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章 武则天: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相面

  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太高了,高到几乎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肩的地步。这里面当然是因为她作为女人而当了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同时,她这个皇帝当得也挺成功,以至后世在写唐史的时候,无法回避她的那些建树,当然也不会隐去她的那些残忍。

  西方国家的女皇尽管也为数不多,且其中一些女皇也非常厉害、非常出色,比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和英国的伊丽莎白,但她们的登基之路比起武则天来就简单得多、也缺少悬念得多。

  武则天当皇帝耗费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光阴——半个世纪的野心、半个世纪的努力、半个世纪的血腥,使她终于成功地创造了历史,在一个绝对的男权社会里,将一个女人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星空上。

  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于大唐的首都长安,可是她的祖籍是山西并州(今文水),父亲武士彟虽然出生农家,但头脑却超精明。

  她父亲年轻的时候,正值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糜烂,不惜耗尽民力,大兴土木。武士彟脑瓜子一转,哈,这可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乎,他离开三个只晓得种地的老实巴交的哥哥,一个人到外面跑单帮搞投机倒把长途贩运木头去了。

  修宫殿需要的木头量是大大的,而朝廷重点工程花起银子来像流水一般,武士彟因此成了暴发户。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实际上并不完全属实。在中国这么一个皇权本位、官本位的国家,权比钱更牛逼,要不然那么多富人老板为啥都想弄个顶子戴戴,当红顶商人呢?武士彟懂这个道理,于是他又开始了由挣钱到挣权的人生旅途。

  封建社会当官,一般三条路:一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父亲是大官,儿子可以接班;二是通过考试,走科举的路子,不过走这条路需要十年寒窗,背下一肚子文章。这两条路对武士彟来讲都属于镜花水月,于是他只好走第三条路,就是从军。

  从军也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宜,如果天下太平,刀枪入库,当大头兵便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你等不到任何机会。但武士彟看准了他所处的时代不是一个太平的时代,于是花钱买了个队正的小官,管着50个士兵。

  按照常规,从队正干到将军,那中间的台阶老多,要爬上去真的不容易,但武士彟属于会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

  那一年,瓦岗寨农民起义,李渊奉隋炀帝之命前往讨贼,路过文水。武士彟别的没有,钱却有的是,便自己掏银子做东,好酒好肉请李渊米西了一顿,他一张嘴又挺能说,把心情正郁闷的李渊忽悠得心花怒放,李渊对他产生了挺不错的印象。后来,李渊驻守太原,担当隋朝北方军政首席长官要职,在儿子李世民的怂恿下准备造反,正暗自招兵买马,便想起了文水那个小小的但却十分精明与活络的队正。

  李渊把武队正招到自己旗下,越级提拔他为司铠参军,相当于装备部长——这也是用其所长吧。武士彟有当商人的经历,干这个倒挺称职,他把自己的万贯家产全部拿出来,替李渊采购甲仗兵器,显示自己入伙的决心。不仅如此,他还替李渊找了好些兵书,以供作战使用,足见他是个真正的有心人。他又把几个在家种田的哥哥拉来一起入伙。所有这些都证明,武士彟是一个善于押宝的人。正是有如此精明的心计,后来他果然成为李渊起兵时的14名元勋之一,爬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

  工部尚书已是部长级干部了,照说官阶不小,但是他出身太过微贱,当时从汉魏一直传下来的重门第重出身的风气依然很浓,早先陶渊明的祖父陶侃都当了都督,可因为出身低,还是让贵族们看不起,被骂为“奚狗”。武士彟受到了与陶侃差不多的待遇,心里真是郁闷。

  李渊对这个热情朴实、庄稼汉出身的商人很是重视,总想提携他一把。那一年,武士彟的糟糠之妻死了,李渊便出面做媒,介绍了大贵族杨氏女给他做老婆。杨夫人乃隋朝皇帝的亲戚,父亲曾当过宰相,可谓金枝玉叶,她嫁过来后,一口气给武士彟生了三个女儿。

  女儿就女儿吧,反正自己的前妻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不怕没人给传宗接代,于是武士彟没怎么怪夫人,更何况夫人的出身给他挣来多少脸面?!

  后来,武士彟也像陶渊明的祖父一样,外放到地方去当都督,他带着一家人离开长安迁到四川,在那儿遇到一个相面大师。那位大师一次偶然路过武家,看见了杨夫人,主动上前说:“哎呀,夫人,你可是有福之人呀。你们家将来会出一个很厉害的贵子的。”

  杨夫人一听自己家要出贵子,便把武士彟前妻的两个儿子拉来让大师看相。大师看了看,说这俩孩子很一般。杨夫人又把自己的大女儿叫出来,大师说:“这是个小娘子嘛,将来成为贵夫人倒是没问题的。”

  当时,小女儿武则天还一点点大,刚学走路呢。也许杨夫人希望有个儿子,当时给这个女儿穿的是男孩子的衣服。她让家人把小女儿抱出来,大师一看,眼睛就亮了。他说:“这个郎君龙睛凤颈,是个大富大贵之相。不过照他这个面相,要是个女孩,能成为天下之主呢!”

  女孩能当天下之主?这不是笑话吗!杨夫人权当他是哄自己开心,便多给了些银两打发他走了。

  父亲精明过人、善于押宝的品行和母亲出身高贵、在家中说一不二的地位一定给了武则天很深很深的印象,这个女孩从小就有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实现这种愿望的特异禀赋。

  狐媚惑主

  武则天12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武氏家人毕竟是农民出身,那种狭隘的眼界和胸怀即使在做了官之后仍改不过来。一大家人开始欺负杨夫人和她的三个女儿,两个异母哥哥对她们的态度也十分不友好,这又给武则天心里打上了仇恨的烙印。

  武则天是靠母亲这个家族起家的。

  由于母系家族身为皇族,有好几个姑娘被唐太宗李世民纳为嫔妃,这些妃子们闲着没事,就嚼舌头,东家长西家短的。小小年纪的武则天长得貌若天仙,出奇的美丽,嫔妃们这类的闲言碎语被李世民听到了,于是便下诏将武则天选进皇宫,做了一个五品的才人,这年她14岁。

  所谓才人,是嫔妃的等级之一,级别不算高。母亲不太舍得她离开,她深知宫廷内部斗争的复杂,也知道皇帝对女色都是喜新厌旧的,担心女儿进了宫,母女再也难得有见面的机会。但武则天却是欣喜若狂,她给母亲留下一句话:“见天子庸知非福?”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武则天的冒险精神,母亲预见的是皇宫里种种潜在的危险,但武则天的目光却跨越这些危险,预见到的是光明的远景。

  武则天进了宫,太宗开始还是对她有兴趣的,他亲自给这个含苞待放的姑娘取了个“媚娘”的名字。但是,宫中竞争激烈,母亲这个话真没说错。与武则天差不多同时进宫的还有一位女人,名叫徐蕙,她出身书香门第,聪明绝顶,4岁就熟读了《诗经》《论语》,8岁便会写文章,又多情善感,很守妇道,太宗对她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很快将她从五品才人提拔为三品婕妤、二品的嫔。太宗去世后,她竟然悲伤致病,殉情而死。死后追赠为一品的妃。

  这时的武才人还没有多少实力与别人竞争。随着太宗一天天老去,尽管自己也在一天天成熟,但她知道,无论如何,自己已没办法吊起太宗的胃口,必须要替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太宗病入膏肓、缠绵病榻之际,她的机会来了。

  太宗正妻长孙皇后所生的几个儿子中,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但据说李承乾是个问题少年,次子李泰倒是文武双全,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很有些像当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

  李承乾虽为太子,却很有危机感,李泰不是太子,却觊觎太子的位置,李世民不想让自己成为第二个李渊,也不想让李泰成为第二个自己,他吸取自己的教训,早早就采取措施,将两个明争暗斗的家伙统统从继承人序列中清除出去,以免大唐王朝再发生一次玄武门事件。

  于是,老三李治捡了个天大的便宜,成为太子。

  对这个太子,李世民寄予厚望,他有一句著名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在向太子传授从政经验时说的。

  深宫10年,当年14岁的豆蔻少女成为24岁的风流少妇,武则天虽然没沾老皇帝多少雨露之恩,却学会了宫廷女人邀宠竞艳展露风情的种种手段。李治作为太子,天天守候在父皇的病榻前,武则天则和别的嫔妃在这里轮班侍候。她采用了不知什么技巧,将这个比她小4岁、已有妃子同时属于儿子辈的年轻人揽进了自己的怀里。

  李治的王妃王氏是世家大族,门第高贵,是太宗亲自为太子遴选的;他还有一个妃子姓萧,也出身贵族世家。不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只让她们具备了贤淑端庄的美德,却不懂得魅惑男人的伎俩。武则天则不一样,她热情、泼辣、主动、甚至有些野性,这让性格纤弱的李治感到既新鲜又兴奋。有人还分析,李治这个人有恋母情结,因此会不由自主地接受武则天这位庶母的勾引。另外,武则天具有一定的文学天赋,书法不错,而李治也能诗擅书,还很懂音乐,两个人具有共同语言,这也是他们容易走到一起的原因。

  这种“乱伦”次数不会多,毕竟风险太大,却从此给武媚娘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窗户。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按照规矩,太宗的嫔妃中没有生育者统统被送到尼姑庵去做尼姑,武则天当然也“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

  感业寺是一所皇家寺院,坐落在太宗陵寝附近,这样他生前的女人们(无子女者)便能继续与他相守——历来的皇帝嫔妃都是这么度过终生的,谁也没曾幻想过改变一下这个格局,因为要想打破这种传统,实在是难于上青天的。

  但正处于妙龄花季的武则天本身具有登天的野心,她要用自己的行为改变这种变相的摧残和囚锢,她绝对有一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豪情。

  她写了一首情诗,并设法投给了已成为皇帝的李治。她的诗是这么写的: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写得确实很不错,温婉缠绵,缱绻多情,忧郁伤感,让气质敏感的李治很容易动情。于是,在太宗忌日周年的时候,李治点名要到感业寺去为父亲焚香悼念,后来有人分析,他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去看武媚娘的。

  到了感业寺后,武媚娘见到这个昔日有过一夕之欢的小情人,不由泪落如雨,而堂堂的皇帝李治也潸然落泪,两个人就这么不避嫌疑、面对面地哭了起来。

  这个场面如果拍成电视,应该是相当地感人。

  引狼入室

  皇宫里和市井间一样,有那么些喜欢嚼舌头的人。八卦新闻他们都喜欢传来传去,此时有了这个真实的消息,那更是传得风风雨雨。很快,王皇后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本来,“母子”乱伦,寺院偷情,这都是见不得人的事,作为皇后,更容不下这种荒唐。但人们没有想到,王皇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为此而暗自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王皇后尽管出身高贵、容貌美丽,却不会生育,而萧妃却生下一个宝贝儿子,李治喜欢这个儿子,在他刚满5岁的时候便封他为雍王。照理,雍王这个爵位应该封给太子,此时雍王虽然不是太子,却获得了太子的爵位,这让皇后心里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都说母凭子贵,万一将来雍王被立为太子,自己这个皇后的宝座能否牢靠都说不清楚,她不能不早做防备。

  她没有儿子,无法与萧妃争宠,便想到了感业寺里的武媚娘。

  看来皇帝确实喜欢那个骚狐狸,不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寺里和她幽会。如果把她弄进宫来,萧妃一定会受到打击,她得到的宠爱将会削弱,这点毫无疑问。

  王皇后自己缺乏诱惑男人的手段,但对于男人心理的判断还是准确的。

  她派人去悄悄告诉武媚娘:从现在起,蓄起头发,以待时机。她认为,丈夫李治就像一只偷嘴的猫,给了他腥味他必然会高兴,但武媚娘身份毕竟是先皇的妃子,李治绝不可能让她取自己而代之!

  王皇后知书达理,却终究吃了知书达理的亏,她没想到世上的事情会朝着荒谬绝伦的方向演变,最不可能、最不应该出现的情形最终也会出现。当然,那是后话。

  又过了一年,当武媚娘的头发已经长起来以后,王皇后亲口向丈夫建议,把感业寺里那个小妮子接进宫来住。

  武则天进宫后,果然把皇帝李治给牢牢地吸引过去了,尽管王皇后的待遇依然如故,但萧淑妃受到冷落,王皇后心里多少找回了平衡。更何况,武则天对皇后毕恭毕敬,简直把皇后当成了再生父母,皇后认为她的目的已经达到。

  不过,事情很快朝王皇后掌控不了的方向急剧变化。

  先是武则天被授为二品昭仪,紧接着又生下了一个皇子,而且武则天在宫中拼命拉拢人脉,她把自己的所有俸禄和赏赐都用来收买人心,连皇后和萧妃身边的宫女都被她收买过去,暗中给她通风报信。

  凭着直觉,皇后感到了来自新的方面的威胁,她开始有些醒悟,便和萧妃(此时的萧妃已经和自己同命相连了)一起,找到机会就在皇帝面前说武媚娘的坏话,这些动静都被武则天所掌握,她心里恨得不行,很想反击。

  本来,要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女人,反击行动便会限于争风吃醋刮枕边风,但武则天的理想是要取皇后而代之,她就必须要采取非常行为,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要把皇后扳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后端庄严谨,几乎找不出她的过错。武则天想,你不犯错误,我就要在你头上制造错误,要制造一个让你无法洗刷的污点,给你扣一个结结实实的屎盆子!

  决心好下,操作最难,但再难的事也难不倒具有超常智慧和超常胆量的人。

  武媚娘又生产了,这已经是第三胎,这次产下的是一个女儿。

  按照惯例,皇后和其他嫔妃都应该去探望。

  王皇后去探望的时候,武媚娘不在,这倒更好,她反正也不想和那个骚狐狸见面。

  但武则天没有走远,她躲在别的房间。一会儿,李治下朝,武媚娘恭谨地出门迎接,挽着夫君的胳膊,亲热地回到房内。可是,当揭开公主的被褥时,媚娘忽然惊叫起来,接着放声大哭。原来,小公主已经手脚冰凉,咽了气了。

  她马上责问宫女们,刚才有无外人进到房间里,宫女们吓都吓傻了,她们结结巴巴地回答,说皇后刚才来过。武媚娘嘴里不说什么,却死死拉住皇帝的衣袖,哭个不停。

  她这番动作明明表示,她认为公主是皇后弄死的。皇帝想起王皇后对武昭仪的谗言,不由怒从心起,忿恨地喊了一声:“后杀吾女!”

  其实,当时以至后来一直有人认为,小公主的死与皇后无关,完全是武则天一手策划的阴谋,是武则天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嫁祸皇后,以达到促使唐高宗李治废掉皇后,由自己取而代之的目的。

  当上皇后

  李治果然有了废立皇后的念头。

  不过,皇后的废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的程序复杂艰难,武则天和李治两个人联手,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

  唐太宗去世前,指定了两位顾命大臣,一个是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另一个是宰相褚遂良,他对这两个人是绝对地信任。

  李治要废掉王皇后,首先得征得他们俩的同意。而这两个人中,舅舅长孙无忌又最为重要,因为在两个哥哥斗法,为争夺太子闹得不可开交时,是舅舅建议立自己为太子的。于是,某一天,他和武媚娘一起,带了满满四车金银财宝和十车绫罗绸缎上舅舅家,去慰问这位元老重臣。

  可是,他给舅舅送了礼,还当面给舅舅的几个儿子封了官,但长孙无忌却对李治抛出的试探气球不理不睬,顾左右而言他,把个李治气的——这不是典型的只收礼不办事吗?

  后来,高宗又专门召集宰相会议,当时朝廷共7名宰相,其中两名是坚决反对废黜皇后的,高宗有意不通知他们与会,另一名可能当时不在京城,参加不了会议,通知参会的便有4名宰相。不过,英国公李勣耍了个心眼,临时请病假不来了,其余三名宰相事前就约定,一致反对皇帝的意见。

  果然,到了会上,大家对废立皇后的事缄默不语,不投赞成票,会议没达成目的,李治很颓丧。

  武则天不甘心,她鼓动皇帝:明天接着开会,一定要让他们表态。这回,褚遂良不客气了,他不仅明确表示了不赞同的意见,还影射武媚娘当皇后意味着乱伦,说到激动的时候,褚遂良干脆将起了皇帝的军:您要是不肯听从我们的建议,那您就放老汉我回家种田得了!

  听褚遂良这样说,唐高宗李治哑口无言。可不曾想武则天此时正躲在帘子后面偷听呢。她听见褚遂良的话,气得浑身发抖,终于忍不住脾气,暴喝一声:“何不扑杀此獠!”照她的意思,要将褚遂良一顿乱棍打死。

  长孙无忌见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只好打个圆场,会议不欢而散。

  宰相集团都不同意更换皇后,身为皇帝的李治也没辙。

  由这次会议的记载可以看出,所有的宰相包括朝野所有的人甚至包括皇帝李治,在讨论皇后废立的时候都没有谈及刚发生不久的“后杀吾女”的话题,说明连李治自己都明白,以皇后的教养和身份,完全不可能做出杀害公主的事情。皇后哪怕果真有一点点嫌疑杀害公主,李治完全可以此为由废黜皇后,大臣们也无口辩驳。但朝野上下无论挺后者还是贬后者,都不拿死去的公主说事,说明大家对公主死亡事件心知肚明。

  但是武媚娘仍然不肯罢休,她一直在找突破口。

  机会终于来了。

  一群自认为大材小用、郁郁不得志的中下级官员看出了皇帝想废立皇后的心思,他们出于对把持朝政的宰相们的忿恨,准备投靠武媚娘,借此换取皇帝的重用。

  其中一个叫李义府的五品官,人品极坏,“笑里藏刀”这句成语就是同僚发明了来形容他的。长孙无忌准备将他外放到四川,尽管官阶不降,但等于贬斥。任命文件已经拟好,第二天就要正式行文,他乘当晚值班的机会,给皇帝上了一封报告,请求废立皇后。第一次有官员表达对自己的支持,李治太高兴了,当即便赏了李义府一斗珍珠,武则天又建议提拔他为中书侍郎,这就是三品大员了。而宰相们起草的关于将他外放的文件,自然也就作废。

  李义府的成功,让其他具有同样情绪的官员看到了希望,他们和李义府沆瀣一气,组成了另外一个集团,一个支持皇上和武昭仪的集团。

  但这些官员毕竟是小泥鳅,要翻起大浪还是要从宰相那里突破,李治和武昭仪两人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样实现突破。

  这天,灵光一现,他们忽然想起,尽管几乎所有宰相都明确表态反对废立皇后,但有一位宰相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更没有表过态。这个人就是李勣。

  李勣虽然为打下唐王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毕竟不是最初的起事者,而是后来投诚过来的,他知道唐太宗对他既依靠又防范,因此他不愿卷入皇室事务,以免受到牵连。

  果然,李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单独找他征求意见,他说了一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呢?”就这么一句话,成为扭转乾坤的定鼎之言。

  因为李勣掌握了军权,宰相们手中没有军队,李治和武则天便准备破坏规矩,来蛮的。他们先找个理由,将褚遂良赶出朝廷,贬到潭州当都督,然后发布诏书,说王皇后和萧淑妃想用毒酒害人,罪不容赦,贬为庶人。

  这时,李义府那帮人便集体打报告,要求立武昭仪为皇后。六天后,李治再颁诏书,批准这个报告,武则天终于成了皇后。

  河东狮吼

  武则天虽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她从王皇后的遭遇看出,皇后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牢靠的,因此她必须采取措施,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

  她先是把王、萧二人囚禁起来,后来又找借口各打100大板,打得皮开肉绽后,砍去手脚,又丢进酒瓮里,直至把二人弄死。

  然后是宰相大换班。她先后把当初反对自己的宰相,什么韩瑗、来济等都贬出去当刺史,将支持自己的李义府、许敬宗提拔为宰相,后来又捏造了一个国舅谋反案,将当了30年宰相的长孙无忌打成阴谋分子,逼迫他自杀,连他的几个儿子也一同被处斩。宰相集团里除了李勣,其余全部被清除,一大批低级别的官员被提拔上来进入中枢,成为武则天的衷心拥戴者——以后,武则天便惯用这套手段:将低级官员越级提拔,使他们成为自己各项政策的支持者,并依靠他们打击不合作的高级官僚。

  王皇后因为没有生育,当年听从别人建议,将李治和宫女生的一个孩子抱为养子,取名李忠,又怂恿李治将其立为太子,企图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现在皇后被废,14岁的李忠知道大势已去,主动打报告要求辞去太子头衔,武则天当然求之不得,立马让皇帝把自己的儿子李弘立为太子。

  历史上,那些豪门大族往往以自己的姓氏为傲,他们不与普通人家通婚,把持社会高层,不允许低层社会的人进入高层,甚至连新兴的皇族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防止混淆豪族与普通家族的血缘和婚姻,专门编纂了《氏族志》,以免低层社会的人员凭借同姓关系冒充豪族。

  唐王朝的家族并不显赫,于是太宗重修《氏族志》,把自己的姓氏作为世族中的第一等级,而武则天当了皇后,再度重修《氏族志》,将皇族和自己的武氏家族列为第一等,其余则彻底打乱传统世族等级,按照现有官阶来排列氏族地位,这样,原先王皇后、萧淑妃的家族都被排斥,社会层级开始了空前的大调整。

  她又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王,并将昔日看不起她们母女的几个兄弟和堂兄弟委以官职。这样,从政治上、制度上和人事上,武则天都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

  这个时期,武则天应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夺取后位、巩固后位,对于皇位,还不能看出她已经有了觊觎的野心。

  从后来的情形看,武则天巨大的政治野心应该是唐高宗培养的。

  据专家考证,李唐王朝似乎有家族性的遗传疾病,就是偏头痛,当时叫风疾,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宗的父亲太宗、母亲长孙皇后都因患这种病去世,他自己也在30出头的时候就有了这种病的征兆,发作起来头痛欲裂,根本不能处理政事,于是就让喜欢关心政务的武则天代劳。

  武则天的又一种重要才干由此显示出来。《资治通鉴》说:“后(皇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应该说,从能力上看,武则天比她的皇帝老公更加出色,老公对她其实也很服气。但是,这皇权毕竟是李家的,不是武家的,李治头痛病好一些,就要把权力拿回来。不过,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武则天一旦品尝到权力的滋味,便不肯放手:既然我比老公更能干,不如干脆老娘替你干得了。

  夫妻俩的权力之争,体现在对李义府问题的处理上。

  要说李义府还真是个小人,他当上宰相后,贪污腐败,欺男霸女,还逼死了几个官员。他的劣迹反映到高层,唐高宗把他找来进行诫勉谈心,让他稍事收敛。可是他太张狂了,竟然质问高宗:“谁为陛下道此”——这些话是谁向你告的密?高宗说:“我不过告诫你,谁告诉我的该是你问的吗?”李义府见高宗没有护着他的意思,耍脾气转身便走,把高宗给气坏了。后来,李义府想要长孙无忌的宅子,便与其幸存的孙子谈判,说是宅子咱不白要,用一个六品官阶跟你换。这一下,卖官鬻爵、以权谋私、勾结罪犯子弟……几宗罪行一起被告发,高宗李治便将其流放,从朝堂清除出去。

  李义府之所以这么嚣张,无非是武后护着他。他被除名,武后心中当然不悦,毕竟李义府是她手下的得力干将,对她最为忠心,最为卖力。

  但李义府劣迹昭彰,李治办了他,武后无话可说。

  不过清除李义府,并不能阻挡武则天揽权的雄心,高宗对老婆实在是没有办法。

  武则天当皇后以后,不仅大肆提拔自己的亲戚,而且把姐姐和外甥女都接到宫里住。没想到姐姐和外甥女双双上了高宗的床,她真是防了外人,却引了家贼。她不想和别人分享丈夫。不久,姐姐病死,她又用计把外甥女毒死。这娘儿俩的死又让高宗心情郁闷了一阵子。

  一次,高宗和宰相上官仪一块儿谈天,谈着谈着,他忽然问起宰相来:“哎呀,我这个老婆实在太厉害了,我拿她一点办法没有,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上官仪是中国第一代科举出生的宰相,不过,虽然文采斐然,却不怎么懂政治。这个书生听皇上这么问话,连想也没想就回答:“把她废了不就得了?”

  李治正中下怀,当即让上官仪起草诏书。

  武则天当皇后八九年了,这下眼看也要玩完儿了,真是报应啊。

  但武则天就是武则天,不比王皇后那些贤淑女人可以随便拨弄。

  皇帝身边的宫女平时受惯了她的好处,一直都替她监视着皇帝,她们探知皇帝和上官仪正在起早废后诏书,立即“奔告于后”,武则天连一秒钟都不耽搁,像一股风一样闯进宫里,质问高宗说:“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高宗是个软蛋,耳根子软,性格更软,他本来就稀松没主见,听到武则天这一声河东狮吼,精神立马就垮了。他战战兢兢地回答:“这不关我的事,是宰相教我的”——为了自保,他竟然把上官仪给卖了。

  宰相教的?武则天当然没那么好骗。但是,武则天处理问题主次分明,她不与老公纠缠,却趁机把上官宰相连同废太子李忠打成一伙,将他们一起处斩,免得留下隐患。至于高宗,她要进一步把他架空,而且,她要取代老公当皇帝的心思,很可能就此浮出了心底。

  摘瓜能手

  但是,仗要一个一个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武则天不会犯冒进的错误。她先是垂帘听政,每次高宗上朝,她便挂张帘子坐在后面,不仅严密监视着皇帝和大臣们的言行举动,而且所有奏报的事情都由她来决定,皇帝李治成了一具傀儡,到后来,她干脆让臣下上表,封自己为“天后”。这下,朝野都说咱大唐王朝不止一个皇帝,而是“二圣”主政了。

  李治实际上已被剥夺了皇帝的权力,只好一心一意培养儿子,将来让他接班。他甚至流露出提前退位的想法,其目的自然是要把老婆夺去的权力拿回李家来。

  可是,就在李治对太子表明心迹不久,太子却莫名其妙死于洛阳行宫,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大家根据武则天杀害女儿和外甥女的做法,推论是她毒死了太子,尽管这一猜测没有确凿根据,但继位的太子李贤有一首诗,似乎间接证实了大家的猜想。

  李贤的诗写得真好,无论从意境上还是从文句上,都几乎可与曹植那首七步诗相媲美。

  其诗写道: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武则天已经杀死了第一任太子李忠、第二任太子李弘,现在轮到李贤当第三任太子,他心里免不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李贤的预感是准确的。

  很快,宫里流传开一个说法,说太子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是武则天姐姐与高宗生的儿子。

  不久,又有一个不知哪儿来的方士在高宗和武后面前吹牛,说他见到了神仙,神仙说,太子这个人不堪造就,不如他弟弟有出息。

  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除了李弘、李贤,还有老三李显和老四李旦。

  李贤一听,就听出这里面的玄机,心情很是不爽,但又没有办法,于是派人刺杀了这个倒霉的家伙。

  也许道士不是李贤刺杀的,而是武则天嫁祸于人的行为。道士一死,武则天便让人审问李贤的手下。一顿严刑拷打,不仅招供杀人动机,还从太子府搜出了几百具铠甲。于是,武则天发布文告,要“大义灭亲”,将李贤废黜并囚禁。

  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好,又老受窝囊气,赔不起老婆这么玩儿,在56岁那年悲伤死去。而他的老婆已经60岁了,仍然野心勃勃,欲望强得很咧。

  高宗一死,皇太子李显继位。但是由于要替老皇帝守丧27天,他一时不能亲政。就在这短短的27天里,武则天加紧了夺取皇位的步伐。

  她通过给李唐宗室子弟加官晋爵,收买他们的人心;通过提拔亲信,调整宰相班底;通过调动军事将领,掌控军队……在27天守丧结束后,所有的权力都到了武则天手中。

  李显不肯就范,他亲政后,首先极力提拔自己的人。他先把自己的岳父韦玄贞提拔为豫州刺史,不几天,又要提拔他进宰相集团。他没想到,自己的意见竟然遭到了阻拦。

  现任宰相裴炎不肯起草诏书,他怕韦玄贞当了宰相,自己的权力会受到削弱。

  李显发出的堂堂皇命竟然在宰相那儿受到阻碍,心中大怒,他发脾气了:“就算我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你当得宰相他就当不得?”

  裴炎当然不敢跟皇帝吵架,于是跑到武则天那儿告状。武则天知道皇帝说的是气话,但她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她又要动手“摘瓜”了。

  这天,她召集大臣们开紧急会议,连皇帝也一头雾水,不知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他进得殿来,刚在龙椅上坐下,宰相裴炎领着禁卫军士兵进来,当着大家的面把他从龙椅上拖了下来,并宣布:“皇帝无道,奉太后命,废为庐陵王!”

  李显做皇帝才刚满36天,其中还包括27天守丧的时间。可以说,他连做皇帝的滋味还没品出来,就被母亲赶下了宝座。

  武则天还有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没有遭过母亲的毒手,他继承哥哥李显当了皇帝。

  这个时期,武则天遭到了入宫以来第二次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是上官仪建议高宗废黜她):英国公李勣的孙子起兵反叛。

  李勣虽然对武则天当皇后起了重要作用,但他死后,后代并没有得到多少特殊关照。他的儿子死得早,孙子袭爵,却因过错遭贬,于是便打着为李家抱不平的旗号,邀集了10万兵马,想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从没打过仗,却有铁腕,有手段,很快平息叛乱,同时又顺便将裴炎打成叛党处死。她之所以要处死屡次立下大功的裴炎,是因为裴炎虽然支持她掌权,却未必支持她篡夺皇位,她既然已经启动了冲击皇位的车轮,那么任谁也不能阻拦她钢铁般的意志。

  朝廷大臣、各地官员、军队将领已经统统为她掌控,对她形成最后阻拦的就是李氏宗室。

  宗室成员都已看出形势的危机,于是在辈分最长的两位王侯的带头下,暗中准备起事。原以为做得天衣无缝,谁知却被一个侄儿告了密,这下恰好给武则天清除李唐宗室提供了绝好的理由。不用说,武则天利用这个机会大开杀戒,连拒绝参加政变的李家成员也一起清除,一时,“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只有一位千金公主没有被杀。千金公主之所以没有被杀,原因有二,一是她以前曾把自己婢女的情夫夺来享用,后来又把该情夫送给了武则天;二是她十分乖巧地向武则天示软。她如何示软的呢?说来也是笑话,当时已70多岁的她,颤巍巍跪在比自己小10岁上下的侄孙媳妇面前,诚惶诚恐地说:“我给您老做干女儿吧。”武则天高兴了,就此饶了她一命。

  此时,唐高祖李渊的男系后代,真正只剩下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了。以后,李唐王朝又延续了200年,200年间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血统。

  女皇手腕

  武则天的情夫,也叫面首,刚才说了,是千金公主送给他的。这个情夫出身卑微,原先是洛阳城里卖狗皮膏药的,因为长得标致,被千金公主的侍女看上,偷偷带进公主府邸里幽会。千金公主发现了,当仁不让地夺来自己享用。后来为了拍武则天的马屁,又献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对这个宝贝很是喜欢,便让他当了洛阳白马寺的住持,经常宣进宫来讲经,其实主要工作是陪寝。

  现在,武则天登基道路上所有的障碍全部扫除了,剩下最后一个难题就是,女人当皇帝,从盘古开天以来都没有过,必须要为这项创新寻找一个理论依据。

  她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白马寺主持兼面首薛怀义。

  当时,赫赫有名的唐僧玄奘和尚刚从西天取经回来不久,带回来的经书有1000多卷,加上以前传入东土的经书,可谓堆山塞海。薛怀义倒是用心,通过发动群众,硬是从这么多的经书中找出一本《大云经》,里面讲了一个女人原先是国王夫人,后来转生为菩萨,再转生为女王,最后转化为佛的故事,依据这个故事,武则天终于理直气壮地登基了。她曾经当过皇后,现在又当女王,她认为自己往生之后必定成佛,因此在洛阳奉先寺修建了一尊卢舍那巨佛(意为“光明普照的慈悲之佛),那尊巨佛的容貌是以自己为模特儿的。

  她的儿子、现任皇帝李旦主动上表,要求自降为“皇嗣”,还要求改姓武。

  这一年是公元690年,武则天已年届67岁。

  女皇给自己的王朝命名为“周”,她说自己是周王的后代,因为周平王儿子叫姬武,姬武的后人以名为氏,改姓武,自己正是姬武的裔脉。

  从早年发出那句“见天子庸知非福”到此时,已经过去了53年。用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可以见出武则天这个人的非凡意志!

  武则天当皇帝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自己皇权的手段,与周王朝攀亲是其一,替自己改名是其二。

  武则天小时叫什么名字,文献上根本没有记载,则天其实也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的子孙给她上的尊号,我们只知道太宗给她取了个“武媚娘”的小名。现在,作为堂堂的皇帝,她不能再用“媚娘”这个小女人的名字了,用什么名字呢?她觉得字典里所有的字都配不上自己,于是便自创了一个新字:“曌”。

  “曌”者,日月当空之意也,她的自信和自大由此充分展现出来。

  按照《易经》的观点,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皇帝为阳,皇后为阴。武则天既当过皇后,又当了皇帝,既是女人,又成为男人世界(朝廷和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她既是太阳,又是月亮,于是,这么一个字倒是挺符合她的身份与经历的。

  武则天死后,1000多年来,中国人再没有使用这个字的,因此这个字几乎成为武则天一个人独创之后的独享——我这里之所以加了“几乎”这个非绝对化的词,系因为在时光进入21世纪后,笔者从报上看到,有人竟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曰“曌”。我猜想,这个人大约不是幻想自己的女儿将来当皇帝,而是受了电视“模仿秀”节目的影响,以一种怪诞的仿制来掩饰创意的空乏。

  她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巩固权势的手段。

  一是汇聚家族势力。李唐家族的人是不可用了,他们几乎都被铲除干净,剩下的虽说是亲生儿子,但对她恨都来不及,她只有用自己武家的人。前面说了,她当皇后以后,不计前嫌把自己的几个异母兄弟和堂兄弟提拔做官,可是这些兄弟竟没有一个懂得感恩,还以为自己的官职是天上掉下来的,这让武则天很生气,于是,她在清除李氏家族时,把这些兄弟也统统杀了。不得已,她只能把兄弟们的儿子也即自己的侄子弄到朝堂来当官,如武三思、武承嗣等都封了王,后来都官至宰相——尽管这几个侄子都不学无术,根本没办法控制朝政,掌握不了实权,好歹他们都姓武,让他们哥几个陪自己解闷也行啊。

  二是选拔优秀人才。既然自己家族瓜地里的瓜稀稀拉拉,她又要千方百计强化统治,便要广开视野和门路,不能让手下的官员尽是些吃干饭的。为此,她完善科举制度,加大了科举选人的力度,“乾封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而皇帝亲自对考中进士者进行殿试,也是从她这儿开的头。那位著名的神探宰相狄仁杰就是她亲自选拔的。

  三是推行告密政治。为了监督反对势力,她发起了全国性的告密运动,不论是谁,只要向她告发官员们的隐私,她都十分欢迎。她甚至下令:哪怕是一个农民,要到京城来告密的话,各地政府沿途要热情接待,不仅食宿全免,还享受五品官的待遇。一时间,告密者蜂拥而至。对于被告者,她任用一批地痞出身的酷吏,大力推行逼供信,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暗藏的反动分子,及时清除敌对势力。通过告密和逼供信,武则天手上一共制造了40多起大案要案,17位宰相先后被撤被杀,流放者达到数万人之多。

  同时,她还通过提高官员待遇、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公共工程、停止对外战争等等措施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她的这一系列措施还真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她统治的年代里,尽管宫廷黑幕重重,但社会上除了徐敬业造反外,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

  武则天的宫廷之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皇后到临朝,从临朝到天后,从天后到皇帝,其中包括一个接一个的阴谋、一场接一场的杀戮。这个过程说穿了,其实是由一系列的政变所组成。

  武则天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整整15年,而她离开皇帝宝座,也是因为一场政变。

  曲终奏哀

  武则天当皇帝时,特别喜欢改年号,几乎是一年一个,一共用了14个年号。有人说,再强的人,也有软弱的地方,频繁更改年号,恰恰是这位超级女强人心理不自信的表现。

  神龙,是武则天当皇帝时所用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一年,武则天82岁。

  就在这一年,由同样80高龄的宰相张柬之发起了一场政变,政变中,武则天晚年最为宠信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和张易之被杀,武则天被迫退位,将皇位让给三儿子李显。这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

  想当年,李显当了36天皇帝又被拉下马,现在重新复辟,算是“二进宫”了,他心里一定感慨良多。

  不过,母亲毕竟是个厉害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历史上了,无法抹去,因此,李显对母亲表示了足够的尊敬。

  他封母亲为“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他赞扬母亲“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把母亲的名字“曌”巧妙地嵌进了赞词当中。

  神龙政变将唐王朝的政权重新夺回到李氏家族手中,但权力的争夺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从神龙年开始,朝廷先后发生了七次政变,换了四任皇帝,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才开始了大唐王朝又一段辉煌的历史,此是后话。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