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军一路追杀到黄河,但没有追上袁绍;于是接收了袁绍大营里的辎重、图书、金银财宝。
袁绍跑掉了,但沮授却没有跑掉,成为俘虏。沮授很有意思,被俘后,大声说:“我沮授不是投降,而是被你们俘虏了。”
其实这种结局,沮授早就料到了,在袁绍大军出发前,便招集家族成员,把所有的财产分散,说:“事情成功,威望无所不加;事情失败,一身不保,可哀!”
一听沮授这么悲观,弟弟沮宗说:“哥哥不用担心,曹操的兵马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你怕什么?”
“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曹操英明有远见,又挟天子作为政治资本。”沮授摇摇头说,“我们虽然打败了公孙瓒,但部队已很疲惫。再就是,现在将领骄傲无能,而主公向来刚愎自用,我们离失败不远了。”可谓一语成谶,预言成了现实。
沮授在官渡失败后,成了曹操的俘虏。曹操跟沮授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听说俘获了沮授,于是亲自出帐迎接沮授。并且对沮授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兄弟你我在不同的政治阵营,因而彼此之间断绝了往来,没有想到今天俘获了你。”沮授淡淡地说:“袁绍没有采用我的策略,所以败回北方;我的才智无法发挥,只能落得被俘下场。”
听到沮授的话,曹操深受感触,对沮授说:“本初无谋,不用你的谋略,造成了战乱,使国家不得安定,我希望和你联起手来共同安定天下。”
沮授摇摇头,说:“不行啊,我的叔父、母亲和弟弟的命运,都握在袁绍手里。如果你真看得起我,就尽快杀了我吧,那才是真的对我好。”
听到沮授这样说,曹操很是感慨:“我要是早得到你,天下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为了招降沮授,曹操命令士兵给沮授松绑,给予沮授厚待。
但沮授图心不在曹操这儿,处心积虑逃回北方,曹操无奈,只好杀掉沮授。
关于官渡成败原因,《三国志集解》卷六引王补曰:“沮授、田丰智略与荀彧等,而彧言如石投水,授、丰所谋,如枘凿之不纳,此袁曹成败所由也。”就是说,这几个人的智谋水平差不多,只是荀彧的谋略曹操如石头投水一样接受,沮授田丰谋略对袁绍来说好像方与圆一样互不容纳。“枘凿”是什么呢?枘,是圆形的;凿,是方形的,所以他们互不容纳。
这个论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绝对的。袁绍是什么样的人,曹操的谋士都能看出,难道袁绍手下的沮授、田丰这哥几个竟没有一个人看出来,事实上他们也看出来了。既然荀彧、许攸都能从袁绍集团逃出来,为什么田丰、沮授知道袁绍的痼疾,却仍然追随袁绍?
翻翻史书可知,从袁绍那儿投奔曹操的荀彧、荀攸、郭嘉等人,籍贯多是豫州的,而田丰、沮授等则是冀州土著,故前者离开袁绍比较容易,而后者却是乡土宗族难离。
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和袁绍在一起。所以,他们尽忠于袁绍是想稳定河北,发展势力。但袁绍身为汝南人,作为一个外乡人,对冀州的豪强势力颇为忌惮,难免有打压之意,而这时候身边以郭图为代表的豫州士人乘机打击冀州人士。这样一来,袁绍后期,在集团内部两股势力冲突加剧,在斗争中,袁绍明显偏向于豫州士人,田丰、沮授自然就成了牺牲品。而当田丰、沮授成为牺牲品后,袁绍日子也就不多了。因此,可以说袁绍集团中的地域派别与斗争,才是造成官渡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官渡一战,曹操就成了名义上的老大,既然是老大,就要有老大的胸怀。
打败袁绍之后,曹操检查从袁绍那儿抄没充公的文件档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发现袁绍有许多信件都是许都那边寄来的,而且还是朝廷官员,更为恐怖的是还有不少信件是自己军中将领写给袁绍的,内容差不多,大抵是向袁绍抛媚眼,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一看这些重要发现,曹操身边的人要求曹操:“应该逐一查对姓名,把他们揪出来杀了!”
“算了,算了。”曹操摆了摆手,“当时袁绍比我强大,连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
同时,曹操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毁,而且既往不咎。曹操这一举止,人心迅速安定。
这个时候,曹操看的是整个天下。
§§第八章 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