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智取和州,徐达脱主危难

  就在徐达和朱元璋为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之时,元朝内部的一场大乱,给了他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当时,元朝丞相脱脱全力攻打高邮,张士诚顽强抵御。脱脱集中优势兵力,专攻东北,日夜不停,眼见破城指日可待,忽然大都元廷颁下诏敕,命河南省左丞相太不花,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等代替脱脱统兵作战,削去脱脱官爵,安置淮安路。

  脱脱无奈,交了兵权奉使西行,被鸩死于途中。元军将士不听太不花指挥,逃亡无数,张士诚趁机出击,元军溃败,高邮转危为安。

  原来,元顺帝极其信任脱脱,并委以军政大权。脱脱平定徐州之后,元顺帝更是兴奋不已,以为从此太平无忧了,于是,令哈麻请西天僧教房中运气之术,享受人生。

  哈麻的母亲是元宁宗的乳母,宫廷禁卫出身,深得元顺帝宠信。初时,依附脱脱兄弟,官至中书右丞。后来与脱脱亲信闹矛盾,降官宣政院使。哈麻恨得咬牙切齿,趁脱脱率兵出征在外,借机向奇皇后和皇太子爱酋识里达喇挑拨,说立皇太子不行册命告庙礼仪,是脱脱兄弟从中阻挠。

  率军在外,师老无功,徒费粮饷,致使脱脱失去顺帝信任,被贬职鸩死。哈麻代元朝丞相之职。

  郭子兴在滁州,得知元廷内乱,脱脱失权,心中大喜,召集众将议事。

  郭子兴说:“元廷腐败政乱,攻高邮兵溃,此时正是扩大地盘,发展势力的好机会,况且滁州粮草不济,诸将以为先攻哪座城池有利?”

  朱元璋说:“末将以为不宜劳师远征,先攻占附近的和州。和州未受兵祸骚扰,广有粮草,元帅可派将前取。”

  郭子兴说:“和州虽小,但城高池深,又有重兵把守,谈何容易?”

  朱元璋说:“此城可以智取。”

  郭子兴问:“有何良策?”

  朱元璋说:“前时曾收庐州降兵三千,可令他们穿着青衣,扮作北军模样,带着骆驼队驮运货物,打着庐州兵护送北使的旗号,谎称到和州犒赏将士,打开城门,举火为号,红巾军从后乘其不备,冲进和州城,大事可定。”

  郭子兴听了大喜,传令张天祐扮青衣兵先行,耿再成率红巾军随后向和州进发。

  二位将军接令欲行,朱元璋叮嘱说:“两位将军此行事关重大,务必小心从事,依计而行,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张天祐领“青衣兵”一路向南进发,十分顺利,不到3天,便来到和州城西北的陡阳关。

  和州父老正过春节,得知北使过境慰劳和州将士,都带着子女、酒食,出关迎接。张天祐见了,乐不可支,就在郊外,与众“青衣兵”开怀畅饮起来。常言说,“贪杯误事”,张天祐酒喝得多了,早把打城门、举火为号的事给忘了。

  耿再成率红巾军此时已到了和阳,埋伏好人马,只等“青衣兵”举火。

  耿再成等人屏息凝神,眼巴巴地盯着城门。只见城门洞开,人来人往,并不见有烟火动静。又过了两个时辰,还不见烟火。耿再成以为迟到了,烟火举过了。于是,下令进城。

  和州守将也先帖木儿见红巾军冲到城下,急令关闭城门,派兵出战。

  耿再成始终不见张天祐,情况不明,心里没底儿,见也先帖木儿领兵杀来,急忙迎住拼杀,突然城上射下一支冷箭,正中耿再成左肩,险些落马,落荒而逃。

  也先帖木儿领兵追杀,一直追出20余里,见天色已晚,鸣金收兵,从容归城。行至途中,不料从斜刺里杀出一支“青衣兵”,把元兵杀得措手不及,四散逃命。也先帖木儿奔到城下,城上万箭齐发,火把下红旗招展。也先贴木儿眼见和州失守,连夜逃走了。

  张天祐率“青衣兵”杀到城下时,只见城墙上站着一位长身阔面的大将,手持宝剑,威风凛凛,高叫:“张将军为何迟到了!”

  张天祐闻声认出是大将汤和,便叫开城门与汤和见面。

  张天祐说:“汤将军如此神速,莫非天将?”

  汤和说:“我奉朱将军密令,绕道前来接迎两位将军。赶到城下时,不见两位将军踪迹,却见飞桥架在城墙上,于是乘便登城,原来守将也先帖木儿不在城中,故此占了和州城,专候两位将军到来。”

  张天祐自知有过,低头不语,心中十分惭愧。

  汤和问道:“耿将军现在何处?”

  张天祐说:“末将确实不知……”

  汤和说:“也罢。”于是派人连夜回滁州报捷。

  这时,郭子兴正与众将谈论和州战事,忽见耿再成带着箭伤败回。郭子兴大惊,遂派朱元璋与徐达、李善长率一千人马攻取和州,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朱元璋率兵杀奔和州,途中与和州传捷报的人相遇,得知和州已拿下,心中大喜,便另派亲兵快马飞报滁州,不废一兵一卒进了和州城。

  郭子兴得到朱元璋占领和州的捷报,兴奋异常,以为朱元璋马到成功,甚可任用。于是,命朱元璋统领和州军政,发下令牌。这一年,朱元璋28岁。

  驻守在和州城中的众将官,多是郭子兴的老部下,资深年长,而论资历朱元璋最浅,论年纪最轻,诸将多有不服。为树立威信,使诸将服气,朱元璋先让手下将议事大厅主将的公座撤掉,只摆上几条长木凳。次日五鼓,召集诸将议事,元璋有意迟到。一看十来个将领都已就座。当时坐席以右为尊,给元璋留下左末一席,元璋未动声色,讨论议决军政大事,诸将呆若木鸡,闭口不语。轮到元璋发言,他对敌情形势剖析准确透彻,提出的办法有理有据,诸将听后,连连点头称是。日子一长,大家觉得朱元璋年轻有为,有胆有识,办事公道,确有长足之处,稍稍有些心服,个别将领仍口服心不服。接着,朱元璋又召集诸将商议修筑城墙防御工事,分成若干段,每位将领认定一段,限三天完工。三天过后,朱元璋同诸将一同检查验收。朱元璋负责的一段,已由徐达率众修完,其余各段均未完成。朱元璋认为这是整顿纪律、制服诸将、树立威信的好机会。回到议事大厅,朱元璋把大将公座朝南一摆,板起脸来,将郭子兴令牌放在上面,令诸将叩头朝拜,然后非常严肃地说:“总兵,乃主帅之命,非我擅自专权。总兵责任重大,不可没有法纪;今修城一事皆不能如期完工,贻误军机,与事何补?话要说明白,既往不咎,自今以后,如再有违令者,军法从事!”诸将自知理亏,谁也不敢吭声,只好谢罪。再有徐达、汤和等人守纪律、听命令,对朱元璋毕恭毕敬,也为诸将树立了榜样。加上李善长善于疏通协调,朱元璋本人做事有板有眼,有分寸,有节制,众人也都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其总兵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郭子兴的队伍成分比较复杂,义兵、民兵、流民、流氓、地主武装全有,原本纪律就很差。他们每每攻破城池,就抢掠四邻,不分地主富豪还是平民百姓,均掠劫一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次攻占和州恶习未改,破城横暴,虏人妻女,闹得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民众怨恨。谋士范常提醒朱元璋说:“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朱元璋也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召集诸将,申明大义。他说:“大军从滁州来时,人皆只身,并无妻小。入城虏人妻女,使百姓夫妻离散,军队没有纪律,怎能安抚地方。”并下令:今后取城池,凡所得妇人女子,只有无丈夫、未出嫁的可以留下,有丈夫的妇女不许占有。第二天,朱元璋下令召集全城妇女、男人皆到衙门门前集合,让男子们分列门外大街两旁,将掠来的妇女从衙门内列队而出,让他们夫妻相认,父子相聚,合家团圆。朱元璋这一举动,深得民心,百姓奔走相告。

  正当朱元璋在和州整顿军纪时,孙德崖因濠州地区严重缺粮,率部移师和州就食。他事先并未征得朱元璋同意,命部队抢占了和州郊外的民房,自己率亲兵住进和州城。朱元璋看他人多势众,来势又猛,不好硬顶,但心中十分不悦。

  郭子兴得到孙德崖进驻和州的消息后,也率本部人马星夜来到和州。郭子兴本来就心胸狭隘,他一气朱元璋不该让孙德崖进和州;二恨孙德崖不该强行到他的地盘就食。心里本来就有气,又有嫉妒朱元璋的人向他进谗言,说朱元璋和孙德崖同流合污,郭子兴听后更是怒发冲冠。事先朱元璋根本不知郭子兴来和州,得知郭子兴已到和州后,深夜急忙面见郭子兴。见郭子兴脸色不好,急忙跪下,不敢吭声。郭子兴发问:“你可知罪?”朱元璋急忙放低声音回答:“儿女有罪,然家事可早可晚,外面事要速想办法。”子兴忙问:“外事指什么?”朱元璋仍压低声音说:“孙德崖在此地,昔日与大人积怨尤深,现城内外都有他的军队,要马上做好安排,以防不测。”郭子兴听后,才知错怪了元璋,疑虑和怨气全消了。

  孙德崖得知郭子兴深夜来和州的消息,第二天天还不亮就派人告之朱元璋:“你丈人来了,我准备去别处。”朱元璋感到事情不妙,一方面派人告诉郭子兴及早做好准备,而自己马上去见孙德崖。见到孙德崖,朱元璋说:“何必这么急着要走?”孙德崖说:“你丈人不好相处,我得走。”朱元璋观他神色,似乎不想火拼。于是就说:“现两军同住一城,应该先让队伍走,元帅殿后为好,万一发生摩擦,也好解决,别伤了和气。”孙德崖表示同意。元璋这才稍稍放心,并亲自为孙德崖的队伍送行。刚走出十多里地,正准备回城,突然接到报告,说城里两军交火了,伤亡不小。朱元璋忙将一起来的壮士耿炳文、吴桢叫住,勒马奔回城。路上又被孙军擒住,并用铁索锁住脖子。

  为了营救朱元璋,徐达不顾自身安危,毅然自告奋勇,“请以身代”。当天,徐达等数人奉郭子兴之命前往孙营做人质,以交换朱元璋。徐达来到孙军兵营后,极力劝说孙军官兵,力图缓和他们的敌对情绪,设法脱朱元璋于危难。他对孙军官兵说:“若等奈何缪听讹言,轻执朱公,以相激也?郭公(指郭子兴)诚不能释憾于孙公(指孙德崖),亦何有于朱公?执朱公亡救于孙公,何益?徒两伤。不如释朱公,令之还,以出孙公,好不两全乎?达请以身代。且若等安知郭公之留待孙公今何如也?”孙营官兵觉得徐达言之有理,但是有人还是将信将疑。为此,他们遣人秘密前往郭子兴驻地打探消息,了解孙德崖的近况。而郭子兴自从得知其女婿、部下干将朱元璋被孙德崖部下抓做人质后,焦急非常,被迫与孙德崖佯为修好,因此孙军密探在和阳城得见郭子兴与孙德崖同席而坐、开怀畅饮的欢乐场景。孙军密探归言于众人,孙营官兵终于听取徐达的意见,允许徐达等代替朱元璋充当人质,释放朱元璋以换回孙德崖。朱元璋安全返回和阳后,郭子兴也如约释放了孙德崖,徐达等因此得以脱身回到和阳。

  和阳事件的发生,对于巩固和加深徐达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进朱元璋对徐达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载:徐达“脱上(指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于迫,故于上最亲……上亲征,(徐达)常留守,盖其信也”,又载:徐达“身易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归,而郭(子兴)亦归(孙)德崖以易(徐)达,由是宠信日隆”等,便是有力的证据。后来,生性猜忌多疑的朱元璋之所以会放心大胆地派遣徐达频繁、甚至长时间地统率重兵外出征战,除了徐达“战多算,多不战而克”,即指挥有方外,朱元璋对徐达之为人与品性的高度信任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这一切反过来又为徐达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郭子兴见朱元璋已归,孙德崖率兵撤出和州,觉得自己没有留下的必要,于是,返回滁州。无奈与孙德崖结怨已深,想那孙德崖曾经无故毒打自己,一直耿耿于怀,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这次和州捉住孙德崖,眼看着报仇雪恨的机会白白错过,胸中这口恶气未出,整日里怏怏不快,忧郁寡欢。不料,郁怒之下,竟得了“肝迷症”,水米不进,虽百般医治,还是日见严重,到了三月,可叹红巾军元帅郭子兴,壮志未酬,竟然郁闷生疾气死了。

  郭子兴郁闷生疾身死,滁州城里,郭天叙兄弟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急忙派人火速赶往和州给朱元璋报丧。

  朱元璋闻讯大惊,忙请徐达、李善长等人商议。

  徐达说:“明公的机会来了,应赶紧奔赴滁州,为郭元帅发丧,趁机收了滁州人马,谁敢不依?”

  朱元璋说:“只怕郭天叙兄弟面上说不过去,奈何?”

  李善长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收编滁州兵马,名正言顺,郭氏兄弟自无话说,若日后别人收去,岂不助他人势力?”

  朱元璋于是留李善长、汤和、花云、耿再成、郭英、吴良、费聚、周德兴8人镇守和州,自己带了徐达、吴祯、胡大海等一班人马,星夜赶往滁州奔丧。

  朱元璋一到滁州,郭天叙兄弟讲明情况后,朱元璋主持为郭元帅治丧,令军中易服致哀,诸将轮番守灵3天。3日后将郭子兴葬在滁州北郊。

  郭子兴死后,军中的事情由朱元璋、郭天叙及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共同掌管,由朱元璋领兵作战。可军中不能一日无帅,元军打来怎么办?孙德崖回来怎么办?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大宋政权丞相杜遵道派人前来,大家公推张天祐同派来的使者一同去亳州,商议立帅一事。不久,张天祐从亳州带来了小明王韩林儿的命令,委任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从此,这支队伍奉龙凤为正朔,以号令军中,并借助他的威信号召、发动和组织群众,发展壮大自己。

  在和州都元帅府中,郭天叙是主帅,一切军政大事应出自他手;但天叙年轻,又无军事经验,难当此任。张天祐虽年长,但有勇而无谋,遇事又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和州的军政大事就全凭左副元帅朱元璋料理决断了。朱元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有韬略,大勇大智,绝非郭、张能比。不仅如此,和州的队伍,绝大多数是元璋招募招降来的,又是元璋亲自训练出来的,自然听从他的调遣。另外元璋身边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嫡系心腹,如徐达、汤和、胡大海等战将,还有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一群谋士,如李善长、冯国用、范常等。元璋表面虽位居第三,实则已成为军中拿得起、放得下、做得主、说了算的主帅。

  孙德崖在濠州,接到滁州檄文,勃然大怒说:“朱元璋小子,真是恨死我了!前番和州乞食,他表面答应,暗中串通郭子兴与我寻仇,如果不是部将捉住朱元璋,我早成了他刀下之鬼。如今郭子兴死了,朱元璋不与我打招呼,竟擅立元帅,我当兴师问罪!”

  部将吴通献计说:“朱元璋如今有滁、和二州,人多势众,凭我濠州兵力去讨,恐怕难以取胜,不如以庆贺为名,请他来宴会,就席间杀了他。”

  孙德崖听了,连说:“妙计,妙计。”于是作书一封,派人拿了贺礼,去和州请朱元璋。

  朱元璋收到来信,打开看时,只见信中写道:

  “喜闻朱公子为元帅,不胜敬慕。请于濠城聚会宴贺,取名兴隆,望即日枉驾莅临,众将瞻仰,德崖翘首。”

  朱元璋看罢,收下礼物,打发来人说:“承蒙孙元帅盛情,末将随后就到。”

  来人走后,徐达进言说:“孙德崖请宴,必不怀好意,明公为何轻易答应了?”

  朱元璋笑道:“我何尝不知道他有诈,这不是从前诱郭元帅的故伎重演吗?我若不去,说我怕他,无以服众。今去赴会,做好防备,见机行事,料他无有作为。”

  吴祯、胡大海见朱元璋执意赴会,高叫:我等同行!免得被他们暗算了。

  朱元璋说:“有劳二位将军了。但是,你们去了,不要多说话,只看我行事。”

  吴祯、胡大海分头准备去了。

  朱元璋叫来徐达、花云,令他二人各领精兵千人,埋伏在濠州城外,准备接应。命李善长、耿再成等人谨守和州。

  准备停当,朱元璋带上吴祯、胡大海与10名亲兵卫士,策马赶到濠州。孙德崖闻报大喜,出城迎接,进了元帅府,延请朱元璋入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德崖正待发作,瞧见朱元璋身后立着一黑一白两个大汉,威风凛凛,手按剑柄,怒目直盯着孙德崖。孙德崖心惊肉跳,故意问道:“朱元帅身后何人?”

  朱元璋说:“部下大将吴祯、胡大海。”

  孙德崖说:“壮哉!”命人赏吴祯、胡大海酒肉吃。两人也不客气,就在帐中吃喝起来。孙德崖目示吴通,吴通会意,进前说:“来将得一宝剑,是周穆王时西域所献的‘昆吾割玉剑’。今日献给朱元帅,请过目笑纳。”说着抽出宝剑,只见寒光一闪,来到朱元璋面前,直刺喉头。

  说时迟,那时快,吴祯早已飞身跃起,来个空手夺白刃,将那利剑夺了过来。胡大海飞步跨到孙德崖身后,将刀横架在孙德崖的脖子上。

  孙德崖见状,喝退吴通,讪笑几声,连说:“和为贵,和为贵!大家不要伤了和气。”

  朱元璋说:“末将就此拜别了。”说着起身离去,吴祯、胡大海前后保护,孙德崖木呆呆地坐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朱元璋一行离去了。

  赵均用从帐后转出,怒问:“孙元帅为何不出手?”

  孙德崖说:“你没看见刚才的场面吗?只要一出手,连我的脑袋也没有了。”

  赵均用顿足说:“你也太胆小如鼠了,送上门的货都不敢要!在我们的地盘上,凭他怎样厉害,也占不了便宜,难道濠州就无人了吗?”

  一席话将孙德崖说得脸红心跳,十分懊恼地说:“人已经走了,奈何?”

  赵均用说:“你我二人速带人马去追,就说有要事待议,朱元璋一停下,就地擒住。另派一队人马偷袭和州,大事可成。”

  孙德崖连说:“妙计,妙计。你我二人分头行动,我领兵去追朱元璋,你与吴通去偷袭和州,立刻出发。”

  朱元璋正行之间,忽见后面一队人马追来,跑在前头的孙德崖高叫:“朱元帅慢走,还有一事相商。”

  朱元璋见孙德崖身后尘土飞扬,知他率兵来追,心怀叵测,在马上喊话说:“谢谢孙元帅送行,我们后会有期了。”说罢打马扬鞭,与吴祯、胡大海急驰而去。

  孙德崖见朱元璋并不停下来,哪里肯舍,领兵穷追。来到一片树林,忽然不见了朱元璋等人。正迟疑之间,只听一声梆子响,林中杀出一队人马,为首大将黑面环眼,挺枪大喝:“孙德崖休走,花将军来也。”

  孙德崖大怒,挥刀来战花云,十几个回合,孙德崖力不能支,拨马便走。没走多远,前面又有一员大将拦住去路,孙德崖认得是徐达,不敢恋战,夺路奔逃。半路上又被胡大海截住厮杀。孙德崖心慌意乱,左右冲突,一不留神,被胡大海一斧劈成两半,血肉横飞。濠州兵见孙德崖丧命,四散逃窜。胡大海从后掩杀,见人就剁。

  徐达见了,高喊:“胡将军,降者免死!”濠州兵听了,纷纷归服。徐达把降兵另编一队,让花云押着回城。大概走了两个时辰,离和州一里之路时,忽听城下喊杀声大起。徐达等人催马向前,原来是赵均用偷袭和州,耿再成、郭英杀出,恰巧朱元璋也赶到城下,濠州兵与和州兵混战在一处,人喊马嘶,尘土飞扬。

  胡大海见了,大喊一声,舞动大斧杀入阵中,直取赵均用。赵均用见势不妙,回马便走,正撞上徐达和花云,二人刀枪并举,拦住去路。

  赵均用叫声“不好”,好字还没说出来,便被后面追来的胡大海一斧劈死马下,余部全跪地请降。

  朱元璋率众回到和州,知孙德崖、赵均用已死,命人收尸埋葬,说:“本应同心协力抗元,他们却出手自相残杀,亦无可奈何之事,我实不得已而为之啊。”

  朱元璋手握实权以后,对于如何牢牢地控制军权,如何支配将领和谋士,确实费了一番心思。他为了严防文臣武将相互勾结,不准将领自己选用谋士,所有的文臣谋士均由朱元璋自己选派。而且规定:每攻克一个城池,就令将官屯守,不允许儒者谋士在将官左右谈古论今,以防下属将官滋长谋求独立发展的机会。同时,每占领一个城池后,就用义子做监军和将军同守。如占领宜州后用义子道舍;攻占镇江后就用义子周舍;攻取严州后用义子保儿;占徽州后就用义子王驸马;攻取处州后用义子柴舍、真童;得婺州后用义子马儿;攻占衙州后用义子金刚奴、也先。以义子保儿(即李文忠)和大将胡大海同守严州为例,一度两人意见不合。朱元璋得知后派帐前都指挥使郭彦仁告诫李文忠说:“保指挥(保儿)我之亲男,胡大海我之心腹……你必须将此话对文忠说清楚,对胡院判(胡大海的官称)要以真心相待,节制以守之……”不难看出义子保儿代表朱元璋监视胡大海,并有节制之权的事实。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将士出征打仗,家属必须留在后方,如部队渡江时,所有将士家属包括马夫人全部留在和州。从表面上看,家属随军出征不安全,实质是将将官家属留在后方做人质,以防将士叛变投敌。以上诸方法,一方面说明朱元璋驾驭将士的策略,另一方面也说明朱元璋权欲的膨胀,同时,唯我独尊的封建权威意识正在朱元璋头脑中萌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