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客观仔细地分析中国的战争形势,提出了“反对关门主义,坚持统一战线”的主张,并且将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一起视为保障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坚持关门主义策略的人们所主张的,就是一套幼稚病。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可能变动,也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可能变动一样。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因此,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建立和谐社会更需要推动统一战线工作,选取历史上统一战线上的典型范例,加以深入研究,无疑是颇具现实意义的。因此,撰写本书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加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团结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为了促进中国统战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式下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的:“统一战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法宝。”
本书主要围绕饶彰风和邓文钊二人的历史命运展开,他们一个是我党地下战线的著名统战干部,一位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书中叙述了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同舟共济的感人经历,如兴办《华商报》、文化人大营救、帮助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政协,以及创建“华企”等事件,这一切表现出二人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高风亮节,进而通过铁的事实可以看出统一战线思想在他们身上的形象体现,这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统一战线理论,以及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做好统战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统战思想角度来说,统战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统战工作的论述及其实践,一直在党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书所记述的两位主人公饶彰风和邓文钊,是生活在抗日战争至解放后的历史人物,饶彰风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那时积极响应毛泽东的统战精神,在统战工作中做出光辉的成就,同时他的工作表现并不是机械化、教条式地遵照毛泽东思想中的统战精神,而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真诚地对待爱国民主人士,通过实践论证并实现了毛泽东的统战思想。
对于当今社会,我们反思、回顾历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现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文化多元并存,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了显著的地位,但是,中国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中国依然处于向现代化的转型期,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统一战线,争取各个民主党派和海外爱国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把全世界的华人力量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本书所叙述的故事正好可以为今日的统战工作提供经验。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新世纪,统一战线却一直还是我党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具有新的特点与需求,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战工作,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下继续坚持中共统战思想的优良传统,从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有必要对此进行说明与宣传,本书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一需求。
此书得以完成,首先应感谢原《华商报》的陈风老同志,是他最早提供了相关资料,还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罗可群教授,他参与了《饶彰风传》的撰写。此外,书中还提到的众多在世或已不在世的邓、饶二人的同事与挚友,都曾在采访中予以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且引黄秋耘、李文侣为饶彰风写的挽联:
大快人心,二十载功罪是非,一朝尽白
坚持党性,一千日酷刑炼狱,晚节犹存
吴仲的悼诗:
沧桑十载几浮沉,
历史无情更有情。
鼠蝎沉沦鸿鹄起,
从来公道在人心。
诚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