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后记·剖析名人的个性真相

  鲁迅晚年曾多次向冯雪峰等人表示:他想要写出四代人(章太炎一代、鲁迅一代、瞿秋白一代、萧军萧红一代)的心路历程,也即新文化运动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人格及其形成与发展。他预设的笔法是“夹叙夹议”,叙事结合评论。然而鲁迅不幸早逝,未能实现他的这个心愿。

  周作人也说过:北大与新青年同人有三代兔子(属兔的):蔡元培一代是老兔子、陈独秀一代是中兔子、胡适一代是小兔子。

  通常说来,十年或一轮(12年)为一“代”,三十年左右为一“輩”,但是这种划分也不能够绝对化,而是模糊概念,因为人们的出生年代是连续分布的,无法截然一刀切。

  大致说来,章太炎一代,就是出生于1870年前后的维新改良派,有蔡元培(1868—1940)、章太炎(1869—1936年)、张元济(1867——1959)、梁启超(1873—1929)等;

  鲁迅一代,就是出生于1880年前后的革命派,有陈独秀(1879—1942)、鲁迅(1881—1936)、马寅初(1882—1982)、刘师培(1884—1919)、李大钊(1886—1927)等;

  “其间还有“小兔”一代就是出生于1890年前后的少壮派,有胡适(1891—1962年)、陶行知(1891—1946)、刘半农(1891—1934)、郭沫若(1892—1978)等”

  瞿秋白一代,就是出生于1900年前后的一代,有瞿秋白(1899—1935)、田汉(1898—1968)、老舍(1899—1966)、朱自清(1898—1948)、闻一多(1899—1946)等;

  萧军萧红一代,就是出生于20世纪初的后起一代,有萧军(1907—1988)、周扬(1907—1989)、萧红(1911—1942)等;某种程度上说来也可以涵盖柔石(1902—1931)、韦素园(1902—1932)、胡风(1902—1985)、阳翰笙(1902—1993)、冯雪峰(1903-1976)、林徽因(1904—1955)、丁玲(1904-1986)、巴金(1904—2005)等。

  近十几年来,我运用现代心理学方法,不仅分析和归纳了上述几代人的个性,而且追溯到1840年出生的马相伯一代,下延到1920年出生的张爱玲一代,总共可算作八代人。由此绘出了百多年间百位文化名人的群像。

  我采用的笔法也是“夹叙夹议”,叙事结合心理学的类型分析和特质分析。

  要从许多细节、分析许多代表人物的个性人格入手,从而发掘社会的真相、剖析时代精神的特征,描绘出历史演化的轨迹。

  人们的个性,不同于戏曲中的夸张脸谱;深刻实录的传记,也不同于虚构的小说或泡沫电视剧。人性的复杂性必须由许多实例资料分析、归纳出一些本质的因素,方能透视这个人的个性与特质;然后从许多人的个性,综观某一时代某一阶层的共性,以及它与另一时代另一阶层相区别的特殊性。我多年来所作的初步工作,使我产生了如下看法:

  人格应该是独立自主的,但并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体的人格必定在社会群体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们常议论“解放个性”和“独立人格”,由此发出种种感慨。然而由于环境与自身诸因素的局限,远非所有的个性都能得到自主的解放、远非所有的人格都能保持自觉的独立。所有个体各种素质的有意无意的总和,形成了某一社会全体的根本面貌;历史的演化,取决于所有个体作用的合力。然而,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只要有一小部分(甚至极少数)个体的人格能够保持独立,发挥应有的效用,这个社会群体就有复兴与进步的希望。

  任务很繁重、工作量很大很难,本书只不过是一砖一瓦。希望有同好者携手逐步完成这一项工程,以不辜负先人的厚望,与后人的需求。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