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兴盛的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宋朝属于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分裂的局面,使中原和南方地区又重归统一。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学先进,是当时的世界大国。就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而言,其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项,开发应用的主要阶段都在宋代。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建都一北、一南,故史有北宋和南宋之称。公元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兵变,推翻后周,自立为帝,定都开封,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126年12月,北宋京城被金兵攻破,北宋灭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以后南逃,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但宋朝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与其并立对峙的先后有契丹人建的辽、党项人建的夏、女真人建的金。辽、宋(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辽、金、夏都与宋朝发生过战争,但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其间,繁荣的贸易交流及农耕技术的传布,促使北方各族逐步汉化。
北宋纪——北宋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公元960-1126年,共167年)
[北宋]太祖
太祖,即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后周时,任殿前都检点。公元960年元月,辽与北汉联军南下,后周朝廷命赵匡胤率兵抵御。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陈桥镇),发生兵变,部将们拥赵匡胤为帝。因赵匡胤系西汉宣帝时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广汉曾受爵于宋,所以赵匡胤即位时定都开封,国号为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
太祖匡胤,出身显贵,少年壮志,囊中脱颖。
拥周有功,出任检点,边关告急,率军北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陶谷出诏,代周称帝。
奠都汴京,国号为宋,雄才大略,创业垂统。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消灭割据,谋求统一。
战略决策,先南后北,各个击破,后难先易。
加强集权,杯酒释兵,由中制外,强干弱枝。
整顿军队,立法更戍,将不专兵,兵无常帅。
将相之间,相安以情,礼待降主,节镇儒臣。
考课官吏,人口标准,增口提升,减口降职。
注意刑辟,哀矜无辜,删订法律,制定朝仪。
廷对之际,怒不及詈,殿陛之前,禁行鞭扑。
器量宽宏,以理服人,选贤任能,不问阅历。
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减轻徭役,严惩贪官。
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积贫积弱,国力渐减。
后世子孙,受制夷狄,谁知杯酒,由此成之。
[北宋]太宗
太宗,即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公元939-997年),赵匡胤弟。在位22年,终年59岁。
太宗即位,继平割据,省刑薄敛,宽仁爱士。
亲自策试,选贤任能,尽心为国,竭力抚民。
申儆百官,广求直言,设磨勘院,考核吏治。
疏浚河渠,畅通漕运,建立平仓,以备荒年。
首开文馆,大征遗书,有书来者,估赐奖酬。
与诸王相,翻阅书籍,辛勤诵读,自巳至申。
完成统一,迫越归宋,亲征太原,攻灭北汉。
试复燕云,败于辽军,腿中两箭,不治而死。
太宗朝廷,名相辈出,多为雅士,实属少见。
张相齐贤,豪放不羁,巧断皇室,析产纠纷。
蒙正为相,勤收时望,常录短策,以备荐引。
少相寇准,宋之魏征,犯颜直谏,直拽帝衣。
憨相吕端,能柔能刚,小事糊涂,大事清醒。
[北宋]真宗
真宗,即赵恒(公元968-1022年),太宗第三子。在位25年,终年55岁。
真宗即位,勤于政务,鼓励直言,以身示范。
严格选才,结交文友,读书著书,不假他人。
裁汰冗官,亲试制科,宫禁服玩,禁用饰金。
诏令州郡,严督农工,岁饥民困,罪在朕躬。
上下劝农,仓廪充溢,咸平年间,号称治世。
景德元年,辽军大进,真宗亲征,畏敌约和。
澶渊之盟,每岁输辽,银十万两,绢廿万匹。
寇准丁谓,拂须成仇,帝听谗言,寇贬雷州。
起用王丁,封禅泰山,大搞迷信,广建道观。
劳民伤财,库帑拮据,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北宋]仁宗
仁宗,即赵祯(公元1010-1063年),真宗第六子。在位42年,终年54岁。
仁宗即位,力行恭俭,正身率人,爱民惜物。
常御经筵,好学崇儒,拒吃哈蜊,裁减内宫。
凡遇大辟,有疑必谳,所活死囚,岁计以千。
常与臣言,朕从未尝,詈人以死,岂冤无辜。
满朝文武,人才济济,贤臣并起,天下晏然。
彦博公亮,韩琦阳修,同心协政,治乱扶危。
夷简直谏,面斥廷诤,宗道敢言,鱼头参政。
包拯听讼,刚严无私,问罪皇亲,天子莫救。
汾阳狄青,征服源州,智取昆仑,扫平割据。
庆历三年,参政仲淹,条陈十事,号称新政。
培养人才,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加强武备。
保派反对,诬为朋党,仲淹贬职,新政遂废。
机构庞大,三冗严重,土地兼并,习以成风。
夏辽进攻,屈辱求和,增纳币帛,绥靖苟安。
积贫积弱,局面严重,奄奄不振,得休便休。
纵观仁宗,枢要诸臣,贤奸直枉,迭为消长。
贤多奸少,力持大局,内调外迁,未兴大狱。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但其影响,极为深远。
节己爱民,始终如一,守成之君,殊属非易。
及至升遐,京师震动,罢市巷哭,数日不绝。
非得人心,能如是乎。
[北宋]英宗
英宗,即赵曙(公元1032-1067年),仁宗养子。在位4年,终年36岁。
英宗继位,谦恭任贤,撤乐减膳,诏求直言。
臣下有奏,必问古治,一经裁决,多出众意。
西夏屡侵,无损大局,上下翕和,尚称明君。
[北宋]神宗
神宗,即赵顼(公元1048-1085年)。英宗长子。在位18年,终年38岁。
神宗嗣位,受命危难,夙兴夜寐,力挽狂澜。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广求直言,择善而从。
克勤克俭,励精图治,上慕唐虞,倾心安石。
任安为相,实行变法,理财整军,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十分全面,政治经济,国防文教。
青苗免役,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均输市易。
保甲保马,将兵军器,整顿学校,改革科举。
七八年间,成效显著,军队加强,财政增多。
元老重臣,激烈反对,曹高太后,痛诋力阻。
神宗动摇,两罢安石,知江陵府,封荆国公。
导师列宁,曾经赞许,十一世纪,大改革家。
神宗一生,严格自律,博览群书,废寝忘食。
嗣位之后,锐意进取,力排众议,推行新法。
如此帝王,两宋仅见,整个古史,屈指可数。
[北宋]哲宗
哲宗,即赵煦(公元1077-1100年),神宗第六子。在位15年,终年24岁。
哲宗继位,年甫十龄,高太临朝,垂帘听政。
旧派头人,马光入相,排斥新党,尽除新法。
行为操切,政见分歧,旧派分裂,鼎足而三。
洛蜀朔党,相互倾轧,意气用事,展开混战。
高太病逝,哲宗亲政,起用新党,恢复新法。
章惇为相,绍述之政,报复旧党,不遗余力。
元祐诸臣,一网打尽,洛蜀朔党,窜逐一空。
殁者夺封,存者贬斥,被罹祸者,七百余人。
新党内部,章曾龃龉,格格不容,布谋倒惇。
所行新法,名存实亡。
[北宋]徽宗
徽宗,即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在位25年,终年54岁。
徽宗继位,重用六贼,蔡京童贯,表里为奸。
大兴土木,广建宫室,构筑园林,穷搜花石。
崇奉道教,设置道官,二十六等,俸与吏同。
挟妓纵欢,沉湎声色,巫风淫风,随之而兴。
国库空虚,暴敛横征,方腊宋江,揭竿起义。
金兵攻辽,联宋合击,待辽败亡,金乃南侵。
徽宗罪己,欲挽民心,金人直入,逼近汴京。
徽宗退位,让子赵桓,借口烧香,逃往蒙城。
徽宗书画,造诣极深,狂草锋利,屈铁断金。
绘画妙体,各法兼备,传世作品,芙蓉锦鸡。
艺术成就,巨大辉煌,政治昏庸,误国误民。
靖康元年,徽宗被俘,饮恨塞外,穷荒茹苦。
囚禁期间,哀怨凄凉,悲从中来,借诗遣愁。
风撼破扉,孤馆灯微,回首家山,南无雁飞。
[北宋]钦宗
钦宗,即赵桓(公元1100-1156年),徽宗长子,在位2年,终年57岁。
钦宗继位,金围汴京,军民强呼,要求抗敌。
起用李纲,主持防务,军民奋战,击退金兵。
金兵北撤,罢免李纲,屈辱求和,割地输银。
金军乘势,大举南侵,攻破汴京,俘虏徽钦。
皇后妃嫔,侍臣内史,金玉图籍,席卷金营。
钦宗去金,辱封昏侯,驰马狂奔,坠地而亡。
南宋纪——南宋和金的对峙时期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钦宗命康王赵构并大臣张邦昌入金为质,金乃退兵。金太子与康王同射五矢,皆中鹄,金人疑是将家子,遣归宋。是岁冬,金兵复南侵,宋又遣康王出质,使耿南仲同行,至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时,守将宗泽苦止之,与南仲等共议召兵勤王,以康王为大元帅,领兵入卫朝廷。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二帝被俘北去;康王惧怕,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县)即位。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逼下又不断南逃,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政治上的一大主题,就是对金的和战问题。后人曾感慨地说:“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照此推论,则宁宗之朝,既无恢复之君,又无恢复之臣,此即“宁宗之为君,韩侂胄之为相,岂用兵之时乎?”开禧北伐时,南宋的综合国力远不及隆兴北伐之际,再加上开禧君臣的因素,北伐失利显然是不可避免的。
北伐前夕,宁宗曾说:“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可见宁宗对于开禧北伐,其内心是持反对态度的。由于他性格软弱犹豫,对权臣韩侂胄一贯言听计从,没有制止韩的轻举妄动,竟然听任其将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命去进行一次必败无疑的政治赌博。这场战争后果极其严重,“百年教养之兵一日而溃,百年中原之人心一日而失。”则南宋之亡将无日矣。
[南宋]高宗
高宗,即赵构(公元1107-1187年),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在位36年,终年81岁。
高宗赵构,原封康王,金军南侵,被遣金营。
路过磁州,宗泽劝阻,徽钦被俘,称帝南京。
任纲为相,发动抗金,改称中兴,士气大振。
继罢李纲,起用汪黄,形势逆转,逃往临安。
迫用岳韩,抗击金兵,红玉击鼓,大战天荡。
飞破兀术,捷报朱仙,克日会师,直捣黄龙。
奸相秦桧,私通金虏,连下金牌,促飞班师。
继而矫诏,逮飞下狱,罪莫须有,将其杀之。
邦昌刘豫,心委于虏,对其旧主,口诛笔伐。
高宗不言,再三隐忍,并对伪齐,称为大齐。
绍兴签约,割地求和,尊金为君,宋自称臣。
胡铨上疏,请斩桧等,义概凛凛,倾动朝野。
堂堂大国,率拜犬豕,童孺所羞,陛下何为。
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
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克复中原,不啻反手。
此疏一出,震撼金人,愿以千金,购买此稿。
试观高宗,听信桧计,谗害忠良,向虏称臣。
桧之子孙,累邀荣典,构有人心,何至愚此。
与桧契者,贪位苟安,拒兄攘国,犹恐失也。
贼臣秦桧,逆揣而知,于无形中,有以劫持。
及桧暴死,构与人曰,朕至今日,始免置刀。
[南宋]孝宗
孝宗,即赵昚(公元1127-1194年),高宗养子。在位27年,终年68岁。
孝宗即位,雄心勃勃,整顿吏治,致力中兴。
试行新政,力刷朝风,革除腐败,大刀阔斧。
洗雪冤狱,复飞官爵,建庙立祠,谥号武穆。
秦桧党羽,依法治罪,未经特许,不得返京。
鼓励官员,参与国事,立木征谤,置鼓求谏。
不甘偏安,积极备战,起用张浚,坚持北伐。
符离兵溃,雄心受挫,无奈议和,纳贡称侄。
内政困难,举步维艰,上下交困,士风日下。
重赋极敛,民乱再起,老臣凋亡,辅佐乏人。
重振旗鼓,再思雪耻,阅兵兴武,遣使改约。
朝野上下,大受鼓舞,宋金休战,三十余年。
偏安盛世,经济发展,都城繁华,物阜民丰。
晚年消沉,因循苟且,淳熙内禅,退为上皇。
[南宋]光宗
光宗,即赵惇(公元1147-1200年),孝宗第三子。在位5年,终年54岁。
光宗继位,似有可为,志在继承,淳熙之政。
连下三诏,咨访得失,各方所对,不倦纳听。
整饬吏治,屏除嬖佞,蠲免民欠,薄赋缓刑。
悍妇李后,左右朝政,光宗听之,唯命是从。
郊祀风暴,精神病发,狂躁猜忌,政事昏昏。
和派掌权,战派靠边,陈亮弃疾,继受打击。
绍熙内禅,闲居康宫。
[南宋]宁宗
宁宗,即赵扩(公元1168-1224年),光宗次子。在位30年,终年57岁。
宁宗初政,诏求直言,倡廉肃贪,纠正吏风。
然未逾时,好用御笔,升黜之间,多为不测。
宗室汝愚,外戚侂胄,同居相位,结党内讧。
朱熹入朝,侍讲经筵,上疏言事,责胄弄权。
胄朱不合,朱熹罢职,汝愚护朱,同遭窜逐。
朝野震动,反响强烈,抗论奏疏,纷至沓来。
侂胄含恨,恼羞成怒,竟颁御笔,贬黜政敌。
宁宗懵懂,全然不知,及其知晓,不了了之。
侂胄乘势,除恶务尽,挖空心思,罗织罪名。
伪学逆党,由是而出,学禁之祸,乃自此始。
理学称伪,学为逆党,伪学置籍,闲慢差遣。
开禧北伐,侂胄专擅,金兵大入,中外震骇。
杨史结盟,杀死侂胄,函首乞和,丧权辱国。
嘉定签约,称金为伯。
[南宋]理宗
理宗,即赵昀(公元1205-1264年),宁宗养子。在位40年,终年60岁。
理宗继位,弥远拥立,弥远专权,摇动皇嗣。
上无人主,旁无同列,下无百官,势倾朝野。
弥远病故,理宗亲政,改元端平,中兴宋室。
拔贤黜佞,整顿吏治,三凶四木,逐出朝廷。
取消堂除,减少内降,抑冗去滥,严格升迁。
加强防务,抗御蒙军,挫败蒙哥,缓解危机。
崇尚理学,笼络人心,熹为太师,树为官学。
继通鞑靼,联蒙灭金,金灭祸宋,蒙军三入。
似道请和,谎称取胜,贾封国公,独揽朝政。
理宗晚年,嗜欲增多,稍厌君子,复思小人。
内侍佞臣,乘间而入,国家垂危,频临绝境。
[南宋]度宗
度宗,即赵禥(公元1240-1274年),理宗养子。在位10年,终年35岁。
度宗继位,昏庸更甚,封贾太师,总揽朝政。
国库空虚,滥发纸币,物价飞腾,民不聊生。
元兵南下,贾匿军情,襄樊失守,身死国覆。
[南宋]恭帝
恭帝,即赵(公元1271-1323年),度宗子。在位2年,终年53岁。
恭帝即位,年仅四岁,谢太临朝,似道专政。
元军东下,进逼临安,母帝投降,押往大都。
帝入吐蕃,学习佛法,翻译佛经,成为大师。
以诗罹罪,竟遭屈杀。
[南宋]端宗
端宗,即赵昰(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长子。在位3年,终年11岁。
端宗即位,年甫八龄,世杰秀夫,坚持抗元。
元军追击,东逃西避,后匿河舟,惊恐而死。
[南宋]帝昺
帝昺,即赵昺(公元1271-1279年),度宗子、端宗弟。在位2年,由大臣陆秀夫背着帝投海而死,终年9岁。
帝昺即位,移住崖山,时宋官兵,二十余万。
元帅弘范,进攻闽广,天祥被俘,宋军大败。
秀夫背帝,奋身投海,兵卒十万,并死东海。
两宋至此,三二〇年。
祥解大都,元帝授职,天祥不从,置之高阁。
终日读书,坦然如故,从容就义,正气歌出。
两宋政治
北宋初年,加强集权,为防兵变,杯酒释权。
强干弱枝,分化事权,守内虚外,屈辱求安。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京师之兵,总于三帅。
调兵领兵,析而为二,各自独立,相互制约。
兵将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轮番更戍。
文官实行,职差分离,机构臃肿,三冗严重。
重文轻武,节镇儒臣,积贫积弱,国势不振。
庆历新政,半途而废,安石变法,失败告终。
元祐绍圣,党争不断,海上之盟,祸及靖康。
高宗南渡,号称中兴,起用李纲,以示抗金。
李纲罢职,降居上风,和战之争,喧嚣不已。
秦桧弄权,专主和议,妒正害忠,飞遭屈死。
绍兴签约,卖国求和,尊金为君,宋自称臣。
史贾入相,卖官鬻爵,招财纳贿,相沿成风。
隆兴议和,称金为叔,嘉定签约,称金为伯。
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民心涣散,不绝如缕。
联蒙灭金,抱衣救火,金灭元侵,自招其祸。
奸党叠兴,主以为忠,用舍如此,安得不亡。
两宋经济
宋代经济,发展迅猛,农工商贸,成就注目。
农业生产,大为提高,郊无旷土,民争尺寸。
圩田湖田,防涝防旱,垒土细作,产量翻番。
南方两浙,丰腴谷仓,苏常一熟,天下乃足。
棉花种植,不断扩大,已从闽粤,扩至江淮。
手工工业,五彩缤纷,巧夺天工,精益求精。
浙江织纱,轻如蝉翼,苏州粉笺,莹腻无瑕。
龙泉青瓷,饮誉中外,东南船舰,世界居先。
三大发明,渐用实际,采矿冶炼,首屈一指。
仁宗神宗,间卅余年,冶业增扩,四倍有半。
掘煤竖井,开巷分区,开采方法,接近近代。
商业活跃,集市涌现,漕运船舫,衔尾不断。
海外贸易,空前发展,东达日本,西至非洲。
交子流通,快马加鞭,此乃我国,纸币之始。
两宋文化
哲学史学,文学艺术,自然科技,硕果累累。
周程理学,宇宙本原,五行二气,统于太极。
晦庵朱熹,集理大成,学传东瀛,颇为流行。
宋代史学,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司马温公,历史巨著,神宗命名,资治通鉴。
精研极虑,穷竭所有,不少佚书,早已绝迹。
历代兴衰,本末毕具,略古详今,祛除迷信。
郑樵通志,独创五略,批判伪说,反对空谈。
端临通考,典章沿革,制变随时,古今异宜。
唐书会编,新旧五代,四大典籍,同时出现。
宋代文学,光辉灿烂,唐宋八家,六家在宋。
仲淹散文,富于政论,岳楼名句,古今传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安石之文,雄健削刻,揭露时弊,简练有力。
阳修行文,平易流畅,骈散结合,声韵铿锵。
苏轼撰文,纵横开合,汪洋恣肆,挥洒自如。
神宗赵顼,每读其文,必叹奇才,意欲起用。
宋诗丰盛,流派纷呈,诗尚哲理,发人深思。
宋词成就,堪称瑰宝,名家辈出,一代文标。
首席大家,当推东坡,大江东去,千古绝唱。
考官阳修,读苏轼书,快哉快哉,不觉汗出。
福建柳永,精通音律,凡有井处,能歌柳词。
鲁李清照,才气横溢,词声声慢,白描珍品。
绍兴陆游,诗词并茂,波澜壮阔,雄浑豪放。
弃疾龙吟,拍遍阑干,壮志难酬,英雄泪流。
豫岳武穆,满江红词,碧血丹心,气贯长虹。
赣文天祥,正气浩歌,义概凛凛,永放光芒。
洪迈随笔,智慧结晶,书一问世,轰动朝野。
历代宫廷,视为秘笈,润之终生,精心研读。
鲁张择端,清明河图,汴州风情,跃然纸上。
徽宗之画,桃竹黄英,上海拍出,五千余万。
四大书家,苏黄米蔡,轻快活泼,恣意放达。
宋代话本,传奇公案,诗话遗事,小说先河。
科学技术,成果辉煌,三大发明,中华之光。
南宋海船,首装磁针,罗盘导航,有利海运。
火药兵器,大量配备,所射子窠,子弹前身。
布衣毕昇,活字印刷,四百年后,欧洲始有。
冶金化学,数学物理,医学农学,世界领先。
胆水浸铜,石油加工,较之欧洲,远超千年。
数书九章,增乘开方,比之西方,前半世纪。
洗冤尸检,橘录专著,世存文献,堪称最早。
钱塘沈括,科学奇才,梦溪笔谈,百科丰碑。
两宋法制
北宋之初,太祖曾曰,禁人为非,莫先法令。
建隆三年,编纂法典,简称刑统,谟印颁行。
考其律文,乃唐翻版,终宋之世,用之不改。
凡罪悉减,独赃最严,信赏必罚,法不阿贵。
为应统治,编敕编例,敕律并行,以敕代律。
内容广泛,官民舆服,财用赋税,都有详规。
一事一法,烦细难检,随意取舍,更改纷然。
恢复肉刑,杖刺流配,一人一犯,兼受三刑。
量刑轻重,因地而异,开封诸县,皆判重刑。
重大疑案,各方杂议,民诉期限,最高半月。
行政司法,合二为一,以利政府,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