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明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的创世纪是从“地狱”开始的。
一八六〇年底,年仅二十八岁,但已成名多年的多雷,不再满足于一般书刊插图作品的创作,他想破天荒出版一种特大的文学作品插图对开本。他找到巴黎影响最大的出版商路易斯·哈彻特,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这本由他绘制的《神曲·地狱篇》插图书,共有七十五幅精细的木刻画,相应配上部分诗句,出版后每本书的高度约为三十八厘米,售价为一百法郎左右(当时普通开本的插图书售价不过10多法郎)。哈彻特认为这完全是异想天开,怎么可能有人花一百法郎买一本诗集插图?何况这种开本也难为读者接受。自信的多雷承诺提供全部印制费用,出版社只管编印销售即可。哈彻特同意尝试,但警告多雷,至多只印一百册,以免压库蚀本。
此书在一八六一年初刊行,出乎经验丰富的出版商的意料,初版两周内便一销而空,只好赶着加印。他给多雷发电报:“成功!速来!我是驴!”
多雷自此走笔如风:一八六二年为《贝洛童话集》和拉斯别《闵豪生男爵历险记》各刻制四十二幅、一百五十八幅插图,一八六三年为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刻制三百七十七幅插图,一八六五年为《一千零一夜》刻制二百多幅插图,一八六六年、一八六七年又相继为《圣经》、弥尔顿《失乐园》、《拉封丹寓言》各刻制二百二十八幅、六十幅和三百三十四幅插图,一八六八年为《神曲》补刻了《炼狱篇》和《天堂篇》共六十幅插图……短短七八年间,总计刻制两干余幅精美的插图,营造出一片天地高远、万物茂盛、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可感的神幻世界,开创了视觉的新世纪。其中不仅有赤身露体的巨人、凶相毕露的怪兽、成群飞翔的天使;高山、古树、波涛、团云、星空、霞光,还有鬼魂、灵蛇、狮面人身或人面马躯的怪物、被撕裂或自戕的罪人,当然也有奢华的宫殿、雄伟的城堡、幽幽的深林、潺潺的长流,林中有美丽的夏娃和亚当,溪边佃农的女儿在浣衣……执着可笑的堂·吉诃德先生仗剑四游,严肃忧伤的基督耶稣降临人间,连花白的胡须和衣服上的钉扣都历历在目。
文学史家认为,多雷的插图是《堂·吉诃德》走向形象化、直观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桥梁。这个表面上荒唐可笑的人物和故事,其心酸的理想主义内涵很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此前此后,曾有不少画家为《堂·吉诃德》插图,但唯有多雷表现出小说怪诞、幽默的行文之下,骨子里的沧桑和凄凉。塞万提斯曾说过,用骑士小说这种体裁,可以“借题发挥,放笔写去,海阔天空,一无拘束”。多雷的插图可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他不放过小说中的任何重要情节,又借这些情节,放笔画去,尽情想象和夸张,极力表达他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喜爱和理解。
相比生活在十六世纪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十七世纪的法国作家拉封丹离多雷更近一些,他的那些通过动物故事来鞭挞现实的寓言诗,对多雷是一种创作的挑战。他为《拉封丹寓言》画了八十三幅整版插图和二百五十一幅题图、装饰图,其中大象、狮子、骆驼、熊、鹿、狼、狗、马、驴、羊、兔、鸡、猫、老鼠、青蛙、乌龟、鸽子、鹤、鹰、蛇、猫头鹰、蝙蝠、孔雀、乌鸦、猴子、狐狸、刺猬、知了、蚂蚁、蚊子、蜘蛛……无所不有,几乎是一部禽兽虫造型大全。人们和动物共处一个世界,演绎着一个个含有简单或深奥哲理的故事。用这样多精细的插图阐释拉封丹的寓言诗,多雷可能是三百多年来第一人了。
据说,为了创作《堂·吉诃德》的插图,多雷长时间在西班牙各地采风,从而把自己的创作和西班牙当地风土人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给《拉封丹寓言》作插图,他对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细致的研究,并画了大量动物写生。可是,对《神曲》和《圣经》、《失乐园》中的神迹魔境,则只能靠想象来描画了。《神曲·地狱篇》的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诗人但丁身处一座黑暗的森林中。巨大的根须裸露的古树、如人的手臂一样攀援的蔓草,行走中的但丁回头窥望,眼睛里充满恐惧和惊疑。第二幅是但丁走出森林来到海边,一只凶猛的豹子出现在海滩,俯身向他吼叫;第三、第四幅里他被狮子挡住去路,被母狼跟踪;此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现身了,解救他,并带他分别进入九层地狱,观看每一层受着严刑惩罚的鬼魂们——先是被驱赶到去地狱的船上,而后按罪行分别被狂风吹来吹去,翻滚碰撞,永不得休息;或者被冰雹和恶雨抽打、被黑水淹没;或者一直推动滚动的巨石,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无底的沼泽……翻滚的泥水中,一个个鬼魂在挣扎、厮打;火红的城楼之上,三个飞翔中的复仇女神,浑身血污,腰间缠着水蛇,头上盘着小蛇,城里遍布被烧得滚热的坟墓,墓里传来鬼魂凄惨的哭叫声:悬崖下乱石间,到处是断头鬼和被裂肢的男女:冰窖里,被冻结在一起的鬼魂互相撕咬着……这就是二十八岁的多雷呈献给世人的第一部神怪视觉大餐:把诗人天马行空的文字幻化为连续的惊心动魄的画面,把读者心目中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形象捕捉为一个个确切的瞬间。
看了这些画作就明白,多雷提出对开大版的计划,是因为一般开本的图书插图已经无法容纳他笔下宏伟的主题、包罗万象的内容、无比的造型灵感和雕刻繁复的细节。这已经不是诗的插图,而是一幅幅连续的独立创作。
《失乐园》里那些身着钢甲、手持钢枪铁盾在云间鏖战的飞人,那尾巴长达数十米,游弋于深涧的巨蛙,那些类似翼龙的怪兽,那高耸在河岸的黑色船骨,那洪水冲上高山,淹没宫殿的场面,那飞起的山崖,崖上遍布横生乱长的植物,崖下展开的广袤无垠的丛林……尤其是那幅描绘头朝下的飞人从星空俯视地球的神奇画面,都让我想起《阿凡达》、《侏罗纪公园》乃至《哈利·波特》等等一大批现代魔幻电影。我猜想这些电影也许参考了多雷的画作。据考证,一九三三年美国拍摄的第一部怪兽电影《金刚》正是借鉴了多雷的作品。
《圣经》的二百二十八幅插图是多雷三十四岁的作品。从《神曲·地狱篇》到《圣经》、《失乐园》,再到《神曲·炼狱篇·天堂篇》,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经过多年对神迹的描摹,多雷创作《圣经》时已经驾轻就熟,他那瑰丽的想象力、绘制宏大场面和营造神秘氛围的手法,加上他对《圣经》内容的深刻领悟和虔诚态度,使这套版画出神入化,百年来一直为专家和教徒所推崇,也为一般读者喜爱,被誉为“文图绝配”。相比《神曲·地狱篇》,《圣经》的画风更为严谨和古典,也更多现实风味,比如那幅圣子诞生,几如一幅民间风俗画,土屋,屋里的乡民、小羊和牛围绕着圣母圣子,人物朴实、平凡,充满温馨和喜悦;而最后的晚餐一幅则与达,芬奇的名作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我喜欢耶稣和一位抱着水罐的少女在井旁闲谈的那幅,既神圣唯美,又让人亲近。有评论说,多雷在进行创作时,将古典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态度和浪漫主义的想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我认为有道理。
多雷的《圣经》插图本一八六六年在法国初版,不久就以德文、英文和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再版,很快就在欧洲以及美国流行起来。马克·吐温在他写于一八七三年(多雷时年41岁)的名作《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就有用“多雷插图本《圣经》”奖励用功背诵圣诗的学生的情节,可见这本书在美国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在随后的整个一八七〇年代,多雷不断有新作推出:为《拉伯雷全集》补绘六百多幅(加上以前所绘,共计719幅)、为《疯狂的奥兰多》绘制六百多幅,为《西班牙》和《十字军史》各绘制三百零六幅和一百幅,为《伦敦:一次朝圣》绘制一百八十多幅……题材也扩大了,包括传说、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故事,其中《伦敦:一次朝圣》中的《囚犯放风》一幅,曾被凡高临摹过,他在一八九〇年一月间给弟弟提奥的信里说:鸦》作插图。一八八三年初,在《乌鸦》的插图即将完成时,多雷因中风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据统计,多雷在十五岁到五十一岁的三十多年间,创作的雕版插图超过了一万幅。他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创作,以至于朋友们担心他会累死。在一般情况下,他把画稿绘在大块的木板上,直接刻制。初时由于手生或木板不佳,作品刻制到最后往往功亏一篑。后来他雇用了几十名工匠,成立了一个版画工场。为了便于复制和流传,他把作品改制为锌版画和铜版画。其实,流传下来的,大多是铜版复制品。如今,人们只知道多雷,那些工匠已经不知是何许人了。
多雷一八三二年一月生于法国东北部与德国毗邻的小城斯特拉斯堡(有人说他因此具有法国人热情浪漫和日耳曼人细致严谨的气质)。他是真正的神童,没有上过美术学校,也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他的最早标明日期的作品是五岁时创作的。十二岁时,他创作出一套有故事的石版画,当时一位著名的插图画家看后预言他将有不凡的艺术造诣。十五岁时,他与家人一起来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组陈列在出版社窗口的幽默画插图,认为自己能够画得更好。次日一早,他画了几幅草图并带着它们去了那家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们不相信这样一个孩子能画出这些画,要求他马上再画一些。多雷转眼间又画了几幅。于是,出版商找到多雷的父亲,让他当场替多雷签订了一份合约。从此多雷就留在巴黎,很快成为法国酬金最高的插图画家,甚至超过了名画家杜米埃。他为这家出版社新创办的名为《笑的日记》的幽默周刊画插画,这些插画使刊物大受欢迎。
一八五四年,他在画幽默画的同时,开始投身于文学作品插图领域,为拉伯雷的作品作了一百零五幅插图。这是最初的尝试。此后五六年间,他为许多文学作品创作插图,如巴尔扎克的《都兰趣话》和拉丰的《骑士杰弗瑞》等,直到一八六〇年,才发生了本文开始时讲述的那一幕——他向前迈了一大步,开创了灿烂辉煌的“多雷世纪”。
其实多雷不仅是一位插图画家,他还创作过四百多幅油画、几百幅水彩风景画及大量雕塑作品。他为大仲马塑造的纪念碑,至今坐落在巴黎。但我想,也许由于他的插图作品的巨大影响,他已经很难创作另外类型的美术作品了,这就是他的油画、水彩和雕塑湮没无闻的原因。而他那些至今在全世界仍被反复出版的黑白插图雕版画,其惊人的原创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已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也许只能用“神示的篇章”来形容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