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银屏上《三国》电视剧热播,曹操是主角中的主角,激情洋溢,爱恨交织,戏份盖过三分天下的其他军阀。该剧总编剧朱苏进自认偏重两个人物,曹操、司马懿,他说:“他们(曹操、司马懿)是六个命脉人物中价值最高的,在我眼里,曹操就像钻石,四十八个剖面,每个侧面都能发现人性中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恶,恶得灿烂,狠毒的时候比谁都狠毒。他有一种透明的天真之气,好或者不好我不做价值判断,但都具有光芒。”
剧中曹操临终,安顿了所有后事,包括墓葬:“孤,此生杀人甚多,死后,你们要在彰徳府武城外,修疑冢七十二处,断不可让世人知道孤的葬处。”
还在初中的时候,读书为了应试,我们的古文练习题中就有一则笔记,说的是曹操冢在一条河底下,且有七十二疑冢。此笔记出于何书已毫无记忆。奸雄之狡黠,死而不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聊斋志异》也有类似记载。
“绕你奸似鬼,喝了老娘洗脚水。”七十二疑冢忽悠不了中原人民。去年底,河南安阳隆重宣布发现曹操的墓穴,举世瞩目,议论沸沸扬扬,今年6月12日,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考古队对1号墓进行发掘,我看了中央台的直播,但是除了一把在通往墓室的墓道上出土的铁剑外,墓中空空如也,再没有其他文物。这让墓主人的身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至于墓室四处狼藉,专家们认为:可能盗墓贼进入墓中发现无金银财宝可盗,于是砸墓内物件泄愤;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宋朝以后曹操的形象被越描越差,不排除有人在得知此乃曹操墓后入内泄愤。
6月12日是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所以发掘现场直播是为了做宣传,主要工作先前已经做完了。考古人员称,墓中有几把宝剑,一张已腐朽不堪的案台、一把古琴和一块砚台。还有一枚据称是墓主人口含物的翡翠珠,这是先前已经发掘出来的,直播时公之于众。当天即有报道:专家说这枚翡翠珠价值千万。此后又有纠正报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文物队队员某某受命郑重发表声明:该所考古工作人员从未说过出土的珠子(翡翠珠)是墓主人口中的口含物,关于其质地问题,还要进一步请权威部门进行鉴定。
继入选“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后,曹操高陵再度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也有固执的专家泼凉水,不给地方政府面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依据现有材料,指出“安阳西高穴大墓根本不是曹操墓”。徐苹芳说,和曹操墓相比,曹休墓发现了曹休的图章。“在曹休墓出现前,我还认为西高穴大墓有可能是曹操墓,但曹休墓的出现,使我坚定地认为,西高穴大墓绝不可能是曹操墓,因为西高穴2号墓的形制与曹休墓是一个级别的,也就是侯这一级的,而不是王或帝王级的。”
“徐教授有很多问题都没有弄明白。”前晚,正在安阳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曹操高陵发掘队人士说,“除了陶猪圈,2号墓还出土了陶井、陶厕。出土这些东西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曹操本身就主张薄葬,而这些东西都是世俗社会的代表性文物。”
简直是一地鸡毛,一团乱麻,越理越乱。发掘者过于功利,结论先行,不是客观地看待考古发掘物,而是千方百计为结论找证据,徒然贻人口舌。这让我这个考古门外汉都觉得不妥当。
曹操死后不知魂归何处,他的故里却是确凿无疑的。在亳州城里,有曹氏家族墓,有曹操运兵道,都是地地道道的汉砖砌成。但是亳州人民比较低调,原汁原味的曹氏故址,加上老子、华佗故里的遗存,还有中原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这么多旅游资源,居然没有在中央四台做广告,实在是遗憾。
二
回到《三国》剧中。一切安排妥帖,末了,一代枭雄向着世人、后人抒发内心衷曲,缓慢从容,抑扬顿挫:“死,不可怕,死是清凉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像在朗诵了一首激越沉雄、慷慨悲壮的现代诗。
当代梨花体诗歌鼻祖、河北女诗人赵丽华观剧之后,兴奋不已,为梨花体找到了一千七百年前的同道:“早年间俗众对梨花体多有质疑与诟病,近年来随着岁月淘洗,真金锈蚀渐去、微芒愈显。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梨花体的种种妙处。就曹操这段遗言,不这么排行,焉有这层层递进的美感和顿挫激昂?如果给这首诗拟个名字,我选择《死是清凉的夏夜》。”
据说,“死是清凉的夏夜”出典在英国诗人雪莱,但是敝人新近刚刚编完江枫先生的经典译作《雪莱诗选》的修订版,前翻后找,也查不到这个往来古今的佳句的出处。
我希望看到这样的镜头: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心事悠悠的曹操,举起酒樽,以梨花体的抑扬顿挫朗诵现代版的《短歌行》,只是不知道编剧如何用“梨花体”演绎这样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每次诵读《短歌行》,都不禁为之拍案,为之低回再三。梨花一枝春带雨,怎比得这样的沧桑感慨,这样的悠远深情!
曹操死后被追赠魏武帝谥号,足见他戎马倥偬,一生皆在刀光剑影中度过。但他不是草莽英雄,《曹操集》中,令、教、表、奏疏、策、书、尺牍、序、祭文,皆是文采飞扬;遗存至今的乐府歌行,蒿里、苦寒、薤露诸篇,允称诗史,短歌、却东西门行,慷慨悲凉。建安风骨,奠基于此。
曹操那个做了皇帝、号称文帝的儿子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过:“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国大业不可依恃诗文,但是发抒性情、比兴言志,虽英雄也难免。
演不完的三国,说不完的曹操。
现世是这样热闹,安眠千年的曹操也不寂寞,拍戏的拍戏,掘坟的掘坟,曹孟德骤然间成了当今名头最响亮的历史人物。
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苦短,杜康也难解忧思。
杜康是春秋时用粮食酿酒的鼻祖,曹操的《短歌行》更使杜康传名千古。然而现今的杜康酒是后人研制,并无祖承。
曹操故里的古井贡酒却有六百年历史,其酿造始祖,居然可以追溯到这位历史枭雄。
公元196年,曹操向汉献帝刘协晋献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并上奏《九酝酒法》。这是我们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的关于酿酒方法的文字记载,也是古井贡酒的历史源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臣曹操,汉建安元年,时丙子冬月。”
泡茶酿酒,水是第一溶媒,格外重视水的出处源流。“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饮茶是如此讲究。而酿酒时的糖化迟速、发酵良否、酒味优劣,也与所用水有极大的关系。
公元六世纪,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这样论述酿酒用水:“秋以九月九日或十九日收水,春以正月十五日,或以晦日,及二月二日收水,当日即浸曲。此四日为上时,余日非下得作,恐不耐久。收水法,河水第一好;远河者取极甘井水,小咸则不佳。”
现今中华大地的河水,大多是喝不得的了,除了像茅台保护的赤水河,寻常河流恐怕也酿不得酒。我在亳州城里的宾馆住过两次,印象中亳州的自来水,煮开了仍有一股咸涩味道,泡浓茶也掩饰不住。
这在我心底形成了一个谜:作为老八大名酒的古井贡,是用什么“神水”酿出畅销海内外的淡雅美酒的?
古井贡酒厂厂区内有一口魏井,我拜望过两次,其珍贵堪比茅台镇边的赤水河。这座魏井既有传说之神:相传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南梁和北魏开战,魏国独孤将军守城战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愤然投入这口井中,从此,这口井的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用这口井水酿酒,酒香浓郁,引来多少墨客骚人千古佳话。又有现实之妙:某地质研究所对井水进行化验后得出的数据是:PH值7.7,呈弱碱性,并且含有锗、锌等多种矿物质。这种优质的矿泉水正是酿酒的最佳水质。“古井”常年水深六、七米,从未干涸过。
很可惜,我没有亲口品尝这据说清冽甘美千年古井水。如果用它泡茶那又将是怎样一番滋味?
一口井的出水,恐怕供应不了一个大型酒厂经年不断的采用。但是亳州地下仍有好水可酿美酒,这一佳音可以稍解我的心底之谜。
四
三曹故里人文渊薮,酒香依旧文脉不断。
我认识古井贡,结缘亳州,是因为作家杨小凡。
小凡在古井贡酒厂从基层员工做到集团领导,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业余潜心文学创作,把笔底文字酝酿得如酒香四溢。他虽以报告文学《调查古井贡》扬名,其衷心爱好却在小说,尤其是小小说。
1999年我们初识,当时他的“药都人物”系列小小说已经在全国各地文学刊物陆陆续续发表,到2004年乃结集成书,名曰“药都笔记”。古井贡所在地亳州乃医圣华佗之故乡,又是当代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故亳州被称为药都名副其实。《药都笔记》叙写与亳州有关联的人物的故事,名声赫赫的如老子、张良、嵇康、曹氏祖孙、伍子胥、陈抟等数十位,于史无据纯属民间传说的特异人物、引车卖浆之流又有数十位。全书像一张巨大的屏风徐徐展开,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如《世说新语》,神异传奇如聊斋,如《阅微草堂笔记》。
让我领略到小凡的文采、拍案称奇的是《药都笔记》的自序:
远古的药都亳州,曾是一片山峦险峻绵亘,清流纵横交错,有山有水的奇绝之地。
境内山奇水秀。其山,似虎似狮似剑似戟;其水,若游若吟若飞若啸。后经天地轮回,山沉地下,水成涡河一流。纳厚土之灵气,汲涡水之膏泽,自古圣迹所兴,君国迭建,商汤、魏武、小明王频建新都;况地处中原腰脊,得之者强失之者弱,乱危乃为群雄逐鹿之所,升平则为人物辐辏之地;本为南北要衢、水陆通达、境大货穰、体视大邦,百货辇来于雍梁,千樯转流于海河,五方之产不期而毕会,四海所需取给于立谈,固为九州之通都大邑。
籍地之毓秀、物之华宝、市之繁荣,千百年来,这片地界儿不仅出了老子、庄子、华佗、曹操、张良、陈抟、花木兰、李绅等不少的伟器英华,而且拳掌炮鞭、壶石泥玉、医相扎剃、吹拉弹唱、赌混偷赖之市井奇人、奇事也举不胜举。然经流年之浸蚀,均随风而逝,斑驳了无。余或景其德,或仰其事,或笑其趣,或慕其名,或感昨日风华,遂将民国以前人物录下;勿论帝相走卒,每人均只一篇、均露一脸,互不相干、各有奇绝,总曰《药都笔记》。
小凡农民子弟,样貌朴实,但是锦心绣口、文采斐然。如今能写这样骈四俪六、文白间杂文字,且古雅得体的作家,已是十分难得。
内中《曹操》一篇,写魏王去世前一年回到故乡,为吕伯奢建祠。《三国演义》中曹操灭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枭雄的心狠、多疑、铤而走险跃然纸上。然而这终究是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小凡以毒攻毒,将虚构延伸至更高处,写出了曹操这位乡贤的复杂性格,擦亮了他的历史铜像:
吕伯奢的这一幕,永远刻在了曹操的心中,几十年不但没有淡去,却越来越清晰与生动。
曹操离乡的前一天,十八间青砖高廊的吕公祠矗于吕庄。
曹丕代曹操祭奠后,回见父亲曹操,仍是不解:“父王,缘何要让一件鬼神无知的事,来污我曹氏万代名声!”
曹操长吁,“不负人者易,不负己则难!”言毕,良久无语,两行清泪顺颊而下。
这一年,曹操六十五岁,第二年春正月便离开了人世。
《曹操》此篇,展现的正是小小说的魅力,于千字短章内转折顿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言尽意不穷。
历史就是这样,被记录,被改写,被一代一代演绎,成为传说,成为艺术。
曹操在世六十五载,去世一千七百九十年,文治武功影响深远及于至今,此乃真正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