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叛逆的师承--吴冠中先生散记

  吴冠中先生是当代画家中的散文大家,我是从事文学工作的艺术爱好者,我们都生长在江南水乡,少年时期离开江南客居他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简单交集,我与吴冠中先生有了为数不多但令我印象深刻的交往。

  1997年初,我在北京出版集团的一位女同事,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百年人生丛书”组稿,将去拜访吴冠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我很兴奋,托同事带一封信给吴先生。

  吴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同乡大画家,我的老家原属江苏江阴,吴先生的故乡在江苏宜兴,两地现在同属无锡市。虽然年岁相差将近五十载,但是他以故乡为题材的画作,如《故宅》、《春风又绿江南岸》等,我都有特别的感应。那些白墙黑瓦门前流水燕子往还的故乡景象,我少年时代还能见到,后来拆迁殆尽,只在周庄、同里、西塘等风景区还能看到标本式的少量遗存。

  吴先生的文字作品,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吴冠中散文选》,东方出版社的《望尽天涯路》,我都珍藏细读。像他的灵动简约而意蕴丰富的绘画线条一样,吴先生的散文文字简净爽脆,坦率真挚。我在信中向吴先生表达了一个同乡晚辈的景仰之情,并请他赐稿给我当时担任编辑的文学杂志《十月》。

  1997年4月11日,星期五,我正在编辑部上班,接到吴冠中先生亲自打来的电话,他说我的信他已经读到,并且给我回了一封信和一篇稿子。当天下午我就收到了吴先生的亲笔信和他亲自抄写的稿子,稿子就是发表在1997年第4期《十月》上的散文《柳暗花明》。这篇文章有个小标题:为台湾历史博物馆“吴冠中画展”而作。这篇文章后来也发表在台湾《艺术家》杂志第265期上。

  在《柳暗花明》中,吴先生回顾了他兼习西方油画和中国水墨画,取二者之长创新求变的心路历程,“我从杭州国立艺专学艺开始,便兼学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曾将这两种绘画之道比之陆路和水路,水陆兼程六十余年。”他的两位老师,林风眠先生和潘天寿先生,关于美术教育的观点不同,吴先生更倾向于林风眠先生的观点。他乐于接受“叛逆的师承”这一帽子,“油画之后的水墨,背叛了传统;水墨之后的油彩,近墨者黑,背叛了西画。”“我反思在巴黎留学时代遭到的深切的民族歧视,我是带着敌情观念学习的。凤求凰,艺术之诞生常缘于求知音。隔膜的双方都是对方的新大陆,彼此渴望了解。我自己听懂了异邦的语言,也学舌说他们的语言了,我的父老乡亲不懂,十几亿人民都不懂他们儿女的语言,这将是怎样的国度和社会啊!这便是我下决心回到祖国走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初衷。”“水陆兼程,往返于油彩与水墨;天上人间,彷徨于具象与抽象。”

  吴先生的水彩画,具有水墨的线条、油画的色彩,就是他融汇中西绘画特点,走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成果。

  文章发表不久,吴先生托我的女同事带来一套明信片,是画展主办三方--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民生报》专为这次画展制作的,售价200台币。明信片共八张,包括这次画展的部分作品:《大熊猫》(1992),《夜渔港》(1993),《故宅》(1996),《苗圃》(1976),《高昌遗址(二)》(1988),《龙须岛新村》(1976),《英国室内酒店》(1992),《红莲》(1996)。

  1998年秋天,我有幸和两位同事带着吴先生的新著《生命的风景》样书,一同到方庄拜访吴先生。吴先生的随和平易是我早已了解的,但是他的居室的朴素甚至可以说简陋,还是在想象之外,让我惊讶。四面白墙,除了一面墙挂着一张画着大熊猫的挂毯,没有任何其他装饰。水泥地面,最简单的家具,老式电器。我想吴先生家并不是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如此简朴,当时吴先生的画作拍卖价已在百万以上,是拍卖价最高的中国在世画家。

  我后来了解到,那张挂毯是以吴冠中先生1992年的名作《大熊猫》为图案底本制作的,而绘画原作捐给了美术馆。2009年2月26日至3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曾经展出《大熊猫》原作。

  与吴先生的家常闲谈亲切而愉快,合影、看画册、谈新书、谈当代文学……这样的会面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和吴先生至今只有这一面之缘。此后虽然打电话、发贺年卡问候吴先生,但是觉得吴先生年事已高,不忍心再多打扰他。

  2004年7月2日,中国美术馆和大连万达集团联合主办的“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我有幸参观了展览。吴先生由于身体欠佳,由他的儿子代表他出席了开展仪式。这次的展览是吴冠中绘画作品的饕餮盛宴,我第一次面对如此之多的吴先生原作,兴奋激动而满心虔敬。

  近些年吴先生为拍卖会上公然开拍冒他名义的伪作而打官司,消息屡屡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吴先生一辈子洁身自好,为艺术奉献了大半个世纪的生命,曾经将不满意的作品销毁,可以推想他对盗名渔利行为的深恶痛绝。我历来对拍卖行利用“博傻心理”的潜规则拍卖假货持有异议,认为吴先生的诉讼具有行业示范意义。同时我也祈愿他不会为此而过分伤身伤神,祈愿年届90岁的吴先生身健笔健,继续他柳暗花明之后的又一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