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洛阳给汉献帝送去钱粮米肉,已经许多天没有吃肉的汉献帝,相信会感激涕零的。曹操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决不能做董卓第二,也不能做下一个王允,他要做治世之能臣,因而他不能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所以见到汉献帝后曹操还趴在地上给汉献帝行三跪九拜之礼。
被追得丢了魂的汉献帝看见曹操如此忠心耿耿,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他想不到还有曹操这样的忠臣,这曹操就是我的萧何啊。接下来,就是嘘寒问暖,曹操肯定自我检讨一番,这么多年陛下您受委屈了,都是我曹操不好,从今以后只要有我曹操的一口,最少就有陛下大半口。微臣也知道,陛下这么多年过得不好,生活得不愉快,一点也不幸福,但从今天起,这一切都将改变。
曹操费尽周折总算找到组织,成为东汉帝国帝国正式公务员。为了成为“治世之能臣”,同时也是表达对汉献帝刘协臣子之情,曹操对汉献帝可谓极尽讨好之能事。
在古时候,饮酒是一种高雅的行为,不是谁都能饮酒的,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就以“高阳酒徒”自称。当然皇帝也喜欢饮酒,于是曹操就把经自己改良的酒进贡给汉献帝,为了让汉献帝知道这酒是安全的是绿色的,曹操详细讲解了酿造方法和过程。
曹操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二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酿……三日一酿,满九斜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
经过曹操这么以推广,这酒后来就成了名酒,就是今天位列八大名酒的“古井贡酒”。
曹操去洛阳虽然兼有扶贫的工作但不仅仅是扶贫的,当然也不是去做公益的,他是去做能臣的。曹操的一番真诚,肯定打动了汉献帝,有了汉献帝信任,所以进驻洛阳后,曹操发现韩暹、张杨、杨奉部队大都在外面,自己如入虎狼之穴,立马展开能臣工作,马上向皇帝奏报“韩暹、张杨之罪”,韩暹害怕被砍头,一个人骑马投奔杨奉去了。
韩暹跑了,张杨、杨奉的兵力又都在外地,这洛阳城中兵力最强的就是曹操了,为了行动起来名正言顺,曹操自封为司隶校尉,也就是卫戍区司令员,同时还兼任尚书事(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领导)。
既然大权在握,向来有治天下之志的曹操,自然毫不客气地指点江山了,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处理国事。曹操接着做了三件事: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谓“讨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谓“赏有功”;追赐射声校尉沮俊,谓“矜死节”。真有点当年刘三进咸阳的气派,刘三约法三章,曹操也是三件大事定朝纲。
然后在第九天趁他人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曹操听董昭之意,按照原来的计划,迅速“移驾”出洛阳,迁都到许县,到达曹操的实际控制区,这样皇帝就摆脱了其他势力的控制。这样一来,曹操就给汉献帝和自己分好工了,汉献帝继续做皇帝,而自己则努力做能臣。多年的现实,汉献帝也是脑光很灵的人,为了拉拢曹操,到了许都以后,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比原来的“费亭侯”高两个级别,这个是“县”侯。
什么是“能臣”?在曹操看来“能臣”就是除了不做皇帝外,其他的都是无所不能。因而为了做能臣,曹操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权势。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开刀,先后罢免了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第二步除掉不太听话的议郎赵彦;第三步,为了解除身边军事力量的威胁,发兵征讨杨奉;最后是完善国家制度,以天子名义制定宗庙社稷制度。
这样一来,曹操才算完成真正意义上对朝廷军政大权的垄断。如此,曹操才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自己征四方,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