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玻璃
在威尼斯,我们还参观了工艺玻璃制作。
一栋很普通的小楼,一间20平米的车间,炉火燃得正旺。
一个60多岁、红光满面的玻璃技师手持一杆长长的火钳,将一块泥巴送进熊熊燃烧的火炉。隆隆的鼓风机声响起,炉火燃得更欢。稍顷,泥巴烧红,老技师迅速用长钳拖出,而后一手用长钳夹着泥巴,一手用小钳造型,他夹、拉、抻、扭、转、挑……一团赤红的玻璃,像麦芽糖似的在他手中迅速变换着形状,不到两分钟,一匹精美的骏马就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哇,真神!”
“呀,真美!”
人们情不自禁,啧啧赞叹。
烈焰炉中窜,
红光罩老翁。
泥巴三五转,
骏马已奔腾。
从一块泥巴魔术般变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工艺品,一切都那么自然流畅。
那火候的掌控,那心神的专注,那手法的灵巧,简直是在进行一场精湛的艺术展演。把普通的劳动同高雅的艺术表演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本身就体现了劳动的本质和艺术的渊源,展示了人类创造文明、创造美的真谛。
“现在的温度仍高达800多度”,老技师介绍说,“在骏马上镀一层金粉,再放进熔炉里去慢慢烘烤,金粉便与玻璃熔为一体,坚固结实,永不退色。”说完,老技师已将手中的骏马镀上金粉,放进另一只炉子里。托尼告诉我们,可以上二楼参观展室了,现在放进去的这匹马,要慢慢退火,半天后才能取出来。
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工艺,像中国的瓷器、瑞士的手表、荷兰的木屐、法国的香水等等,而威尼斯的玻璃工艺更堪称世界一绝。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人就发明了玻璃珠子和玻璃镶嵌片。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都出现了玻璃器皿。以后的叙利亚人、罗马人都发展了玻璃工艺。但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玻璃工艺几乎灭绝。直到12世纪,威尼斯才辗转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当时的政府为了垄断玻璃制造技术,把玻璃艺人集中在与威尼斯隔海相望的穆拉诺岛上。15~16世纪,威尼斯玻璃产品几乎独占欧洲市场。16世纪以后,开始有玻璃工匠逃离海岛,玻璃制造技术也逐渐传播开来并得到迅速发展。
不过直到现在,威尼斯作为世界玻璃工艺巨擘的地位却始终毫不动摇,有700多年玻璃生产历史的穆拉诺岛更是闻名遐迩。
威尼斯的玻璃,保持着吹制、吹模、切割、雕刻、镌刻、缠丝、镀金等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并融入钛、钒、锰、铁、钴、镍、铜等金属元素,使之产生色彩斑斓的效果,精益求精,品质优雅,既饱含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时尚。
威尼斯的玻璃不仅远销世界各地,而且已成为许多艺术家、收藏家和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精神奢侈品,他们都以能拥有几件威尼斯的玻璃工艺品为荣。
的确,在这个繁杂的物质社会,玻璃工艺品像一泓清澈的湖水,在神秘变幻中保持着自己的纯净,它不仅以其纯粹的质感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净化,更以其多变的色彩给人们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工艺玻璃展厅。
上到二楼的陈列室,给人的感觉就像突然闯进了龙王的水晶宫,让人眼花缭乱:货架、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穆拉诺玻璃制品,有镜子、吊灯、水杯、酒杯、水果盘、各类花瓶;有马、牛、羊、天鹅等动物鸟兽;有歌剧舞剧演员、历代帝王将相、宗教人物以及项链、耳环等装饰品,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一件件金光闪烁,巧夺天工。
这里,我们还见识了威尼斯商人的精明。他们用中文解说,不但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而且还用锤子砸,往桌子上摔。当然,这都是为不菲的价格作广告。一旦发现有被说服的顾客,打9折还是8折就都有了商量的余地。在欧洲,除了地摊儿上的黑人小贩,这种可以讨价还价的场所是绝无仅有的。如果你要作为礼品送人,他们还现场提供雕刻时间、地址、姓名、祝福语等服务。最后用碎纸把工艺品精心打包起来,让你走遍五洲四海都无“破碎”之虞。
傍晚,当金色的夕阳将大半个天空染成了玫瑰红时,我们乘游船离开威尼斯。古海关巨大的穹顶倒映在亚德利亚海面,剪影被拉得老长老长。海风习习,海水粼粼,海鸥翩翩,海帆悠悠……
再见了,美丽的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