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婕
他们说诗人是人类世界的孩童,那么我心中的泰戈尔则是一位安静、腼腆的孩子,但这个安静的孩子有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深邃的黑是他的智慧,眼中闪动的光芒是他对神明的虔诚与对世人的关怀。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听到泰戈尔名字的时候。那是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用温柔的声音念起泰戈尔的《金色花》,她沉浸在诗篇的童真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在跟母亲捉迷藏、撒娇。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孩子,只是随着岁月的流失,那个孩子越来越沉默,只能呆在每个人生命的角落,当她念起:“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的语气和脸上洋溢着的微笑告诉我,泰戈尔的诗篇唤起了她心底的那个孩子。
《新月集》里满是这样的故事。孩子与母亲,孩子与花,孩子与海,孩子与山川与草原。在这些画面里,有闪着金光的河,青碧色的天空,追影子的孩子,泰戈尔描绘的一幅幅纯真的画面,让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而他描述的也都是身边最普通最常见的景色,越是平淡,越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越是身边的琐事,越值得我们去注意。那时读《新月集》只觉得美好,觉得童年的可贵,想要沐浴在诗中的阳光里,想要畅游在诗中的河水里,想要拥有诗中静谧恬美的时光。想要在海边的礁石下、月光下、树荫下,去探险,去寻找,去发现,想要重新变成一个孩子。泰戈尔准确地写出儿童的无邪与烂漫,勾起人的回忆,令人对童年充满怀念,这就是新月集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后来,我才发现,《新月集》出版时,泰戈尔已经53岁。我想,《新月集》也是泰戈尔内心的孩子,这个孩子满怀好奇,不为尘世的喧嚣打扰。不由得感叹,这位面容庄重慈祥的老人在自己的天命之年依旧怀着一颗童心,这多么可贵。所以你看到的泰戈尔虽然满头白发却不显任何老态,因为,你看,他的眼睛在发光啊。
现在看《新月集》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不再看里面的风景,而是看到句子中的深意。是啊,时光是不可逆的,无论我们多么希望,我们都不会再回到童年,当成为一个大人,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能做什么,难道只能是怀念么?孩子之所以纯真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可以说,孩子们都是忘我的,只有不在乎自己,才能尽情感受风的轻抚,感受河水的清凉,感受天地万物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本质。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更清澈地看待这个世界。
那天的课堂上,在介绍泰戈尔时,老师还说了一番话:“每当我感觉心情低落、烦闷时,就会打开《吉檀迦利》,看过几页,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了。”十三四岁的年纪,我还看不懂《吉檀迦利》,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可以从中得到平静。
那时的我当然不明白,因为《吉檀迦利》是以诗意描写生死,讲述生活。
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短暂,生老病死,无论是谁也逃脱不了这个轮回,泰戈尔深知生命的脆弱与艰辛,但他更知道,没有死,生便没有了意义。正因为我们的一生仓促而苦痛,我们更该珍惜,更该不遗余力地献出爱。“夜像黑岩一般的黑。不要让时间在黑暗中度过罢。用你的生命把爱的灯点上罢。”泰戈尔的诗句告诉我,唯有爱可以拯救荒凉。
而短暂的爱是容易的,而持久的爱很难坚持,所以除了爱,泰戈尔也歌颂神。在神的面前,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自己的脆弱和渺小。我们只能虔诚地在神面前,就像在永恒和无尽面前祈祷,祈祷在广袤无垠的神域里,我们作为凡人的微小的痛苦已不再是痛苦。
如今的我已不是那个课堂里的少年,但踏入大学的大门却依旧感到迷茫。而泰戈尔却从未迷茫,他依旧用智慧的双眼穿透虚浮,像一尊平静的木雕,站在人群里,暗暗发出幽香。我想一定是因为他有信仰。信仰,在这个时代里急需精神的依托。泰戈尔告诉我,信仰就是能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提醒我们:有些东西亘古不变。一切都在发展,当新的东西出现,我们除了惊奇还有害怕。信仰是在我们脆弱无助的时候安抚我们,使我们得以走下去的东西。我们解决掉一部分问题,然后新的问题出现,一切看起来一样却与原来那么不同,我们需要信仰,因为没有人可以获得永恒的安宁。我们只能依靠信仰找回内心的平静。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发起了挑战,生活给我们更多的选择却依旧没有给我们生命的答案,是不是因为生命的底色只有靠自己去探寻。
诗人说,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我愿带着泰戈尔教给我的童真和信仰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