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12月,杰斐逊先后与西班牙驻美公使伊路乔及法国驻美外交官皮松接洽,向这两位外交官表示,美国政府可能派出一个西部探险队,要经过他们的领土,希望两国能发给通行证。在取得两国的通行证后,杰斐逊就草拟一份秘密咨文,于1803年1月18日向国会提出。
在这份咨文里,杰斐逊说明远征的目的,首先是商业上的,把密苏里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的大规模贸易从加拿大商人手中夺过来交给美国商人;其次是发现一条通往太平洋沿岸的航路。
与此同时,杰斐逊还派路易斯去拜访美国哲学协会的专家学者,向他们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因为他感到路易斯缺少“自然科学的专门语言”及为确定地理位置所必需的天文观察的能力。他还把路易斯介绍给优秀的天文学家、测量学家安得鲁·艾利科特,请他向路易斯传授使用天文仪器及测量土地的仪器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杰斐逊还写出了准备发给路易斯的训令。
他在训令里规定了远征的任务:第一,考察了解西部河流,要考察和确定“密苏里河的源头与通往太平洋的最佳水道的源头之间的水陆联运的重要路线”。第二,调查和了解印第安人毛皮贸易的状况。第三,科学考察:1.“极其精密、正确地”观察沿途每一个地点的经纬度,并且详细记载下来,要写在许多抄本上,以防丢失。他甚至要求写在桦树皮上,因为它耐久、耐湿,便于保存。2.调查研究印第安人不同部落的情况——衣、食,如何维持生存,信仰什么,要了解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职业、道德和自然环境,以增加在人种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印第安人所走的路,因为这对于军事及商业都很重要。他写道:“为了与住在你所经过的路线上的人民进行贸易,就必须知道那些人民的情况。”3.了解“这些地区的土壤和地貌……动物……古迹……各种矿产……火山外貌……气候……特殊植物及其开花生叶、落花落叶的时间,特殊的鸟类、爬虫或昆虫的出现时间”。要求找到灭绝的动物的遗体,观察风向。
杰斐逊充分认识到,这次探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和印第安人的友谊能否建立起来,所以他在训令里特别要求以友好和和解的态度对待印第安人。他力求在可能的范围内使这次探险成为一次和平的远征。他写道:“我们非常珍视公民的生命,所以不能让他们遭到毁灭。”如果探险队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有力量优势的印第安人的反对,就必须退回来,以便保存和带回他们所获得的信息。训令的这个要求,路易斯等人都能严格遵守,因此这个探险活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平活动。只有一个小小的例外。由于预料到在发生意外时会出现经费短少的情况,杰斐逊特意把一份无限制的信用状交给路易斯,告诉他说:他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只要拿出这个信用状,都可以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现金,并且命令美国领事提供必要的帮助。杰斐逊还在训令里指示路易斯派两三个队员从海路返回,并且随身把他们的记录本带回来。而且,如果陆路返回会有危险,路易斯和全体人员都应该走海路,或者经过霍恩岬,或者经过好望角返回。
最后,杰斐逊表示希望路易斯经常与印第安人举行会谈,但是他知道探险工作时间紧张,不容许与印第安人从容不迫地举行会谈。因此,他嘱咐路易斯一有机会就组织印第安人酋长和长老代表团到华府来访问,以便向他们显示这个新国家的富裕和繁荣。
路易斯,1774年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庄园主家庭。他父亲是独立战争中的一名军官,路易斯5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有一段时间他跟母亲住在佐治亚州。1794年他参加了弗吉尼亚民兵队,随后转为正规部队,在俄亥俄一带服役。1801年升为上尉。同年,杰斐逊总统任命他为自己的私人秘书。
鉴于路易斯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的边疆经验,杰斐逊选他去作一次前所未有的探险。路易斯受命后立即想起他的朋友克拉克。
1770年,克拉克也出生于一个弗吉尼亚的庄园主家庭。他的哥哥乔治曾经是独立战争中的一名英雄。克拉克14岁时,全家迁至肯塔基。1789年,克拉克以民兵身份参加了征讨俄亥俄一带印第安人的民兵队。1792年他成了正式军官,1794年以中尉退役,回家管理庄园。
路易斯在当秘书时已向杰斐逊学了动物学和植物学,他可以沿途考察动植物;克拉克在接受任命后即恶补天文学和测绘学,以便绘制地图。他们先做了几个月的准备,包括选择队员和购置所需物资。克拉克还特别带走他的一名黑奴约克,因为他身体特别高大,体壮力大,既可以做重体力劳动,又可以起到威慑印第安人的作用。
探险队于1804年14日正式从圣路易出发。最初的人员为20名。船队包括一条龙骨船和两条平底船。前者长55英尺,宽8英尺,后者长35英尺。出发时逆密苏里河而上,有时还需要背纤,所以行程非常缓慢,每天只能走十四五英里。他们日行夜宿,上岸扎营过夜。当时遇到的有三大困难:一是与印第安部落打交道,一是与蚊虫打交道,还有是需要打鱼打猎以补充食物。
10月底,队伍到达今天北达科他毕斯麦地带的满但部落,并与他们达成协议,在那里筑房过冬,并命名该地为满但堡垒。11月有一位法裔加拿大人来此,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印第安人,所以他本人会讲法语、英语和印第安语。路易斯乃聘他为译员。他的名字叫查波暖。更巧的是他有一位16岁的妻子,名叫萨卡佳微,已有身孕,也作为家眷同行。1805年2月11日,她分娩,生了一个男婴,起名巴提斯特·查波暖。
4月7曰,他们让龙骨船带已有的资料驶回圣路易。两艘平底船和几条独木舟继续向密苏里河前进。但最后到了尽头,是一片大瀑布。水路到达太平洋的计划已行不通。他们必须穿越落基山。这时,萨卡佳微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原来她是首松部落的人,幼年时被西达撤部落掳走,带到了北达科他。查波暖是做皮毛生意的,他看到她很可爱,就把她买下做了妻子。由于她是女性,而且又背着一个孩子,各派印第安人就此看出这支队伍是和平队伍;而况她又会印第安语。这对双方对话起了极好的作用,所以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就把她称为探险队的外交家。
有一次,她得了病,路易斯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她不能死。如果她死了,我们就可能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另外,队伍中有一名女性和婴儿,一路给人们带来了不少乐趣,也鼓舞了士气。一个背着孩子的母亲不怕翻山越岭,男人呢?
最有意思的是,萨卡佳微竟无意中找到了她原来的部落。她发现她的父母都已去世,但两个哥哥还活着,而且,大哥已成为部落的头头。这更使事情好办多了。她哥哥不但卖给了探险队所需的马匹,而且还让他们借用一名引路人,使他们得以比较顺利地走出了落基山,到达讷斯佩尔斯,重新返回水路,由哥伦比亚河一直通到了太平洋海岸。
1805年12月7日,全队人员33人到达克拉首帕堡垒,在那里过冬。翌年3月23日启程返圣路易。总计,路易斯一行从圣路易到满但堡花174天,从满但堡到大瀑布花134天,从大瀑布过大山花35天,从哥伦比亚河到克拉首帕堡花63天。但回程是老路和顺水而下,花了157天。
1806年9月22日,探险队回到圣路易,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但查波暖夫妇留在满但堡,没有来圣路易。后来,总统任路易斯为路易斯安纳领地总督,任命克拉克为路易斯安纳印第安事务总管。他曾请查波暖夫妇来新奥尔良小住,并留下了他们的儿子巴提斯特,因为当初他曾许诺把巴提斯特当养子。
历史学家们说:尽管今天有州际高速公路,有普遍的万维网络,以及其他种种,但伟大的故事是永远不朽的。今天的西部地图当然比探险队的地图精确许多倍,但探险队的故事仍无人可比。
探险队的最大遗产是美国的精神遗产:目光向前、不怕艰难、永远探索。
维基百科对这次远征做了如下的总结:
杰斐逊挑选梅里韦瑟·路易斯上尉领导探险队,此后称为探险军团;路易斯挑选威廉·克拉克作他的伙伴。由于官僚作风作祟,克拉克正式起行时,只有少尉军衔。但路易斯仍与克拉克共同领导考察队,谈及克拉克总是称为“上尉”。
1804年5月14日,两位指挥官带领队伍开始了远征。与此同时,西班牙大使要求新西班牙(现在的墨西哥)总督、内陆省总司令萨希多“逮捕路易斯船长和他的手下们”。以冷酷著称的萨希多同时煽动与西班牙同盟的科曼奇人,派遣他们去刺杀路易斯和克拉克,但是这些印第安人没能找到这支探险队。
8月底,探险队进入印第安部落拉克塔斯人和苏人的领地。这些印第安部落是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的统治者,自称是“勇者之王”。早在探险队出发前,杰斐逊便给拉克塔斯人送去了亲笔信,说自己敬畏这个民族强大的力量。探险队与拉克塔斯人进行了友好而平静的会面,好客的印第安人邀请探险队员们吸烟。看到这种烟管超长的烟斗时,路易斯和克拉克很惊异,他们给吸烟的地点取名为烟斗崖。
9月25日,在今天的南达科他州,探险队与另外一个拉克塔斯人部落相遇。这个部落因为抢劫过往的商人而声名狼藉。探险队与酋长托特洪加会面。会面中,拉克塔斯人想突然袭击探险队,但为士兵们勇敢的举动所打动,酋长托特洪加抛却了最初的敌意。
秋季探险队在密苏里河附近、曼丹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曼丹堡垒,准备在此过冬。春天来临后,4月7日他们重新踏上征途。他们经过密苏里河的支流黄石河,来到密苏里大瀑布。7月之后,他们进入了洛矶山脉门户的山地。1805年8月11日,他们与肖松尼人部落的战士相遇。10月,探险队穿越了爱达荷州进入华盛顿州,渡过了北美地区流速最快的河流斯内克河和清水河。
10月16日,他们到达了哥伦比亚河,并由此经水路前往太平洋。三天后,探险队到达他们梦想的终点——太平洋。日志是这样记录的:“在宽阔的哥伦比亚河口,我们享受着观看太平洋海景的喜悦。”
探险队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考察太平洋海岸、附近的平原,还调查了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部落情况。他们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名为科拉特索普堡的堡垒。这座堡垒的建成,宣告了美国军事力量的触角第一次延伸到了太平洋沿岸。科拉特索普堡不但成为美国在太平洋边的第一座哨卡,也是美国在西部的地标,这成为路易斯和克拉克此次历险的最高成就。
1806年3月23日探险队一行踏上归途。也许是由于英国北西皮毛公司的挑唆,在返回的路上,原先友好的印第安人变得充满敌意。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在1806年9月23日中午,回到了圣路易斯。
他们的主要成绩:
获取了美国西部地理的广泛的知识以及主要河流和山脉的形势地图;
观察和描述178种植物和122种动物种类和亚种;
鼓励西部的欧美毛皮贸易;
加强了美国对俄勒冈领土的要求。
在物理学上有一些定律是讨论物理过程的对称性质的,宇称守恒定律就是讨论左和右之间的对称性质的一个所谓“定律”。打个比喻说,一个物体在镜子里面所成的映像,左和右的次序是颠倒的,而所谓的宇称守恒定律就是说,一个过程互相调换一下,它们进行的方式仍然不会改变。在大约30多年的时间里,宇称守恒定律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认为是物理学上不可动摇的基本定律。但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逐渐发现这个定律和一些物理实验产生的现象相矛盾,最突出的是所谓“τ—θ之谜”。
杨振宁
什么是“τ—θ之谜”呢?在美国的布鲁克海文和贝克利实验室有两台大加速器,科学家们在加速器上做实验时发现了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现象:k介子是重介子的统称,其中一种衰变为两个π介子的叫做θ介子,另一种衰变为三个π介子的叫做τ介子。θ和τ介子除了衰变方式不同外,其他的物理性质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人们很自然地猜想θ和τ本来是一种k介子,θ和τ只是这种介子的两种衰变方式。然而,科学家们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想法和宇称守恒定律是矛盾的。因为分析了实验结果以后得出的结论是:θ介子衰变成的两个π介子的宇称是正的,而τ介子衰变成的三个π介子的宇称是负的。如果说θ和τ介子像宇称定律所告诉人们的那样,并不是一种介子,那么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如此相近呢?难道说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问题。
李政道、杨振宁两位教授不被传统的成见所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李—杨假说”。两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在这个“假说”中明确地指出:“在基本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样就一语道破了k介子的两种衰变方式问题,因为k介子的衰变是通过k、π介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引起的。
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在物理学家们的心目中,宇称守恒定律似乎是经过千百次实验检验过的基本定律。人们可能会问:“难道说实验事实还不是宇称守恒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吗?”李、杨二位教授分析了过去的实验证据,提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有的实验确实相当精确地证明了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而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仅仅是一种推广的假设,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支持它,如果认为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也无可怀疑,只能是一种因袭的成见。”
李政道吴健雄1957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实验报告《宇称守恒定律的推翻》。报告的前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