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把王有龄的积蓄都用来做什么了?
投到钱庄放贷。
王有龄给胡雪岩的钱,他肯定会用心经营。所以当他把这些钱投出去的时候,当然希望获得一个好的收成。
不过,在这种战乱频仍的时候,放出去的钱很难收回。而且就算是能收回,有的借钱时约定的时间很久,故而一时半会,王有龄的资金是很难回笼的。
王有龄的亲属也不少,而且现在居家过日子,将来又有男婚女嫁,种种事情,都免不了要花钱。就算是有了钱也不能坐吃山空,总要进行长远打算才行。
可是,王家的人不会这么想。
王大人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你胡雪岩手里投了钱,现在人死了,这些钱总要有个说法才行。可不然,你怎么对得起我们王大人的在天之灵?
现在,王有龄去世了,胡雪岩却并没有去王家交代银子的事情,于是,立刻便有风言风语出来。
大家都认为胡雪岩是过河拆桥,而且说得更难听的,就讲胡雪岩这样做简直就是欺侮孤儿寡妇。
一时之间,杭州城里关于此类的议论传得纷纷扬扬。
这个名声,胡雪岩又怎么吃得消?
他的生意多是要与别人打交道的,而且现在正处于左宗棠的“观察期”。所以,无论如何,他得为自己恢复名誉,澄清事实。
只不过,胡雪岩的手中,还确实在一时之间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王家人虽然很信任他,不过,王夫人心里也是有数的。她的老公生前自然会把一些事情说给她。王有龄在胡雪岩的手上,投了十万多两银子。
现在,他不断捐粮捐钱,战乱又让他的生意亏了不少本钱,上海的生意又一时不能回本,所以他根本无法立刻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送到王家人的面前。也就是说,想把这些事情做得“漂亮”那是有难度的。
不过,胡雪岩知道。再有难度,他也得做,要不然,以后谁还和他做生意。更没有人敢把钱放在他的手上了。
其实,王太太不知道的账,还有一笔,那就是王有龄在云南投的两万两银子。
那是在咸丰六年冬天,何根云交卸浙江巡抚,受他的影响,王有龄的官职也发生了变动。根据朝廷的事先安排,王有龄被调补云南粮道。
王有龄知道云南不仅苦,而且穷,所以在听到消息之后,就找到了胡雪岩,让他帮自己汇两万两银子到云南。
但是不久,何根去调升两江,王有龄自然也就跟到了江苏。本来,胡雪岩要把这笔银子还给王有龄的,可是王有龄却没有让他动。
王有龄自有他的打算。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很想去云南做一次巡抚。因为,他觉得在这种地方,更容易干出成绩,那么如果能做到云贵总督,当然就更好了。这两万两银子可以先存在那儿,早晚都会有用处的。暂时,他不想去动它。
就这样,这笔钱一直留在了云南。
可是现在,王有龄确确实实再也用不着这两万两银子了。
那么,这件事情是不是就很简单。非也。
原来云南的这家钱庄,只是胡雪岩的同行而已。王有龄当初把钱汇过去的时候,原本是有折子的。可是后来,由于忙于战事,他居然把折子弄丢了。后来,他本来打算让对方再补一个,可是一直拖着没有办理。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取钱的凭证。如果王有龄活着,一切都好说,再补一个折子就是。难就难在,这云南的钱庄,信誉并不是很好。
王有龄活着的时候,是在任的巡抚,钱庄要高看他一眼。而胡雪岩虽然在上海的生意并不算多好,不过在浙江称得上是第一把交椅。如果云南有协饷之类的公款来往,胡雪岩和王有龄都可以照应他们,所以钱庄也不敢把他们小瞧。不过现在今非昔比,云南的钱庄未必肯再买胡雪岩的账。
这钱庄要想开得好,第一就要讲信用,第二就要讲关系,第三才会讲交情。
云南的钱庄信用不佳,再说与胡雪岩又没有深交,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关系。可是现在,胡雪岩怎么能期望人家承认与一个已经死去的王大人的关系呢?更何况,他们是真的没有凭证。这钱可就难取出来了。
胡雪岩想,要想把这两万两银子要回来,只能请云贵总督或者云南巡抚去和钱庄打声招呼,念在王有龄为国殉难的份儿上,照顾一下遗属。可是,谁会管这样的闲事呢?
不过,眼下是要紧的,是胡雪岩拿出十二万两白银交给王家人。
就这样,胡雪岩开始筹集钱款准备还钱。
另外一方面,胡雪岩还想替好友正名。
在当时的清朝社会,朝廷表扬忠义,自然有一套恤典的。象王有龄的这种情形,恤典自然优渥,除了照“巡抚例赐恤”,在赐谥、立传、赌祭以外,殉节的封疆大吏,照便可以入祀京师昭忠祠,子孙亦可获得云骑尉之类“世袭罔替”的“世职”。至于在本省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只要有人出面张罗这件事情,那么批准的可能性极大。不过,胡雪岩操心的倒并不是这件事情。
胡雪岩看来,如果不是王履谦见死不救,处处为难王有龄,而且丢掉了绍兴,从而造成了杭州的粮道断绝,杭州城恐怕也不会那么早就失守。此外,李元度做浙江的官,饷银也在浙江领,但是却留在衡州,没有进攻太平军的打算。如果当时他在浙西拼命防御太平军,而杭州也不至于被围得没有出路可走。
不过,在当时,以那些人的势力,胡雪岩又怎么能与之抗衡,因此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胡雪岩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替王有龄重修了墓碑,并花钱请人在上面刻上了这位王大人的英雄事迹,算作是尽了对亡友的最后一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