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中医的信仰

  ◎ 梁 捷

  我前几年就听说了刘力红医生的大名,还有他的《思考中医》,网上也有流传他的讲座录音。可书店里总是断货,图书馆里这本书的状态终年“借出”,所以等我买到这本书时,那已经是第三版第二次印刷了。

  在中医日趋萎靡的今天,刘力红的《思考中医》逆势而行,洛阳纸贵,背后必然有他的道理。我想,这个道理也许就是他的“中医原教旨主义”吧。从研习经典到辨证施治,从病理阐释到开方用药,刘力红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没有受到西医的半点污染。

  要知道,西方的医学和科学在近代取得巨大的成功,势不可挡,几乎消灭了国内中医存在的基础。目前网络上正在展开新一轮中医存废的争论,背后折射出的危机大大超过上世纪二十年代那场中医存废争论。毕竟在那个时代里,与中医相关的文字、经书、数术、食物药物的性质等知识都还广为人知。现在这些基础都没有了,传统断绝了,刘力红激进的原教旨中医理念却因此显现出一种陌生感,神秘感,给很多重症病人以信心。

  事实上,刘力红所秉持的理念还是中医中极古老的一端,以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更早的《黄帝内经》为最高经典。这种对原始经典极端信任乃至崇拜的态度在宋元以后已经逐渐开始消解变化。所谓的“金元四大家”对《伤寒论》之类的古籍下过极深的功夫,但是他们为了应用,逐渐抛弃了繁琐的“辨证施治”、“对症下药”,研制出很多成药,归纳出多类简便易判的病症,与西医类同的分科也产生了。中医从“辨证”走向“看病”,中药从“经方”走向“秘方”,这个过程大大推广了中医在民间的应用,却也使得中医逐渐丧失根本性的哲学理念。

  失去形而上学基础的应用型中医,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后就节节败退。按照杨念群的说法,鼎革以后,西医依仗它在对付大规模传染病方面的巨大优势,彻底打败了中医。现在的医院体制都是按照西医的科学理念设置。所谓“中西医结合”,背后的诊疗逻辑也全是西医的,只是把中药当作一种“有危险又有好处”的治疗手段,用西医严密监控起来使用。

  可是西医毕竟很难完全挤出中医。在大城市以外,在医疗保障体制以外,中医以其便宜的特性和显著的疗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刘力红一再强调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中医效果不好,而是我们没有完全按照中医的理念和办法去实践。还没看病之前,我们科学主义的头脑已经对中医产生层层怀疑,只要它能实现“头痛医头”的效果,就上上大吉了。现在连绝大多数中医医生自己都不信,那又怎么可能治好病人?

  刘力红把中医与传统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寻找建立在阴阳五行上的普世规律。我们严格地从知识细节拷问,可以找出书中很多牵强附会的地方。但是刘力红对中医和传统文化的虔诚态度,着实令人感动。我们从刘力红身上可以领会到,中医绝不止是一种工具或者技术,也一定是一种虔敬的精神信仰。■

  胡适谈齐白石

  1959年3月5日

  去年十二月六日借给齐良怜的《齐白石年谱》,她已看了寄还。附了一封信,说谱中没有记载她的出生,补了一条。

  先生指着齐良怜的信对颂平说:“齐良怜自己补的一条完全照我的格式,我已把它补入年谱了。她是在齐白石六十五岁时生的。齐白石要我编年谱时已是八十岁,他只把一捆一捆的材料交给我,大概是年老了,没有想到良怜的出生,决非有意的;居然她能完全照我的格式拟好一条!”先生说到这里,放低声音笑着说:“这位齐老先生七十八岁还生儿子;良怜之后,还有好几个子女呢!”

  (选自《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 编著 新星出版社)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