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每天除了跟小朋友疯狂玩耍外,还偶尔做出一些让妈妈担心的事。
“门前的那棵树真高啊,如果能爬上去,那我不是看的最高的吗?”瑞恩心里想着,他特别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大孩子一样,不受父母的管束,自由地在树上爬上爬下。
有一天妈妈刚好不在家,瑞恩带着几个小朋友来到树底下,准备爬树。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总是爬不了多高,就滑了下来,大家都很着急。
这时在书房里看书的爸爸出来看到了儿子的“壮举”,很意外地对孩子进行了一番赞赏,并不时在旁边指导。爸爸似乎有意要锻炼他一下,因为爸爸知道,即使是第一次爬树,孩子也是有能力爬上去的,这也是锻炼孩子胆量的一次机会。
然而这时妈妈却回来了,她赶紧把儿子抱了下来:你不怕摔下来,也不怕妈妈担心吗?”瑞恩低下头,爸爸也对着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
“如果不是妈妈提心吊胆地在那里显出很可怕的样子,我本来是可以爬上去的。”瑞恩有些难过,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爬树,也是孩子自己认识自己能力的一次机会,可是这个机会却被妈妈的善意破坏了。
很久以前人类居住在灌木丛中,为了熟悉周围的环境、保卫自身的安全或者为了寻找食物,就必须往高处去。换句话说,当对周围产生兴趣并开始关注周围的一切时,人类就开始了向高处移动。
淘气的小孩子继承了这一习性。许多孩子常常爬树或者爬到很高的地方,这时做妈妈的就会担惊受怕,却不知道应如何制止孩子。有的对孩子的行为一番训斥,有的干脆强行把孩子从树上抱下来。
当孩子选择爬树时,是他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想去了解、认知一些新的事物。假设登高是人类的本能行为,那么对此进行强行阻止和干涉,有可能毁坏从孩子身上萌生出来的兴趣之芽。
家长不能因为冒险,就禁止孩子去做,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而通过冒险取得成功,则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就算失败,孩子也能从中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应对挫折。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适当地去冒险。比如,在游乐场里鼓励孩子去做攀爬运动、走吊桥、穿行隧道迷宫、跳入海洋池,等等。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强调:每个人都具有表达的天分,只要消除恐惧,建立信心,就能够发挥出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和卓有成效的口才技巧。至于该如何建立信心?他认为,要勇于尝试自己最害怕的事情,一旦有了一次成功的记录后,就能增强信心。
孩子总喜欢去尝试,希望做点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脚还不能够着自行车蹬子,就想去骑车;从来没有下过水,就想跳到水中去游戏。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轻率地否认孩子想要尝试的想法,说“你太小了!” 这可不能去!太危险!”太吓人了,可不能做啊!”之类的话,如果父母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很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等于是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
一位儿童文学家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而这些都要从小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孩子本来是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自信心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西方幼儿教育很注意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尤其在冒险活动中去体验各种感情。一位朋友说,他在美国看马戏,只见一头身挂很多玩具的牛,在舞台上来回走动。主持人宣布,愿意上台摘玩具的孩子,只要把玩具拿到手便归自己,另外再发奖品。话音刚落,观众席上走出几十个孩子,而在座的家长却没有一个阻止孩子。很多孩子在拿取牛身上的玩具时表现得很机灵很勇敢,博得了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种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家长只有放心、勇敢的放手才能培养出来。。
当然,也有些孩子性格过于谨慎,对于冒险情景总是一味的回避。这时父母就应该和孩子谈谈有关冒险的事情,鼓励孩子多去冒险,孩子冒险的体验有助于孩子自身情绪与身体的发展。
这类情境可以是课堂上孩子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也可以是体育课上不愿尝试等。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父母可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就以下方面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个后果好与坏都有可能以及享受好处的方式和应对坏处的办法。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很担心会出现什么状况吗?”
“假如试着做一下,做得好或不好,你会分别有什么感觉?”
“可如果你连试都不试一下,你会有什么感觉?”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说出回避风险的感受,使他懂得,他们因为害怕错过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通常孩子一旦说出了自己的恐惧,就会对自己处理后果的能力也变得更为自信。
我们所讲的冒险指冒“合理的风险”。什么是合理的风险?当可能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损失时,这种风险就是合理的风险。
在孩子5~11岁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跟他们谈论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发现,以此来教会他们合理的冒险。例如,你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
“要冒什么险?”
“冒险之前需要考虑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一旦成功,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好处”
“是否值得去冒险?”
比如,当孩子要求爬一棵很高的树时,你可以问他:你如何爬上去?”
孩子通常情况下会指着树说:“先爬上这个树枝,再爬上那个树枝。”
这个时候你可以反问他:“如果这样的话,你很容易被卡在那里,不是吗?”
这样,孩子就会认真地分析这样冒险是否合理,而且他会很乐意听从父母的意见,计算出爬上树的几条路径的可能性,然后再决定是否去冒险。
在冒险之前父母必须教会孩子先做好各种考虑,然后再让他们去冒险。要让他们懂得要事先考虑清楚,到时才不会半途而废。而对于比较鲁莽的孩子,父母则可以通过对话帮助他们学会对所冒的风险作出考虑,如果情景十分危险,父母就应该坚决反对他们去冒险,以免让孩子受到伤害。但如果危险属于可控范围,就可以根据上述问题让孩子在决定做某事之前,先考虑其中涉及的危险。久而久之,孩子一旦养成了事先思考的习惯,自己就能区别合理的冒险和鲁莽的冒险。
父母注意锻炼孩子的勇气,也应该做一个榜样。如果父母对困难、对带有一些危险的活动本身就很害怕,那么不难想象,这样的父母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因此,父母为了孩子着想,也要学会勇敢,用自己切身经历去赞扬和培养一个勇敢的孩子。
Harvard求同存异法则
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看法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孩子和成人的看法
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
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容易扼杀孩子
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他们也会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没有选择的选择
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所有马匹都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他有一个附加条件:只允许顾客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很显然,这种附加条件就是告诉别人,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后人称之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道理很简单:人们的判断能力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合理。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相当于扼杀创造和判断。
一种只需要说“是”或“否”的选择,这可以成为判断吗?生活中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仅用“可以”或“不可以”解决,或者我们有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化要求也说“不行”。长期下去,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答案应该是唯一的,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会产生不相信家长、遇事不再与家长商量、创造力被限制等后果。
孩子经常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他们和成人的看法有些差别。而这也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这就是所谓的童言无忌。父母要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父母要耐心解释,否则孩子有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最终会引起麻烦,孩子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还未成熟,往往还不能进行多方位思维,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甚至搬家转学等,与孩子商量显得很重要,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感觉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否则,家长的心意孩子很可能不会理解。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看法没有选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