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为往圣继绝学--评《三松堂全集》及“新理学”

  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全集》至今(1988年)已出版了三卷,收录了二十年代的《人生哲学》,抗战期间的《贞元六书》、《南渡集》和近年成书的《三松堂自序》。这部文集,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实、中与外的冲突和抉择中的思想发展轨迹,是一部民族与时代的神圣忧思录。

  二十年代初,冯友兰先生开始从事哲学研究时所面临的,正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困扰的尖锐矛盾:新旧历史交汇时期东、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给这个问题寻找一个广泛的解答,和在广大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一种广泛的解释和评论,贯穿了冯先生六十年的哲学研究和创作活动。经过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分析,他逐渐认识到,东西文化的差别,不仅是地理区域的差别,也不只是历史时代即近代、古代的差别,更确切地说,它是社会类型的差别--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年历史,农业文化发达,以家庭为本位;西方经过了工业革命,早几个世纪进入近代化,以社会为本位。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落后了一大步,首先必须补工业化这一课。《贞元六书》之一的《新事论》(1940年)的主题就是探索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自由之路的。它显然比梁漱溟先生三十年代致力的“乡村建设”更高一筹。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属于所谓“新儒家”,这一派学者“在辛亥、‘五四’以来的二十世纪中国现实和学术土壤上,继承发扬孔孟程张朱王,以之为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的根本精神,并以它为主体来吸收、接受、改造西方近代思想和西方哲学,以寻求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李泽厚语)纷乱的时代、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交汇,为新思想的萌发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决定了新思想成分的复杂,存在着内在矛盾,以及不可避免的时代色彩。冯友兰先生是一位哲学史家,因此他把自己的哲学体系建立在对中、西哲学传统一定程度的认同基础上,而整体却是程朱理学的逻辑发展,故名之曰:“新理学”。

  新理学对程朱理学中一对范畴“共相”与“殊相”之间的关系作了新的界定。作者创立了一对新名词:“真际”与“实际”。真际是现存事物所以然之“理”,“理”发展外化成具体事物--器,称作实际。理与器、真际与实际的关系就是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实际中的某类东西,就是真际中某一类东西的例证。可能真际中某些东西在实际中还没有例证--譬如有了广义的现代化,却没有中国具体的现代化--但不可能实际中有了例证而真际中还没有那个“理”。用金岳霖先生《论道》中的说法,有没有成为现实(“能”)的“可能”,但不存在没有成为“可能”的现实。很明显,冯先生主张的是“理在事先”,共相先于殊相,他虽然熟悉黑格尔逻辑学中“具体的共相”说,却没有用它来弥补新理学的破绽,因此新理学是合乎逻辑的,却又是非辩证的,没有突破程朱理学的思维框架。

  新理学中保留了两个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概念或者范畴:“有”和“大全”。作为一切事物的原材料,没有规定性的“有”,是不可言说的;至大无外的“大全”,也不能在思维之外被思维着,只有超越了自然、功利、道德达到了“同天”的天地境界的人才能体悟它们。这就把宗教、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应用于理论性的哲学,从此可以看出冯先生为综合中西哲学、自创新说所作的努力。

  新理学作为新的哲学体系,利用现代新逻辑学对于形而上学的批评,企图建立一个完全“不着实际”的新的形而上学(这里指传统的本体论哲学),给注重感性和悟性的中国传统思维灌注生气,同时它又立意为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难题提供方法论,就是要在当时的文化冲突情况下,既保持中国文化的同一性和个性,又要促进变革,达到世界文化的共性和一般。这个难题至今尚未解决。

  新理学是一种先验哲学,对“理”的推崇重于对“事”的分析,它提出的中国文化“补课”、世界文化之“理”等说法,仍是一种“历史单线直进论”,并不能超出平面视野而高瞻远瞩。但新理学的困惑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理想的困惑,因此在八十年代的文化讨论中,新儒家、新理学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五十年代在《光明日报》关于文化遗产的讨论中,冯友兰先生提出“抽象继承”说,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些哲学命题,可以分为抽象和具体两层意义;具体意义受社会环境、历史条件的影响,其中多数已经失去存在价值,而抽象意义经过选择,有的还具有生命力。他列举《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认为“学”的具体内容随历史不断变换,而“时习之”这一抽象规则还是可以沿用的。这是四十年代新理学共相、殊相关系的实际应用,与毛泽东的“批判继承”说相辅相成,一讲继承的内容,一讲继承的方式,二者并行不悖。至于继承对象即内容以什么为标准,冯先生认为,实用主义不失为探索真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诗云:“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当代中国的旧邦新命是实现社会经济、政治的现代化,而建立科学的、理性的现代哲学、弘扬中国文化,也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冯先生经常引用张载的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自励,新时代的学者也应该有前辈学者立心立命、继往开业的心胸和气概。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