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在卡尔·威特教育理论的激发下,开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传授给他们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顾及到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小朱利安6岁的时候,就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完成了所有小学课程的学习。父母希望他也能在十几岁的时候进入哈佛读大学。现在,他们正四处联系一所适合小朱利安上的中学,让他能继续接受教育。
木桶理论: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朱利安夫妇动机是良好的,可惜走上了错误的路线。片面追求某一类文化知识的提高,其最终结果很可能与自己的初衷大不相同。现实中我们常能看到所谓的“考试现象”:在社会上很成功的孩子,实际上往往是在学校里成绩排名在10名左右的孩子,而那些成绩总是一二名的孩子却流于平凡。考试现象的根源在于部分家长片面追求智能发育,却忽视了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然而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单纯的智育更为重要,只具备某一种素质的孩子在客观上只能划入“低能”的行列。
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综合提高的教育。如果把素质教育比作“木桶”的话,那么它就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五块“木板”组成。在德、智、体、美、劳五块“木板”中,不少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智育这块“木板”的长度,而现行的升学制度、考试制度等考核方式,也加剧了对这种畸形的重视程度。
要使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想要这只“木桶”装上最多的“水”,需要加长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即是其他方面的教育。智育的作用自然十分重要,但是,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放松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这是绝对不行的。
现在,家庭、学校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的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导致他们犯罪;有的不重视学生的体育,使得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了“豆芽儿”体型;有的不注意学生的美育,导致他们盲目接受社会的反面文化……种种片面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提醒我们: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都不能单纯地追求某一方面的教育。
“重智力、轻德育”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造就出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其他诸如德、体、美、劳等无所谓”,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Harvard管理法则
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需要管理,不可能一丝一毫都满足他,百依百顺地宠爱他。许多时候,给予一定的挫折教育,适当管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呵护,一种更深远意义上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