李明说:如果他愿意出让,他可以把价格再增加十万元。感谢家乡人民为他保住了祖屋,还愿意拿出一千万元投资家乡建设。天哪!李明惊喜得嘴都合不上了。到了这会儿他还有什么可说的?不用政府官员劝说,立马应答下来。不过李明也不是财迷心窍的人,他并没有让刘教授真的拿出五十万元,买回自己家的祖屋,只同意原价出让。
李明想通了:咋说刘教授是台胞,咱家乡人办事不能太黑不是?但李明提了个附带条件,他问刘教授:“刘教授,您这么急着买回祖屋,是不是祖屋里藏着宝哇?”这一问好像触动了刘教授的心弦,刘教授眼含泪水说:“是啊,祖屋里确是藏着我家的宝贝……”
刘教授给在场的人说了一个故事:还在祖国解放前昔,一天夜里,当时只有六岁的刘教授被父亲从睡梦中抱起,匆匆坐上一艘轮船,航行很久到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地方--台湾。
在轮船上,刘教授父亲睡醒后猛的想起一件事,他刚在祖屋里藏了一个宝盒,想在离开家乡时带走。谁知,光顾着儿子了,没来得及拿。当时,他想要回去取,可是,轮船依旧西行,离开他的家乡越来越远。到了台湾后,一直到死也没能再回到家乡,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永久的遗憾。
“一别家乡六十载,不知宝盒今安在?依稀旧梦难找寻,当年孩伢变老翁!”刘教授感概万千的吟起了诗,一时间老泪横流。叫上李明和众人走进屋里,指着那张大床说:“父亲说当年他就把宝盒藏在床的暗格里,临终前叫我一定找回它,把里面的东西和他葬在一起。”
这时,有人掀开床板,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正在失望之时,刘教授在床下一块木板上轻轻按了一下,那里“叭”的一声打开一扇小门。刘教授高兴地说:“啊,这么多年它还好用,宝盒一定还在啊!”大家看到暗格里有块布帘遮挡着,心情都激动起来。刘教授也兴奋地撩起布帘,向下面看了一眼,却惊诧得跌坐地上,布帘下是空的,宝盒不见了!
丢了台胞视若眼珠的宝盒,问题严重了。李明和原房主被分叫到别的房间,几个官员正要询问是不是他们拿走了宝盒,刘教授过来说:“不关他们的事,这么些年了,祖屋不知经历了多少人,宝盒也许是自己走了。”这是什么话?没人动,宝盒怎会自己走掉呢?大家都怀疑刘教授是不是因为突然不见了宝盒,受了刺激。但大家都理解了刘教授的意思,就是不想难为李明和原房主。既然宝盒主人发了话,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另外,看李明和原房主的样子也确实不像知道宝盒的事,这事也只好放下了。
李明和刘教授很快办完了房屋变更手续,刘教授一定要践诺,李明说什么也不肯收那多出的二十五万元,他想:一来这是人家的祖屋,理应还给人家;二来刘教授在没有找到宝盒的情况下,仍然给家乡投了资,咱咋能再多收人家钱呢?这让刘教授十分感动,刘教授说:不是差钱,他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最后,刘教授拗不过李明,只好把钱收回去。不过,刘教授说:这二十五万我一定不会自己留下的!
又是一些天过去了,就在李明快把这件事忘记时,他突然接到了刘教授的电话,在电话里刘教授说:我知道宝盒到哪里去了,您能来一趟吗?李明非常想知道宝盒里到底藏了些什么,当即赶去了。刘教授见李明来了很高兴,说:“小兄弟,前些天为了一个莫明的宝盒,险些让你受了委曲,今天我全跟你说了吧。”刘教授说:也许父亲当年真的往宝盒里藏了一些珍宝,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早已化做了尘土,既然宝盒里装的是祖国的宝物,仍还给祖国好了。我替他往家乡走了一趟,也可以了却父亲的遗愿了。
刘教授说:现在赶上好时候了,大陆和台湾实现了“三通”,这次回到家乡,没想到家乡人民如此热情,这么快就帮我找回了祖屋,虽然没有找到宝盒,但他觉得宝物就他的身边,这就是家乡人的亲情啊!我能重新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已经心满意足了!
李明眼里不知怎么湿润了。这时,原房主也接到电话赶来了。刘教授握着李明和原房主的手说:“小兄弟,你不肯收下的五万元线索费,你不肯要的二十五万元我没有留下,我替你们把它捐给了家乡的小学校。孩子才是最宝贵的!”
李明已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房主也是一样,但他却说:从他父亲到他这一辈,他们一直没有把这房子出让,从没有人发现过暗格,那宝盒怎么就会不见了呢?刘教授却说:“不要再管宝盒的事了。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只要它还留在祖国就好。明天我就要回去了,不过,用不了多久我会再回来的,到那时我还会请二位到我的祖屋一聚,相逢在盛世啊!”
第二天,刘教授登上了返程的飞机,李明目送刘教授走上飞机,心里竟有了依依惜别的感觉。
飞机轰鸣着飞上了蓝天。这时,李明的手机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妻子在电话里说:“李明,有件事刘教授没走我不能和你说,他要找的宝盒在我这里。”李明很生气,指责妻子为什么刘教授在的时候不说。妻子说:有些事情不是一下子能说明白的,你到家再说吧。
李明急匆匆赶回到家里,果然看到了一个小木盒,妻子这时才说:她收拾床里的东西时,发现了那个暗格,最初,以为里面一定藏着好东西,谁知只是个很古旧的小木盒,轻飘飘的,晃一晃,里面发出沙沙的声音,又有暗锁锁着打不开。就随手把它丢到纸箱里带回了家。后来,听说了刘教授找宝盒的事,也想过刘教授找的可能是它。但小木盒这么轻,里面分明没什么东西,怕把事说给丈夫,丈夫冒失的拿给刘教授遭人怀疑,就瞒下了没说。
李明也拿过小木盒看了看,心想:难怪妻子没跟自己说,小木盒真的很轻,好像是空的,要不是自己熟知妻子的为人,还真会以为是她把里面的东西拿走了;这下李明也犯了核计:若是小木盒在暗格时被刘教授找到了还好说,现在自己就这样拿出去,没准儿就被人家怀疑私下匿了宝物,交个空盒出来。
李明左思右想,觉得这样瞒下去终究不是事,心里也很想打开看看空盒里到底装了什么,又感觉不管里面有没有宝,私下打开终是不好,想了一夜,最后下了决心,拨通了刘教授留下的电话号码。
李明问刘教授:您要找的是不是一个很古旧的木盒子呀?刘教授那边激动得声音都变了:“是啊、是啊!我小时候见过的!父亲说过,那盒子里装的都是宝物,应该很重的!你找到了吗?快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李明沉默了一会,说:“是的,我找到了。可是……刘教授,您相信我吗?”刘教授说:“相信!我当然相信!”李明说:“刘教授,盒子也许是您说的那个,可是,它不是很重,而是很轻、很轻。里面好像没什么东西。”
“是吗?怎么会这样呢?”刘教授在那边嗫哝着,“很轻、没什么东西?父亲当年为什么那样看重它呢?”
“刘教授,如果您同意我就打开了!”李明决定不管不顾了,只要对得住自己良心就行了。刘教授说:“同意、同意!我也很想知道父亲当年往宝盒里藏了什么宝物!”
于是,李明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小木盒,可是,真的让他失望了,木盒里倒不是如他想像的空空无也,只有几张薄薄的纸片。这更让他犯了犹豫,跟刘教授说实话吧,怕他怀疑自己贪财昧良心;不跟他说实话盒子里又真的没有什么宝物。刘教授那边却等不及了,一个劲的追问他,没办法,他只好如实告诉刘教授:宝盒里面只装着几张纸,并没有什么宝物。
电话那边刘教授沉默了一会,突然如梦初醒地大喊起来:“我知道了!父亲的宝物就是那几张纸啊!那纸上一定记载着很重要的事情!小兄弟,快把纸上的话给我念一念!”
李明拿起那几张已经发黄了的纸片,那只是一张传单和几张小卡片。传单是“告蒋军全体官兵弟兄书”,卡片上印着“边区通行证”和“边区通用券”。
李明还没有念完,话筒那边竟传来刘教授痛彻心肺的哭声。只听刘教授边哭边说:“我真的知道了!父亲说过:本来他可以留在大陆的,就在大陆临解放前,他的一个老同学拿了几样东西冒死交给他,可是,因为他的摇摆不定而没有用,这成了他心里永久的痛!那不是几张轻薄的纸片啊!那是一条通关大道啊!可惜呀!父亲却没有去走!”
李明也哭了,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漂泊海外的老人,会把这些纸片视为珍宝,因为这是能改变他人生唯一的抉择。
故事是旧的,但故事的讲法不断地推陈出新。
--著名作家莫言
我们听故事、看故事,不仅放松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而且提高写作水平,学到了知识,真是获益匪浅。这套故事丛书,就是从全国的精品故事中筛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篇篇珠玉,风采各异,美不胜收。只要你看一看,读一读,就一定开卷有益。
--中国故事委员会副主任范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