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秋天,长荡湖畔儒林镇上的顾员外焦愁万分,心如火燎,他十六岁的独生女儿春云突发怪病,气若游丝。
女儿如花似玉,是顾员外的掌上明珠。出事前一天,秋高气爽,春云去大涪山登高望远,观景赏菊。没想当晚回家后,春云即莫名其妙地全身现疹,遍体红肿,呕吐不止,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几天来用尽方药,非但没有半点好转,反而病入膏荒,一拨又一拨的郎中信誓旦旦而来,却都一个个摇头叹息地逃离而去。
眼看着万贯家财却不能救活女儿一命,顾员外叩首挥泪,只好让家人准备后事。这时,家人哭着说:“与其等死,不如请王肯堂也来试试?”
“王肯堂?”顾员外眼里亮光一现,稍纵又逝。王肯堂虽也生于长荡湖畔,不过在顾员外的印象中,光听说这后生从小博览医著药书,可毕竟还只是个学子,算不上是个有名气的郎中。而更重要的是,有一件事至今让顾员外耿耿于怀。
那是前年秋天,顾员外四十寿辰,大宴宾朋,四邻的达官显贵们纷纷前来祝寿,献上的贺礼全都是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可邻村的王肯堂偏偏“不上路子”,却从长荡湖里捉了一大串“夹人虫”来充当贺礼。那时,当地的许多人都把螃蟹叫作“夹人虫”,因它双螯八足,张牙舞爪,横行霸道,形状凶恶,还常会用齿腿夹人,所以人们不但对它避而远之,更谈不上可以吃它,甚至还被视为不祥之物。见王肯堂居然送“夹人虫”来作践自己的寿辰,顾员外恼怒之下,上前一把夺过那“贺礼”扔出门外,并让家人把王肯堂轰了出来。现在顾员外想到这些,仍然心有不快,所以,他绝望而木然地摇了摇头。
这时,家人哭成一团,纷纷上前劝求道:“大人,王肯堂虽与你有过节,可那毕竟已经过去了。再说,自古‘天无绝人之路’,王肯堂虽然还没有名气,可试试看总比不试要多一线希望啊,权且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于是,王肯堂被十万火急地请进了顾府。
来到春云的闺房,王肯堂先仔细望、闻、问、切,特别又对春云外出秋游的经过询问再三。随即,他来到堂前稍作打量,便吩咐人移一床铺搁于堂中,将奄奄一息的春云平躺于床上,接着又着人关紧所有门窗。然后,他要顾员外差人,快快下长荡湖捉些螃蟹来,蟹个越大越好。
很快,有人捉来了十几只玉爪大螃蟹,只只体肥螯坚,个大如盘。王肯堂先让家人将那些螃蟹一只只洗刷干净,然后吩咐在堂内备上一堆炭火,并在炭火上悬一加水的铁锅,将螃蟹放入锅中盖紧,然后点燃炭火。
王肯堂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顾员外一边让家人照办,一边在心里直犯嘀咕。而王肯堂则端坐一旁,捻须不语。半晌后,锅中的螃蟹被煮熟变得通红,冒出了一股扑鼻的香味。王肯堂让顾员外拿来一壶金坛封缸老酒,先和作料倒些入锅,然后伸手捻起一只,掰出甲壳中那厚厚的蟹黄,就着封缸老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更怪异的是,他边吃还边撮起那些吃剩的螃蟹甲壳,顺手放在炭火上焚烧起来,顿时,紧闭门窗的客堂里烟雾缭绕,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焦臭怪味。
如此将近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眼看着春云已命悬一线,家人惊哭不迭。王肯堂却仍是不紧不慢,喝着老酒将那螃蟹吃了一只又一只,而闭口不谈治病之事,顾员外实在忍不住了:“你这人好没道理,我是请你给我家女儿治病来了,你不快快治病,怎么反倒如此悠闲,只管贪食这种夹人怪虫,你到底是何居心?”
“莫急,莫急。”王肯堂已是醉气熏人,却仍微微一笑,继续如此这般。
顾员外气得手脚发颤,指着王肯堂的鼻子吼道:“你,你是什么郎中,这等乌烟瘴气,简直是胡闹!”吼叫间,门外就涌进来几个愤怒的家仆……
说也怪,就在节骨眼儿上,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睡躺在堂中床上的春云,身子突然动了一动,接着,就听到一声轻轻的咳嗽--她醒了!
顾员外和家人激动得叫声连连:“这下好了,小姐醒了,这下好了……”
见王肯堂不惊不乍,照样不紧不慢地喝着封缸酒,仔细品尝着剩下的螃蟹,顾员外高兴之余,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赶紧扶起多日滴水未沾的女儿,让家人盛来米粥悉心喂伺。接着,他自己也伸手从锅里拿起一只硕大的螃蟹,扒开甲壳吃了起来,这才感觉此物肉鲜味美,一时竟欲罢不能。于是,十几只螃蟹转眼间就吃了个精光,而吃剩的那些蟹壳则也在炭火中化为灰烬。
女儿怪病摘除,死后余生,顾员外对王肯堂五体投地,连连作揖打躬,赔礼称谢。可至此,他对王肯堂刚才的古怪之举仍是大惑不解,求问其详。
王肯堂一语道破天机:“令爱是因秋外赏景时,得染了严重的花粉过敏症,只需用新鲜的螃蟹甲壳焚烧烟熏,即可对症而消,一时半刻便除。”说完又哈哈一笑:“不过,前年你还欠我一顿寿宴呢,方才我也是借机美餐一顿佳肴,算作补偿罢了。”
王肯堂品蟹医怪病的事,很快传遍了长荡湖四岸,不仅他的医名大振,被称作“夹人虫”的长荡湖螃蟹,也从此成为人们的美食,一直流传了下来。
(载于《民间传奇故事》2011年1期)
(获“首届长荡湖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