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成功需要的是坚持

  两场战争说明不了什么,无论是对大胜的曹操还是完败的袁绍,对袁绍来说两场失败只是打乱了计划,于实力来说,等于得了一场感冒,对战斗力有影响但有限;尽管两场全胜,一口吃不成一个肥胖子,曹操的实力并没有明显上升,只是宏大的战略实现了第一步。对于久经沙场的曹操和袁绍来说,这太小儿科了,曹操不会因此骄傲起来,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打算和袁绍玩对攻;袁绍也不会因此而气馁,从此一蹶不振,仗还是要打的,而且还要更猛烈一些。

  连败两场之后,袁绍也认识到,曹操不再是当年的阿瞒了,是曹孟德了,也不是当年那个跟在自己P股后面游侠的浪荡少年了,这些年曹操长出息了。出息是出息了,但和自己比起来,还是嫩得多,建安五年八月,袁绍很快兵临官渡。有了前两场战争的教训,袁绍显然内敛了许多,不再是先前的猛攻硬打,而是采取了阵地战,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把曹操围了起来。

  袁绍要和曹操持久战,这正是曹操所喜欢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官渡的防御优势,拖住袁绍的大军;另一方面可以延缓袁绍的行进速度,给自己争取时间。只要有了时间,什么事情都能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古语所谓“夜长梦多”就是这个道理。

  一看这架势,许攸明白,战争就怕时间长,时间一长,曹操获得了机会,袁绍的优势就会化为乌有。于是许攸对袁绍说:“本初啊,不要和曹阿瞒打对攻。我们应该把部队分开作战,一方面在官渡对峙,一方面直接从他道迎天子,则大事立马成功。”袁绍没有听从许攸建议,反而说:“不着急,我还怕和曹阿瞒耗时间吗?我要先围死他,然后直取许都。”许攸听后,非常生气,但也没有办法。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袁绍要和自己对垒,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和袁绍的悠然自得不同,曹操那是一个着急,九月,曹操率兵出击,但战斗不顺,只得返回阵地。当时曹操兵力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是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绍那边一看,别以为在营垒里不出来,就奈何不了你们,于是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使得曹操的士兵天天只能扛盾出行,就好像下雨天打伞一样。毕竟盾牌比伞重多了,再就是那射过来的不是雨而是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下雨天打伞,打几天都受不了,更别说天天扛着盾牌了。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动员大家想办法,谋士刘晔设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向袁绍军队还以飞石。霹雳车一旦投入战斗,威力无穷,好比坦克开入步兵方阵,战局风向立即改变,曹操这边可谓是万石齐发,袁绍那边狼狈不堪,发多来的可是石头,石头本身的重量再加上什么动能势能的,那可不是扛一个盾牌就能抵抗的,这一阵石头雨,不仅打垮了士兵,还摧毁了袁绍所筑的楼橹。

  一看这招不行,袁绍又开始运用地道战,在那个时候,这一招应该常用,曹操第三次南征张绣时,撤退时就是运用地道才打败刘表和张绣联军的。在地道战这方面,曹操应该是专家,不仅在战斗中使用,曹操在老家亳州还建立了地下练兵道,一直保留到现在,还可以参观。常言道,关老爷门前耍大刀——班门弄斧,在曹操面前挖地道,同样有些幼稚,袁绍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操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粉碎了袁绍的计策。

  就这样,袁绍和曹操双方你来我往相持了三个月。终于有人挺不住了,当然不是袁绍,而是曹操,当时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在这时候,谁都知道要坚持,曹操当然也知道,但坚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的痛苦一般人还能忍受,最为绝望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曙光,这才是痛苦之中尤为痛苦者。坚持要是肯定能获得胜利,谁都会坚持下去,但问题是坚持下去未必能获得胜利,动摇就是在这种可能性情况下发生的。

  眼看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那是一个郁闷、无聊,把大伙找过来商议,都说要坚持,可怎么坚持,坚持到什么时候,又没人能给出答案。实在没办法了,写信给荀彧,曹操在信中告诉荀彧,说自己准备退守许都。

  为了劝服曹操坚守官渡,荀彧先给曹操戴了一顶高帽:“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然后又拿曹操和刘邦相比,可以说这是曹操的软肋,这一招对曹操是屡试不爽,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其实荀彧的建议并不比自己身边谋士的想法高明到哪儿去,高就高在,荀彧把曹操和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

  曹操一听自己和刘邦是一个级别的,立马就来了精神,就是现在再差也比那时候的刘邦强,刘邦都能反败为胜,我曹操为什么就不行呢?我难道还不如读书人荀彧吗?我能,一定行,四个字:坚持到底!

  曹操之所以相信荀彧的话,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荀彧负责粮草的补给,既然荀彧说没问题就一定没问题,故而曹操能下定决心坚持。荀彧在给予曹操方面决心后,就需要具体执行了,前线的士兵可是需要一日三餐的,那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为了保障前线的粮草补给,荀彧对勤补给的运输方法进行了改变,为了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将十路纵队合为一部,同时为了加强防卫,采用复阵(两列阵)方式,有效保证了粮草运输畅通。

  荀彧积极努力,曹操也没闲着,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机会来了,据可靠情报,袁绍的数千车谷子快要运到了,荀攸对曹操说:“袁绍运粮车最近就到了,押送的将领韩猛锐轻敌,一举就能拿下。”曹操说:“谁可使?”荀攸说:“徐晃。”曹操于是派遣徐晃和史涣前去邀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尽管这一战极大地破坏了袁绍的粮草补给,但曹操的军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曹操还是处境困难,“众少粮尽,士卒疲乏”,本身部队就不多,就是这样还是没有吃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饭都吃不上,哪里来战斗力。也许收到荀彧和这场仗的鼓舞,就是这样,曹操还是信心爆棚,他对运粮的战士说:“十五天之内为你们打败袁绍,不用你们再来送粮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