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有不少彝族志士参加了推翻帝制的斗争。安健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安健,字舜卿,又名舜钦,贵州郎岱厅人。其先祖乃贵州水西土司,少年时考为诸生,接受民主思想,欲谋起兵反清,事败后于1905年东渡日本。不久,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受孙中山先生及同盟会的派遣,安健曾多次回国开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不畏难险,深受孙中山先生及同盟会同志的称赞。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安健在日本中国同盟会总部与贵州自治学社联络,下达孙中山先生指令,促进了贵州辛亥革命的爆发,对贵州辛亥革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贵州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风起云涌,贵州彝族儿女,踊跃参加党组织,组成游击队,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为贵州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贵州彝族组成的游击队中,规模较大的有处在乌江上游支流的威宁游击团。
威宁游击团成立于1949年10月,它是一支以彝族为主的队伍,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该团的创建人为威宁四甫乡彝族陆宗棠。陆宗棠在贵州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中共贵阳地下党特支组织负责人安毅夫,接受了革命思想。1949年4月,陆宗棠经中共滇东北地委书记李德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陆宗棠与安启崇、禹志超、吴德章等彝族青年接受党的安排,回到威宁与党员张斐然(苗族)相互配合,做彝族地方实力派卢嵩岚的工作,发动进行武装起义,并在龙街、灼圃、大街、云炉等彝族聚居区发动少数民族青年参军,组织革命武装。10月,经上级批准正式授予了威宁游击团的番号,任命陆宗棠为政委,卢嵩岚为团长,陆锦棠为政治部主任,张斐然为副主任,禄荣为副团长。游击团成立后,积极开展清剿地主恶霸反动武装。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了30多次战斗,歼敌近千人,建立了黑姑、四甫、云炉、观胜等乡的政权机构。控制了威宁西北半个县的地区。1950年元月13日,威宁游击团为配合十六军侦察营歼蒋军张桐森师,赶赴云南彝良城角奎。在我军强大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下,张桐森被迫投降。1950年4月,原已投诚的国民党十三兵团李弥部残敌仝登文团复叛,从云南昭通向威宁方向逃窜,威宁游击团奉命阻击,残敌为了逃窜进行垂死挣扎,战斗激烈,在战斗中,陆宗棠不幸中弹牺牲。此役毙敌43人,伤敌40余名,俘敌28名。威宁游击团自创建以来,转战于贵州威宁和云南会泽、彝良三县,在战斗中不畏牺牲,屡立战功,为威宁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