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寅押了这些茶叶出了黑雾山,平平安安地回到“大德兴茶庄”。他向乔致庸交付好货物后,就要回云雾山去,但乔致庸却不肯让他进匪帮做劫匪。他和高寅一起来到云雾山见“独眼黄”。乔致庸说,愿意出十万两白银给匪帮,“买”回高寅。那“独眼黄”见堂堂“大德兴”的东家为了一个小伙计,竟敢冒死前来,还愿出这么多钱,不由感叹道:“有这样的东家和这样的伙计,‘大德兴’能不发财吗?盗亦有道,我‘独眼黄’一生敬重重情重义之人,我成全你们义主义仆!”
就这样,乔致庸花了十万两银子,留住了高寅。从此,高寅更是一心为了“大德兴”,不惜呕心沥血,乔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后来,乔致庸将“大德兴茶庄”改建为“大德通茶票庄”,主营票号生意,破格提拔高寅做了“大德通”的总号大掌柜,管理遍布全国的几十家分号。
“我先祖高寅做大掌柜时,正是乔家生意兴旺的时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日进斗金’,作为大掌柜,他功不可没。东家乔致庸虽是商人,却重情重义,所以在高寅告老还乡时才亲手写下了这张字据,让他终身领取一份十厘干股。为奖励他的功劳,即使他去世了后人也可在乔家领一份二厘干股。”讲完这段故事,高杰林说。
曹岳听得入了迷,在那乱世创业的晋商中确有不少这类充满传奇性的故事,可传到今天已经难辨真假。高杰林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有“字据”为证,似乎是真的。但这事他可不能擅自做主,于是,曹岳让高杰林留下这张“字据”的复印件,他马上和董事长乔立新联系,有结果再通知高杰林。高杰林答应后就告辞了。
曹岳越想这事越觉得离奇,当即打电话给乔立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乔立新一听很感兴趣,说马上过来。很快,乔立新乘飞机从北京来到这里,他拿过那份“字据”的复印件仔细看起来。
“我看这事不像是真的,八成这个高杰林是来讹诈的吧!”曹岳对乔立新说。
“不,确有其事!”乔立新肯定地说,小时候他就听家族中的老人说起过这件事,“不过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原来,高寅做了几十年“大德通”总号大掌柜,随着生意越做越火,各地分号相继任用了不少年轻的掌柜。他们在城市待久了,思想比较活跃,有很多想法想实施,但却大多得不到总号通过。他们对因循守旧的总号大掌柜高寅颇有微词。这些意见也传到了乔致庸那里,他也觉得六十多岁的高寅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魄力,这样下去难免影响到票号的长远发展。于是他暗中留意,物色新的总号大掌柜。
这时,另外一家票号出了一件事。这家票号一个分号掌柜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人,名叫严正友,他将十万两银子借给了一个人买官用。总号知道后,认为他将钱擅自借给一个不经商的客户,日后难以讨回,违反了“号规”,就决定罢免严正友的分号掌柜职务。结果刚撤了严正友,那个借钱买官的人就将十万两连本带息还了。总号见惩罚错了,就决定让严正友换个分号接着当掌柜,但严正友认为总号对他的约束太多,令他难以施展身手,毅然回绝了总号的任命,辞职离开了这家票号。
乔致庸知道这件事后,认为这严正友是个有本领的人,便盛情邀请他来“大德通”做事。乔致庸让儿子带八抬大轿去严正友回家的路上迎接严正友,遇上后,严正友不肯坐上大轿,但觉得乔致庸求贤若渴,名不虚传,便跟随来接他的人来到“大德通总号”。乔致庸跟严正友交谈后,觉得严正友不光见解独到还很有魄力,让他做一个分号的掌柜可以说大材小用,就决定让严正友做“大德通”的总号大掌柜。但高寅已经做了多年大掌柜,一向行事小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没有理由就罢免他恐怕难以服众。于是,乔致庸决定再开一家总号,名为“大德丰”,由严正友做大掌柜,与高寅做大掌柜的“大德通”并列,下边各设分号互不相扰。
不料,高寅得知东家的决定后,非常不满。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黄毛小子与他并肩做大掌柜,像打擂台一样,他怎么服气?于是他暗中联系了几个心腹分号掌柜,联名向乔致庸递交辞呈,企图逼迫他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