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
春秋末战国时编定撰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则一般划到清代末年。这和史的分期有点不同。
我国历史现在一般从有史以来到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前算作古代史。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一八四○年以后的历史就划入近代史。但社会性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学术文化马上统统起根本性的变化。从一八四○年到辛亥革命清朝统治结束的七十年间,新撰写的书籍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或形式都和前此的古籍没有多少不同。因此,把清代末年作为古籍的下限要比一八四○年作为下限来得合适。当然,这个下限仍旧是粗线条的。即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内容或形式上沿袭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炉灶,如对古籍所作的旧式校注或旧体诗文集之类,一般仍可划入古籍范围。采用新体裁对古籍所作的研究或注释,才不叫古籍,而算作对古籍的整理研究。
我国的古籍在数量上自以用汉文撰写的为最多。此外,还有用满、蒙、藏、彝等兄弟民族文字撰写的,当然也是我国的古籍。只是因为整理这些用兄弟民族文字撰写的古籍需要另一套专门学问,在方法上也和整理汉文的不尽相同,因此通常所谓整理古籍只限于汉文古籍。(摘自《古籍整理概论》)
企业管理界掀起“蓝色风暴”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企业管理界掀起了一阵“蓝色风暴”。“蓝海战略”成为企业家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词汇。
据说,“蓝海战略”的提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但直到二〇〇五年二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出版了《蓝海战略》一书后,这个概念才真正为世人皆知。
《蓝海战略》是[韩国]W·钱·金、[美国]勒妮·莫博涅两位教授历时十五年,对跨度长达一百多年,涉及三十多个产业一百五十个战略行动精心研究的力作,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的前沿性、颠覆性的新思想,并正在被世界许多著名企业所实践。该书二〇〇五年二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九种文字,打破了哈佛商学院出售国际版权的纪录。先后荣获“《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全球畅销书”的称号。我国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出版发行后,很快便在我国的书店登上经济类图书的畅销书榜。仅上海一家书店在两个月内就卖出一千二百多册。
“蓝海”因“红海”而生。一个代表着在同一市场上不计成本地相互竞争,直到头破血流,血染成“红海”;一个代表着创造并捕捉新的市场,超越竞争,如游弋在一个风平浪静的“蓝海”中。“蓝海”为什么如此受宠?答案似乎并不复杂。“红海”,是价格战,眼睛盯着对手,你一招,我一记,逞强斗狠。“红海”是企业的“苦海”和“地狱”。“蓝海”,是价值战,眼睛盯着客户,把精力聚焦在如何发现潜在需求、开发未知市场、创造全新的客户价值上。据《蓝海战略》作者W·钱·金教授研究发现,企业在“蓝海”业务上投入百分之十四,最后对于利润的影响却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一!“蓝海”是企业的“岸”和“天堂”。“蓝海战略”,首先是一种超竞争战略。传统的竞争战略,是竞争者在同一跑道上赛跑,谁跑第一,谁是冠军。《蓝海战略》所引起的热烈反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当今的商业实现和竞争态势下,全球的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战略手段以实现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
“蓝海战略”已成为目前国内财经管理界的热点话题。许多报刊发表文章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商学院》杂志连续进行了相关报道;《经理人》杂志刊登了《对话:开创中国企业的蓝海战略》、《王安伦:实践蓝海战略》等文章;《中国证券报》刊登了《竞争要塞:利润掠夺者的蓝海战略》等文章,《中国经营报》、中国人才资本网等单位举办了题为“蓝海战略与企业价值创新”的高层论坛……可以预见,企业管理界对“蓝海战略”这个话题的兴趣,还方兴未艾。
以下摘录此书的一个片断,以飨读者。
什么是蓝海
盖伊·拉利伯提(Guy Laliberte),曾经拉过手风琴,踩过高跷,表演过吞火,如今却成了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的首席执行官,经营着加拿大最大的文化输出品之一。一九八四年,一群街头表演者创办了太阳马戏团,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经有九十多个城市的近四千万人观赏过其作品。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太阳马戏团的收入水平就达到了全球马戏大王——玲玲马戏团(Ringling Bros。and Barnum&Bailey)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才取得的高度。
更不寻常的是,如此快速的增长并不是在一个新兴产业中取得的,而是发生在一个日渐衰落的产业中。以传统战略分析的观点来看,这样一个产业,其增长的潜力实在有限。大牌马戏表演明星有强大的“供方砍价能力”(supplier power)。同样,“买方砍价能力”(buyer power)也很强。其他娱乐形式,如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现场表演、体育比赛、家庭娱乐等都日益为马戏业的竞争力蒙上一层阴影。孩子们吵嚷着要打Playstations游戏机,却对马戏团的巡回演出不那么感兴趣。凡此种种,部分地造成了马戏业观众的日益减少,也使其收入和利润日益下滑。同时,动物保护组织对马戏团役使动物的反对情绪又日渐高涨。在马戏业中,玲玲马戏团确立了产业标准,其他竞争对手都如法炮制,只不过规模较小而已。因此,从基于竞争的战略角度来看,马戏业是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产业。
太阳马戏团的成功之所以令人信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靠的不是在日益萎缩的马戏市场中夺取顾客。传统马戏市场的主要顾客是儿童。太阳马戏团并未与玲玲马戏团就市场份额竞争,而是开拓了崭新的市场空间,从此如入无人之境,彻底甩脱了竞争。它所吸引的是一群崭新的顾客:成年人、商界人士,他们愿意花费高于传统马戏表演门票几倍的价钱来享受这项前所未见的娱乐。值得一提的是,太阳马戏团最初的作品之一,就叫做“我们再创了马戏”。
太阳马戏团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认识到,要想在未来取胜,就必须停止与其他竞争对手间的竞争。打败竞争者的惟一办法,就是停止那种试图击败竞争者的做法。
要了解太阳马戏团所取得的成就,就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市场天地吧。它由两种海洋所组成: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简称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红海中,每个产业的界限已被划定并为人们所接受,竞争规则也已为人们所知。在这里,企业试图击败对手,以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利润和增长的前途也就越来越黯淡。产品成了货品(commodities),残酷的竞争也让红海变得越发鲜血淋漓。
与之相对,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完全是在已有产业边界以外创建的,但大多数蓝海则是通过在红海内部扩展已有产业边界而开拓出来的,就像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在蓝海中,竞争无从谈起,因为游戏的规则还未制定。
当然,能打败对手,在红海中遨游,这点永远很重要。红海永远有其作用,它是商业生活中的一个事实存在。但是,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供给都超过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在日益萎缩的市场中为份额而战,虽说是必要的,却不足以维持企业的上乘表现。企业需要超越竞争这一境界。它们必须开创蓝海,以抓住新的利润和增长的契机。
不幸的是,人们对蓝海的探求少之又少。过去二十五年里,绝大多数战略研究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基于竞争的红海战略上。结果是,人们对如何在红海中竞争的技巧有了较好的理解。无论是在分析已有产业的基础经济结构方面,还是在选择低成本(low cost)、差异化(differentiation)或目标集聚(focus)的战略定位方面,抑或是在比照和赶超对手方面,都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些讨论涉及蓝海,但却鲜有关于如何开创蓝海的实用指南。如果我们没有一套开创蓝海的分析框架和有效地处理风险的原则,开创蓝海就不过是异想天开,风险太大,无法让企业管理者作为一项战略来追求。
尽管蓝海是个新名词,它却不是一个新事物。无论过去或现在,它都是商业活动的一个特征。回首百年,并问问你自己,今天的产业有多少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所知?答案是,很多今天的基础产业,如汽车、音乐录制、航空、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管理咨询等产业,那时都还是闻所未闻或刚刚兴起的事物。现在,我们仅把时钟往回拨三十年,这样一来,大量的收入数十亿的产业便跃入眼帘,比如共同基金、移动电话、燃气电站、生物技术、折扣零售、包裹速递、迷你厢车、滑雪板、咖啡吧、家庭录像,等等。仅仅在三十年前,上述这些产业还无一存在。
现在,我们再把时钟拨快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再问问自己,那时又会出现多少今天还属未知的产业?如果历史可以作为预测未来的参照,那么答案是,这样的产业将有很多很多。
事实上,产业从来就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在不断地演化。运营在改善,市场在扩大,企业来了又去。历史表明,我们大大低估了创建新产业及再创已有产业的可行空间。实际上,由美国统计局刊印、实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SIC system,即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已经于一九九七年为“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即North America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所代替。新的体系把旧体系所规定的十个产业部门扩展到二十个,以反映产业疆城拓展的事实。比如,旧体系中的服务业这一产业部门,在新体系中已经被扩展成七个商业部门,包括了信息、医药卫生、社会救助,等等。鉴于这些体系本来是为了标准化和延续性而设计的,内容上出现这样的变化就足以显示蓝海的拓展是如何重要了。
然而,现有的战略思维将重点全部集中在基于竞争的红海战略上。原因之一是企业战略受军事战略的影响颇深。其实,战略用语本来就与军事密不可分。比如“总部”里的首席执行“官”,(公司)“前线”的“队伍”。这种描述下的战略就意味着与对手对抗,争夺有限和不变的一片土地。而与打仗不同的是,产业发展史显示,市场天地从来不是静止不变的,相反,不断有蓝海被开创出来。因此,聚焦于红海,就是接受了战争的限制性因素,即有限的土地和打败敌人以求取胜的需要,同时否认了商业世界的独特优势,即开创无人争抢的新市场空间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十大矛盾 两大宿命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时期。中国经济存在十个矛盾;难逃两个宿命:第一个宿命是,人民币必然走向升值;第二个宿命是,人民币走向升值以后资产必然要走向泡沫。
我认为,现在调控中国宏观经济,要着眼于长期的中国的问题,关心中国的长期稳定。
中国经济有十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就是高增长、低通胀。
第二,低价格、高投资。价格低不利于投资,投资在高速增长,但大家怎么就不顾回报地去投资呢?
第三,低消费者价格,但各种各样的资产价格在膨胀。资产价格井喷的力量刚刚表现出来。钱多了要寻找出路啊,这方面的价格上涨了,另一方面的价格肯定上不去。
第四,产能过剩与高投资。国家发改委谈得最多的就是产能过剩,但中国的投资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
第五,高贷款、存贷比下降。贷款与存款的比例是在下降的。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抱怨银行贷款增长过快了,可是银行的存款比还在下降。
第六,成本在上升、国际压力在上升,但出口仍然继续高增。为什么中国的出口仍这么强?
第七,高出口、低进口。今年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比去年大,去年是一千零二十一亿美元,今年可能会超过一千三百亿美元。
第八,如果把消费社会零售总额作为消费的一个代表,它的增长快于城市可支配收入。这本来应该是减少储蓄的,可现在储蓄的增长还要快。这说明收入增长肯定是低估的。
第九,政府认为房价上升太高,但居民支付能力却在上升:抵押贷款占房屋销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现在大约才百分之四十。
第十,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但是中国政府在短期内难有作为。
把矛盾摆出来之后,我想谈三点。
第一点,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低估的,全国经济普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证明了。中国是处在第二阶段的工业化,高增长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阶段,不能够说经济增长速度快了,就一定是过热,得不出这个结论。
第二点,中国经济究竟有没有问题呢?显然是有问题的。现在明显的是钱太多。银行存贷比大幅地下降,表明银行有大量的钱可以出去。
总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第三点,政府想去解决什么问题呢?现在闹不清楚了,是解决现在钱太多的问题,还是人民币不能升值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现在采取的办法主要是三条,第一条,提高利率。我不反对提高利率,但提高有没有用呢?提高利率之后,现在银行肯定很高兴,利差扩大,肯定会促使他们去贷款。企业方面,企业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企业就是特别好的企业,第二类企业就是特别差的企业。特别好的企业和特别差的企业肯定不在乎二十七个基点、五十个基点,还是一百个基点。
大量的要依赖银行贷款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恰恰又是现在就业吸收能力下降的,而今年肯定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就业高峰期,矛盾很大。
第二条,叫做窗口指导;第三条,禁止地方政府向贷款提供担保,其他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
第三条基本办法是什么?都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把板子打在需求上。需求是不是能够降下来?我觉得这很难,回过头来也没有解决问题。
银行有这么多钱,银行现在又是上市,它有三个压力。第一它有钱;第二它有压力,它上市了,它的利益机制已经变了,现是市场的压力大于它听政府的了;第三资本一定会找出路。
现在需要做的是,把供的能力解决掉。
中国贷币增长的主要渠道,就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后能不能做百分之百的对冲?人民银行如果不做,可不可以通过调整资本金的办法来调整?
(摘自《经济观察报》作者 陈兴动)
美元贬值的背后是掠夺中国财富
在过去几年里,一方面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而贬值的美元并没有因此影响美国物价水平。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稳定的汇率上。有廉价的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出口美国,支撑着美国物价,支持着美元汇率。才使得美国经济出现低通胀高增长的局面。如果失去了中国低汇率的支撑,可以想象,美国的汇率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贬值。实际上近来人民币的升值和美元贬值的趋势,正验证了这一点。人民币脱离美元速度越快,美元贬值的速度也就越快,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影响世界。
现在的人民币的升值仅仅是参照美元,如果同时美元贬值过快,原本意在让人民币小幅升值就很可能变成了仅仅是美元的贬值,而人民币还保持原来被低估的巨大币值偏离。
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仍然巨大,外资就会继续涌入中国瓜分人民币升值空间。如果人民币升值考虑到会影响到美元的贬值,那么要使人民币汇率趋于合理,那么参照美元的升值幅度之大将是我们意料之外的。
人民币升值背后是美元的贬值,因为美元彻底失去中国的支撑。美国必然对其近几年来的货币政策买单。当然中国掌握了大量美元的外汇储备,也自然成了美元贬值的牺牲品。相反如果害怕美元贬值而害怕外汇储备损失,中国不采取应对办法(汇率改革),那么结果就是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多,中国将增加更多可能贬值的美元资产,同时也留给外资更多的瓜分人民币升值空间。
(刘兆辉)
犹太人成功秘诀
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写道:“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政治、学术、文化……在所有领域,犹太人都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绩,那么他们成功的秘密何在呢?
事业成功者不胜枚举
这里有一些令人惊叹的数字。
在根据资产排名的美国前四百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了23%。如果仅限于前四十个,那么实际上有40%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全美人口中仅占2%。在《福布斯》杂志曾经报道的世界前四百名亿万富翁中,以迈克尔·德尔为首,有六十个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
小柴昌俊(物理学奖)和田中耕一(化学奖)曾双双获得诺贝尔奖,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奖项。犹太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也获得了惊人的成绩。由于小柴昌俊和田中耕一的获奖,日本的获奖者达到了十二人。但是,截至二〇〇一年,犹太人的获奖累计已达一百二十九人,其中医学奖四十五人、物理学奖三十一人、化学奖二十二人、经济学奖十三人、文学奖十人、和平奖八人。
日本人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大大高于犹太人,但犹太人的获奖人数遥遥领先。确实,犹太人依靠财富和智慧的力量领导着世界。犹太人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何在呢?
“犹太人聪明。”“犹太人善于储蓄。”在谈论犹太人时,人们总会这么说。犹太人真的有天赋的才能吗?
为何犹太人能够接连出现不胜枚举的“人生的成功者”呢?
第一关键是重视教育
作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自从公元七十年祖国被毁灭以来,一直到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国,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土。他们流散到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混居在一起,但是尽管经过了无数代,他们仍严格地向子孙传授犹太教的教诲。这就是亚洲犹太人和非洲犹太人的由来。
居住在亚洲的犹太法律专家,为犹太人团体从事社会义务活动的迈克尔·沙皮罗指出:“在犹太教中,有一部汇总了对《圣经》(指《旧约》)进行解释和研究的伟大著作《塔木德》。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的意思是‘伟大的研究’。这是一部我们犹太人作为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对没有自己的祖国并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和《塔木德》就是祖国。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拉比(犹太教教士)的教导。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塔木德》常被加上新的内容。
犹太人成功的秘密之一就隐藏在《塔木德》中。在犹太人家庭中,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肯定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犹太人就是根据《塔木德》的教导开展教育的。犹太人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就是重视教育。
与众多犹太人交往密切的外交评论家加濑英明经常为犹太人把自己置于与其他人不同地位的态度而发出惊叹:“比起知识来,犹太人更重视智慧。不是单纯看重知道什么,而更重视在知道的基础上能建立什么。这样,犹太人从共同的知识中也能够发挥不同的智慧。在考虑如何创造与其他人不同的东西时就产生了个性,这样就能获得新观点。”
犹太男孩一到十三岁,就要参加被称为“巴·米茨瓦赫”的成人礼仪式,自己选择《圣经》中的一节,在众人面前宣读。不仅是读,还必须阐述自己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虽然刚刚十三岁,但已经被要求发表独立见解了。
在逆境之中磨炼才干
笑也是犹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在他人国家中生活的犹太人,经常受到歧视,登峰造极的就是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为了在逆境下生存,犹太人一直没有忘记作为心灵港湾的笑。
笑不仅能使心灵感到平静,还有其他效果。诱使人发笑的故事里面必须要有出人意料的笑料,绞尽脑汁地制造这种意外性就使人的想法变得丰富起来,并成为产生新东西的原动力。甚至可以说:“笑是智慧的磨刀石。”
给犹太人带来笑的迫害史,同时也带来了使犹太人获得成功的机会。例如,现在犹太人拥有巨大势力的行业,就是因他们受到迫害而诞生的。
加濑英明指出:“由于受到迫害,犹太人无法从事农业和制造业。犹太人不得不远离各个时代的主要产业。为此,他们开始考虑从事其他人没有干过的新产业。他们就是所谓的夹缝产业的先驱者。在美国,犹太人在好莱坞的电影业中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他们兴起的新产业。百货商店也是犹太人建立的。由于无法参加已有的商业,因此不得不开拓新的商业机会。”
大学教授、记者、作家、音乐家、律师、医生等等,犹太人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人才。共同的一点是,从事这些行业不用投入本钱。犹太人竞相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的工作。
是否能够实现逆境也是机遇这一观念的转换,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由受到迫害而产生的反权威主义也是赋予犹太人独立性的因素。
“两个犹太人就会出现三种意见。”犹太人充满了反叛精神。正是这种不重视权威的性格,才产生了卡尔·马克思这样的社会改革家。
正是由于不重视权威,成功后自己也不会成为权威,这就是犹太人的特征。
我们还应该学习犹太人对时间的看法。“时间就是金钱”是错误的。理由如下:“金线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储蓄的秘诀之一,也许就是不贪恋金钱。
以团结构筑商业优势
犹太人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法则就是人际网。散居在全世界的同胞之间的交流就是获得诸多成功的基础。
建立人际网的媒介就是犹太教的教义。按照犹太教的规定,安息日是不能工作的,也不能谈论工作,必须中断旅行安静地休息。如果旅行中的犹太人到了一个安息日中的社区,那里的人就会留他住宿,并且准备丰盛的饭菜。通过这样的行动,自然就建立了人际网,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就变得非常牢固了。
即使在现代,这种人际网对于商务活动照样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现在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经济评论家荒和雄说:“没有国家的犹太人要想保持民族的团结,只能积累经济力量。犹太人重视人与人的联系,建立了诚信度很高的商业网。如果朋友中有谁在某个领域非常活跃,大家都会积极提供援助。一个家族会团结在一起赚钱,利用这笔钱来支持有才能的人,将他培养成自己的领袖。如果用足球来打比方,可以说犹太民族是一个为球场上的球员建立了完整的赞助集团网络的民族。”
犹太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值得参考。“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这是因为,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建立了巨大金融王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就是“少说”。首先应该倾听对方的话,建立信任关系,才能获得成功。
经济评论家芦屋晓对于犹太人的商业敏感这样说道:“由于长期遭迫害,犹太人一直无法实现定居生活,因此非常重视信息和教育,以便在不熟悉的国家里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生存。”犹太人的强项在于判断得失时,能够不夹带人情世故迅速作出判断。由于犹太人的戒心非常强,因此对于危机管理做得也非常好。犹太人的强项在于经过长年累月培养出从事现代商务活动的必要素质。
(摘译自日本《现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