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献帝春秋》载:“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这两件事,无论是刘表的援军截断曹操的后路,还是后方有情报传来,袁绍要偷袭许都,劫走汉献帝,哪一件对曹操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曹操只能撤军。
一看曹操撤军,和曹操交过手的张绣并不太把曹操当回事,于是带兵追击。贾诩立马劝阻,不能追,追击必败。曾经战胜曹操的张绣哪里听得进去,执意追击,果然遭到曹操算计,被打得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来了。
张绣正想向贾诩表示歉意的时候,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紧去追曹操,张绣十分纳闷,这是为什么呢?刚才我去追你说不能追,现在我惨败而回你却让赶紧去追?贾诩说,不要问为什么,赶紧去追。算了吧,想也想不明白,赶紧去追吧,大不了再败一回,于是收拾残兵败将,追赶过去,结果真的大胜而回。
这件事后张绣对贾诩太崇拜了,贾先生你太高了,我第一次带上精兵追击曹操,你说必败;第二次先生让我以败兵追胜兵,你又说必胜,而且你的话都灵验了,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下?贾诩说,这些事情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平心而论,将军你虽然会用兵作战勇猛,但要跟曹操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再就是,曹操攻打我们,没有失利,却突然撤退,这种撤退肯定是有计划的,这个时候,曹操肯定亲自断后,尽管将军你的追兵很精锐,由于你不是曹操的对手,士兵肯定也不行,所以失败是必然的。曹操没有战败,却撤退,这不正常,说明曹操的后方出事了,所以打败你的追击之后,曹操肯定快速往回走,不再亲自断后了。曹操一走,留下一些其他的将领断后,这些将领虽然英勇,但哪里打得过你呢?所以你一定能大胜。
这一次,张绣对贾诩就更崇拜了!
此战过后,曹操回到许都,麻烦事一大堆,先是攻打吕布,接着又是刘备的反叛,让曹操忙了一阵子。到建安四年底建安五年初的时候,袁绍已经灭掉公孙瓒,转过头来要攻打曹操的时候,曹操仍没有把宛城的问题解决好。
在建安四年春天,袁绍集结了十万精锐部队,向许都方向开进,意在发动一场剪灭曹操的战争。而曹操的部队也已经开到了官渡,一场决定当时中国命运前途的战争即将打响。战争进入紧张时期,袁绍和曹操分别四处拉援助,他们都向四方的诸侯伸过手,如:刘表、张绣、刘璋等。张绣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战略位置,分别受到曹操和袁绍的拉拢。
对于张绣应该投靠谁,贾诩自有安排。据《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载,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阵的时候,袁绍派人对张绣进行拉拢诱惑,还暗地里和贾诩书信交流。一看袁绍这么热情,张绣打算和袁绍结盟,这个时候,贾诩站到张绣座位前面,对袁绍的使者说:“您回去替我们谢谢袁本初的好意。一个连兄弟都不能相容的人,难道能容天下国士吗?”
听到贾诩这一说,张绣大惊失色,说道:“何至于此!”
于是偷偷对贾诩耳语:“若此,当何归?”大意就是,如果真的这样,那该跟谁混呢?
贾诩淡定地说:“不如从曹公。”
张绣担心地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
不料,贾诩却说:“这就是为什么要投靠曹操的原因所在。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这是我们归顺曹操的第一个原因。袁绍强盛,我们仨兵俩将投过去,袁绍必然不会看重的。曹公队伍比较弱,他得我们必然很高兴,这是我们归顺曹操的第二个原因。有霸王志向的人,应该抛弃私人恩怨,要向天下显示自己的德行,这是我们归顺曹操到底第三个原因。希望将军不要迟疑!”
于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部对投奔了曹操。
听说,张绣来投奔,曹操亲自迎接,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曹操的信誉天下信服,就是你贾诩啊!”
曹操于是上表任命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升任冀州牧。
这段话足见贾诩对人性、对局势、对政治了解有多深刻。所以贾诩能以三条理由说服张绣投降曹操,而曹操也厚待了张绣。
贾诩当然也不是什么神人,更不会神机妙算,只是看透了人性和人心。贾诩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和曹操出生入死的旧臣,害怕曹操对自己猜疑,所以自从进入曹操的阵营以后,贾诩为人处世非常低调,不轻易给曹操建议,经常大门紧闭,独自在家,不交任何朋友,连儿子、女儿结婚都不找豪门大户。
所以贾诩一直活到77岁,最后寿终正寝,对那个时代的谋士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