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杭州城曾经被太平军围困了多日。
杭州的城池很坚固,因为这个城市的富饶,所以也就屡屡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杭州的城池在当时有十个城门,有首诗就是讲这些城门的名字的,用杭州的十个城门,候潮门、清波门等等连缀而成:“候潮”听得“清波”响,“涌金”“钱塘”定“太平”。早在宋仁宗的时候,处士徐仲晦,愿子孙世世不离钱塘,说是永无兵燹之灾。
不过,杭州城虽然富足,城里的人却从来没有积米的习惯。在杭州东北方一百里处,有个长安镇,浙西的米市就设在这里。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杭州的地主们便把所收的租谷留下一部分作自己用,其他就运到长安镇卖掉了。通常情况之下,城里是没有余粮的。
刚好太平军攻打杭州城的时候,是这一年的春夏之交,按当时的情况来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此时的米价已经大涨,城里的老百姓只能艰苦度日,这样一来,就更没有钱来购粮进行存储了。
王有龄身为杭州的抚台,当然也了解这个情况,他也想到了要为军队进行储粮。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发了官府的告示,上面写明了招商采买的一系列的措施。为了鼓舞米商的积极性,他还宣布了凡是米商所过的地方,免抽厘税。
虽然有这么好的政策,可是那些米商们轻易也不敢来。为什么?路上不太平。虽然路上清军不抽厘税,可是不保那些太平军不捞油水。如果遇到这些人,没准粮食被劫走也不一定。所以说,来杭州贩米的人还是不多。
不过,杭州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运粮,那就是走水路。沿着钱塘江的南岸来进城。不过,一过钱塘江,到了萧山、绍兴、宁波一带,都归王履谦管;这个人是指钦命团练大臣,人称王大臣。此人一向与王有龄的关系不太好,因此当王有龄要想让米商沿这条路来杭州送米,那也是很困难的。不仅如此,此人还经常向上级诬告王有龄,他说自己的绍兴、宁波两府,每月筹饷十万两银子解送省城,而王有龄却不舍得让一卒渡江。由此看来,他倒是恶人先告状了。
不久,杭州城被围,而在绍兴的团练大臣王履谦,却和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把持地方,不仅不去支援,而且还有很多的事情根本就坐视不管。
这一年的九月二十四日,一部分太平军来到了钱塘江的南岸,在当时,与之隔水相望的萧山,如兴知府廖宗元派炮船去迎敌,可是太平军作战勇猛,再加上人多势众,这些官兵落荒而逃。在当时,这些官兵时不时地去欺压百姓,所以老百姓们都不愿意过去帮忙。而当他们逃到王大臣的地盘上时,他居然说这些清兵“一定是在替长毛带路”。所以他们一番内讧之后,手下人居然在王大臣的默许之下冲了上去,将廖宗元拉下来痛打一顿,而王大臣就在旁边看热闹,根本就不管。这样一来,可就给太平军创造了机会。很快便冲到了绍兴城,基本上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绍兴。
在太平军进绍兴的前一天,王大臣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金银细软,从绍兴跑到了宁波,接着又顺着大海来到了福建。他可是逃了性命,可是这条通往杭州的粮道却断了。这王有龄自然是把王大臣恨得咬牙切齿。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当然要写奏折来禀报这些事情。
不过,虽然奏折报上去了,眼下却是被太平军围着呢,一直围了四十多天之后,城内的人们开始人心乱。到了十月初六这天,张军门玉良赶去救援。还派了一员副将去见王有龄,请求他连夜带着清军出城,在城外驻扎,这样一来,可以方便与张军门联络,可以护住粮道的畅通。但是,在当时,王有龄有些放心不下城中的百姓,犹豫了一下没有做出决定。
这下可好,李秀成连夜就筑了一道木城作屏障,让饷道与张军门的军隔开了。接着,他又让人在十个城门都挖了壕沟,还挡上土堆的屏障。这样一来,根本就断绝了城内与城外的联系。城中的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当时清军收复杭州就靠这个机会;错过这个机会,自然杭州也坚持不了多久。
杭州城里的小康之家,自然有些存粮。可是老百姓却没有多少粮食。许多的粮店纷纷关门。于是,官府开始卖米,根据人口数来进行出售。米不久便卖完了,接着又开始卖豆子,豆子完了就是麦子。有钱的人家不用发愁,拿着黄金和鸦片与清军私下里交换军粮。但是坚持了没有多久,这些杂粮便吃光了,不久,人们又把药材当成了吃食,熟地、米仁、黄精,都可以当成饭来吃,一些点心果脯,也被人们一抢而光。
再接下来,人们又吃糠,吃皮鞋和皮箱,有的吃浮萍和草根树皮。在杭州城里,许多的人走在街上,走着走着便倒在地上饿死了。
为了找到吃的,军心早就瓦解了,有的清军,故意装出福建或者河南口音去抢老百姓的粮食,而且,他们同样也会做其他的一些违犯军纪的行为,这样一来,秩序就会大乱。
虽然王有龄力图摆脱这一局面,亲自领着亲兵小队去抓了十几个人,当众责罚,进行了处理,不过,却没有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更是无补于军心。
此外,杭州城里还出现了种种怪相。比如说,有人当街“卖钱”。也就是说,将许多铜钱串在一起,串成很大的一串来换银子。因为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城里的银子更方便携带,如果有机会逃走,还是带银子的好。而铜钱比较笨重,不容易携带。人们都想着怎么逃跑,所以这样一来,就各有了各自的打算。
胡雪岩的家人,先是在他的安排下逃到了三天竺,此后一看难民大量涌来,于是他们更又往里逃,找一些深山老林,人迹罕到的地方。最后,胡雪岩的夫人终于选定了一处有山涧有水源的地方,在那里雇山里人搭了一间茅屋,虽然只有三尺高,却可以安身。下面铺上水板;又运上去七八担米,一缸盐菜,十来条火腿。说起来,那时候杭州城里饿死的人,不知道多少。幸运的是,胡雪岩的家人在大太太的安排之下,安全度过了这段危险时期。这位大太太很有才干,后面的几节当中,我们还要讲到。
可是胡雪岩的朋友王有龄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