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博物馆
罗马的城徽是一座奇特的青铜雕塑。
一只母狼龇牙咧嘴,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前方,腹下有两个男婴,正含着母狼的乳头吃奶。
这个城徽有一段传奇故事。
古时候,特洛伊城被希腊人用木马计攻克,特洛伊王子埃纳亚逃到台伯河入海口。这里森林茂密,阳光灿烂,土地肥沃。埃纳亚在河岸边创建了阿尔巴城国,并自立为王。
王位代代相传。传到努米托雷时,他弟弟阿穆利奥篡位夺权,并流放努米托雷,处死他的儿子,逼他的女儿西尔维亚充任女祭司。
女祭司是终身不许结婚的,但西尔维亚却偷偷爱上了战神马尔斯,并与他生下孪生子罗慕洛和瑞穆斯。
阿穆利奥得知后,处死了西尔维亚,并将她的一对孪生子装进竹篮,抛入台伯河中。
竹篮随波逐流,在一个拐弯处被浪花冲到岸上。
婴儿的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
但母狼并没有伤害婴儿,而是慈母般地给他们喂奶。
后来,两个男婴被牧羊人带回家抚养长大。
兄弟俩和他们的父亲马尔斯一样,膂力过人,英勇善战。他们杀死阿穆利奥,迎回了外祖父努米托雷。
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帕拉蒂诺7座山丘赐给外孙,让他们在这里共建新城。
城堡建成之后,兄弟二人争夺新城主宰。哥哥杀死弟弟,成为新的国王,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罗马”就是由“罗慕洛”的名字演化而来的。
由于罗马建在帕拉蒂诺7座山丘之上,因此罗马又被称为七丘城。
罗马城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建成的,因此,每年4月21日建城节之际,罗马市民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庆贺,人们手里高擎的标志,就是母狼哺乳两个男婴的罗马城徽。
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入海口畔,人口约300万。“条条大道通罗马”,既是中世纪罗马作为天主教中心的真实写照,也形象地表明了罗马是现在意大利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罗马作为意大利的首都,世界天主教廷所在地,其历史要比意大利悠久得多,辉煌得多。
罗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用狼奶养大的人们,造就了最早的元老院和人民大会组成的共和国,也造就了恺撒、奥古斯都等帝国独裁者,帝国的铁蹄曾旋风般踏遍了欧洲、西亚和北非,诺大的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强盛的罗马帝国既留下血淋淋的斗兽场,又留下灿烂的早期文明。
在动荡不定的中世纪,十字军一批批去远征,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死亡的噩耗;罗马教宗统领着的天主教的森严,把欧洲引入了黑暗的深渊,也埋下了艺术繁荣的伏笔。
1870年罗马成为意大利首都后,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风浪和战后共和国的建立……
7月12日,我们安排了半天时间参观罗马。要在半天内翻阅罗马厚厚的历史显然是不可能的,罗马城载有太多的故事。流诸笔端的只能是印象较深的东西。
罗马既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因而被称为世界上的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在近2800年的风雨中,罗马曾经历了无数次的时代更替和兴衰荣辱。新上台的统治者,大都残酷地毁弃掉先前的文明,再在废墟上重新构建自己的辉煌。罗马就这样重复着毁坏、重建、再毁坏、再重建的历史,却一直顽强地屹立着。
站在罗马街头,不论你朝哪个方向看,那数不胜数的古迹都会让你眼花缭乱,让你情醉神驰。哪怕是一根孤零零的罗马柱,一片裸露的黄土基,一尊蚀光了的雕塑,都可能与恺撒、奥古斯都、图拉真、尼禄……这些在罗马曾权重一时的统治者有关,或者与勃拉芒特、贝尔尼尼、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有缘。
帝国时期,罗马的人口就达到了100万,这里殿堂高耸,神庙林立,人群麇集,市场繁华。
而如今,雄伟的艾米利亚大会堂、高耸的维纳斯神庙、宽阔的恺撒广场和奥古斯都广场以及元老宫、农神庙、贞女院……都已化作一堆堆斑驳脱榫的石梁、一根根断头缺尾的石柱,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土坑,蛛网苔藓,莺飞草长,丝毫找不出一点当时的繁华景象。
只是透过废墟,依稀可以揣度当时宏大的规模。
还没有完全坍弛为废墟的大型建筑,大多是教堂。罗马过去最多时有2000多座教堂,现存300多处,此外还有300多座修道院。那些较大的教堂,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本身就是珍贵的艺术品。
教堂和许多大型建筑物表面甚至是居民住宅的楼顶,最显眼的就是雕塑。罗马过去有雕像比居民多一说。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庭院,甚至一根石柱、一方窗棂、一扇门楣都刻有各种各样的雕像,而且一个个精雕细刻,精妙异常。
在废墟的间隙,还散落着3000多处喷泉。罗马素有喷泉之都的美称,那些喷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建造时代不同,建筑风格各异,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添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罗马的街道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代原始风貌,窄窄的,弯弯的,高高低低,坡路很多,而且很少有较大的停车场。因而这里的汽车车型很小,密密麻麻停在街道两边。
罗马人同欧洲多数国家一样,几乎人人有辆小汽车。有一种Mark汽车,只有2米长,只能坐两个人,欧洲人叫它“聪明车”或称“抛弃老妈车”。
托尼介绍说,停在路边的汽车许多是“撞”进去的,停车后一般不挂倒挡,以便随时“撞”出来或让别人“撞”进去,因而许多车的车身都是坑坑洼洼的。
罗马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天来自世界各大洲的游人有5万之多。因此,在罗马,哪个国家的人都可能见到,什么语言都可能听到,特别是在旅游景区,几乎是外国人的世界,而真正的意大利人却很少。
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罗马的古老。
在罗马古城,极少有崭新的建筑,更没有摩天大厦。
位于市中心卡皮托利诺山上的祖国祭坛,是我在罗马见到的最完整、最漂亮的宏大建筑,但至今也有100年的历史了。
我们不能不佩服罗马人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而不修复,是罗马人保护古建筑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文物古迹,他们不翻建,不整修,不栽花,不种草,那些废墟和遗迹,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兀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遍布罗马大街小巷,甚至连残垣断壁上的苔藓他们都不准清除掉,而是煞费苦心地让历史的沧桑感通过这些苔藓斑斑驳驳地显现出来,尽量保持历史原貌,让历史在那里定格。
这就是罗马人创造的废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煌煌罗马重重影,
殿宇坍塌社稷倾。
残柱缝中读强盛,
废墟堆里探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