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亨利·霍尔特公司1998年出版的《美国历史百科全书》对麦卡锡主义做了如下的定义:这个名词指的是50年代初期在美国政府内搜索共产主义分子这件事。1950年2月9日,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声称有205名共产党分子正在国务院内工作。这是一种无稽之谈。
麦卡锡本人不论对约瑟夫·麦卡锡
政府内的共产党人也好,对政府外的共产党人也好,都一无所知。他的目的是为自己做宣传,但他选的时机正恰到好处。当时,美国人对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的侵略扩张感到很恐惧。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地取得政权,阿尔杰·希斯被判犯伪证罪,接着俄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试验。麦卡锡之所以一时大出风头是由于他提供了一个极为简单的理由来为这些现象作出解释。他说,共产党正在赢得“冷战”,因为美国政府内部有奸细帮助俄国人。真正的敌人不在莫斯科,而在首都华盛顿。麦卡锡立即成了全国知名人物。《时代》和《新闻周刊》都用他的照片作封面。著名卡通画家赫布洛克乃制造了一个新词“麦卡锡主义”来形容他的丑行。麦卡锡成了全国第一号“追索赤色分子的猎手”。但他召开的许多参议院听证会并没有能挖出任何一个共产党分子。相反的,摧毁了许多人的事业,中伤了政府的士气,并使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人现眼。
约瑟夫·麦卡锡,1908年11月15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埃普莱顿。父亲是一名牧场主。约瑟夫只在小学念了几年书,就帮他父亲在农场养鸡,有一年发生鸡瘟,他生气出走,到一个小镇的一家杂货店干活,由于他年轻,精力充沛,深得老板赏识,最后当上了经理。这时,他发现自己知识太少,乃进补习学校补习,随后又进了本州的马克特大学,起初学的是工程,但后来转入了法律学院,1935年毕业。
他在学校中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专心搞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们都认为此人有点儿疯疯癫癫(crazy)。他毕业后在小镇渥帕卡当律师,这个小镇只有3000人口,由于他善于与人搭讪,他几乎能叫出镇上的任何一个人的名字。用一句时髦话来说,他的群众关系很好。
1936年,他以民主党身份竞选区检察官,被击败。改入艾伯林法律事务所任副手。艾是共和党人,他告诉麦卡锡他打算竞选巡回法官。麦卡锡乃抢先报名为共和党候选人。艾大怒,把他辞退了。麦卡锡没有资金,他到处借钱,没有几百的,就借五块十块的。结果筹到了约七千美元。他没有立任何借据。只是吹牛说他当选后还钱。因为巡回法官当时的年薪为8000美元。结果,他真的当选,但他全部赖账,人家也没有向他索账。
他之所以能当选是因为他对对手进行了“人品谋杀”战术。对手韦尔奈是一名老法官。麦卡锡首先攻击他的“老”,他说韦尔奈已经73岁,如果他继续当选,他将做到80岁,这样的人根本没有活动能力。事实上韦尔奈只有66岁。他还说韦尔奈做法官积了17万美元,暗示其来路不明。其实,韦尔奈当了35年法官,每年以5000美元算,也该有17万美元。选民当然不会去进行仔细推考,也都信了他的话,投了“年轻有为”的麦卡锡的票。这是麦卡锡从“谎言”战术中第一次尝到了甜头,为他以后的以胡吹取胜打下了基础。
韦尔奈的儿子曾说:“麦卡锡不仅把我父亲送进了坟墓,还促使我家一些世交朋友远离了我们。他不仅为我父亲加上了几岁,还向我父亲身上倒各种各样的脏水。一个人竟能破坏一名在社会上享有名誉和受人爱戴的人,这真是不可思议。”
当然,麦卡锡也必有某种优点。他做起事情来干劲十足,不知疲劳,而且大胆泼辣,天不怕地不怕。他能说会道,故作殷勤,非常像一个热心肠的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和赌徒。有一次,他赌兴正浓,来人报告说法庭上的陪审团已作出决定,于是各赌徒就把各自的扑克牌装入口袋,听麦卡锡去庭上作裁决。退庭后,大家又掏出扑克牌继续赌下去。
1941年美国参战后,麦卡锡报名投军,参加了空军,任中尉。他有意地拍了自己许多全副武装坐在海军轰炸机的后舱机枪手位置上的照片。据他的朋友金帕尔说:“《密尔窝基日报》发表了他的照片,有一天,麦拿了剪报对我说,这张照片值5万张选票,来,我请你去喝几杯。”战争结束后,他果真以此为资本,在威斯康星竞选参议员。其对手是民主党的霍华德·麦克默莱,是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教授。这正中麦卡锡的下怀,因为知识分子爱发表意见和爱写文章,在其二三十年生涯中总可以找到一两条辫子。他说美国共产党的《工人日报》曾赞扬过麦克默莱,这令人值得怀疑其政治背景。他公然对选民们说:“你是否认为一个愿在战场上流血的人比一个在讲坛上夸夸其谈的人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他这张“爱国牌”真的帮助了他,使他以620430对378772票取胜,当上了参议员。
1950年2月9日,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的韦林发表演说,手中挥舞一份材料叫嚷着说:“我手上有205人的一张名单,国务院知道这些人是共产党员,但他们仍在那里工作。”尽管所谓名单只是一种噱头,但这的确使他“一鸣惊人”,一步登上了反共大王的宝座。
在人们追问之下,麦卡锡把他的名单逐步缩小,由205人减至81人,由81人减至20多人,最后只剩下了一人,那就是拉铁摩。拉铁摩是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是美国太平洋学会的成员,是罗斯福总统推荐给蒋介石的顾问。麦卡锡说拉铁摩是共产党同路人,是绝对不成问题的,这一案件是决定全盘胜负的案件,他完全有把握在这一案件中取得胜利。
拉铁摩获悉他被控后公开宣布:“我从来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共产党的同情者,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麦卡锡是一个卑鄙的家伙,是一名打了就逃的政客,是一名伪证者。”
1951年4月6日,在众院大厅举行听证会,拉铁摩和麦卡锡进行对质。拉铁摩当场说:“麦卡锡在美国政府官员雇员中间制造了一种恐怖统治,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受到麦卡锡的不负责任的攻击。他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政府的机密档案,诽谤美国公民并无端加罪而又不给对方以辩护的机会。他说话不算数,人格扫地。他曾两度在参议院宣布,他在参院中以豁免权所说的话将在另外场合再次重复,假如他说的是谎话的话,任何人都可以在法院告他。他还说,如果他不执行上述的诺言,他将辞职。现在人们已多次要求他在公开场合重复他的指控以便在法庭上见高低,但他从来没有敢这么做,而且迄今也无辞职之意。”
尽管委员会当时没有表态,但在事后,它仍东抓西抓,认为拉铁摩在以下几点上做了伪证:一、他说他不知道太平洋学会的冀朝鼎是共产党;二、他说他不知道太平洋学会的范德比·菲尔德是共产党;三、他说他不知道《太平洋学会》上的几篇文章的作者是共产党员。
司法部便以伪证罪向拉铁摩提出了起诉。但联邦法官路德·杨达尔认为以如此含糊的证据控人以伪证是违反宪法第六条修正案的。所以拉铁摩案不了了之。不过,麦卡锡仍自吹这是他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麦卡锡的一大主要攻击点是要抓“丢失中国大陆的原凶”。他认为罪魁祸首是当时的国务卿马歇尔将军。他还特地散发了一本小册子《乔治·马歇尔将军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话:“1945年4月12日,马歇尔本人的情报小组曾给他一个报告说:‘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现在在军事上已没有多大意义,却可有效地破坏美国战后在亚洲的地位。如果俄国参加对日战争,中国势将丧失其独立,成为亚洲的波兰,在苏联军队影响之下,中国能否存在很成问题。很可能蒋介石将下野而成立一个中国苏维埃政府。’”
“但马歇尔对此不闻不问,一个劲儿劝导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有必要拖苏联加入对日战争,并不惜以出卖中国为条件。在欧洲,正是马歇尔,阻止乔治·巴顿将军直取布拉格的计划,从而造成苏联席卷东欧的不利局面。在中国,正是马歇尔,重用亲共将领史迪威,终于导致了蒋介石政府的垮台。”
1952年,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马歇尔是他的老上司和大恩人,他需要在威斯康星州发表竞选演说。在他的原稿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要在这里说清楚。过去一些时候有对马歇尔将军的忠诚进行攻击的。我有幸在35年内亲自知道马歇尔将军。我深知,不论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直以罕见的无私精神和无与伦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美国的事业服务。”
但当他正式在电台上讲话时却临阵胆怯,删掉了这一段话。以艾森豪威尔的权威和地位,尚且不敢动麦卡锡,更不用说别人了。
当时,受攻击最凶的是美国驻重庆大使馆的一等秘书戴维斯和二等秘书谢伟思。国务卿杜勒斯把戴维斯找去谈话,并对他说,如果他能自动辞职,将太平无事。戴维斯反问道:“你相信这些指责吗?”杜勒斯无辞以对,戴拒绝辞职。杜勒斯不得不下令把他辞退,因为他怕麦卡锡们说他对共产党分子下不了手。
70年代时,哈佛大学教授汤姆逊写了一篇题为《越南问题的由来》的文章,它说:“越南悲剧的一个最初原因就是因为国务院开除了一批对远东问题深有研究的官员。他们敢于实事求是。如果不把他们打下去,他们一定会反对美国派军队进入越南。”
艾森豪威尔的纵容使麦卡锡得志更猖狂。他竟要在陆军内部抓共产党分子。动军队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舆论群起而攻之。舆论权威李普曼发难曰:“麦卡锡的每一个行动都表明他目中无人,目中无政府,目中无制度。”他认为对陆军的进攻是要威胁三军的总司令。李普曼呼吁共和党注意麦卡锡已成为国家的威胁力量。奥索普兄弟也说“如果艾森豪威尔总统再纵容麦卡锡,他就该对他在总统府内的威信,在共和党内的威信,在国会内的威信说再见了”。《时代》再次在封面登上麦卡锡的头像,并写道:“庆父不死,国无宁日。今天,去除麦卡锡,此其时矣!”
1954年6月,参院终于成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审查麦卡锡。12月2日,参院以67对22票通过了对麦卡锡的谴责案。案文中说:“威斯康星州参议员麦卡锡先生在1954年11月4日向报界谈话中污蔑参议院的一次会议为‘私刑’,11月13日指责小组委员会主席犯了‘我一生中所从未见过的最不寻常的懦弱罪行’,并说本小组委员会是共产党的‘不自觉的代理人’和‘事实上的辩护士’,还说本委员会采用‘模仿共产党的办法’。凡此种种,都是违反参议院的道德的,并使参议院的名誉和信誉受到损失,破坏了参议院的宪法程序和参议院的尊严,故应对此加以谴责。”
麦卡锡受谴责后,情绪大为沮丧,酗酒愈厉害了,终于在1957年5月2日,因酗酒所引发的肝病而死亡。
一位美国新闻处的前处长在60年代以忏悔的心情说:“在50年代,由于我自身的懦弱和明哲保身,我保持了沉默,没有敢出面坚持真理。”不,不,这样的忏悔正说明他不是懦夫而是勇士。有多少人迄今连公开认错的勇气都没有。
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就是美国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一种政治疯狂,是一种政治灾难。不应该粉刷这种灾难,应该彻底清算这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