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特在花园里玩足球,不小心把足球踢到邻居花园中,打烂了一盆花。小福特畏惧地告诉爸爸,想让爸爸帮助拾球,可爸爸却要小福特自己去,并且要求他首先要向人道歉,还要拿上同样的一盆花作为赔偿。
小福特无奈只好捧着花不情愿地一步一步走向邻居家。邻居是一位70岁的老汉海曼,海曼看着福特泪水盈盈的样子,不但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留下花,而是从屋里拿了一包巧克力送给小福特。
达尔西见儿子回到家里,小脸蛋上的泪水还未干,可掩饰不住喜悦,又见儿子手里多了巧克力,知悉内情的达尔西径直去找老海曼,对他说:海曼,我儿子犯了错,我想教育他,请你配合,犯错的孩子不应得到奖励。”然后他又要儿子拿着巧克力和鲜花送给海曼爷爷。一天后,达尔西才借着一次机会奖励巧克力给儿子。
达尔西的做法似乎有点过火,但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对孩子明知故犯的错误,明显的错误,性质严重的错误,一定要批评,并让其承担责任,直到他改正为止。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知,这是美国式教育,每个孩子都很清楚地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违反规则就要接受合理的教训。孩子体验了第一次丧失机会的教训,却被给予第二次尝试的机会。比如你不小心把车给碰了,那么你与保险公司联系好并且修复之后才能再用车,而在此之前你得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当儿子没赶上校车时,就让他自己走路去上学(除非走路不安全);如果女儿不小心遗失了午餐的钱,就让她饿一顿。
有代价的教育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和错误的良方,比起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这种因果代价可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孩子体验到行为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关联呢?
在一次考试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l分吧,1分就足够了,可以吗?”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成绩改成60分,我可以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清楚了,这l分不能白借,需要还利息,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
学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下一次考试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衡量现代人的标准。其中,特别要注意对孩子过失的处理。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一点也不奇怪。
譬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等等。发生类似的过失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责怪孩子,比如说:能这么做吗?真讨厌!快走吧,回家写作业去。”孩子什么责任也没负,回去该玩还玩,该做作业就做作业。父母则留下来承担责任,不是道歉就是赔偿。如此这般,孩子怎么可能有责任心呢?细想一下,不正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吗?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犯错误的教训,让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孩子不温习功课,导致测验不及格;为了要缴图书馆的罚款,所以没有零用钱花了。心理学教授查尔斯·谢裴尔认为,此类经历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岁孩子已能了解简明的因果关系。用冷静的口吻对其讲述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譬如:“玩具放在车道上可能会被压坏。”然后静观其效。玩具损坏了不可能立刻再买新的,以免破坏了教训的功效。不要担心孩子跌倒,否则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常见的错误、处分与犯错性质无关。有些家长竭力使孩子为所犯的错误而“体验痛苦”,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一旦孩子考试不及格,爸爸为了惩罚他,就会没收他的滑冰鞋;一个11岁的孩子晚饭时回来迟到就因此被告之回自己屋里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吃东西;两个孩子打架,父母让他们在地上睡了一个月。这些惩罚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
谢裴尔说:“必须让孩子明了他所受处分是因他的行为所致。”
追溯拉丁词根“有效的约束”意思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做人”。作为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引导他,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发生自内心的约束感,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强制。任何不能使得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做人,不能维护孩子尊严的技巧都不能被称为约束,不管它被包装得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