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夜上海》的作词者范烟桥

  ◎ 蔡登山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 车声响 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 倦眼惺忪

  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夜生活 如梦初醒

  “金嗓子”周璇运腔使调,透过天籁般的声音,将灯红酒绿的都市风光,香醇浓郁的海派风情,唱成了永恒。《夜上海》这首歌在一九四七年六月号的《青春电影》上这么记载:“兹据百代唱片公司的负责人某君谈起唱片的销路,也说逢到外地来购买唱片时,他们都异口同声指定要周璇灌唱的影片《长相思》中的《夜上海》、《黄叶舞秋风》等片,销路之畅,突破以前各片记录。就是旧的,也是她占最大多数,单单她的版权收入,一年也要近两千万之数。”“歌仙”陈歌辛作曲,范烟桥作词的《夜上海》,写出大上海的红粉流莺,被周璇轻轻浅浅地唱了个完满,任以后多少人翻唱都唱不出那种凉而不悲乍喜还忧的韵味儿。范烟桥的词,寥寥几笔就是一幅前缘后果的画卷,它正显示出范烟桥的才华横溢。他虽是中国的旧式文人,但却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作家。在文史研究与小说、电影、弹词、诗歌、作词、猜谜等雅俗新旧文学领域多有建树。笔者根据吴江市文学协会理事徐宏慧提供的生平,参考郑逸梅及其人提供的材料,梳理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范烟桥(1894—1967),名镛,字味韶,别署含凉生、鸱夷、万年桥、西灶、乔木、愁城侠客等。因敬慕南宋词人姜夔,取其诗句“回首烟波第四桥”(《过垂虹》)中的“烟”、“桥”两字,合而为号。一八九四年七月三日,范烟桥出生于吴江同里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范葵忱为江南乡试举人。在其年幼时,嘱其读经书,但范烟桥不喜经文,却爱读母亲严云珍所藏的弹词和小说。

  一九○七年,十四岁的范烟桥就读于同川公学,成为金松岑的学生之一。金松岑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孽海花》前六回的作者,后来他的学生曾朴,接过老师无心写下去的小说,而暴享大名。金松岑除教古典文学外,也讲解梁启超翻译的《十五小豪杰》、包天笑翻译的《馨儿就学记》。范烟桥说:“因授课甚严,常须勤读,故得文章奥窍。”好友郑逸梅说:“他在同里,从耆宿金鹤望(松岑)游,喜发表文章,和同乡张圣瑜发行油印新闻纸,初名《元旦》,继改《惜阴》,又扩充为《同言》,经二三载,地方人士竟视为舆论所寄,且改用铅字排印,为吴江报纸之首创。”有人考证,油印的《元旦》为三日刊,《惜阴》是日刊,但俱佚。改名《同言报》并用铅印,始于宣统三年(1911)五月间。由此推算,范烟桥办油印小报《元旦》的时间当在一九一○年或更前一年,年龄只有十六岁。

  一九一一年,范烟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吴长元公立中学(苏州草桥中学前身)。这时,同学少年,才俊云集,有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顾颉刚、文学教育家的叶圣陶、画家的吴湖帆与陈俊实、书法家的蒋吟秋、作家的郑逸梅、小说家的江铸(红蕉)等。范烟桥因仰慕陈去病、柳亚子等人成立的南社,也与徐平阶、张圣瑜等人在先贤袁龙复斋共创“同南社”。一个“同”字表明旨意与南社相同;另一方面表明是同里人主办的以文会友的文学团体。一时上海、无锡、盐城、海宁等地,大江南北入社者有五百余人,影响很大。范烟桥所办的刊物为《同南社社刊》,两年后,油印改为铅字排印,每年一册,直至十册,格式也仿《南社丛刻》分录文、诗、词三部分。稍后,范烟桥由柳亚子介绍加入了南社。

  一九一二年,苏州草桥中学复课,范烟桥到苏州继续读书,因学校发生学潮,校方与学生相持不下,范烟桥辍学回乡。秋天转入杭州之江学堂,翌年改入南京民国大学。二次革命爆发,学校迁上海,范烟桥没有随去,自此结束学生时代。一九一四年,范烟桥到吴江八坼第一小学任教,此后任八坼乡学务委员、吴江县劝学所劝学员、吴江县第二高等小学历史教员、第一女子小学国文教员等。

  在此期间,他向上海《时报》副刊《余兴》投稿,得到主编包天笑的赏识,约其写稿,范烟桥就写了弹词《家室飘摇记》十回,讽刺袁世凯欲做皇帝梦,这是范烟桥第一次向外投稿,并获成功;几乎同时,范烟桥也学写小说,他向王西神的《小说月报》投了几篇短篇小说,后来发表了,从此开始涉足小说领域。而继《同言报》后,范烟桥于一九二一年元旦改办《吴江报》,八开四版,始为半月刊,后为周刊,办报宗旨是广开言路,活跃思想、抨击黑暗社会、改良社会。其间共历时五年余,出了二百三十一期。它是吴江县创办较早的报纸之一,也是一张有地方特色的报纸。

  一九二二年范烟桥随家迁居苏州,同南社社务遂告停顿。在苏州期间,他与苏、沪、锡报界文人密切交往。他说:“时上海报刊风起云涌,严独鹤主编《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及《红》杂志,周瘦鹃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及《半月》杂志,毕倚虹主编的《时报》副刊《小时报》,江红蕉主编的《新申报》副刊《小申报》,先后约余写短篇小说及小品文。《小说丛报》、《小说世界》、《紫罗兰》、《游戏杂志》、《星期》、《红玫瑰》、《家庭》、《红》杂志等咸来约为撰述,日写数千字以应。”这是范烟桥创作勃发的时期。

  同年,范烟桥在苏州与赵眠云组织文学团体“星社”,他在《星社感旧录》里追忆当时的情景:“当民国十一年间我离开故乡,移居吴门时,首先和赵眠云相识。那时他正是张绪翩翩,而且在胥门开着赵义和米行,不是寒酸的书生。既然臭味相投,自然一见如故,便接连着酒食争逐了好几回。在七夕的那一天,他约我和郑逸梅、顾明道、屠守拙、孙纪于诸君以及族叔君博到留园去。我和姚赓夔(苏凤)及舍弟菊高同去,在涵碧山庄闲谈。大家觉得这一种集合很有趣味,就结成一个社。我说:‘今夕是双星渡河之辰,可以题名为星社。’星社就这样有意无意之间诞生了。……(成立后)常作不定期的集合,所谈的无非是文艺而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陆续有人来参加。我们并无成文的章则,只要大家话得投机,也就认为朋友了。”他们编《星报》,共出二十五期。一九二三年夏季,改出《星光》杂志,三十二开本,是不定期刊物。《星光》分上下二集,约十万言,计刊短篇小说二十四篇。上集所载的小说十二篇,作者是:范烟桥、程小青、王西神、何海鸣、袁伯崇、毕倚虹、姚赓夔、俞天愤、徐卓呆、姚民哀、王天恨、张庆霖。下集为周瘦鹃、江红蕉、徐枕亚、程瞻庐、吴双热、贡少芹、许指严、范菊高、顾明道、范佩萸、郑逸梅、蒋吟秋。封面题签赵眠云,由胡亚光绘仕女。编辑者范烟桥、赵眠云,且每篇附有作者照片和小传,这是很别致的。“星社”从开始的九人发展至一百余人。在星社十周年之时,《珊瑚》第八期上,范烟桥写了一篇纪念文:“我们星社始终能精诚团结,比旁的文艺团体悠久而健全,社友们这几年来在文艺工作上都能相当的努力。”

  一九二六年,范烟桥去济南助编《新鲁日报》副刊《新语》。一九二七年回苏州,其间断断续续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二十余万字的《中国小说史》,十二月由苏州秋叶社出版,小说林书店经售,此书出版影响很大。它收罗的范围较广,包括戏剧、弹词、鼓词等讲唱文学,翻译小说,新文学与旧派小说及电影等艺术形式。范烟桥这书明显受到他的老师金松岑的影响,因为金松岑认为:“小说实包括戏曲弹词也。盖戏曲与弹词,同肇于宋元之际,而所导源,俱在小说。”

  一九三二年范烟桥受聘到东吴大学讲授小说课程。为了讲课方便,他撰写了作讲义用的《民国旧派小说史略》十万字。他把小说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派小说,包括鸳鸯蝴蝶派、武侠小说,代表人物周瘦鹃等;一类是新派小说,即是政治小说、平民小说,代表人物鲁迅等。一九六一年整理定稿后被魏绍昌编进《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丛刊(甲种)》。同年,范烟桥与小说林书店主人叶振漠合办《珊瑚》半月刊,范烟桥任社长和主编,自一九三二年七月一日至一九三四年六月,共出四十八期,由上海民智书局发行,还发行到日本、朝鲜、缅甸。书为三十二开本,封面每期只换颜色、数字,不换图案,但刊名《珊瑚》两字的书法题签,则逐期更换,如于右任、陈去病、柳亚子、金松岑、吴癯安、胡朴安、侯疑始、叶恭绰、陈石遗、陈树人、邵力子、邓邦述、吴湖帆、王西神等,都曾题签。范烟桥在《珊瑚》的发刊词《不惜珊瑚持与人》中指出:“国难未已,隐痛长在,哪里还有心绪谈那不急之的文艺,这是应有的责难。可是仔细想一想,这话也未必尽然,因为救国不能专持着铁与血,世界上有把文化来作为侵略工具的,那么我们可以把文化来救国!但是珊瑚半月刊虽有这伟大的抱负,实际上觉得力量太微细,只好竭我们的心力,尽我们的责任……”范烟桥《珊瑚》创刊在“九一八”事件后,刊登了《抵抗日记》、《国难家仇》、《纪念九一八》等抗日檄文。

  一九三三年,范烟桥以历年笔记整理成专集《茶烟歇》,由中孚书局出版。《茶烟歇》由章太炎、吴湖帆题字作扉页,范烟桥的题辞是:“酒力醒;茶烟歇,四十年闻见从头说。等闲白了少年头,讲坛口舌;文坛心血。”本书收集了范烟桥近四十年的见闻,二百多篇随笔,很多人物轶事,如况周颐、石达开、翁松禅、胡雪岩、陈蜕庵、苏曼殊、汪笑侬、毕倚虹、吴湖帆等;另有小说家言,如《孽海花》、《三笑》、《珍珠塔》、《儒林外史》、《品花宝鉴》等;还有饮食之道和典故,如谈拙政园、燕子矾、瞻园牡丹、莫干山日出诸景物,述碧螺春、鸡头米、麦芽塌饼、闵饼、状元糕、鸭馄饨与喜蛋等。

  一九三六年,范烟桥至上海,任明星影片公司文书科长,是他与影剧界接触之始。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明星影片公司停业,范烟桥回到同里避难。一九三九年,他根据叶楚伦的小说《古戌寒笳记》改编为电影剧本《乱世英雄》,这是为国华影业公司所编。一九四○年任金星影业公司文书,那段时间他与张石川导演合作,改编电影剧本《秦淮世家》、《西厢记》、《三笑》等。其中《秦淮世家》是根据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当时金星影业公司因拍摄《李香君》耗去公司资本的一大半,如果《秦淮世家》再不能卖座,公司势必倒闭。因此范烟桥在改编剧本时,倾注了许多心力,再加上张石川的导演功力深厚,影片上映之后,卖座率超过了战后上映影片的纪录,连续放映了三百多场,轰动一时,使濒于倒闭的金星影业公司转危为安。《西厢记》、《三笑》都是国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都由周璇主演。郑逸梅说:“时金嗓子周璇参与电影工作,在古装片《西厢记》中饰红娘一角,‘拷红’中有一段唱词,即由烟桥编撰,娇喉婉转,大有付与雪儿,玉管为之迸裂之概。且灌了唱片,因此男女青年,都能哼着几句。”“夜深深,停了针绣,和小姐闲谈,就听说哥哥病久。我俩背了夫人到西厢问候。他说夫人恩作仇,教我喜变忧。他把门儿关了我只好走,他们心意两相投。夫人,你能罢休便罢休,又何必苦追究……”是曾经风靡一时,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街头巷尾还不时飞来《拷红》之歌,真可谓一曲《拷红》传千古也。电影除了《拷红》外,还有《花好月圆》、《蝶儿曲》、《嘲张生》、《团圆一》、《团圆二》、《长亭送别》都是范烟桥作词,周璇演唱的。《三笑》是根据程瞻庐的小说《唐祝文周四杰传》改编,写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其中以歌曲代替一部份对白,最有名的是《点秋香》,由周璇、白云、白虹演唱,以尖酸刻薄的口气惹人笑、又讨人骂,表现出范烟桥诙谐的一面。

  一九四一年范烟桥又创作了电影剧本《无花果》,采用苏州评弹音乐做为影片主题歌,首次大胆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他还写过古装影片《钗头凤》的主题歌《笼中鸟》。又编写电影剧本《解语花》,由周璇主演,歌词仍由范烟桥所写,其中插曲《天长地久》最为人所熟知,歌词极长,一韵到底,分为众人唱(周璇的声音很突出)、与男(姚敏代男主角白云唱)女对唱及大合唱。一九四七年,所撰电影剧本《陌上花开》,经洪深、吴仞之修改,由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摄制,易名《长相思》,由周璇主演。片中有《燕燕于飞》、《黄叶舞秋风》、《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星心相印》、《凯旋歌》、《童歌》等歌曲,均为范烟桥作词,周璇演唱。学者洪芳怡在《天涯歌女——周璇与她的歌》一书中说:“这部电影中周璇的演技不算出色,影片受欢迎的关键在于为数众多的歌曲之质量。歌曲内容以《夜上海》点出卖艺歌女的矛盾,描述歌女外表的光鲜、对照内心的挣扎与辛酸,贴切地映照着影片中女主角的困境,期待着告别糜烂、朝向光明的未来;用字典雅,音乐部分有着豪华的质感。”

  范烟桥是擅于写歌词的,听说一九四八年夏天江南流行两首歌。市上卖的纸团扇一面印的是仕女风光,另一面是两首歌中的一首:不是《四季美人》就是范烟桥作词的《三轮车上的小姐》。歌词是:“三轮车上的小姐真美丽,眼睛大来眉毛细,张开了小嘴笑嘻嘻,浅浅的酒窝叫人迷。在他身旁坐个怪东西,年纪倒有七十几,胖胖的身体大肚皮,满嘴的胡子不整齐,一身都是血腥气。你为什么对他嗲声嗲气,她凭什么使你那样欢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真叫人看了是交关惹气。”风靡的程度,连小孩都能唱。

  张永久在《范烟桥的苦闷》文中这么说:“一九四九年是范烟桥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四月二十七日,解放军渡江南来,进入苏州城,范烟桥手摇一面小彩旗,挤在欢迎的队列中,面含微笑。但是他的内心却是疑惑的,最隐秘的深处甚至还有一丝惶恐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过惯了的那种旧式文人的闲适生活,将在新的社会里如何延续;大地上热火朝天的红色浪潮,能否容得下温家岸那个恬淡的书斋。经历了短暂的沉静,范烟桥还是加入了大合唱。一九五○年,他先后为评弹演员唐耿良写《太平天国》,又为《新民晚报》副刊写反映新人新事之短篇评弹与开篇。范烟桥不擅长那种‘欢乐颂’式的政治抒情,便利用弹词试图参与到写工农兵的行列,他把这些创作自嘲为‘旧瓶装新酒’。可是在新文学阵营的眼里,范烟桥的‘新酒’却是一瓶坏酒,品味不纯,连范烟桥自己也觉得不合时宜。而在另一方面,他的一些流落海外的旧时友人又面露疑惑:范烟桥如今握在手中的,可还是写《夜上海》、《花好月圆》、《拷红》的那支笔?此后他转向历史寻找诗意,创作的作品有《唐伯虎外传》、《李秀成演义》、《韩世忠与梁红玉》等。正像其友人回忆的那样:在新文坛上,他并没有那么活跃,也不大参加社会活动,大部分的时间悄悄用在整理旧稿上,很少为报刊写应景的‘豆腐干’,有时候碍于面子答应下来,也始终难得见他交稿,编辑催稿时,他总是谦恭地弯腰应答:‘实在抱歉,最近工作忙……’一脸的笑容可掬,难掩内心的苦涩。接下来,范烟桥的那只旧瓶,更是不敢轻易再装新酒了,直至走完他的一生。”

  “文革”期间,范烟桥与周瘦鹃、程小青被列为鸳鸯蝴蝶派的“三家村”而成为批判的对象,受尽折磨和凌辱。听说他为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把他一生视为心血的所有著作,包括从一九一五年起五十年没有间断的日记、手稿、信札、书籍在园中假山洞里付之一炬,火连续烧了三天!著作、藏书没了,范烟桥的魂也没了。哀莫大于心死,他从此沉默寡言,半年多后的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忧郁中因心肌梗塞病逝在苏州寓所,终年七十四岁。

  对于当时的丧礼,郑逸梅这么说:“烟桥交游甚广,一定素车白马,吊客盈门,岂知不然,除家属外,往吊者仅周瘦鹃一人,瘦鹃深叹涉世如蜀道之难!人情比秋云之薄,实则其时株连罗织,哪里有人敢来执绋,敢来奠觞。不久,瘦鹃被迫投井,除家属外,吊者并一人而无之。”真是令人不胜嘘歔! ■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