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十四、去世、怀念与评价

  1.卢作孚之死

  1952年2月8日晚,卢作孚在重庆民国路20号家中,服用过量安眠药,不幸去世,桌子上还摆着当晚他写的一份遗嘱。

  噩耗传出,社会震动。因为此时,全国解放才两年多,正是卢作孚满怀壮志,报效祖国,为新中国现代化事业大显身手之时,怎么突然会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呢?种种传闻、种种流言,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2005年4月21日,卢作孚的幼子卢国纶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卢作孚之死》,揭开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卢作孚自杀之谜。

  卢作孚之死,是因为种种压力、种种困惑、种种问题的积累,特别是突如其来对他当众的恶毒攻击污蔑,使他在极度悲愤而无法承受下遽然离世的。

  一是建国初期,民生公司业务量急遽下降,收入失衡,入不敷出,财务陷入空前危机,连公司员工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员工情绪波动,公司局面难稳。而此时公司债台高筑,还本付息压力越来越大,一贯关心员工生活,讲求信誉的卢作孚为此整日焦心忧虑,疲于应付。而就在此时,中央在暂停对所有私营企业贷款的情况下,破例向民生公司贷款一千万元,这本是一桩可以使卢作孚焦虑心情得以缓解的好消息,但遗憾的是,得此消息的公司另一负责人竟没有及时告知卢作孚,直到卢作孚死,他都不知道此事。

  二是2月5日,民生公司的主力“民铎”轮在丰都水域触礁沉没。第二天,卢作孚亲赴事故现场察看,心情异常沉痛。当时有人传言是国民党潜伏的特务在搞破坏。在那个战火方熄,政治警惕性异常敏感的年代,严重的事故再蒙上一层政治的阴影,更使公部分出席卢作孚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到“作孚园”为卢作孚夫妇扫墓。卢作孚去世当天(1952年2月8日)签发的最后一件公文司人心惶惶,气氛紧张。那几天,卢作孚疲于奔命,通宵不眠,守着电话为事故调查和处理善后声嘶力竭,疲惫不堪。此次事故对卢作孚的焦虑心情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是2月8日,民生公司召开“五反”动员大会,身心深受刺激且万分焦虑疲惫的卢作孚被安排坐在第一排正中位置,但又使卢作孚大为吃惊的是,大会主题竟是揭批资方腐蚀拉拢国家干部。而事实不过是卢作孚与公司的公股代表不久前一起在北京出差时,互请吃饭、洗澡、看戏而已。更出人意料的是,当公股代表作了检查后,卢作孚平日最关心、最亲信的一个通信员却跳上台来,揭批公股代表中了资本家的“糖衣炮弹”,被资本家腐蚀拉下水。这个通信员表面上是在批判公股代表,而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卢作孚。当时会场上口号不断,气氛紧张,卢作孚坐在台下,困惑、难堪、痛苦交织。可以说,这天的大会对卢作孚身心以极大打击,是他当晚自尽的导火索。

  卢作孚一生光明磊落,洁身自好,公正无私,视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他怎么能忍受这样无端向他泼来的脏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卢作孚选择了死。

  改革开放之后,《人民日报》有篇署名文章在介绍卢作孚的众多业绩后写道,卢作孚“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也没有一角一分钱的存款,他是赤条条地来,也是赤条条地去的”。他是真正一身清白离开了人世。

  2.名人的怀念与评价

  有学者说“卢作孚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圣贤”,“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是孙中山之后,中国现代化思维和实践的不朽先卢作孚在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内的旧居已成为北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驱”;还有学者说卢作孚“是一个为民造福的民营企业家”,“是一个具有高思想起点的商人”,“是一部不能忘却的历史”。总之,不论在卢作孚生前还是卢作孚死后,他都受到人们的敬仰爱戴。不少名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审视卢作孚,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不能忘记的人

  当卢作孚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说:“如果卢作孚先生还在,他所要担负的责任总比民生公司大得多啊!”

  1953年“五一”劳动节上午,在首都隆重举行庆典开始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十分惋惜地对张澜说:“作孚先生是一位人才,真可惜啊!”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和黄炎培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我国实业界有4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他们都是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过贡献的人。

  (摘自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张群:一大堆不协调

  “按照他的另一个好友、四川省主席张群的说法”,卢作孚的一生有“一大堆不协调”。他“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大亨”。

  (摘自孙恩三:《卢作孚和他的长江船队》,载周永林等编:《卢作孚追思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晏阳初:忘我忘家绝对无私

  “我一生奔走东西,相交者可谓不少,但唯有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至友。他是位完人,长处太多了”。“作孚有理想,有大志,极富创造力”,“具有实现理想的才干和毅力”。他“忘我忘家,绝对无私”,“绝顶聪明”,“不说闲话,言必有物。用字精当,从容不迫,有条有理”。

  (摘自晏阳初:《敬怀至友卢作孚兄》,载张守广:《卢作孚年谱》,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梁漱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

  “卢作孚先生是最使我怀念的朋友。我得结交作孚先生约在抗日战争军兴之后(1937年),而慕名起敬则远在战前”。“大约是民国七八年间(1918年或1919年)我去拜访住在天津的周孝怀(善培)老先生,就首次听到他谈起作孚先生,周老先生为宋儒周廉溪之后……周老先生在向我谈起作孚先生时,对其人品称赞备至。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周老谈话时的情景,我依然清楚记得。他将拇指一跷,说道:‘论人品,可以算这个!’由此可见周老对作孚先生卓越不群的品德之称道。……在彼此交往中,更感到作孚先生人品极高。我常对人说:‘此人再好不过!他心中完全没有自己,满腔里是为社会服务。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找不到。’作孚先生有过人的开创胆略,又有杰出的组织管理才能,这是人所共见。人们对他的了解多在此,但岂知作孚先生人品之高尚更是极难得的呀!”

  “作孚先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于古之贤哲焉”。

  (摘自梁漱溟:《怀念卢作孚先生》、《景仰故交卢作孚先生献词》,载《名人传记》1988年第5期及张守广:《卢作孚年谱》,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黄炎培:富于理想而勇于实行

  “卢先生奋斗越努力,事业越发展,信誉越增加,……而他还是不矜夸,不骄傲,在不断地刻苦奋斗中。把他的精神分析起来,他是耐苦耐劳的,是大公无私的,是谦和周到的,是明决爽快的,是虚心求进的,是富于理想而又勇于实行的。”

  (摘自黄炎培:《北碚之游》,载张守广:《卢作孚年谱》,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孙越崎:远见卓识才具过人

  “民生公司创办人卢作孚先生不断开拓前进的一生,他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矿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远见卓识、才具过人,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作孚先生毕生事业中蕴蓄的‘民生精神’必将成为我国四化建设中的一种精神财富,成为改革大业中的一种鼓舞力量”。

  (摘自孙越崎:《不断开拓前进的卢作孚先生》,载《人民日报》1985年12月22日)

  章友三:卢先生是中国一位大事业家

  卢先生简单、朴素、刻苦、笃实,不铺张,不夸大,充分表现了中国事业家的风度,其气魄已先声夺人。

  (摘自《北碚祖饯席上》,载《嘉陵江日报》1944年10月12日)

  古耕虞:没有一个企业家能赶得上他

  “卢作孚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谋利益的爱国者,中国近代杰出的实业家……卢作孚为人心胸慈善,办事诚恳”,“一生清廉俭朴”,“为人胸怀坦荡,很有气质”,“一贯事业心极强”。“我看现在没有一个企业家能赶得上他,我敢于这样说,这不仅仅说他那企业家的经营本身,最根本的是他那种高贵的创业精神,没得人赶得上他。……卢作孚先生留下的,至今盛传不衰的崇高风范,不都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吗?多么值得我们景仰和借鉴啊。”

  (摘自古耕虞:《缅怀挚友卢作孚》,载周永林等主编:《卢作孚追思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姜铎:所到之处金石为开

  “卢先生既不是一般的民族资本家,一般的近代企业家,一般的爱国实业家;也不是一般的经济学家,一般的经济管理学家,一般的政论家或学者;而是中国近代史上英雄人物中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革命实干家!卢先生的伟大人格,既来源于他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的拳拳赤诚;又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和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卢先生的伟大人格,具有巨大魅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所到之处,金石为开,成为卢先生事业赖以成功的基石”。

  (摘自姜铎:《论卢作孚先生的伟大人格》,载凌耀伦等编:《卢作孚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经叔平: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业家。他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己任,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实现其‘实业救国’的主张。为改变旧中国的教育落后、经济落后而奋斗终身。……卢作孚先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历经艰险,呕心沥血,经营有道……卢作孚先生还是一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家。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用人唯贤。‘民生公司’和‘民生精神’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典范”。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老师每年都要带学生参观卢作孚开创的事业。图为师生在北碚公园的“作孚园”留影。

  (摘自经叔平:《发扬卢作孚先生爱国、敬业、无私的崇高精神》,载凌耀伦等编:《卢作孚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厉以宁:我国近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创业不是简单地改变个人的处境,或使得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创业是同国家的振兴、国民经济的腾飞联系在一起……卢作孚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有高度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卢作孚先生创立的民生公司,有理由被认定为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内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一个范例。卢作孚先生是我国近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摘自厉以宁《卢作孚先生的创业精神》,载《卢作孚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公权:有学问而追求新知识

  “民生公司,以作孚先生之埋头苦干,以身作则,不特于长江航业已足与外轮抗衡,而于培植后进,尤不遗余力,用是人才辈出”。

  (1937年)

  “热忱而克己,有旧学问而追求新知识,有事业心而到处助人”。(1943年)

  (摘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欧德伦:象征着新兴的中国

  “卢先生领导的事业,是象征着新兴的中国,在日渐发展的征程中”。(1943年)(欧德伦系当年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著名画家古月正在创作卢作孚画像

  陈祖芬:令人感极而泣

  “卢作孚前后当了4个月的全国政协委员,就提前结束了他的人生航程。留下了多少光荣与梦想,多少求索与创伤!卢作孚这三个字,一如川西的共生矿,丰富得令人惊喜,令人感动,令人感极而泣”。

  (摘自陈祖芬:《富翁——读〈紫雾〉》,载《中华读书报》)

  3.不能忘记的人

  卢作孚死后,由于“左”的路线干扰,一直蒙冤受辱,亲属子女也受到连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之后,党对卢作孚才平反昭雪。1980年9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为卢作孚作了结论。结论说:

  卢作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工商业者,早年创办和经营民生轮船公司,对发展民族工商业起过积极作用。解放后,他热爱祖国,拥护人民政府,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曾从香港组织一些轮船回来参加祖国建设,对恢复和发展内河航运事业,作了有益的贡献,为人民作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卢作孚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留人间。

  如果说自卢作孚1952年因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去世起,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年中因受极左重庆市名人馆中的卢作孚雕像思潮影响,卢作孚的思想和事迹成了禁区,无人敢宣传,无人敢肯定,无人敢研究,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卢作孚被平反昭雪的今天,特别是卢作孚创建民生公司所在地的重庆人,就更不应该淡忘这位巨人。

  前几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时事直通车”节目主持人吴小莉来重庆主持“纵横中国”节目。这个节目有一段是吴小莉请在座的众嘉宾举出重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嘉宾中有大学教授、在校学生、电影明星、重庆地方史专家等。他们举出了邹容、江姐、邱少云、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杨沧白等等,但就是没有提到卢作孚。

  还是吴小莉自己说了出来,缓解了这种尴尬场面。她说:“有一个重庆人,可能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了,很陌生了。但毛泽东说过,这是一个不能被忘记的人。蒋介石对他也有过高度的评价,称他是民族英雄。这个人是谁呢?一个不能被忘记的重庆人,他就是卢作孚。”

  应该说,我们不应该让吴小莉来提起卢作孚。但由此可知,认识卢作孚、宣传卢作孚、研究卢作孚、弘扬卢作孚的精神,还有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诚如著名作家陈祖芬所说:“民生公司的历史是一部英雄史。”

  而这部英雄史诗的主角,就是卢作孚。

  卢作孚,是一个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人。

  我们讲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不能忘记他!

  我们讲中国教育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他!

  我们讲中国乡村建设史、中国农村发展史,不能忘记他!

  我们讲中国航运史、近代民族工业史、中国近代交通史,不能忘记他!

  作为重庆人,特别是作为在重庆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更不应该忘记他!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