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蒙古西征与大元帝国

  12世纪是东西方都在铁骑蹂躏下瑟瑟发抖的世纪:

  有一支铁骑横扫了蒙古高原、黄河流域、中亚、波斯高原、阿拉伯帝国、俄罗斯,纵横东欧,饮马多瑙河和尼罗河,用钢铁长矛将不同的文明串联起来。它就是来自东方的上帝之鞭——蒙古骑兵!

  当西亚、欧洲的青壮年在清真寺或教堂的钟声中,聚集在宗教旗帜下的时候,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甲胄鲜明,步兵盾阵和重装骑兵鱼贯而出,队形极其严密,方阵极其雄壮。这些继承古希腊重装步兵和古罗马步兵方阵传统的军队将对严谨的思维、高度集体性的要求坚持到了12世纪,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骑士们身着厚厚的锁子甲,只露出一双厉眼,以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手握长枪和长剑,疯狂追求杀伤力。这些全身披挂上百磅重甲的骑兵,驾驭着同样重装的纯种大马,在嘹亮的号角声中一齐平举长矛,以严整的方阵猛扑向前。任何一方大地都会在这样的方阵脚下颤抖。

  进攻的远方,逐渐有零散的蒙古骑兵出现在视野之中……

  相比之下,蒙古人丝毫不像正规军。这些东方的敌人骑着没有任何装甲的矮小的蒙古马,柔软的丝绸内衣外套着简单的牛皮,只携带简单的弓箭、短斧或单勾枪,有些甚至挥舞着简陋的木棍。只有少数几人穿戴着铠甲,行进在蒙古骑兵的前面。没有耀眼的旗帜,没有嘹亮的号角。

  西方骑兵方阵加快了冲锋的速度。指挥官一面大声吆喝,严令保持严整的冲锋队列。队列始终被西方军事界视为部队的生命所在;一面命令后方的弓弩手和标枪手开始放箭、投掷标枪。开始有蒙古骑兵中箭倒下,而蒙古军队发射的弓箭在方阵的重甲上乒乓作响,对西方骑兵毫无杀伤。

  轻快的蒙古骑兵开始与方阵正面遭遇。散漫涌来的蒙古骑兵迅速分化为五人左右的横队,在极为宽广的正面发起了进攻。远处,大批的蒙古游骑四处做着西方人看来毫无意义的运动。骑兵方阵继续推进,损伤极小,只是一波又一波的蒙古冲击不断降低了方阵的速度。骑士们越来越难以保持协调,有些方阵开始出现队列分错的痕迹。

  四周的蒙古骑兵越来越多。依然没有号角、没有传令兵……

  西方骑士的心头开始涌现不祥的预感。

  突然,四周的蒙古骑兵呼啸起来,疯狂地向方阵突击。决战突发而至,蒙古人一般都倾巢出动,连护卫王族的怯薛军团也不例外,骑兵手执近战武器“穿凿而入,砍将夺旗”。过于讲究队形、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限制死了西方骑兵的战术机动能力。蒙古人避开方阵四周的矛阵,用强弓射杀马匹,用短斧砍劈和勾枪拖人下马。一个又一个骑兵方阵出现了缺口,开始溃退,就好像一头头大象陷入了狼群的围攻。笨重的骑兵摔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被长矛扎死,被马匹践踏而死……顷刻间,胜负易位,蒙古人取得了绝对胜利!这样的战例在钦察、在波斯、在匈牙利一再重演。

  直到杀死除了战友之外的所有在场者,蒙古人才撤出战场。没有幸存者,没有人知道蒙古人的真正实力,只有恐怖的传说伴随着一条条淌满鲜血的河流扩散到西方。

  历史上,蒙古帝国对外征战的总兵力从未超过20万,直接用于单个战役的兵力从未超过10万,却取得了杀戮超过自身数量10倍20倍敌人的辉煌战绩。机动性是蒙古人获胜的法宝。长途突袭、迂回作战、集中主力等战术开始出现于军事学界。蒙古骑兵往往携带一面皮制盾牌、一支长矛、数囊羽箭就去闯荡天涯。他们每人牵引着三四匹耐力极强的蒙古马,随时更换,以保持一天数百里的行军速度;饿了就喝马奶,或者杀掠附近的居民点。这些蒙古勇士从三四岁始就被交给专门的军事教练,接受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是世界上素质最高的职业军人;军队只按十进位制简单组建,即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千人队以下将领由下属军官士兵选举产生,官兵之间的指挥只用简单的小旗或响箭。指挥官被赋予了宽泛的自主权,不受繁琐的指挥。1224年,蒙古名将哲别和速不台领军两万游荡在南俄草原侦察。他们主动捕捉战机,在哈尔卡河全歼了基辅大公米基斯拉夫的八万大军!

  蒙古军队鄙视防御战,极少攻城。蒙古铁骑对固守的据点呼啸而过,将攻城的任务交给配备滑轮绞车、毒箭和火炮的汉族奴役军队。一旦破城,愤怒的蒙古军队会将城市变成死城、废墟,使城市周边成为荒漠。

  谁能想到,震惊欧亚大陆,让无数国王贵胄屈膝投降的蒙古人20年前还处于周边民族女真的奴役之下。传说,蒙古人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起源于呼伦贝尔草原,几百年来像野狼一样分散在草原深处,过着原始游牧生活。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经常会为了争夺一片草场而爆发部族之间的战争。他们先后臣服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交纳繁重的贡赋,还不时地被周边的金、西夏等族掠为奴隶。

  这样的局面顷刻之间就改变了,因为历史赐予了灾难深重的蒙古人一位杰出的领袖: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姓勃儿只斤,名铁木真,乞颜氏。元朝追谥太祖皇帝。铁木真1162年生,幼年丧父,少年时代经历艰难坎坷,历经多年征战,先后消灭了塔塔儿、篾儿乞、克烈、乃蛮等部,结束了蒙古高原部落林立,相互攻战杀伐不息的局面,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即汗位,尊号成吉思汗。

  用武力统一了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之后,成吉思汗分封诸王,确立政治司法制度,统一文字,建立万户、千户制度,消泯部落界限,蒙古民族开始形成。他建立了直接指挥的一万人怯薛(禁卫)军,征调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以此控制全国,作为政权的武力支柱。此时蒙古汗廷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草原贵族斡鲁朵,而成为了勃兴的游牧军事封建国家机器。这台军事机器开始急速运转,先后向西夏、西辽、金朝用兵。成吉思汗1215年攻占中都(今北京),臣服高丽;1218年灭西辽;1219年至1224年间发动西征,深入俄罗斯和印度半岛,建立四大汗国;1227年灭西夏;该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去世。

  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灭国40有余,臣服600多部落民族,攻占欧亚大陆土地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确立了蒙古诸国的基础。长子术赤,为钦察汗国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为察合台汗国诸汗之祖;第三子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为元代和伊利汗国皇室。

  在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时期,中国这个东方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他们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疾风骤雨的形式确立了以蒙古为中心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让之前和之后的东方帝国统治者都难以企及。

  公元1219年,西域强国花剌子模袭杀蒙古商队及使者。蒙古铁骑远征的第一个拳头就落到了这个臃肿虚弱的帝国身上。

  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西征,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不到一年时间,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干沦陷(1220),国家灭亡。西方失去了花剌子模帝国的屏障后,形势岌岌可危。蒙军长驱直入中亚。成吉思汗挥军追击花剌子模太子,深入印度河流域,大败花剌子模残部。速不台、哲别穷追花剌子模王室,西越高加索,深入俄罗斯。进军欧洲的蒙古军于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再进入顿河流域,同年在迦勒迦河与突厥和俄罗斯联军决战,大败之,将俄罗斯诸王公杀戮殆尽后班师回朝。

  当中亚和俄罗斯的战况传到欧洲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后者太大的注意。蒙古人的轻骑突进战术并不是他们首创的。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执政官克拉苏率领四万大军征伐波斯,结果在卡莱战役中全军覆灭,他的对手就是使用轻骑兵战术的波斯帕提亚帝国。同样使用轻骑兵战术的草原民族匈奴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之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拜占庭帝国扼守黑海沿岸和小亚细亚,独自应对亚洲游牧民族的侵袭,成为欧洲东南面的一道屏障。欧洲各国一直缺乏对游牧战术的认识。傲慢与疏忽使欧洲人在1234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该年,继承成吉思汗之位的元太宗窝阔台召集诸王大臣会议,继续西征。

  这一次蒙古军队分兵攻打波斯、钦察和不里阿耳等部,很快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但在钦察,蒙古军队遭到了顽强抵抗。1235年,窝阔台决定派军增援,由术赤之子拔都总领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拖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驸马的长子前往参战。次年,蒙古大军会师西征。

  闪耀的流星在这一刻划过历史的长空。在匈奴入侵欧洲800年以后,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再次碰撞。

  公元1237年,大将速不台征服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后,蒙古诸军会攻钦察:蒙哥斩杀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拔都率军大举入侵俄罗斯,公元1237年底占领梁赞、莫斯科等14城;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攻陷俄罗斯发源地基辅,灭亡俄罗斯诸国。公元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波兰)、马扎尔(匈牙利),开始进入欧洲腹地。

  当钦察大地狼烟四起之时,大量军民逃往中欧,被匈牙利收留。1241年拔都致信匈牙利国王贝拉,要求他不得接纳钦察人,否则兵戎相见。贝拉断然拒绝。大战迫在眉睫。贝拉明白匈牙利军队完全不足以抵挡蒙古军队攻入中欧,便派遣使者持血剑前往中欧各国,以上帝与欧洲的名义,恳请王公贵族们前来支援。匈牙利周边波兰、波西米亚、奥地利等国,以及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都纷纷出兵响应。

  就这样,蒙古与欧洲大对决的战场选在了匈牙利!

  2月,拔都率领七万大军离开南俄草原,杀向匈牙利。拔都以王子身份统帅大军,蒙古名将速不台掌握实际指挥权。此时已年过60的速不台是成吉思汗麾下的头号悍将,成名于蒙古征花喇子模之战,一生指挥60余场战役,从未失手。

  这一次,速不台将蒙古大军分为三路,由拜答儿和窝阔台之孙海都领兵两万组成右翼,快速北上攻掠东普鲁士,兵锋直指波兰,目的是阻止贝拉的女婿波兰国王博列斯拉夫四世出兵;他和拔都亲率四万大军为中路,朝匈牙利缓慢前进;而窝阔台之子合丹领军一万在左翼策应。

  右翼蒙古军在瓦尔斯塔特遭遇波兰联军主力,拉开了这次中欧大战的序幕。此战波兰联军阵亡25000人,蒙古人从阵亡的欧洲人头上割下的耳朵足足装了九大麻袋。波希米亚国王温塞斯拉得知瓦尔斯塔特战役的结局,立刻撤军回国,躲进城堡里据守。扫荡波兰后,拜答尔率右翼兵团南下,希望与拔都大军会师。遗憾的是,这支军队没有赶上决战。

  4月,蒙匈主力遭遇。匈牙利联军超过七万。蒙古中军会合左翼后,共五万人。10日,拔都效仿成吉思汗登上高台,企求蒙古人信仰的“长生天”腾格里的保佑,祷告了一天一夜。

  1241年4月11日清晨,号角四起。

  蒙古大军在匈牙利大营南面几公里的地方涉渡绍约河,向匈牙利军队发动突然袭击。贝拉率七万大军在莫希平原面向南方列阵,以逸待劳。拔都率领两万骑兵迂回到西面攻击匈牙利阵营的右侧;速不台率领三万骑兵大幅度迂回,前往匈牙利大军的北面。匈牙利军队右侧遭受持续攻击。贝拉判明形式后,命令匈牙利阵营以右翼为轴心,整体向右旋转,企图包抄拔都的两万骑兵。这一机动战术是正确的,但是匈牙利骑兵方阵从来没有接受过高速运动中保持队形的训练,在移动过程中相互拥挤,方阵瓦解。就在匈牙利人乱成一团的时候,速不台的三万骑兵到达了北面攻击位置,抓住有利战机猛功。匈牙利阵营顿时土崩瓦解,四散奔逃。贝拉率领残军撤退到绍约河畔的营垒里负隅顽抗。

  蒙古人获得了野战胜利。

  蒙古大军随军招募了大量汉族工匠,携带着许多相当精巧的床弩和投石器等攻城器械,拆卸后分装在马背上运输。他们用床弩向匈牙利人的大营发射火箭,用投石器将大量石头、盛满滚油的瓦罐、烟花爆竹等等抛掷到匈牙利人的头上。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匈牙利人惊恐万状。

  速不台下令在包围圈西面角留出缺口,诱击匈牙利军队。当绝望的匈牙利骑兵发现这个缺口后,率先从缺口突围。开始,败军毫发无损地逃脱了。失去理智的匈牙利人于是争先恐后夺路而逃。当可怜的匈牙利人拥挤在缺口时,蒙古骑兵主力从两侧夹击溃兵。密集的箭雨笼罩了天空,中箭落马的匈牙利士兵被蒙古人用长矛和马刀一一了结。莫希平原之战,七万匈牙利大军只有不足一万人生还。匈牙利国王贝拉在卫队拼死保护下逃脱,被一路追击到克罗地亚,躲到一个海岛上方才保住性命。

  波兰和匈牙利的溃败震惊了整个欧洲。当时蒙古的密探也深入德意志帝国和维也纳搜集情报。圣殿骑士团大首领阿尔芒写信给法国国王路易,提醒说中欧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力量可以阻挡蒙古铁骑直抵法国了。法国人联合奥地利人在多瑙河流域合军迎击蒙古大军。法国国王路易出兵前向王太后告别说,此次东征不是他们将蒙古人送进地狱,就是蒙古人把他们送进天堂。

  路易和奥地利大公腓得烈忐忑不安地在多瑙河西岸严阵以待,但蒙古人始终没有来。

  蒙古军队在匈牙利滞留了整整一年,忙于扑灭各地星星点点的抵抗力量,并攻掠了亚得里亚海东岸及南欧各地。年底,窝阔台的死讯传到军中,拔都率军从巴尔干撤回伏尔加河流域,最终以撒莱为都城,建立了钦察汗国。

  12年后,拖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将矛头指向西亚。1253年10月,旭烈兀率兵进入伊朗西部,进抵两河流域。

  蒙古军携带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经阿力麻里、撒马尔罕,到达波斯碣石城,目标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国,告谕西亚诸王协同消灭木剌夷。1256年,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到达木剌夷境内。蒙古先锋怯的不花初战即给予敌军沉重打击。木剌夷首领鲁克那丁在和战之间迟疑不决。11月,蒙古军队占领其都城阿剌模式堡,鲁克那丁被迫投降。1257年初,鲁克那丁被蒙古军队杀死,他的族人也都被处死,木剌夷被完全平定。

  1257年3月,蒙古人继续西征,指向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当时阿巴斯王朝由哈里发谟思塔辛执政,既直接统治黑衣大食,又管辖整个伊斯兰教世界,是两河流域的强国。该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路围攻巴格达。蒙古军队用炮石攻打巴格达城,城门被炮火击毁。翌年2月,谟思塔辛率众投降。蒙古军队大掠巴格达七天,谟思塔辛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之后,蒙古兵进叙利亚,占领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

  1260年春,旭烈兀在叙利亚得知蒙哥死讯,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西进,自率大军东归。怯的不花军队的存在威胁着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存亡。埃及苏丹以伊斯兰“圣战”为号召,召集伊斯兰世界残存各国军力和北非各国军队,前进至巴勒斯坦地区与怯的不花军决战。留守的蒙古军仓促应战,加上急躁冒进,遭遇伊斯兰军重围。怯的不花阵亡,蒙古残军下马步战至全军覆没。蒙古的扩张至此达到顶点。

  到达波斯的旭烈兀获悉忽必烈已继大汗位,遂不再东返蒙古,派使臣拥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儿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旭烈兀建立了又一个汗国: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是最后一个成立的蒙古汗国。在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分封了四大汗国:在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

  四大汗国的汗本是蒙古帝国中央分封出去的四个最高军事首领,与中央保持有藩属关系。遗憾的是,蒙古统治集团为争夺大汗权位,彼此间矛盾激化,加上各汗国间缺乏必要和有利的经济联系,因而使蒙古帝国这个复杂的政治混合体日趋瓦解。其中钦察和伊利两大汗国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由于窝阔台和他的儿子相继被选为大汗,窝阔台汗国直归中央管辖,实际上没有形成单独的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汗庭设在伊犁河上,在地理上与中原腹地及蒙古高原连成一体,在政治上也与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从属联系。蒙哥大汗即位后,在察合台汗国的别失八里等地设置尚书省,管辖范围从畏兀儿至河中诸地。察合台汗位的继承上也经常受到中央王朝的左右。它和窝阔台汗国一样,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蒙古西征对世界的影响毕竟是短暂的,而四大汗国的存在使得东方对世界的影响持久而深远,成为了沟通东西的桥梁。

  唐朝以后长时间民族之间连绵不绝的冲突、战争,阻断了丝绸之路,阻碍了东西的文化交流。然而,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得欧亚交通畅通无碍。“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当时,在蒙古帝国控制的广大地区中,有两个文明中心:中亚的伊斯兰文明中心,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明中心。这两个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中心就似两台发动机,拉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多民族的汇集,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交融。例如在大不里士:“聚集着各种宗教、各种派别的哲学家、天文学家、学者和历史家,他们来自中国、华南、印度、克什米尔、西藏、维吾尔和其他突厥国家,还有阿拉伯人和法兰克人。”由于蒙古人在汗国中居于统治地位,加之他们来自中国并与蒙古大汗国保持一定联系,所以中国文化对当地的影响很大。滕海键:《蒙古西征与东方文化的西传》,载于《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5期。又比如蒙古人“从亚洲的一端到另一端,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在他们的军队过去后,他们把这条大道开放给商人和传教士,使东方和西方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进行交流成为可能”。蒙古帝国重开陆上丝绸之路,教皇与各国君主在惶惶不安中不断派传教士出使蒙古帝国,以期了解帝国的动向,并力争将基督教推广于帝国之中。由此,罗马教廷、法国与蒙古帝国开始直接接触。以法国为例,法使东来开启了中法外交之门。鲜于浩、雷斌:《法国与丝绸之路》,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

  战争和异族统治是需要谴责的,但它们客观上也极大促进了东方帝国文明的传播。蒙古帝国时,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三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亚,进而传入欧洲的。

  1294年,蒙古人在波斯所建的伊利汗国的伊利汗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用雕版印刷纸币。纸钞完全仿照元朝至元宝钞,上面除印有波斯文外,还印有汉文“钞”字。它使波斯人、阿拉伯人具体地接触到中国的纸钞和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至今在波斯语中仍称纸币为“钞”。在钦察蒙古汗国的政权机构中,有很多畏兀儿人担任文书雕刻工作,他们熟悉中国的活字雕版印刷术。一些俄罗斯人也在蒙古汗国宫中任职,他们通过畏兀儿人学会使用活字和雕版印刷,而后他们又把这种雕版印刷和制作活字的方法传至欧洲;中国的算盘也在钦察汗国时期传入俄罗斯。算盘是当时世界上最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元代已广泛使用,在元代文献中多处提到使用算盘珠。算盘在14世纪通过俄罗斯传入欧洲,直到20世纪初仍是这一地区简单的计算工具。在1260年,怯的不花军队为阿拉伯人所败,阿拉伯人也便获取了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所使用的火药技术,并将之传到欧洲。

  东方文明通过蒙古通道对欧洲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当蒙古人入侵西方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末期。这是一个科学成为神学婢女的蒙昧时代。在教会的愚民统治下,欧洲人处于一种蒙昧自守的状态。蒙古西征迫使欧洲人来探究东方,关注他处,进而有利于打破宗教迷信。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统治者遭受了蒙古的沉重打击,兼以当时教权和王权的斗争,开始出现了对欧洲传统观念的否定,出现了普通的人,而非宗教控制的人,他们会为自己思考。

  蒙古大军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在战争中,火器给各国的军队造成了沉重打击。火器制造从此传到西方,促进了那里的军事技术的发展。以火药为代表的中国技术的作用到近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谈到蒙古西征,除了上面的历史伟人和重大事件,还不得不说及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

  传说,威尼斯商人尼柯罗·波罗与其弟马菲奥约于1265年抵上都见忽必烈,并被派出使罗马教廷。1271年夏,兄弟两携尼柯罗的儿子马可,取道伊利汗国,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东归元朝复命,于1275年到达上都。马可·波罗此后侨居中国17年。

  马可回国后写有《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书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占三分之一强。其中详细介绍了元朝的省份、制度和自己经历,尤其对北京、扬州、杭州等城市的描写细致而吸引人。

  该书自问世后引发了700多年的争论。最大的争议是书的真实性,即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负面的证据有:1.在现存的元朝史料中,没有马可这个人的蛛丝马迹。比如马可在游记中声称自己在扬州做过三年地方官,但是扬州县志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2.游记没有提到汉族文化中最能唤起外来人好奇心的独特风味——长城、中医、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等。正面的解释有:1.马可只在元朝担任低级官职,很难在王朝正史中留下名号。2.马可的欣赏品位、兴趣点和现代人迥异。长城在元朝的重要性远远比上明朝,不像现在这般雄伟壮观;蒙古人不用中医,游记中就说忽必烈朝廷里的御医是个希腊人;马可在中国主要同统治阶级的蒙古人和穆斯林交往,并且不会说汉语,远离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这样解释书中没有提到长城、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等就顺理成章了。

  必须承认的是,马可对亚洲和中国的很多描写是客观、准确的。19世纪以来,人们公认此书在中世纪亚洲的地理、民族、风俗、物产、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对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的持续争议只是蒙古遗响中的一声。现代东西方对蒙古帝国的兴趣持续炽热。从西方人不惜巨款,动用DNA检测等高科技手段,证明自己具有成吉思汗血统到日本、蒙古各国联合搜索成吉思汗陵,不一而足。这是每一个世界帝国共有的遗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