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型:直率激进的乐天者钱玄同(1887—1939)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的编委,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字学家。章太炎的嫡传弟子,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人的朋友。他与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道,并称为《新青年》的四大台柱。

  他的个性基本上属于直率型激进乐天者。

  喜欢新鲜感,追上潮流,不喜承受压力,怕负面情绪。

  钱玄同的生活风格是:爱讲自己经验,喜欢制造开心,人生有太多开心的事情等着他。乐观、精力充沛、迷人、好动、贪新鲜、“最紧要玩得开心”就是他的生活哲学!很不喜欢被束缚、被控制。他活力是玩的活力,跟成就型有所不同,做事欠缺耐性,不耐烦之余,很易冲动行事,做事鲜有周详计划,想做就去做,沉迷在兴趣里面。

  钱玄同给人们的直率型乐天者印象

  钱玄同(1887.9.12-1939.1.17)与鲁迅是留学日本的老同学老朋友,都是章太炎的门生。鲁迅在听讲时给钱玄同起了个“爬来爬去”的绰号,简称“爬翁”,钱玄同也给鲁迅起了个“猫头鹰”的绰号,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亲近。

  五四时期两人交往甚密,不仅一起吃饭喝酒聊天,还经常互通书信。钱玄同在事业上也帮助过鲁迅。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在他不断催促下完成的。

  刚过“而立之年”的钱玄同四处奔波。他身材不高,戴着近视眼镜;夏天穿件竹布长衫,腋下夹一个黑皮包。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高谈阔论的声音。他之所以四处奔波,是为了约稿,或跟友人讨论新文化运动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据沈尹默回忆:当年鲁钱两人在一起高谈阔论,常常占据了说话的中心,别人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没有插嘴的余地。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中,钱玄同可谓一员冲锋陷阵的骁将。钱玄同的出场,使陈独秀、胡适在寂寞中深受鼓舞。陈独秀对钱玄同的“崇论宏议”表示“钦佩莫名”;胡适因得到钱玄同的赏识而“受宠若惊”,并认为钱玄同的出阵“实在使我们声势一振”。

  刘半农是钱玄同的知心好友。刘半农曾说:“余与玄同相识于民国六年,缔交至今仅十七年耳,而每相见必打闹,每打电话必打闹,每写信必打闹,甚至作为文章亦打闹,虽总角时同窗共砚之友,无此顽皮也。友交至此,信是人生一乐。”(《双凤凰砖斋小品文·无题》)两挚友的风趣玩笑,令人神往。刘半农的性格活跃,属于开朗型;钱玄同跟他的性格相似相投。钱玄同早期言行给人们激进、偏激的印象是表象,到中年以后他转向稳重,然而“直率”的本性则是一贯的。

  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39年钱玄同逝世后,《文献》发表乐颜《悼钱玄同先生》一文说:“五四时代文化运动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的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是现代转变期的代表人物。”又说:“平津沦陷以后,北方文化界处于暴日的铁蹄之下,居境非常悲惨;但钱先生保持着高洁的节操,虽和钱稻孙有叔侄之亲,和周作人等有友好之谊,仍然不受包围,不被污辱,这种难能可贵的民族精神的表现,也是使得我们感动兴奋的。壮年以斗士领导青年,中年以学者努力学术,晚年以义士保持名节,钱先生总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了。”

  钱玄同直率型(激进型)个性特点

  钱玄同个性十分鲜明,在当年北大与新青年同人中,他与挚友刘半农是“擅场双簧的一对活宝”。他的直率型、激进型个性特点表现在:

  (一)直率爽朗,早年偏激

  (二)幼承家教,旧学根柢深厚

  (三)满腹诗书而思想超前

  (四)论学无门户之见

  (五)述而不作,亦庄亦谐

  (六)冲破旧礼教而严于律己

  下面根据历史资料和已经发表的回忆录、访谈录,摘引一些实例,加以论证。

  (一)直率爽朗,早年偏激

  为人正直,爽朗,往往不惜偏激,出语惊人,“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就是他的处世原则。

  跟五四时期其他文化人相比,钱玄同的突出之处在于激进的姿态和直率的个性。言《新青年》必言钱玄同;言文学革命,必言钱玄同。他冲锋在前,写出了许多扫荡禁区开风气的文章,尤为重要的是,钱玄同将“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确定为文学革命的对象,击中了当时模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文的旧派文人的要害。鲁迅对此评价道,“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这八个字“形容惬当,所以这名目的流传也较为永久”。

  钱玄同率先明确抨击“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并与刘半农合作“双簧信”,给旧文学以沉重打击。他率先提倡“左行横移”的书写方式,提倡应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公元纪元,这一切在当时都很具建设性。但他的一些偏激言论很令人诧异。五四期间激进者大有人在,而钱玄格外引人注目。他喜欢直截了当公开己见,十分事情往往说到十二分的话,并且经常“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这种率真的个性,正是钱玄同的特色。

  林语堂回忆说:“钱玄同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之一。他倾全力提倡中文的拼音和中国文字的简化。在他反对儒家的一切思想,而且对一切都采取极端的看法这方面,我觉得他是个精神病患者。我认为在提倡社会改革上,应当采取中庸之道;但是在争论‘把线装书都扔到厕所中去’,一般人听了确是胆战心惊,因此自然在宣传上颇有力量。钱玄同两眼近视,常常脸红,据我的记忆,他一直住在孔德学校,和太太分居。”(林语堂:《八十自述》第十章)

  钱玄同语多偏激。最激烈之时,他曾认为中年以上的人趋于固执和专制,因此愤言:“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胡适听了,开玩笑说:“好!等你到了四十岁,我将送你一首诗,叫做手枪。”鲁迅写诗讽喻道:“做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当肥猪头,抵当辩证法。”鲁迅又说钱玄同“好空谈而不做实事,他的骂詈,也是空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自己的话。”

  1927年9月12日,钱玄同正值四十周岁生日。好友胡适、刘半农等人仍然记得他当年的激愤之言,果真写就讣告、挽联和挽诗以及悼念文章,计划在《语丝》上出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当然这是开玩笑罢了,专号最终没有编成。

  他自己也承认偏激,他的主张常涉极端。但是这种“偏激精神”往往包含着合理的内核,核心是反专制、反传统。在“搬动一张桌子要流血的旧中国”,在向躯壳和灵魂均已硬化的顽固派斗争中,非得异常、反常的举动就很难摧毁敌垒。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实现飞跃。

  钱玄同与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都是早起《新青年》的编委,出力甚多。

  (二)幼承家教,旧学根柢深厚

  钱玄同曾对儿子讲过,他幼年时,父亲对自己要求很严格,3岁时就站在书架旁读父亲写的一条条《尔雅》,到晚上,常常是读到两腿僵直不能走路,只好由仆人抱回到睡房里去。并且说自己身体不好,就是当初这样念书站坏的。他回顾父亲的教育,印象最深的是“余自毁齿以来,先子常以许书(按:指《说文解字》)、太史公书(按:指《史记》)等命检架上塾中”。钱玄同在他父亲的严格管教下,4岁发蒙,能背诵《尔雅》,5岁开始读《诗经》,6岁能看《桃花扇》,8岁读《说文解字》,到11岁时,已在家塾读毕五经,对《史记》、《汉书》也已熟读。曾当众不漏一字地背出《史记》里的篇章,故有“神童”之誉。13岁从塾师读《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14岁开始读段玉裁、王筠、严可均等研究《说文解字》的专著;15岁读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等研究《春秋》的著作。大体说来,钱玄同到15岁时,已基本接受完毕中国传统的古典教育。(参看周维强:《钱玄同这样的先生》,浙江在线新闻)

  (三)满腹诗书而思想超前

  钱玄同是从旧学起家却思想相当超前的人物。他与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道,并称为《新青年》的四大台柱。当时,言《新青年》必言钱玄同;言文学革命,必言钱玄同。他冲锋在前,写出了许多扫荡禁区开风气的文章,尤为重要的是,钱玄同将“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确定为文学革命的对象,击中了当时模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文的旧派文人的要害。鲁迅对此评价道,“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这八个字“形容惬当,所以这名目的流传也较为永久”。

  五四以后,钱玄同退回书斋,思想依然活跃在学术的前沿,在历史学、音韵学、语言学、经学诸领域都有建树。他是得章太炎亲传的经学和小学名家,是中国现代音韵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白话语体的积极倡导者,是第一批简体汉字的起草人之一,是汉语罗马字拼音方案的拟定人,是汉字横排和自左至右书写形式的发起人之一,是最早的白话国语教科书的创编者,并极力推行过使用世界语和汉字字母化的理论。这些在当时看来近乎“空想”的理论、学说和设计,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须臾或缺的语言工具和手段了。(杨耕:解读钱玄同)

  (四)论学无门户之见

  钱玄同说:“我所做的事是关于国语与国音的,我所研究的学问是‘经学’与‘小学’,我反对的是遗老,遗少,旧戏,读经,新旧各种‘八股’,他们所谓‘正体字’,辫子,小脚……二十年来如一日,即今后亦可预先断定,还是如此。”

  他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逆徒。他认为:“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因此,现代学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五)述而不作,亦庄亦谐

  钱玄同交谈时庄谐杂出,尤娴于近代秘闻轶事。“述而不作”,深入思考,提供观点,鼓励别人写作,自己很少动手,甚至授课都不写讲义,只做图表。

  鲁迅曾在私人通信中说:“疑古玄同,据我看来,和他的令兄(引者注:指钱玄同的长兄钱恂,曾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一样性质,好空谈而不做实事,是一个极能取巧的人,他的骂詈,也是空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自己的话,世间竟有倾耳而听者,因其是昏虫之故也。”(1930年2月22日致章廷谦)

  终钱玄同一生,似乎所重视的是最终取得什么结果,他自己宁肯只起一点催化作用。对他来说更大意义在于发现。他诚然是“空谈”,但“倾耳而听者”未必不因此而“做实事”,而且鲁迅自己的《狂人日记》就是经由他催生而成。说来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若干重要篇章都离不开钱玄同的“空谈”或催化。

  鲁迅与钱玄同交恶,多半出于钱氏所谓“迁怒”;有一次近乎冲突,如《两地书·一二六》所载:“途次往孔德学校,去看旧书,遇金立因(按指钱玄同),胖滑有加,唠叨如故,时光可惜,默不与谈……”钱氏写《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有番表白很中肯:“我想,‘胖滑有加’似乎不能算做罪名,他所讨厌的大概是唠叨如故吧。但这实在算不了什么事,他既要讨厌,就让他讨厌吧。”

  钱玄同的幽默是有名的,就在课堂上也爱开玩笑。

  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授音韵学,讲到“开口呼”与“合口呼”“齐齿呼”的区别,他举例说——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引人注目。她因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回答。她一概用“合口呼”,避免“开口呼”与“齐齿呼”,这样就可以遮丑了。请听如此对话:“贵姓啊?”“吾姓鲁。”“多大年纪啦?”“十五。”“属什吗?”“属虎。”“家住哪儿?”“都督府。”“做什么营生?”“鼓与舞。”“喜爱什么?”“读书。”以上的答话,尾音都是用“合口呼”,可以不开口不露齿。

  等到这位女艺人门牙修好了,再与人交谈时,为显露整齐的门牙,她改用“齐齿呼”,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啊?”“敝姓李。”“多大年纪啦?”“十七。”“属什吗?”“属鸡。”“家住哪里?”“京西。”“做什么营生?”“唱戏。”“喜爱什么?”“下棋。”

  过一年再与人交谈时,为炫耀唇红齿白满口清香,她又全部改用“开口呼”,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啊?”“姓花。”“多大年纪啦?”“十八。”“属什吗?”“我属马。”“家住哪儿?”“宣化。”“做什么营生?”“吹喇叭。”“喜爱什么?”“养花。”

  (六)冲破旧礼教而严于律己

  钱玄同出身于清末一个旧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礼教颇多颇严。他对三纲五常等旧礼教最痛恨,反对也最坚决,激烈的言论很多,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极守礼法的人。

  钱玄同出生时,父亲钱振常已62岁,哥哥钱恂已34岁,父兄对他管教甚严。他少年时父母双亡,一直跟随兄嫂生活,“长兄如父”,凡事必禀命于兄长。兄钱恂,号念劬,清末曾任中国驻日本、英、法、德、俄、荷兰、意大利等国使馆参赞及公使。钱恂夫人单士厘字受兹,浙江萧山人,是我国最早迈出闺门、走向世界的知识妇女之一,比秋瑾、何香凝出国都还早。钱恂比玄同大三十四岁,单士厘在《清闺秀艺文略》跋语中称玄同为“玄同小郎”,玄同和侄儿稻孙的年岁差不多。

  钱玄同对兄嫂十分尊敬,每到阴历年必携妻、儿一起到哥哥家拜祖先。钱玄同到晚年,已80高龄的嫂子编著关于清代闺媛诗文,他亲自去复印、校对,并为此书编了一个依《广韵》排列姓名的索引。他对于跟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侄子们也十分友爱。

  钱玄同反对包办婚姻,主张自由恋爱。但他与由长兄钱恂包办的妻子徐贞关系非常和谐。妻子身体不好,他关心体贴,照顾周到。旧社会文人嫖娼、纳妄都是平常事,钱玄同从不嫖娼,说“如此便对学生不起。”有人以他妻子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妄,他严辞拒绝,说:“《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他还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我们以后绝对不许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头上!可是我们自己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着提倡新文化来自私自利,新文化还有什么信用?还有什么效力?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拼着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

  他大力支持长子钱秉雄自由恋爱,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绝对不干涉。1937年7月15日,他亲自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百余人到中山公园今雨轩,为其长子举行订婚仪式。他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自由恋爱是进步,并再次大声呼吁:后来,他又请黎锦熙等挚友为长子的《订婚纪念册》签名留念。

  钱玄同在思想上勇于冲破旧礼教的揭绊,而行为上则严于律己,看似矛盾,实则是言行高尚的统一。黎锦熙就曾说:钱先生自己一生在纲常名教中,可真算得一个‘完人’。又说:“他一生安身立命之处,还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之‘功利主义’,墨家的人生观。”

  钱玄同经历对个性的影响

  钱玄同,原名师黄,字德潜;辛亥革命前曾改名夏,“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市),1887年9月12日生。

  父钱振常,清光绪间举人,曾官吏部主事,晚年为绍兴、扬州书院山长;又在苏州工作。年62岁,始生玄同。玄同从幼生活在苏州。

  钱玄同于1906年(清光绪未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在日本拜见章太炎(炳麟)于《民报》社,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结识许多章门弟子,后来都成了著名学者。1910年(宣统年间)归国,任浙江嘉兴中等学校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

  《新青年》的支柱之一

  1913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教员。后来,又长期在国立北京大学兼课。1917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为会员,后又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北京高等师范系今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

  1917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鼓吹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他提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的口号,明确了新文学革命的对象。他在一篇《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的《写作大纲》中提出改革大纲十三事,如用“国语”作文;规定语法之词序;小学课本、新闻纸旁注注音字母;文章加标点符号;用阿拉伯号码和算式书写数目字;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至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钱玄同是轮流编辑之一。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

  1920年化名王敬轩发表《致新青年诸君子》一文,与刘半农演双簧信,鼓吹文学革命。

  国语运动、文字改革的前驱

  钱玄同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数十年来,影响颇大,迄今仍为音韵学家所称引。当代许多音韵学家如罗常培、魏建功、白涤洲、赵荫棠、王静如、丁声树等或是他的学生,或受过他的教益。钱玄同对于“经学”创见甚多。他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他发表在《古史辨》上讨论上古历史和儒家经书的文章,独见很多,影响很大。

  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文字改革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他把文字音韵学精深的学术研究应用到国语统一、文字改革的实际工作中来。他既是国语运动的理论家,又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实干者。他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后来他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1935年他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上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钱玄同反对文化专制,也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写过一篇《关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专制两项战斗任务结合起来考虑,主张一面积极反抗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的文化知识“唤醒国人”,使国人爱护自己的国家。他也说过“欧化”,说中国根本改革之路在“欧化”,他对“欧化”的解释是“全世界之现代文化,非欧洲人所私有,不过欧洲人闻道较早,比我们先走了几步。”

  誓死不做敌伪的顺民

  “九·一八”事变后,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1933年,日冠侵入华北,他曾把眷属送到上海去住,自己也想离开华北到南方去。当年他写信给黎锦熙、罗常培说,自己“既无执干戈以卫社稷之能力”,只能以教书“骗钱糊口,无聊极矣!可耻极矣!”可见他精神的痛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钱玄同因病未能随校赴陕,也未能南下,只得留守北平,1938年春,他恢复了旧名“钱夏”,表示“夏”而非“夷”,不做敌伪的顺民。他常间接寄语随北平师大迁至城固的好友黎锦熙等,说“玄同绝不污伪命”。

  1939年1 月14日,钱玄同还到孔德学校处理李大钊的遗留图书《九通》,把它卖给当时的北京女师大,帮助解决李大钊的子女生活窘迫问题。1月17日,钱玄同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德国医院逝世。

  钱玄同的知识结构

  4岁发蒙,能背诵《尔雅》,5岁开始读《诗经》,6岁能看《桃花扇》,8岁读《说文解字》,到11岁时,已在家塾读毕五经,对《史记》、《汉书》也已熟读。曾当众不漏一字地背出《史记》里的篇章,故有“神童”之誉。13岁从塾师读《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14岁开始读段玉裁、王筠、严可均等研究《说文解字》的专著;15岁读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等研究《春秋》的著作。到15岁时,已基本受毕中国传统的古典教育。

  1906年赴日本留学,曾从章太炎习国学,开始致力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及《说文解字》研究。

  钱玄同直率型(激进型)的16种个性特质(Traits)

  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得出钱玄同的16种个性根源特质的测试结果:

  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求新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钱玄同善于交际、赤诚、乐群,他不惯孤独、喜欢热闹;他聪明、富有才识、抽象思考能力强;他平时情绪稳定、态度温和、不易冲动;他好胜心强、但不武断,不好斗,而是温情、谦逊、随和;他热情、但又沉静、审慎;他自觉、负责任、讲道德、不敷衍、遵守规则;他胆大心细、敢作敢当、但不冒险,不退缩、不犹豫畏却;他敏感、但不抱幻想、不感情用事,而是着重实际、理智、能自我克制;他警觉、但决不刚愎自用,他善于接受、容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他不狂放,而是现实、脚踏实地、合乎常规;他老练、世故、精明能干,但又坦率、朴实、天真;他自信、安详、沉着、满足;他求新、思想自由、爱批评、不守旧;他自立、当机立断、自有主张,不随大流;他严于待己、受约束、不任性、不松懈、重视细节;他一般很少紧迫感、不困扰,无拘束、镇定、放松自如。

  钱玄同的个性因素(特质),可以概括为下表——

  钱玄同的直率型(激进型)个性因素表

  A,乐群性(+)外向、爱社交——内向、不善交际(——)

  B,聪慧性(+)聪明、理智——迟钝、欠理智(——)

  C,(情绪)稳定性(+——)沉着、情绪稳定——易激惹、情绪不稳(——)

  E,恃强性(——+)争强好胜——温顺、随和(——)

  F,兴奋性(+)活泼、热情洋溢——严肃、冷静(——)

  G,有恒性(+)道德观念强——玩世不恭、漠视规则(+)

  H,敢为性(+)胆大、冒险——退缩、犹豫(——)

  I,敏感性(+)感觉敏锐——不敏感(——)

  L,怀疑性(+)怀疑、警觉——轻信、麻痹(——)

  M,幻想性()富于幻想、心不在焉——现实、脚踏实地(+)

  N,世故性(+)世故、老练——坦率、朴实(+)

  O,忧虑性()忧虑、不安——无忧无虑、满足(+)

  Q1,求新性(+)求新、思想自由——守旧、保守传统(——+)

  Q2,独立性(+)独立自主、有主见——服从、依赖群体(——)

  Q3,自律性(+)自律、受约束——任性、无拘束(——)

  Q4,紧张性(——)紧张、紧迫感——放松、镇定(+)

  五因素模型检测钱玄同的人格结构

  (E)倾向性(+)

  (A)随和性(+)

  (C)认真性(+)

  (N)情绪性(——+)

  (O)开放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