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巧妇常伴拙夫眠”,李庄就有这样一个巧媳妇也不知咋回事嫁了个呆丈夫。不过呆子丈夫除了呆点却还知道疼媳妇。也好在巧媳妇有一手纺纱织布的手艺,生活辛苦却还算安稳。
呆子心疼媳妇辛苦,要帮忙卖布。巧媳妇开始不放心,可到底一个女人家,抛头露面忙里忙外是真的吃不消,于是就答应了。等到呆子出门时还不忘交代:“布要卖给那些硬实的人,不要卖给那些溜滑的人。”硬实人,现代话说也就是实在人,媳妇是怕呆子被溜滑之人骗了布料。呆子回答一声:“记住了!”便出了家门。
呆子把布摆在集市上,便有人来问讯。呆子也不说多少钱,上前先把人家拦腰抱住,推搡一番,嘴里还哝哝着:“这人不硬实,不卖!”就这样坐了半天都没等到一个“硬实人”,呆子有点不耐烦了,背起布就往家赶。
走到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呆子就到路边的山神庙里避雨。庙里有很多菩萨,呆子发现他们都是“硬实人”,就把布一块块的都绑在那些菩萨身上,直到一块不剩,才高高兴兴地回家。
到家媳妇一问,卖布的钱呢?呆子才恍然大悟,那些“硬实人”全都没有付钱,这可怎么办呢。媳妇叹了口气,教他:“明天得去把布钱要回来!”
第二天,呆子出去要钱了。当走到一个山坡上时,迎面来了一群送葬的队伍,头上都包着白布。呆子见了,认定就是自己的布,便上前要布钱。那死者家属本在伤心哭丧,一看有人捣乱,二话没说就招呼人把呆子狠揍了一顿。
呆子带着一身伤回到家里,媳妇大惊,问了前因后果后,就教他:“人家抬棺材累了,你应该去帮他们出把力,他们就不会打你了。”
呆子点点头,随即又出去了。这次,呆子碰到的是一对迎亲队伍,呆子不管,上前抢了轿杆。起肩的时候还大呼一声:“起哦!”这本是抬棺材上肩的口号,人家反应过来,愤怒可想而知,结果呆子又被狠揍了一顿。
呆子想着好生委屈,想到媳妇那么辛苦织的布匹,自己却给搞蚀了,不由得悔恨交加,大哭起来。呆子哭哭啼啼地来到一座山神庙里,把满肚的委屈说给满屋的“人”听。你说巧不巧,这座山神庙就是呆子舍布的地方。呆子抬头一看,突然认得庙里的菩萨就是几天前“买”自己布的人,顿时大怒,转而指手划脚地对着一庙的菩萨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个丑八怪好没道理,我看你们衣衫破旧浑身冷冰冰,好心赊些上好的棉布给你们做衣服穿,谁知道你等好不硬实,不但赖我的布帐,还嗦人打我,真是欺人太甚,今天要是不掀翻你们的屋顶,你们都当我呆子了?”
呆子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挽袖子,看样子还真要拆庙了。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几个庙菩萨哭笑不得:这呆子犟起来还真没办法,倒看他到底要怎么折腾。
再说呆子顺手抄起一把笤帚,作势就要往菩萨身上招呼。可看到菩萨们都是双目无神,满身灰尘,头上都是蜘蛛网时,不由得又心生怜悯,不知不觉地放轻了手脚,转变成扫灰尘了。一边说:“看你们也是可怜人,都好长时间没洗脸了,连蜘蛛都来欺负你们,又哪来的钱还给我呢,罢罢罢,就算我施舍给各位的了。唉,希望媳妇不要怪我才好……”
呆子忙前忙后折腾了半天,总算把庙里四处打扫干净,觉得口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神坛下的一坛酒喝了个底朝天。最后,酒缸里掉出来一样东西,呆子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块金光灿灿的金元宝。不由得大喜:“原来布钱在这呢,我就说嘛,我媳妇说的话不会错的,硬实人是不会赖人钱的。”
原来几个菩萨商量了一下:呆子虽呆,可心好,再则也是看在他媳妇的份上,一个女人家也不容易,罢罢罢,就算那些布是卖给咱们了。回头又想:要是这呆子以为骂骂人就可以拿钱,把咱这当自动取款机了咋办?哼!决不能这样轻易地给他,所以就故意把金子藏在酒坛里。
呆子乐颠颠地回到家把金元宝交给老婆,老婆一见那么大一块金元宝,非常惊讶,因为十捆布也值不了这个价钱。知道来龙去脉后,媳妇直呼菩萨有眼神仙保佑,完了告诉呆子一定要知恩图报,以后俺们一起去庙里打扫。又商量着该买房还是置地,夫妻俩开心得什么似的。更奇怪的是,自从喝了那酒以后,呆子不仅不呆了,还越来越聪明了,夫妻俩恩恩爱爱生活在一起,直到百年。
(载于《故事林》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