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故事背后的秘密

  看下面一则案例:

  有一个女孩,最近感到很焦虑,因为他马上要上初中了,每天要用大量的时间用来做卷子,错了还要重做,于是她很不情愿到学校去。她的妈妈很着急,她带着女儿向老师求助。老师给她女儿讲了个阳光女孩的故事。

  “秋天到了,风也变得凉爽了,大树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蝴蝶花,阳光女孩站在阳台上一如既往,看着蓝蓝的天绽开向日葵般的笑脸。阳光女孩把身体印在玻璃窗上,她的纤纤玉手捡拾着一缕缕一串串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阳光碎片。”

  故事的一开始便是“凉爽的风”、“飘落的蝴蝶花”、“向日葵般的笑脸”和“散落的阳光碎片”等具有暗示作用的话语,这很容易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小瓢虫很胆怯地在草叶上爬行着,天冷了,他要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呀。他胆怯,因为他弱小,然而他能飞,能飞好高好高,于是呀他看到阳光女孩的脸。哦,那里有那么多的阳光呀!于是小瓢虫就飞到了玻璃窗上,它开始亲吻着阳光女孩的脸。阳光女孩从小瓢虫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是弱小的受了伤害的心灵,因为呀小瓢虫在帮助小朋友家的农田除虫时,被淘气的小朋友不小心弄伤了翅膀呀!阳光女孩在把玫瑰花送给朋友时,也被玫瑰刺伤了手指呢,好痛好痛呢……于是呀,阳光女孩很小心地把温暖送给小瓢虫。”

  故事本身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原先因为逃避课业负担的心理因故事中的角色得以安抚。

  “小瓢虫要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于是飞到玻璃窗上。阳光女孩知道小瓢虫无法在玻璃窗上过冬,就想带小瓢虫飞到温暖的南方。这时飘来一架大大的纸飞机,阳光女孩背上智慧背囊,和小瓢虫一起坐在纸飞机上……”

  小女孩很快就进入了故事的角色之中,她的情绪开始安定下来。

  “可是一路上山高路险,纸飞机又经不起风吹雨淋。阳光女孩决定打开智慧背囊,让自己具有魔法,一遇到凶险,就变成白天鹅,小瓢虫则变成小麻雀,一起飞翔。然而变化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当阳光女孩要变成白天鹅时,小瓢虫就会因为惊恐,变成一只浑身长刺的恐惧之龙……”

  她入神地听着,瞪大了眼睛紧张地问:“那该怎么办?”

  “阳光女孩没有慌张。每到这种时候,她就会深情地凝视着恐惧之龙,向它口吐莲花,直到它变得温和、身上的刺慢慢消失,变成小麻雀。阳光女孩和小瓢虫就这样经历艰难险阻最终到达目的地……”

  故事结束时,小女孩终于松了口气。

  一个孩子不愿上学,会有很多的原因。这时最需要的是情绪的接纳和来自他人的共情(empathy)。老师借助故事中对弱小的瓢虫的不断接纳和理解,让孩子的烦躁情绪获得安抚。故事的结局说明:只要勇于面对,小瓢虫也能战胜困难,自由飞翔。这样的结尾也往往能激发起孩子的好胜心,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展现自己的愿望。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小女孩:“是希望做小瓢虫还是做白天鹅?”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白天鹅。”

  最终小女孩想要“自由飞翔”的心情在故事里得到满足。当故事绕过小女孩的心理抗拒,直接与她的潜意识沟通的时候,来自女孩的抗拒就会慢慢消失,表面上是在听故事,而潜意识接收到的却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讯息。由此可见,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管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大概会知道故事为什么会有治疗作用了,这类故事常常会运用隐喻来达到想要的效果。提到治疗性故事,不得不提到催眠治疗大师艾瑞克森(MiltonH。Erikson)。他在17岁时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一度严重到无法抬头。但疾病却让他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观察力与沟通能力,最终让他走上心理治疗之路。天性幽默的他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

  艾瑞克森常给来访者讲一些奇闻逸事,大量使用言外之意、双关语及幽默技巧,引起来访者关注和疑惑。这些高潮迭起的故事,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结局。在获得彻底放松和成功感受的同时,潜意识也获得改变认知的能量。后来,讲故事成为艾瑞克森心理治疗的主要模式,也成为最早的隐喻治疗的实践。

  有人问他为何相信这种方法有效,艾瑞克森的回答还是一个故事:

  “小时候,一匹马游荡到我家农场。没有人知道它从哪儿来。父亲骑上马,把它领到路上,只有在马离开大路或走到田里时,才赶它回到大路。于是马很快回到主人家。主人很惊讶,问父亲,你怎么知道它是我的?父亲说,我不知道,但马知道。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它一直在路上。”

  隐喻(metaphor)一词源自希腊语,本意为“传递”,即将真实的事物用影射、模拟的方式传达出来。在儿童故事中,人们常常用孩子喜欢的或者与某一特定行为呼应的事物来构建具有治疗效果的隐喻。父母在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后,可以尝试自己编创故事。只是我们的传统习惯很容易导致一个说教性的故事,而这恰恰是治疗性故事所不提倡的。

  澳大利亚的苏珊·佩罗老师认为隐喻(Metaphors)是Somethingissomethingelse(用一个图景去描述另一个图景);而比喻(Simile)是Somethinglikesomethingelse(一个图景像另一个图景)。

  注:共情(empathy)又译作移情、同感、同情心等。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学前儿童游戏
10教子从此不累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作者:龙柒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读物。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宽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态,详细、全面讲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第九章“帮助...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