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3章 建立导弹武库的人令狐箭

  上世纪三十多年的苏美冷战没有演化成热战,靠的是战略核武器的可怕威慑力,而战略核武器的主力是核导弹。这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新武器技术。在其草创期颇有些戏剧性的故事。

  一切都从一九五三年的一场高层次学术会议开始。美国人刚刚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实验,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请了些科学家来开会,让被称为‘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泰勒和数学家冯·诺伊曼等第一线的科学家谈谈他们的工作。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空军上校碰巧在会场里,他从那两个科学家的谈话中听到了他们的一个预见,他们说氢弹有可能变得很小,小到能装到精确制导的导弹的弹头上去。这使他大感兴趣。

  这位空军上校名叫施里弗。飞行员出身,当时担任空军项目管理的工作。他对这个新武器的前景大感兴趣,两个月后,他特意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拜访冯·诺伊曼,想核对一下他是不是听明白了冯·诺伊曼的想法。在办公室外等待的时候,爱因斯坦在他身边走过,两人有礼貌地打了个招呼,但是爱因斯坦决想不到他面前的那个彬彬有礼的人将会是他坚决反对的可怕武器的策动者。

  施里弗要推动导弹的研制并不是没有阻力的,这倒不是因为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和平运动人士的反对。美国战略空军当时的司令是大名鼎鼎的李梅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性轰炸行动的英雄。他只知道轰炸机的威力,根本不相信导弹能够在实战中管用,认为那只是年轻人的空想。因为上司不支持,施里弗的导弹项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坚持了几年之后。等到一九五五年。施里弗才得到机会和冯·诺伊曼一起来到白宫,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尼克松副总统和杜勒斯国务卿讲解他们的战略导弹构思。艾森豪威尔被深深打动了,几个星期后,他签署了第一四三三号国家安全委员会令,把发展洲际导弹定为国家最优先的项目,而施里弗则自然成了这个国家重中之重的项目的主管。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美国的洲际导弹慢慢地能用于实战了,同时苏联的导弹计划也在飞速发展。很快,这两个超级大国生活在互相的核导弹阴影下。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两国之间并没有达到后来的那种恐怖平衡状态,因为偶尔因素或误解而爆发核大战的可能性曾经非常大。因为两国的战略侦察手段一度落后于洲际导弹的发展,卫星探测的技术曾经大大滞后于进攻性武器的飞行和打击能力,苏美两边当时没什么手段来准确地知道对方核导弹的战备和发射情况,那些年月里一个错误情报或一时冲动的误判很可能就会导致地球的末日。

  施里弗在一九六六年以四星将军的军衔退休,但是由于他的工作性质,一般大众不知道他,甚至许多研究冷战史的专家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