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邓文钊:剑桥岁月
1927年对邓文钊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与何家联姻的喜事,更是因为后来的留学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人生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测的,人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没有选择的。就像当初饶彰风读小学时,社会的动荡使得他不得不退学跟着父母重返故里。邓文钊的人生也是这样充满了变数,而且是由不得人去选择必须得接受的变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内政治局势十分不稳。许多革命人士不得不相继出国。那时,廖仲恺早已牺牲了很多年,何香凝一人带着儿女东奔西跑搞革命。可是在乱世下,在严酷的环境下,国内已经没地方可以再待了,于是何香凝便将一双儿女送往国外学习。廖承志去往德国,廖梦醒则去了法国。
这一时期,曾灶娇也早已辞世。邓家的家产已经传给邓文钊、邓文田和邓文枢的遗孀胡氏。此时,邓文田开始过起花天酒地的生活,邓家的亲家、邓文钊母亲的娘家周家的长辈们怕邓文钊在金钱的诱惑下也形成不良嗜好,不忍心眼看邓家就此沦落下去,于是提议让邓文钊去欧洲留学。对于周家长辈的建议,邓文钊一时拿不定主意,自从祖母离开之后,他还没有适应这种自己决定事情的生活方式。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苦闷,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何香凝察觉出了他的困惑,于是一天傍晚吃过晚饭,她找到邓文钊对他说:“文钊,我觉得你表舅他们的建议很好啊,你现在这么年轻,应当抓住时间好好学习,发展自己。现在国内时局这么动荡,待在这里你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学习机会的,而且社会风气不好,与其这样在家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不如将这些都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国外深造,可以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从而增长见识,这于你来说是非常好的。等到你学有所成之际,回国为祖国作贡献,这也是当初孙中山先生对于你们年轻人的期望啊!”听了何香凝这一番话,邓文钊仿佛突然间醒悟了。是啊,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大学作演讲时对香港学生的寄语他还谨记在心啊,现在不正好是他应该行动的时候了吗?
“好的,姑妈,我去欧洲留学。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我定当在国外好好求学,回来再报效国家。”邓文钊真诚地望着何香凝说道。
何香凝看着眼前这个热血青年笑了。
一切准备好之后,邓文钊在长辈们的提议下,携带新婚妻子何捷书与廖氏兄妹一同赴欧洲留学。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香港教育司资深督学余芸的长子余伯泉,澳门世家子弟蔡惠全、蔡惠棠两兄弟等。
邓文钊留学的地点是伦敦。刚到伦敦时,为了租房子邓文钊夫妇受了不少气。他们从报纸刊登的广告上收集房屋出租的消息,而后一一上门去拜访,同房主商谈,可是每次他们都还没有说清楚来意,就被房主拒之门外,因为当地很多屋主都不愿意将房子租借给黄色肤色的亚洲人。一连几天下来,邓文钊夫妇吃了很多闭门羹。以至于在一开始没有找到房子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俩常常露宿街头,饱受风吹雨打,甚是可怜,但是邓文钊夫妇并没有放弃,最后,也许是他们的诚心与毅力打动了老天,终于让他们租下了一套房子。
经过这次租房的经历,邓文钊成熟了不少,同时他也深深地领会到了英国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也正因为这样,年少的邓文钊对英国殖民者所说的“民主”产生了怀疑……
抵达伦敦后,邓文钊首先读了一年的预科。同一时期,在大洋彼岸,中国的社会局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蒋介石开始明目张胆地显示出他的狼子野心,他的言行举止公然背离孙中山先生所立的三民主义,积极推行独裁专政;此时,在国内工作的何香凝由于反对蒋介石的政治主张弃官而走,前往欧洲看望儿女。她先到法国与廖梦醒住了一段时间,又到德国探望廖承志及当时居住在柏林的宋庆龄。其间,她还来到伦敦与邓文钊夫妇小住了一段时间。在这些日子里,邓文钊夫妇带着何香凝参观了伦敦一些有名的景点。而同时,何香凝则如同导师般关心邓文钊一家的生活,并在思想上引导邓文钊,与他谈国家兴亡,使得这个热血青年逐渐关心起国家的命运,他的思想觉悟得到不断提高,爱国热情与日俱增。
由于经常受到何香凝和廖氏姐弟的爱国精神熏陶,邓文钊慢慢地也成为爱国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年预科学习结束后,1931年,邓文钊开始在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经济系学习。进入剑桥后,为了方便学习,他把家也搬进了剑桥。
在这所学习圣殿里,对于邓文钊来说,他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习到了最权威、最新的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接受了最新的思想潮流。邓文钊在剑桥大学就读的政治经济学院是当时伦敦社会上各种思潮的温床,这里经常开办各种辩论会,人人各抒己见,这使得邓文钊可以接触到各种思想,从而不至于那么死板短见。尤其是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第一次听到“共产党人”这个词,第一次受到共产主义的熏陶,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他参加了学校的左翼读书会,逐渐增强了对政治的兴趣。据邓文钊的剑桥同学、瑞士裔英国人塞克列坦所说,剑桥出过几个鼎鼎有名的左翼分子,可能是他们同期的同学。对此,虽然现在很难考证,因为那一时期的很多人早已作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剑桥开启了邓文钊的革命思想,使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这为他后来参加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邓文钊在剑桥学习的这几年,遇上了很多与他一样富有爱国热情的中国留学生。由于当时邓文钊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自从他的家搬进剑桥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留学生们聚会的天然场所。当时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组织了一个叫“中国学生协会”的团体,仅仅是联谊性质的,没有政治性质。邓文钊也是其中的一员。而组织的聚会地点常常设在邓文钊的家中。每次聚会邓文钊都会十分大方地接待每个留学生。由于他热情好客、性格豪爽,以及乐于助人,他与许多中国留学生结下深厚的友谊。同时,邓文钊也常常慷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留学生,因此,在当时很多中国留学生的眼中,虽然邓文钊出生资产阶级,但却是一个慷慨大方、正直的人。
正是在这一次次聚会中,邓文钊结识了很多意趣相投的青年。这一批意气风发的青年留学生,常常聚在一起诉说个人的爱国情怀及回国做一番事业的梦想。
又是一周一次的协会聚会日,邓文钊早已将家中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他那帮朋友们上门了。邓文钊身着一套深色西装,脚上一双皮鞋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轻快地走到阳台,望着房前那条干净的小道,一双深邃的眼睛中流露出无尽的渴望……
邓文钊的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是啊,又可与那班好友相聚、畅所欲言,这种精神上的契合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屋内墙上挂着的时钟滴滴答答运转着,突然,门外传来一阵阵欢快的脚步声。
“文钊,我们来了——”
开门领头进来的这位衣着朴素、鼻上架着的一副黑框眼镜的人,看上去更具学人风范。此人便是与邓文钊几乎桃园结义的余伯泉。余伯泉先在英国伍尔维奇军事学院攻读炮科,毕业后又到牛津深造,取得大状师资格,成为香港罕有的军事人才。紧跟其后的有蔡惠棠、潘恩愷、唐绍苑、周焕年、周鸿年等人。
“伯泉、惠棠、恩愷,我早已在家中等候大家呢,大家快进来坐吧!”
邓文钊边说边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点心拿出来放在茶几上。
“文钊,不知不觉咱们来伦敦留学也有一两年了,你想好以后回国做什么了吗?”
发问的正是余伯泉。他曾在一次与邓文钊的交流中表明自己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对于余伯泉的提问,邓文钊思考了片刻,答道:“我想当外交部长,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一番贡献。”
“这个想法不错啊,通过与国际交流,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
“那么你呢,惠棠?”
“我啊,我想做财政部长,哈哈!”
“好,就为大家的伟大理想,干杯!”
这时,余伯泉举起手中的茶杯,兴致高昂地说道。众人亦都举起手中的杯子,高呼“为理想奋斗”。
青年人在一起气氛总是会这样高昂兴奋,这也许就是青年人本身具备一种青春气息所致吧。这帮青年留学生,他们当年的远大理想不管之后是否可以实现,但起码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地积极进取,不断为之奋斗,也最终铸成他们日后的事业成就。
据了解,潘恩愷毕业归国后到香港法院裁判司工作,其子潘祖尧是现今香港著名建筑师、全国政协委员;周鸿年是邓文钊的长期法律顾问,抗战时不幸在贵州逝世。
在剑桥求学时结识的这班好友,日后在邓文钊的革命事业上都给予了他一定的帮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邓文钊对在剑桥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更加深入地看待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的生活,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这种影响即便是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能从不同侧面表现出来。这正是人们常说的不同的心态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由于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生活中邓文钊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平易近人的态度,他与当时其他富家子弟的为人截然相反。一般富家子弟趾高气扬,看不起下层社会的人,而邓文钊却不同,尽管他在香港有着丰厚的遗产,是香港的名门望族,但是他并不嫌贫爱富,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人。这从他友善地帮助贫困的留学生的态度可以看出。同时他为人朴实诚恳,热情友好,因此,邓文钊在众人的心中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邓文钊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对于当时家庭富裕的邓文钊来说,他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儿子送进贵族学校,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接受贵族式的教育,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将儿子送进一家相对贵族学校而言思想开明的学校——彼得莱斯。这所学校实行男女合校,不穿制服,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不像一般贵族学校那么死板。邓文钊相信在这样的学校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对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是人类一直在探寻的一个话题,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已有明确的论述,并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预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这一超越之前空想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便自然地成为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直到现今,人们还在为这一目标而奋斗着。
邓文钊虽然没有大声表明自己正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但是他的行动已经为其证明,而绝大多数时候,实际的行动往往比口头的空话要更具有说服力与价值。
五年的伦敦留学生活,对于邓文钊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页。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重要的时期,是其人生的转折点,是其人生新旅途的开始。
然而,无论是怎样的经历都不及思想精神上所受到的洗礼与升华深刻,让人刻骨铭心。
剑桥岁月的思想洗礼,促成了一个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的革命者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