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高巨海先生随团赴欧洲考察。在很短的时间里,走访考察十国。可想而知,这样的考察,充其量只能是一种走马观花;一般而论,留下的印象多半该是浮光掠影。
然而,时隔一年,高先生却创写了一部长达二十余万言的作品,题名《美与丑:感悟欧洲》,超乎预期。这是一部叙述引人入胜、材料翔实丰富、布局严谨、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
《美与丑:感悟欧洲》布局严谨,颇具章法。
整部作品开篇之后,作者首先撰写了长达四万言的“欧洲篇”,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作者对欧洲的总体印象和全面观感。
然后举凡前后考察的十个国家,一一分章叙述。各章内容,可谓各具情态、切中肯綮。难为作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不同民族的各别性格。
作者整部作品如此布局,不仅在主观上找到了顺理成章的叙述途径,尤其使得读者在客观上获得了条理清晰的阅读效果。在写作和阅读之间,建构了一座通达的桥梁。正是“欲要抵达彼岸,须得渡河之舟楫”。高先生得其所哉!
《美与丑:感悟欧洲》内容丰富,言之有物。
作者笔触所及,从城市到乡村、从交通到环保、从商场到饭店、从有形的建筑到无形的教育、从形而上的宗教到和各地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几欲面面俱到,堪称琳琅满目。
作者从容而严谨的叙述,在文字的层面引导读者,使得大家仿佛身临其境而感同身受。
《美与丑:感悟欧洲》立足高拔,眼界广远。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考察团和旅游团组织的出境游好比过江之鲫。考察者和旅游者,观之在眼、闻之在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所见所闻形诸文字,就出现了林林总总若干随笔散文。
高巨海先生的这部作品,好在立足高拔、眼界广远。目力所及,颇具文学的、哲学的深度,不乏社会学、民俗学的广度。
《美与丑:感悟欧洲》说理平和,激情蕴含。
作者从自己的认知立场或曰文化素养出发,对传统上的所谓西方进行考察,必然地会有自己的鲜明观点。作者不曾将一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丝毫没有好为人师进行说教。而是态度坦诚务实,举事实而明道理。正是事实胜于雄辩,有理不在高言。
作者平实而严谨的叙述中,不乏激情的涌动。有无激情,有时实在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兴之所至,作者在行文走笔中,不时夹以若干古体诗词。这些诗词,是作者情致的自然流露,也恰到好处地引发出读者的某种共鸣。
《美与丑:感悟欧洲》体例别致,图文并茂。
作者谦虚自称:他写的东西只能叫“公文式的散文,或者考察报告式的游记”。其实,自古文无定法,我们没必要在文章体例这些概念上纠缠,它们是否言之有物、是否引人入胜、是否好看可读,才是作文的要旨。这部作品有写景、有叙事,夹以抒情诗歌、配有精美图片,倒不妨说是体例别致、图文并茂。
高巨海先生中文系本科毕业。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研读,筑就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参加工作后则曾经多年从事文牍材料缮写。严谨的甚或是有些刻板的案头书写,砥砺了他的文笔。
因而,作者第一次投入创作,便写出了这样一部堪称成功的好作品。
高巨海先生出生在偏远山村,又先后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工作。生活的磨炼和人生经历,使他不唯关心民瘼,熟知民俗民情,抑且了解改革奋进的中国之国家民族政体阶层等方方面面。说他养成和具备了一种眼界胸怀,应该是所来有自。
因而,作者第一次出国考察,能够取得若许高度的视点,目力敏锐而眼界广远。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
《美与丑:感悟欧洲》,正是眼界广远,笔力雄劲。
我愿意向出版界和广大读者隆重推荐这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我也希望高巨海先生今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笼问世。
是为序。
张石山
20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