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英国作家开出“最恨书单”

  ◎ 罗 屿

  当今,我们不时可以听到一些人对一些受人尊敬的作家和作品的非议。自然,非议的人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有的是哗众取宠;有的是出于自己分析;有的……无独有偶,在英国,最近有好些作家也对一些名著产生了异议,提出了种种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充满了“歇斯底里和臆想”,狄更斯的书“怪里怪气,故作忧伤”——可以推想,这样的言论一出,会在英国文学圈引起怎样的震动。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请多位英国著名作家列出一个“最恨书单”,结果这份书单里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伦斯等过往大师的作品。另外,多丽丝·莱辛、萨尔曼·拉什迪、伊恩·麦史尤恩等一众当代名家,也出现在名单内。

  作家们开列“书单”本是寻常事,但长久以来尽是些“最爱”和“最好”。因此,“最恨书单”一出,让爱书人瞠目。这些英国作家,不仅把最恨的名著逐一数落,还刻薄地总结一句:“看起来着实让人心烦,有时真恨不得点把火,把它们统统烧掉。”

  《星期日泰晤士报》小说版主编彼得·坎普一马当先,上来就找到了自己的头号敌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总是将我击溃”。陀氏的歇斯底里、臆想和狂热搞得他根本无法把《白痴》读完,“几乎要弄死我,就像害了一场病。”

  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也把矛头指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有次度假时带了《罪与罚》,结果一怒之下把它丢进了游泳池。“每一页都好像算计着,要把你弄得万念俱灰……我确信,要是周末想去西伯利亚自杀的话,它倒是挺合适。”

  评论家和小说家克里斯托弗·哈特则选了DH·劳伦斯的《圣马尔》,不过他认为:“确切地说,是劳伦斯的所有作品。”因为他缺乏幽默感,实在无趣。作家DJ·泰勒也将白眼给了性爱小说大师劳伦斯,说他小时候偷看爷爷珍藏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其中的性描写逗得我咯咯直笑,未免太做作了。”

  二○○七年有六部作品入选英国《卫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书”榜单的狄更斯,这次也被拉进了“黑名单”。剧作家马克·拉文希尔说,与列夫·托尔斯泰相比,狄更斯“就像在市场里耍把式的江湖艺人,一副怪里怪气、故作忧伤的样子。”除了《匹克威克外传》,其他的他都看不进去。

  至于弗吉尼亚·伍尔芙,这个“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里的核心人物,英国评论界向来说她是“最擅长揭示人物内心意识”的作家。前些年,影评人大卫·邓比就在《华丽的冒险》一书中写道:“伍尔芙的世界并非外在、具体的,而是内在、反省的。”

  大卫以小说《海浪》为例:正文全部由人物内心独白组成,但每章的正文之前都有一篇描述自然景色的抒情散文。“这种结构与布局在西方小说史中绝无仅有,混而不浊、乱中有序。”而正是这本《海浪》,如今却被小说家斯蒂芬·阿米顿列进了“最恨书单”,原因是“朦胧晦涩,难以卒读。”而伍尔芙的另一本代表作《奥兰多》,则被著名评论家约翰·卡利挑中。

  除了过往大师的作品,很多当代名家的小说,这一次也成了批评对象。二○○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获奖时得到的评价是:“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的《金色笔记》提供了女性生活的一个胚胎,几乎是一个临床案例。”

  英国人向来对诺贝尔文学奖兴趣不大,当年奈保尔和品特得奖时,电视新闻几乎是一闪而过,但去年莱辛得奖,英国媒体的反响却超乎寻常的热烈,盛赞她是“当今英国在世最伟大的作家”、“人类关系的考古学家”。可这次,老祖母也未能幸免。《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主编苏珊娜·赫伯特认为,莱辛的《金色笔记》实在过长,而且写得太自闭了。

  伊恩·麦克尤恩,这个英国文坛当红作家,这一次凭借着小说《赎罪》登上了“最恨”榜。文化编辑海伦·霍金斯认为,《赎罪》的开放性结构让她很难受,因为作者让她“弱弱的脑袋”自己来决定故事的结局,而伊恩他老人家却放弃了作为小说家的关键职责,辜负了读者对他的信任。

  有趣的是,据英国《卫报》统计,《赎罪》自去年秋天开始雄霸英国图书排行榜冠军,一直到今年初春都没有挪一下P股。在英国地铁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捧着麦克尤恩小说的读者,几乎人手一册,有人戏称他的书就像地铁通票。

  头牌畅销推理小说家伊恩·兰金挑出的“最恨书”是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古夜》,“上大学时因为主修美国文学,便硬着头皮看到六百页,最终被书里的法老和变态性事弄得作呕。”伊恩在他的评选理由上写道:“《古夜》给我上了一课,那便是:读不进经典也没什么可丢人。”

  除此之外,伊恩还把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拉进榜单,“我好几次读它,都没挺过前十页。”二○○七年六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授予拉什迪爵士勋章。这个在二十多年前就因亵渎伊斯兰教,而被伊朗宗教界“追杀”的印度裔作家,因为英国人给的荣耀太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搞得他只好躲起来避风头。时隔一年,却遭英国人批评,真是世事无常,让人感慨。

  研究一下“最恨书单”会发现,很多上榜作家及作品并非头一次遭人指责。比如DH·劳伦斯,向来是英国文学界忽褒忽贬的对象。文艺评论家福克斯在代表作《小说与人民》中赞誉劳伦斯为“对英国农村和英国土地之美怀有眷恋之情的最后一个作家。”爱·摩·福斯特也曾说,劳伦斯的作品“激荡着悠扬的歌声,洋溢着诗歌的气息。”

  可是,到了英国现代派诗歌巨擘兼评论家T·S艾略特这里,劳伦斯的作品则完全不值得一提。“他是一个着了魔的人,一个天真无邪的抱着救世福音的着了魔的人,他的作品充其量不过是那些漂泊无主的彷徨者的向导。”

  喜欢批评人的,当然不只是英国人。被茨威格、尼采、鲁迅称为“人类思想领袖”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几乎每部作品都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作家德·伏居耶子爵点评过。

  比如,《群魔》是“含混不清,结构混乱,常常十分可笑,充满了世纪末日的理论”;而《作家日记》是“晦涩的赞歌,既不是分析,也不是论战”。之后,这个法国人还归纳说,陀大师总是“使劲扑打着翅膀,但始终在天上的雾阵中转圈”。 ■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