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影梅庵忆语》
宋词
鲁迅先生指出各种人对《红楼梦》因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看法:“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冒辟疆追忆亡妾董小宛写了一部《影梅庵忆语》,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有人从《忆语》中小宛“夜梦被数人劫去”,竟造出小宛被劫入清宫变为董鄂妃,演绎成与顺治皇帝生生死死的爱情悲剧。史学家孟心史作《董小宛考》,以史实为证,力辟其诬。更多的封建文人从《忆语》中看到并艳羡的是:才子佳人风流缠绵,闺房里品香煮茶冒公子享尽清福艳福;小宛柔情万种,如花解语,似鸟依人,如何贤孝勤劳,克尽妇道。最近又看到两篇谈《忆语》的文章,认为这是一部“讴歌爱情的性灵之书”,“敢于大胆描述纯真美好的爱的境界而‘不缘狎昵’。”更有论者,说《忆语》的“真正女主人公是陈圆圆”,并从几处细节推想断定这部书“是有大寄托大隐忧在”。
评论作品不能离开史实和文本,《忆语》是一部出自真情的纪实之作,冒辟疆开始就说“不能自传其爱,何有于饰”,决不掩饰,如实写来,为了“姬死无恨,余生无恨”。小宛伴冒九载,二十八岁病亡,死后葬影梅庵中,实有其地。《忆语》是小宛死后冒辟疆在“冥痛沉思”中的悼亡之作,也可以说是他的一部心灵史、忏悔录。从《忆语》中看到一个青楼女子到豪门小妾的生活经历,她的血和泪,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扭曲和扼杀,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被摧残、被毁灭。
冒辟疆是复社四公子之一,称为“东海秀影”,既是贵公子又是美男子,很讨女人喜欢。但他不是一个情种,对倾心相恋的“声色甲天下”的陈圆圆,因家事而负约,致圆圆被田皇亲买去,他竟坦然说出“负一女子无憾”的绝情话来。董小宛对他更痴情,在病中偶遇,便一心相随,从苏州同船到镇江,冒公子要把她抛下,她对长江发誓:“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还吴门。”冒无奈,约秋闱后南京再会。小宛从此洗净铅华,闭门谢客,在赶往南京赴约途中江上遇盗,断炊三日,死里逃生。南京重逢后,缠绵几夕,冒再次抛她而去。她又乘船追到仪征,痛哭相随。船到如皋郊外,冒公子“铁面冷心,与姬诀别”,独自上岸回家了。她回到苏州,“不脱去时衣”,严寒的冬天仍穿着与冒分别时的秋衫。眼看要冻死,朋友看不过去,充当黄衫客,出资相助:文坛宗主钱谦益也亲至吴门鼎力成全,替小宛还清欠债,送归如皋,这是冒辟疆自己在《忆语》中写的他与小宛结合的经过,无爱情可言,不肯承担婚姻的责任,像杜牧在风月场中一样“赢得青楼薄幸名”,歌衫红泪,很风雅的。
董小宛的痴心是少有的,舍死忘生地去追求,相信能感动冒公子,吐尽“万斛心血”来灌注爱情之花。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她要脱离青楼从一个卑贱的歌妓成为良家妇女。她和同为“秦淮八艳”的姐妹柳如是性格不同,走的道路截然相反。柳是向封建道德规范挑战的叛逆。小宛则把自己塑造成为遵守这种道德规范的楷模,按照“三从”、“四德”的标准进行改造,变成豪门贵族的孝妇贤妻。有了这部实录的《忆语》,使我们今天能看到豪门贵族中一个小妾的真实生活图景:
而姬之侍左右,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无已。烹茗剥果,必手进。
开眉解意,爬背喻痒。当大寒暑,折胶铄金时,必供立坐隅,强之坐饮食,旋即执役,必拱立如初。做小妾和婢妇没有两样,都是侍候主子的奴才。让我们再看看两次逃难、三侍危疾中的小宛是如何“贤德”?
第一次逃难是南明宏光时,逃高杰的乱兵,江上遇盗,强盗在后面追赶,黑夜里逃进竹林,冒公子一手扶老母,一手拉妻子,对抛在后面的小宛于不顾,只喊了一声:你自己跟上来,我顾不了你。小宛死里逃生追到冒公子时,毫无怨言,还说:大难时,应先照顾老母和夫人,妾死在竹林中也是无憾的。第二次逃难是清兵南下,逃到海盐,在往山中躲避时,冒公子又要把小宛抛下,竟说出绝情的话来:“与其临难舍子,不若先为之地。”要把她留给好友陈则梁。小宛还是逆来顺受,绝对服从:“君堂上膝下,有百倍重于我者。”由于冒的双亲不忍,才“复携之去”。这哪里还有一点爱情,哪里还有一点人性?在冒公子眼中她只是个卑贱的小妾,像奴婢一样可以随时抛弃。小宛的驯顺是一种奴性,是封建道德对人性的异化,为历代统治者所提倡。
冒辟疆在五年间生过三次重病,都是小宛含辛茹苦日夜操劳从濒临死亡中把他侍候好的。《忆语》对小宛侍疾有生动感人的描写:
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
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
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诟啐三至,色不少仵。每见姬星靥如腊,弱骨如柴。姬当大火烁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经过患难生死相共的夫妻,冒公子应该心存感激、爱情专一了吧,不,他病愈后不久,便买了一个“举止娟好、肌理如霞”的少女吴扣扣。小宛知道他要纳为小妾,忍着内心的痛苦,还强装笑颜说:“是儿可念,君他日香奁中物也。”果然就在小宛病重期间,冒公子和扣扣在艳月楼里正度着蜜月。小宛在新人的欢笑声中凄惨地死去,作了封建道德祭案前的牺牲,留下一个“玉碎珠销,断魂千古”的故事。
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大变局中,冒辟疆既未抗清也未降清,隐退不仕,拒绝新朝“博学鸿儒科”的选召,保住了晚节。他享高寿,享大名,享清福,七十岁时还有罗含、晓珠两位能诗善画、绮年玉貌的美姬相伴。如皋遗存的冒氏水绘园,已非旧貌,是清代建筑,是在小宛去世后才购置的,园内没有留下小宛的芳迹。影梅庵的遗址无处寻觅,《同人集·吴园次影梅庵题咏》诗云:“可怜一片桃花土,先筑鸳鸯几尺坟”,影梅庵实有其地,是一代佳丽的埋香处。
二〇一〇·七·二注:文内所引皆出自冒辟疆《影梅庵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