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欧洲的建筑

  尖塔罗马柱

  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是欧洲各国的主要看点之一。

  欧洲古代建筑以大理石为骨架,因而不仅众多著名的建筑留存至今,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建筑传承和扬弃的脉络十分清晰。

  不同时期的建筑,闪耀着不同时期的灿烂文明。

  爱琴海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建筑更是爱琴海文明的瑰宝。正如长城的雄伟震撼我们的心灵,古希腊建筑雄浑壮美,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上,体现了接近上帝的宗教意识和营造国家权力的威严气氛,它是整个欧洲建筑最博大、最经典、影响最深远的杰作。

  人类最初的探索,就是美学艺术的发端。当古希腊人想要在神庙中建筑建造一种既能承重又具有公认的外观美的神柱时,首先想到了人类本身。他们认为人类汲足了自然界所有的精华,并且发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1/6,这个黄金比例更具无与伦比的至美。于是他们就以柱身厚度的6倍作为神柱的高度,不用柱基,柱身刻20条凹槽。这样,以男子身体刚劲优美为特征的多立克柱式就出现在神庙建筑中,男人首先幻化为神灵。

  后来,当人们想要修建一座不是给男神阿波罗而是献给女神狄安娜的神殿时,就把柱子的厚度做成高度的1/8,纤细修长,柱头有一对少女一样的垂髫,柱子的24条凹槽像女性长袍的皱褶。这就产生了爱奥尼亚柱式,女性也高拔在众神之列。

  科林斯一位少女去世后,其坟墓上的花篮边长出一种旋涡式的毛茛,建筑师们灵感顿发,把这种旋涡形的装饰叠加在爱奥尼亚柱式的柱头,使雕刻与建筑完美地融合起来,这种柱式被命名为科林斯柱式,从而女神的地位开始超越了男性神祇。

  粗壮的多立克、纤细的爱奥尼亚和华丽的科林斯是古希腊建筑最重要的三种柱式,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要素的神庙建筑,成为古希腊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承接古希腊建筑成就而广泛创新的建筑风格。他们改进了多立克柱式,创造出柱身没有凹槽的塔斯干柱式。他们还把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混合起来使用,以追求更加华丽的效果。这样,多立克、塔斯干和爱奥尼亚、科林斯混合式,就成为古罗马建筑中最常见的五种柱式。

  但我国许多人对罗马柱的认识只限于两种,一种是粗壮光滑的塔斯干雄性罗马柱,一种是细长带凹槽有柱饰的混合式雌性罗马柱。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攀达西方古代建筑的峰巅。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用十字拱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并把十字拱、筒形拱与穹隆组合起来,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复杂空间。

  他们还新创了柱式同拱券的组合艺术,遍布罗马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结构。古罗马建筑以大理石为主构架,亦羼杂木结构建筑,那时的木结构技术已能够区分桁架的拉杆和压杆。

  古罗马建筑有万神庙、维纳斯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公共浴场以及广场等公共建筑。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罗马建筑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拜占庭建筑艺术。

  拜占庭建筑承继东方建筑传统,改进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对东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的建筑影响巨大。君士坦丁堡(即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集中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正方形平台上覆盖圆形穹顶;石柱从“圆柱形”过渡到“正方形”,附加一层斗形柱头垫石,柱身加铜箍;内部装饰富丽堂皇;重点部位镶嵌彩色玻璃。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譬如意大利比萨教堂建筑群。

  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半圆拱、十字拱和简化的古典柱式,并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他们改进了古罗马的拱券技术,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推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罗曼建筑的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大门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顶部建有钟楼。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营造出阴暗神秘的氛围。中厅许多大小石柱有韵律地交替排列,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的称谓来源于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有野蛮、怪诞等含义。哥特式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房舍居室。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以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出高高的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塔、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外部高耸入云,内部空间高旷、神秘。

  哥特式教堂是欧洲最多最有特色的教堂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则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典范。

  文艺复兴建筑是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之一。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重新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式构图要素,并将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新成果融入建筑实际,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一般认为,15世纪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也是最主要的标志。

  古典主义建筑流行于17~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又出现了古典复兴主义建筑。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代表作是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雄狮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等。

  17~18世纪,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还兴起一种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在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另辟蹊径,独领风骚。同时,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典雅富丽,而且能营造强烈的神秘气氛,契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宗旨,譬如罗马的耶稣会教堂。因而,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甚至远达美洲。但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精美华贵,甚至到了烦琐堆砌的地步。

  洛可可风格是在巴洛克建筑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室内装潢艺术。其特点是细腻柔媚,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S形线和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缠绵盘虬,变化万千。室内墙面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线脚大多用金色。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做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代表作是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曾风靡欧洲。

  浪漫主义建筑流行于18~19世纪下半叶的英、德等国,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追求超凡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

  稍后的建筑风格有功能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等等,但在欧洲国家数量较少。

  欧洲的古建筑,几乎每一栋都是古董,每一个构件都是精品,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虽然许多建筑有一种沧桑感,但依然十分坚固,有的甚至依然色彩艳丽。

  巨大的教堂、宫殿、博物馆、凯旋门、纪念柱耸立在城市的中心,控制着制高点,成为远观近视的风景线。就是街边的一排排住宅,山村的一栋栋别墅,粉红、乳白或浅黄色的外墙,黑色的雕花窗棂,灰褐色或棕红色的屋顶,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荡漾在小溪湖畔,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

  欧洲许多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建造,有的耗时数十年,有的历经数百年,体现了欧洲人的精品意识和长远目光。

  而在经受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风雨剥蚀后,仍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则显示了欧洲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欧洲许多国家在对古城和历史性建筑的保护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他们既要使新建筑穿插其中,为城市增添情趣和现代化气息,又不破坏城市古老的建筑和整体风格,同时还能够彰显时代更迭与建筑的演化进程,应该说,煞费苦心,匠心独具。

  欧洲的建筑,就是欧洲历史演进的缩影。

  圣殿王宫态势雄,

  栉风沐雨更雍容。

  圆圆石柱尖尖塔,

  古色古香古韵浓。

  欧洲人在保护古建筑方面还有一个绝招:护面换肠。他们为了延续城市建筑风格,常保留许多建筑原有外观立面,而对其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有的甚至完全改变了建筑的原有功用。因此,我们在欧洲,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古建筑,但进入某些建筑物内部,感受到的却是现代化的气息,现代化的服务,而且现代化的程度常令人惊讶不已。

  当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欧洲一些城市也在远离旧城区的地方规划了新区。

  新区更多地注重了对室外环境的营造,譬如房屋间距、日照、通风、绿化、交通、购物、医疗、文化、娱乐等环境质量和服务设施。他们充分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更显得亲切、舒适,更具人性化,实现了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相处。

  现在,许多有钱的欧洲人更喜欢到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城郊居住,那里更是人们融入自然、闲适放达的理想之地,他们穿休闲装,开普通车。而蜗居城中闹市,西服笔挺,皮鞋锃亮的人,大多是小职员,是打工族,是“穷人”。

  近年来,国内一些房地产商纷纷投入欧式房产的开发,追求雍容华贵、典雅富丽和浪漫色彩,以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形似而非神似,不伦不类者居多,鲜有精品。我以为,适当借鉴一些欧洲建筑风格和点缀一些欧式建筑,可以增加多样性和不同人群的需求,完全西化、唯“欧”为美则大可不必,甚至大错特错。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自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华凝结,长城、故宫、布达拉宫、十三陵、大雁塔……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光芒,而在西方人眼中则更显得神秘和博大精深。

  我们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同时,挖掘民族特色,创新民族优势,弘扬民族主旋律,才是正确的选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