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静静的顿河》著作权问题水落石出

  ◎维 谦

  今年十一月十五日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正好在八十年前的十一月十五日动笔写作他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俄罗斯科学院选定这个日子举行《静静的顿河》影印手稿真迹本首发式。此乃俄罗斯文学界的一大盛事,对于解答《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意义重大。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一九○五年出生于顿河边上的一个名叫维奥申斯克的哥萨克村落。一九一四年随父母一起来到莫斯科,进入哈莫夫尼基的一所中学学习。全家人居住在普柳西哈的多尔基胡同一个教师之家。后来内战爆发,学业中断,战后肖洛霍夫曾梦想进入莫斯科大学工人预科学习,却因没有共青团介绍信被拒之门外。从此粗活脏活什么都干,并且上了一个名为“青年近卫军”的培训班。一九二五年表现突出,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二十六篇短篇小说。一九二六年,作品集《顿河故事》出版。

  一九二七年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日,在莫斯科民族饭店举行的招待会上,德高望重、因小说《铁流》蜚声文坛的绥拉菲莫维奇慧眼识珠,语出惊人,他向在座的外国宾客介绍说:“我的朋友们,这是一部新的小说!请记住:书名叫《静静的顿河》,他叫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大家所看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伟大作家,至今鲜为人知。不过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不久,他就会享誉全俄,不出两三年,就会享誉全球!”在绥拉菲莫维奇的鼎力相助下,肖洛霍夫的手稿在《十月》杂志上连载,未经删节和歪曲。

  一九二八年,莫斯科工人出版社出版了《静静的顿河》。小说大受欢迎,一再加印,并在苏联和国外翻译出版。绥拉菲莫维奇的预言很快应验。

  《静静的顿河》共分四部,至一九四○年方最后出齐。它向人们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顿河哥萨克的历史情况和生活方式,一九一六年十月至一九一八年春天哥萨克地区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包括二月革命、科尔尼洛夫叛乱、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一九一八年春至一九一九年五月哥萨克地区社会状况,以及一九一九年春至一九二二年这一段历史。由主要人物葛里高利贯穿全书。所有复杂而曲折的故事,都是以他的登场开始,又以他的悲剧下场告终。一九一九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开展了清算哥萨克的肃反运动。哥萨克的“政治历史问题”受到追究,甚至一大批已经站到红色政权一边、战功卓著的人也未能幸免。哥萨克作出的反应是暴动和造反。肖洛霍夫以第三部全部篇幅,对此进行了揭露和控诉。“在腐化与动荡的岁月里,亲兄弟不要践踏亲兄弟”,书中刻在神龛上的这句话,也许可以视为作品的主题。

  这部史诗巨著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认为作者可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大师并驾齐驱,甚至被誉为“大文豪托尔斯泰再世”。肖洛霍夫于一九四一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又于一九六五年捧得诺贝尔奖金,是唯一同获这两个奖项的人。然而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后来的生活道路也并不平坦。他曾一度在罗斯托夫面临被捕和处决的威胁,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只身来到莫斯科晋见斯大林,替自己和已身陷囹圄的朋友们辩护。在斯大林的亲自干预下,方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许多人也因此获救。一九四九年,《斯大林全集》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斯大林致联合国的一封信,信中说: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一书中犯了不应犯的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不好的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从此遭到封杀,不予出版。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三年。肖洛霍夫一大家人生计无着,因为战争期间家中的积蓄已全部花光,分文不剩,仅靠写文章挣点稿费,哪够养家活口。肖洛霍夫又是求见斯大林,又是写信请求接见和讲明他到底错在何处。斯大林却不知为何始终不肯接见。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从《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发表之日起,关于此书真正作者究竟是谁的疑问和诘难就始终困扰着这位文学巨匠,直至他离开人世。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只上过四年中学,怎么可能写出这样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甚至那个负责此书编辑出版的女责任编辑也心存疑惑:作者如此年轻,怎么可能深入洞察女人、形形色色女人的心理?据说她专程到顿河边上同肖洛霍夫一起呆了一段时间,也还是无法解开这个谜。于是就有人说这本书不是出自肖洛霍夫本人的手笔,更有人指名道姓,说那是作家克留科夫的作品。克留科夫系白军军官,已被击毙。他曾在一封信中提及自己想写一部反映哥萨克的作品。一九二九年,在列宁妹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的倡议下,成立了以绥拉菲莫维奇为首的专门委员会,其任务是认定《静静的顿河》一书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肖洛霍夫把第一、二部手稿从家乡维奥申斯克背来,交给专门委员会。委员会对手稿进行审查,又查证了旁证材料,最后认定《静静的顿河》确系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笔,该书的著作权属于肖洛霍夫。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下去了。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肖洛霍夫再次遭到猛烈抨击,被指为欺世盗名之徒,另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名鼎鼎的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国外公开发表文章,称《静静的顿河》不是肖洛霍夫所写。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肖氏本人、他的后代还是文学界,都无法向世人提供可以替他辩护的主要论据——小说手稿。他的手稿究竟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原来,一九二九年顿河地区局势复杂,在当地的红军情报局和契卡(肃反机关)眼里,肖洛霍夫是个政治上的可疑分子。肖洛霍夫认为,手稿一旦被没收或者销毁,将后悔莫及。便把手稿留在莫斯科、放在好友瓦西里·库达舍夫家里,才是万全之策。库达舍夫是个农村题材作家,于一九四一年八月奔赴莫斯科保卫战前线。战争初期,库达舍夫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道:“要是肖洛霍夫到了莫斯科,马上让他通过政治部叫我回来住上几天。必须把《静静的顿河》手稿还给他。要是肖洛霍夫没有到莫斯科来,就去信让他火速到维奥申斯克市找我。”谁知阴差阳错,肖洛霍夫也上了前线,两人始终未能见面。后来库达舍夫不幸被俘,客死他乡。

  一九八四年,肖洛霍夫与世长辞。他的女儿玛丽亚和儿子米哈伊尔苦苦思索:从何入手寻找遗失的《静静的顿河》手稿。姐弟俩一致认为手稿不可能完全消失。总会有一部分手稿在什么地方。一九八五年,玛丽亚、米哈伊尔和肖洛霍夫文集一书编辑尤里·卢金来到库达舍夫遗孀马季尔达·叶梅利扬诺夫娜家中,请她回忆一下战争时期,在亡夫的书籍和手稿中找找,也许可以从中发现一点线索,比方说库达舍夫的信件或者肖洛霍夫的信件什么的。马季尔达却说一部分手稿已在乔迁新居中丢失,且无从查找。她一封信也没有拿出来。肖洛霍夫一家与库达舍夫一家像亲戚般地相处融洽,肖洛霍夫的子女都管马季尔达叫婶子。他们绝未料到马季尔达会在背地里搞秘密勾当:原来她早在一九八四年肖洛霍夫在世时,即曾委托中间人帮助兜售《静静的顿河》手稿。就是当初肖洛霍夫放在好友库达舍夫家里的那批手稿。实际上马季尔达无权处置这批手稿。一九九五年马季尔达病故后,中间人找到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接洽,开出了五十万美元的高价,并且拒绝透露手稿拥有人的姓名和身份。世界文学研究所当然无法同意。

  直到马季尔达和她的女儿纳塔利娅分别于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七年病故之后,世界文学研究所才费尽周折,找到了她们的财产继承人。继承人不肯和中间人打交道,同意将手稿售予世界文学研究所,索价五万美元。普京总统亲自下令拨出专款,成全了这桩好事。继承人能得到这笔巨款,还多亏手稿的真正拥有者——肖洛霍夫的继承人放弃了财产要求。他们都并不富裕,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抢救可能流失的肖洛霍夫手稿。

  肖洛霍夫手稿的失而复得和正式出版,确切无疑地向世人宣布:长达近八十年的关于《静静的顿河》著作权问题已真相大白,所谓该书系剽窃之作的说法也不攻自破。正如俄罗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首发式上所说:“如今对肖洛霍夫议论甚多,关于谁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争论也不少。不过当我们捧着手稿,再要去怀疑这部巨著出自谁的手笔,怕是难以启齿了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