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到民国看名士

  一

  中日两国两千年的交往历史,大部分时间中国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历代日本知识青年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到中国求学、游历,回国之后大多研究汉学,弘扬中华文化,吉川幸之郎先生将这种文化皈依感称为“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清末民初,中日师生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历半个世纪学习西方文明,国力雄厚,军事扩张蠢蠢欲动,甲午海战以坚船利炮战胜中国,一扫明季骚扰江南的浪人海盗的倭寇形象。文化上,中国一大批青年学子东渡扶桑留学政法理工农医各科。先进科技之外,留学生带回了日本翻译西方科技、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名词。如果抽掉诸如革命、干部、单位、分析、悲剧、背景等等日本汉译西方学术的新名词,中国本土现代汉语的大厦将完全坍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令人尴尬的文化反哺。

  1929年,陈寅恪先生在《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一诗中写道:“群驱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如果不是列强环伺、战争在即,单单知识的授受是不足以言国耻的。神州陆沉,士夫掩面,国力如此无可奈何;而中国历史居然要到东洋岛国去求教,情何以堪!向为人师者当然不愿甘居人后,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在东邻看来,却蕴含着大国的傲慢,甚至语言上的轻侮。

  出于习惯上的轻视和漫不经心,老大中国的国民并不了解一衣带水的日本朝廷、政府和人民的心思,先进的日本却从来没有放松对西邻的了解和研究。

  二

  2005年3月,《芥川龙之介全集》中译本问世,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日本作家少见的真正“全集”。其中的《中国游记》值得中国读者特别关注,新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1921年,“中华民国”军阀割据、政体混乱、社会动荡,日本媒体开始关注正在剧烈变革中的“新中国”。是年3月,日本《大阪每日新闻》派出青年作家芥川龙之介作为特约记者访问中国,任务是为该报逐日撰写专栏《中国印象记》,报道“新兴作家眼中的新中国”。报社为此特地撰写了宣传词:

  中国乃世界之谜,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国度。一方面,古老中国犹如一棵老树躺卧在大地上,而另一方面,新生的中国则如嫩草一般正在生长。在政治、风俗、思想及其他所有方面,中国的固有文化正与新世界的新文化纵横交错在一起。这正是中国令人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芥川此行内容极为丰富。3月30日,芥川抵达上海,开始为期四个多月的访华旅程。在上海盘桓了数十日,转赴杭州,苏州;沿大运河赴春风十里的扬州,再折返江南游历镇江、南京;溯江而上,到达芜湖、九江、庐山;最后到达北京、天津、沈阳等诸多北方大城市。此行的成果,就是这本广受欢迎的小册子《中国游记》。

  芥川是日本近代最优秀的小说家,因家学渊源,从小熟悉中国文化典籍,读汉诗,学做汉诗,通读过《剪灯新话》、《新齐谐》等笔记小说,以及明清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写过多篇取自中国题材的短篇小说。这本薄薄的游记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观察力、叙事才能以及他的风趣幽默。可惜这位有才华、有性情的优秀作家死得太早--游记中也看得出来他的体弱多病,一路上头疼脑热受尽了折磨--令人惋惜。芥川热爱中国,他此行的激动可想而知,充满好奇和向往:这是唐诗宋词里的中国,《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里的中国,《聊斋志异》里的中国。记忆与印象一一印证,斑驳的历史遗存、香艳的南国美人增添了他的见闻。

  这是一次百感交集的旅程。新旧杂存、动荡不安的中国给予芥川太多的刺激和迷惑。日本朝廷、军界觊觎已久的老大中国,此刻贫穷和肮脏充斥于上海、杭州、苏州这些天上人间繁华都市的每个角落,普通百姓苦难深重,命如蝼蚁。肮脏、贫穷、怪异、神秘,卑微的众生,破碎的山河,令人叹息。东邻野心路人皆知,全国上下到处弥漫着反日情绪。

  中国之行首站是十里洋场的上海。20年代的上海有东方巴黎之美誉,其时尚繁华,日本东京也难以望其项背。在上海,芥川听戏看景、品尝美食,到“小有天酒楼”鉴赏南国美人。赏心悦目之外,还有这样的见闻和感慨:

  一间耸立在阴沉沉天空里的中国式破旧亭子,一泓布满病态绿色的池水,一大泡斜斜射入池中的小便……这不仅是一幅爱好忧郁的作家所追求的风景画,同时也是对这又老又大国家可怕且具有辛辣讽刺意味的象征。

  三

  到苏州看章太炎,到北京看辜鸿铭,彼时已成为东洋西洋知识分子游历中国的一个重要项目。

  芥川这次见章太炎是在他上海的家里,章先生的书房墙上趴着一个硕大的鳄鱼标本;读过《中国游记》的小川环树先生后来也说,1932年章先生苏州的家里也挂着一条鳄鱼标本。看来他是真的喜欢以此饰壁。关于时局,革命时期曾亡命日本的章太炎先生这样认为:“今天的中国,遗憾的是,政治上正在堕落。腐败成风,甚至可以说比清末更甚。至于说到学问、艺术方面更显得停滞不前。”吴越方言鴃舌费解,芥川借助翻译洗耳恭听,只有唯唯而已:“新中国”不过如此!

  前清遗老郑孝胥也向芥川表达了对现代中国政治的绝望:只要中国坚持共和政体,就永远不能避免混乱。郑还以他著名的书法,挥写明末张丑一首七绝以赠芥川:“梦奠何如史事强,吴兴题识逊元章。延平剑合夸神异,合浦珠环好秘藏。”老骥伏枥雄心犹在,复辟前朝之志毫不掩饰。

  离开上海之际,西洋朋友琼斯寄语芥川:“紫禁城可不看,然勿忘去见辜鸿铭。”芥川到北京如愿见到了辜鸿铭先生。辜先生用英语对芥川侃侃而谈,对时局多有论断,他教导身穿中装的芥川:“不穿西装,令人敬佩。可惜还缺条辫子。”

  关于紫禁城,芥川只写了一句话:“这完全是一场噩梦,一场比北京的夜空还要巨大得多的噩梦。”

  民国初年的名士,“痛饮酒,熟读离骚”已不顶事,须得出洋归来,广授徒,痛批时局。章太炎、郑孝胥、辜鸿铭无一例外地关心政治,这与魏晋名士整日闲坐清谈,或者胸中有块垒只是借酒浇愁大异其趣。芥川往访之后,章太炎的传奇生涯渐趋平淡,晚年只是在苏州流连园林设帐授徒。郑孝胥此生最奇崛的经历尚未开始,数年之后伪满洲国建立,郑孝胥出任政府总理,延平剑合、合浦珠还之志终得遂愿。1921年,辜鸿铭已届65岁,芥川聆听一番宏论之后,询问:“为何先生感慨于时事而不参与时事?”辜汤生恨恨地在纸上大书一个字:老。

  此前一年,英国作家毛姆溯长江而上,在成都拜见了在西方有哲学家令名的辜鸿铭,一番玄谈之后,辜先生手书自己的两首诗作为赠礼。“当中国还是一个没有开化的国家时,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写几行雅致的诗词的。”辜鸿铭语带讥刺,对当时被称为“莎士比亚以来最成功的戏剧家”毛姆如是说。毛姆的朋友将这两首诗译成英文,居然是非常有现代感的优美的情诗;但是将近20年来,我一直没有找到辜鸿铭文集中相对应的原作。这或许是辜先生一时兴起的即席之作,否则与郑苏戡所书隐含东山之志的七绝对照着看,一定相映成趣。

  老大中国灾难深重,山河破碎之时,好在还有几位名士撑撑场面,东洋西洋的远道客人都充当了他们谦卑的学生;国将不国,但是四夷来朝的余威还在。感谢外国学生们归国之后写出了《中国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这样不朽的散文著作,为“中华民国”的名士们立此存照,使我们隔了八十年的时空还能遥想前辈的风采。

  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知识青年大量留学东瀛的同时,日本的知识青年,文人像谷崎润一郎,学者像吉川幸次郎,以及本书的作者、爱好中国文化的作家芥川龙之介,纷纷游历中国。芥川只是代表新闻界来报道现实中国,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积贫积弱的中国的侵略野心也正由此高涨。1927年东京大地震以后,登陆中国已经迫在眉睫。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埋伏已久。

  老大中国就像失势的大家族,虽然破落,还有一座令人艳羡的豪宅,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家传宝贝。强盗们很理直气壮要进来替主人看管,因为他们认为,大家族的子弟已经没有能力、没有资格看管他们的老祖产了。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了叶渭渠主编的《芥川龙之介作品集》,由李正伦、李实、孙静翻译的“散文卷”收入了《中国游记》的《江南游记》,与我们手上的这个译本两相比较,高下立判。《西湖(五)》第一句,新世界版译为:“上了码头,那里有个门,门里清澈的水池上架着八座中国式的桥。如果俞楼的廊称为曲曲廊,这桥不妨称它为曲曲桥”。十月文艺社的新译本译为:“登上码头,见有一门。进门但见清水池上,横跨着一座中国式的九曲桥。如果说俞楼的回廊是曲曲廊,这里则可称之为曲曲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就翻译的准确、流畅,译文的优美诸方面,后者都要胜于前者。

  八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老大中国正在复兴。今日上海、北京早已不是芥川龙之介笔下的景象。一拨又一波青年人如过江之鲫留学东瀛,各种名目的旅游者群趋东邻,何时我们的访日人士能像芥川写《中国游记》一样,写出一部真切透彻、传真留声的扶桑游记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