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燕卜荪在中国

  ◎萧文泉

  只在抗战时存在了短短几年的西南联大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近年来我们经常读到对这所独一无二的大学的追忆,一大批声名卓著的学术大师在那里设坛授徒,培养出群星灿烂的一代英才。抚今追昔,令人无限神往。在这些执联大教鞭的人中间,有一位英国学者,名叫燕卜荪。

  燕卜荪何许人也?如果要说学术声望,西南联大的所有教授中要数他最负国际声望。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鲁姆认为燕卜荪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个批评家之一,英国文学理论家科尔莫德称他为天才的批评家,还有不少人把燕卜荪看作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朦胧的七种类型》风行世界学术界几十年,至今还是大学文学理论课上的必读书。这样一位学界重镇在战乱中的中国度过了他的学术生涯中的许多年,确是不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来华讲学的西方学术名人并不少,不要说他们中很少有像燕卜荪这样水准的人,也从没有这么长期地在中国校园里教书的。

  燕卜荪来中国之前就已经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了,他的《朦胧的七种类型》当时已是英国文学界里人人都在研读人人都在谈论的热门著作了。凭着他的学术声望和交游,在英美哪个大学里找个教席应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他接受了北大的聘任,决定来华教英国文学。就在他出发之前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显然就要堕入战火了。但这没有动摇他来华的决心,他在日记中写道:“唯一害怕的是被阻止(去中国)。”

  当燕卜荪穿过西伯利亚来到北平时,北大已经无法在自己的校园里生存了。大学是日本侵略者炮火瞄准的重点目标,他们要彻底摧毁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燕卜荪只有随着已经在中国的他的老师瑞恰慈开始了向南方撤退的漫长旅程,辗转来到了临时大学文学院的驻地衡山下的小村南岳。

  北方几所大学的师生们在南岳的教学生活现在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这么多的大学课程要讲授,可是没有书,既没有教科书也没有参考书,只有蕴藏在老师头脑里的知识。燕卜荪这时显示了他不凡的文学素养,凭着非凡的记忆力和对文学典籍的烂熟,他的那台打字机成了外文系的“教材科”,纯靠着背诵他打出了一摞摞的英语文学经典作品,足够外文系的学生用来做一个学期的阅读教材。联大的师生们对燕卜荪的这个活图书馆的能力都惊叹不已,时过几十年在他们的回忆中还对此津津乐道。

  从山村南岳到陋城昆明,西南联大所到之处是当时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师生们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还要再加上日本飞机的空袭和土匪的威胁。燕卜荪曾把他在中国的这两年概括为“原始生活,跳蚤和炸弹”。他本来出身豪门,从小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父亲是约克郡的一位殷实士绅,家族的世系至少可以上溯到英国内战时期。来到样样匮乏的中国内地,燕卜荪却毫无怨言,平静而平淡地和他的中国同事一起过着连起码的卫生条件都无法保证的生活。刚到昆明时联大的宿舍不够分配,燕卜荪就和十多个人同住一间,他晚上睡在一块黑板上。联大迁到云南蒙自时,燕卜荪常常到乡村散步,有一次他的腿抽筋了,正在路边休息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三个手持匕首的人围住了他,燕卜荪后来描写说,他们以很科学的效率按住他,迅速地把他身上带的一切东西捋走,包括他的眼镜。幸好他们马上又把眼镜还给他了,不然的话他还得在别人的陪同下到河内去再配一副。不知那几个蟊贼是不是明白他们的俘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学者?但实际上这些强人可能也不过是些当地衣食无靠的贫民,这样的抢劫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燕卜荪那样忍受困苦和凶险,他的老师瑞恰慈比他早来中国,并且负责由洛克菲勒基金资助的在中国推广基本英语的项目。但是抗日战火一起,他和他的夫人就离开中国去了美国。燕卜荪对此颇不以为然,他要坚守他在西南联大的教责。

  燕卜荪的朋友,家人和他的传记作者都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燕卜荪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留在西南联大达两年之久,连他自己也扪心自问过。他自己觉得,除了要支持中国抵抗中英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这个历史责任感以外,是西南联大师生出色的学术素养使得他舍不得离开这所茅屋里的大学。

  西南联大避难在中国大西南的穷乡僻壤里,其物质条件还不如今天的一个县城中学,但是在学术上西南联大却是与欧美大学息息相通。

  在西南联大时燕卜荪在生活上几乎什么都缺,但是在学术思想和知识交往上却很充实。在南岳时他和金岳霖同住一屋,两人闲来就谈谈各自知道的关于维特根斯坦的逸闻,燕卜荪的文学理论很受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影响。同事中还有洪谦,维也纳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成员。燕卜荪说他的这些中国同事平时讨论都夹用着三四种语言,只有看见他来参加了才多讲一点英语。而且,不管这些教授们各自的专业是什么,他们个个都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史,这是所有中国学者的基本功。而他所教的西南联大学生的质量也令燕卜荪满意,他认为联大的一个好学生就相当于欧洲大学里最好的学生。

  没有什么主管部门来统计联大教授们的学术成果,但是教授们从事学术的热忱和努力一点也不低。临时大学文学院来到南岳小村时所有的公私藏书都没有跟上,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研究条件,但是就在这个小山村里金岳霖写出了他的《论道》,冯友兰写出了他的《新理学》,汤用彤写出了他的《中国佛教史》。而燕卜荪自己也写出了他的那部哲理小说《王家牲畜》的大部分。多年以后燕卜荪回忆说,是那些和他在教师食堂里同桌吃饭的人的素质让他继续留在联大的。

  在大战时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战的外国人士有很多,其中不少成为这几十年来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了。虽然燕卜荪没有上前线,他和西南联大师生同患难共奋斗,对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起过很重大的作用,并且是西南联大唯一的外籍教师,按理说他也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感谢,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点漠视这位卓越的文学批评大家在中国的战时服务。究其原因,恐怕与燕卜荪的交往有关。燕卜荪在西南联大时密切来往的都是些自由派的学者,他为中国的未来而寄希望的也是倾向于英美式自由主义道路的人士。在燕卜荪联大时期的日记和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既反感于国民党为控制大学而试图往学校里大量塞进三青团团员的做法,也不同情于左翼学生的激进行为。燕卜荪的这种立场既与他受的教育有关,也是来自于他的性格。

  燕卜荪生来欣赏平和理性的态度,他的胸怀气质使他本能地不喜欢夸张偏激的表现,总是试图站在平衡公允的立场上看问题。西南联大的学生大多来自沿海地区,思想行为开放而西化,他们看不起本地的土著居民,自以为负有以先进文化来开化教育这些落后闭塞乡民的责任。但是来自剑桥的燕卜荪却站在乡民的一边,从不认为山民们有什么可感到羞耻的地方。在蒙自的时候,学校接到土匪的威胁,说如果临时大学再到城里租房子的话,他们将每周杀死两个学生。别人都把这当作是个治安问题,但是燕卜荪则以为这是当地居民为了防止房租的飞涨而采取的一个相当合情合理的措施。他对于学生的态度也一样,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大发奇论,说《奥塞罗》中的苔丝塔蒙娜的死是她自己造成的云云,还有学生在论文中认为民谣都是些简陋粗俗的东西。燕卜荪没有将这样议论斥之为无知谬论,而是把它们当作来自另一种文化里的观点。就是对自己,燕卜荪也不喜夸饰。西南联大的师生都惊讶于他能凭记忆打出整本文学教材的本领,但是燕卜荪自己却觉得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他说传统的中国学者都能整篇整篇的背诵古代经典,和他能做到的一样。他还不忘指出,西南联大的许多人都传说,他凭记忆把整部《奥塞罗》打了出来,这是不确的。在教到莎士比亚时,正好有人借给他了一本《莎士比亚全集》。中国政治的后来发展注定了他所持的思想立场是不可能得到官方媒体的认同的,当然他对中国的贡献也不会得到大力的宣扬,这样,即使是在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中谈到燕卜荪也很少,只有最近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但是,燕卜荪对中国学术后来的发展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他在西南联大培养出的学生中包括了像杨周翰,李赋宁,王佐良,许国璋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在以后几十年内主导了中国外国语言文学界的人物。桃李绵绵,薪火相传,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那些国内外语院系的新进学生所学的英国文学课程里恐怕还会是有燕卜荪留下的痕迹。

  (本文根据《威廉·燕卜荪传》第一卷的素材撰写,J·韩芬敦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