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更强,那么无疑要联系和认识一些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物。这样一来,才能扩大钱庄的经营范围。
可是,他是真正的草根,一没有关系,二没有门路,又怎么和那些人取得联系呢?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你想去大树下面乘凉,那么不一定有你的地方。因为这棵树是别人种的。如果你自己亲手种下一棵小树苗,并且给它浇水施肥,看着它长大,那么你去树下乘凉,自然会理直气壮。
虽然这个办法有些笨。可是对于当时的胡雪岩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实用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他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准备实施。
当然,我们说这件事的时候,胡雪岩已经当上了钱庄上的老板。可是他与官场取得联系的时候,却还是一个出店的。
那个时候,他还只有二十五岁。
他常常跑到茶馆里面去喝茶。当然,他可不是为了口渴而喝茶,他是为了打听一些时局消息,也是为了结交一些生意上用得着的人。
当时的茶馆,相当于一个消息的集散地,有什么事情,往往就会这种地方进行流传。当出店就得消息灵敏一些,要不然哪天借款的人跑了,你连知道都不知道。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进入茶馆,发现了一个与自己的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这个人相貌英俊,气度不凡。可是他却穿得破破烂烂地,这样的一个人,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异样。因为一个人身上的衣服,往往是与自己气质和神色有些相配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其中肯定会有原因。
胡雪岩便凑了过去,和这个年轻人聊天。两个人居然说得十分投机,这就算是认识了,这个年轻人叫做王有龄。这个人对于胡雪岩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稍后我们将会讲到。现在,先说两个人之间的交往。
自从认识之后,他们便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王有龄便和胡雪岩变得熟络起来,就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
原来,这王有龄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曾经当过官。可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应了那句话了,“富不过三代”,不过,要换成“官不过三代”。由于他的父亲参加了很多次的考试,却一直没有什么成绩。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道也就中落下来。
在当时的社会,你当了官,才会有钱,才会有人高看你一眼,如果你无权无势,那么根本不会有人想和你联系。做官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王有龄的父亲不争气,到了王有龄这一代,也好不到哪里去。王有龄一直也没有考出一个像样的功名来,所以他们家是越过越穷。
眼看着家道中落,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也像自己一样没有出息吧。于是,王有龄的父亲就决定给儿子想想办法,让他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捐官。
当时,如果考不上功名,那么就可以拿出一笔钱来,买一个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捐官。王有龄的父亲为了儿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花大力气去借钱,又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能卖的全都卖了,给儿子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
虽然有了官,可是如果你没有钱,这官还只是个虚职,不能当饭吃。如果有机会补了实缺,那么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那也就意味着,要想让其转正,唯一的办法就是掏更多的钱,把王有龄买成真正意义的盐大使。
可问题是,这位王有龄手上真的没有多余的钱了。父子两个人一路北上,希望能找到机会,求人帮忙补个实缺,可是不仅身边的钱花光了,而且父亲还染上了重病。不久,就在失望中离开了人世。
剩下的王有龄,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就这样有一天没一天地在茶馆里晃荡,每天来这里坐上一天,然后再买两个烧饼充饥,勉强度日。
再这样下去,他岂不是也要和父亲一样,走了他的老路--客死杭州吗?
胡雪岩一听,非常同情他。
可是同情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此时只是一个小伙计,给人家钱庄当出店,还要顾及着养家。他手上也没有多少钱,自然无法资助这位朋友实现自己的理想。
难道就此罢手吗?
胡雪岩想,自己得帮他一把,人家挺不容易的。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他不信只要肯动脑子,还能无计可施。
当然,这帮忙也是要分人的。并不是你想帮谁就帮谁。你要帮的人如果是个花花公子一样的无用之辈,那钱也就相当于是打了水漂了。
胡雪岩可是有心计的人。通过一番了解,他发现,这个王有龄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此人不仅熟读诗书,而且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他的谈吐和见识,远远胜过普通人。
胡雪岩心想,只要有机会和时间,这王有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如果此时和他结交,将来此人对自己一定大有用处。
所以,他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落难的公子。
要想帮王有龄在仕途上发展,那么就要想办法帮他捐个实缺。前面已经说过,胡雪岩不认识官场上的人,所以,他只能从钱的方面办法。
胡雪岩想来想去,还真的筹集到了这笔钱。那么这笔钱,他究竟敢不敢拿出来给王有龄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