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

  古德诺:《中国新约法论》,见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第2卷,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

  张伟良:《试析李大钊的“少年中国”之理想》,见《李大钊研究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吴小龙:《少年中国学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恩格斯:《恩格斯致弗·梅林》,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刘志光:《五四新文化主题与李大钊的“物心两面改造”方案》,见《北大讲座》第2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后藤延子:《李大钊的东西文化论——在东西文化论战中的地位与思想史上的意义》,见《李大钊研究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桧林:《李大钊的“平民主义”与“工人政治”》,载《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

  许全兴:《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晋荣东:《李大钊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文生:《李大钊史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权兴、吴焕发:《李大钊伦理思想泛论》,见《李大钊研究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胡顺哉:《李大钊的宗教观》,见《李大钊研究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期刊:

  郑贤君:《李大钊宪政思想初探》,载《法学杂志》,2001年第5期。

  孙婧:《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研究》,载《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董立山、刘鄂:《论李大钊的宪政思想》,载《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7卷4期。

  刘宝东:《李大钊的法制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载《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张洪、冯国泉:《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价值基础》,载《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3期。

  朱建华、何荣棣:《试论李大钊的反帝思想》,载《史学集刊》,1982年第2期。

  黄振武:《李大钊忧国爱民和独立解放的爱国思想述评》,载《高校社科信息》,1999年第5期。

  林平汉:《李大钊爱国革命思想论略》,载《世纪桥》,2001年第6期。

  范玉双:《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与其人生道路》,载《兰台世界》,2010年第7期。

  《古德诺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载北京《宪法新闻》,第12、13期。

  古德诺:《总统制与内阁制之比较》,载《庸言》第2卷,第1、2号合刊。

  有贺长雄:《中华民国顾问应聘颠末》,载日本《外交时报》,第200号。1913年北京《言治》周刊创刊号以《中国新法制与有贺长雄》为题,加以译载。

  《有贺博士对于选举总统之建议》,载北京《宪法新闻》,第3期。

  《有贺顾问之宪法讨论及总统月旦》,载北京《宪法新闻》,第8期。

  《古顾问之宪法谈》,载北京《宪法新闻》,第12期。

  《有贺博士归国后之中国总统谈》,载北京《宪法新闻》,第13期。

  《有贺长雄对于国会之批评》,载北京《宪法新闻》,第14期。

  《有贺长雄博士之官制谈》,载《东方杂志》,第10卷第1号。

  陈君聪:《李大钊论中国国情》,载《东岳论丛》,1984年第3期。

  张学继:《有贺长雄、古德诺与民国初年宪政体制的演变》,载《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4期。

  阙光联:《古德诺与民初中国政治》,载《百年潮》,2004年第4期。

  张学继:《论有贺长雄与民初宪政的演变》,载《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李善雨:《从<民彝与政治>看李大钊的民主政治思想》,载《河北学刊》,1989年第6期。

  侯且岸:《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载《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

  王宜放:《论李大钊的“民彝”思想》,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周忠瑜:《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宪政主张的核心》,载《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吕明灼:《怎样认识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调和论”观念》,载《文史哲》,1983年第4期。

  文韦:《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调和论”辨析》,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平家秀、雷家军:《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调和观之渊源》,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吕明灼:《对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载《东岳论丛》,2010年第4期。

  王培元:《李大钊谈思想自由》,载《读书》,1993年第10期。

  戴涛:《论思想自由的基本理念》,载《法学》,2004年第12期。

  方宁:《“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李大钊论思想言论自由》,载《炎黄春秋》,2009年第8期。

  衣俊卿:《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自然历史过程”》,载《求是学刊》,1989年第3期。

  刘云龙:《试析李大钊互助思想的人道主义基础及其进步作用》,载《长白学刊》,1993年第6期。

  丁三:《工读互助团的消亡》,载《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第6期。

  陈桂香:《“互助论”无政府主义与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张化:《李大钊与“少年中国”的理想》,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王俊彦:《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始末》,载《炎黄春秋》,2001年第11期。

  邵云瑞、颜杰峰:《五四时期李大钊伦理思想的演变》,载《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5期。

  顾昕:《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载《中国近代史研究》,2008年3月。

  谭双泉:《李大钊与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载《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6期。

  陶红霞:《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审视与评判》,载《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

  李彦林:《李大钊文化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第三文明论的诞生》,载《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冉世民:《论李大钊对中共建党的主要贡献》,载《党史博采》,2000年第6期。

  孙海:《论李大钊对中共建党的理论贡献》,载《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刘运喜:《试论李大钊对建党的贡献》,载《党史文苑》,2004年第2期。

  苗体君、窦春芳:《李大钊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原因再探讨》,载《党的文献》,2007年5月。

  杨宝庆、陆仁权:《关于李大钊未参加中共一大的几点分析》,载《党史博采》,2008年第4期。

  李恒、洪玉荣:《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赵万钧:《浅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载《李大钊研究》,第5辑。

  朱文通:《略论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启蒙与发展——纪念李大钊英勇牺牲80周年》,2007年4月北京纪念会议交流稿。

  闫纪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衡朝阳、通拉嘎:《李大钊和中国早期社会主义的研究回顾》,载《黑龙江史志》,2009年12期。

  程伟礼:《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桑兵:《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载《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张治江:《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研究——兼论民族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

  胡晓阳:《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载《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吴家林、李美瑞:《李大钊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思想及其运用》,载《齐鲁学刊》,1987年第1期。

  肖裕声:《李大钊在北伐期间组织的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载《军事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刘诚:《李大钊统一战线理论初探》,载《党史博采》,1995年第3期。

  陈元九:《李大钊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探微》,载《松辽学刊》,2002年第6期。

  萧延中:《人类文化学含义上的民主范畴——重读李大钊〈平民主义〉》,载《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1期。

  李境顺:《李大钊的“平民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4期。

  高力克:《李大钊与民粹民主主义》,载《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2年6月号。

  郑昌华:《李大钊建党思想述略》,载《湖湘论坛》,1990年第4期。

  吴家林:《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载《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吴汉全:《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7—8期。

  李宗远:《李大钊哲学思想初探》,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杜蒸民:《李大钊哲学思想发展初探》,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6期。

  杜蒸民:《李大钊哲学思想发展再探》,载《安徽史学》,2005年第6期。

  陈君聪:《试论李大钊的经济思想》,载《人大报刊复印索引》,1984年。

  季华、成保良:《论李大钊的经济思想》,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0期。

  徐英军:《对李大钊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考察》,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叶世昌、丁孝智:《李大钊的经济思想》,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赵万钧:《浅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载《李大钊研究》,第5辑。

  刘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11期。

  罗天佑:《李大钊的农民教育思想》,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郭贵儒:《李大钊教育思想简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

  牟文谦、路来庆:《李大钊成人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探析》,载《成人教育》,2010年第7期。

  吴家林:《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载《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

  孙功:《论李大钊的史学思想》,载《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李小树:《李大钊史学革新观探论》,载《求索》,2001年第1期。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王松涛、周立峰:《论李大钊的人权思想》,载《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张青红:《李大钊人权思想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欧阳云梓:《李大钊人权保障思想述略》,载《探索》,2007年第5期。

  欧阳云梓:《论李大钊的妇女人权思想》,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1期。

  邵云瑞、颜杰峰:《五四时期李大钊伦理思想的演变》,载《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5期。

  金焕玲、崔子修:《李大钊伦理思想刍议》,载《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4期。

  徐永胜、范玉双、肖桂林:《李大钊伦理思想概述》,载《党史博采(理论)》,2005年第3期。

  赵秀丽:《试析李大钊宗教思想述论》,载《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年第10期。

  肖裕声:《试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发展》,载《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

  李文平:《论李大钊军事思想的地位与作用》,载《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

  王晓岚:《李大钊新闻思想研究》,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邓辉林:《李大钊的新闻思想》,载《军事记者》,2007年第6期。

  颜丹:《略论李大钊的新闻编辑思想》,载《安徽文学》,2009年第1期。

  袁付成、袁红军:《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载《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年第4期。

  刘学平:《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研究》,载《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年第3期。

  罗继龙、王爱萍、韩淑芬:《李大钊图书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宗玉梅:《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载《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朱巧兰:《李大钊在图书馆学理论方面的贡献》,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9月。

  王军为:《试论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李静之:《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载《北京党史》,1994年第2期。

  裴赞芬:《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载《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报纸:

  古德诺:《中华民国宪法案之评议》,载《北京时报》,1914年10月31日。

  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载《亚细亚日报》,1915年8月7日。

  有贺长雄:《论不信任投票之危险》,载《时报》,1913年11月3、5日。

  《有贺长雄回国后之民国谈》,载《时事新报》,1913年11月15日。

  《有贺长雄之条陈》,载《申报》,1914年4月9日。

  侯且岸:《民彝与政治:李大钊的自由观释义》,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25日。

  王小梅:《李大钊的“调和”思想与现代“和谐”理念的契合》,载《河北日报》,2007年4月24日。

  王洁、张丽娜:《李大钊军事思想与军事活动》,载《北京西城报》,2010年8月6日。

  李力:《李大钊与妇女解放》,载《北京西城报》,2009年9月24日。

  侯且岸:《李大钊的政党观及其实践》,载《学习时报》,2004年5月31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