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钢强
陈寅恪是海内外闻名的历史学家,曾担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的教授,对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以及梵文、突厥文等文字都有精湛的研究。晚年双目失明,仍凭记忆写下许多可传之后世的著作。
然而,对他的名字,人们往往有不同的念法。“恪”字究竟怎么念?魏钢强先生发表在《语言文字周报》的《“陈寅恪”的“恪”字的音》一文,把这一问题讲清楚了。现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有关部门编写小学生读物,“陈寅恪”的“恪”注音为què,我在审读意见中指出应该读kè。可是正式出版社时并没有改过来,而是加了这样一条注释:
恪,由陈寅恪家族考证,古时和方言读音为què。
注文显然受了时下一些说法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加以澄清。所谓“古时”、“方言读音”、“家族考证”,其实没有一项站得住脚。
1.先说“古时”。屈原、杜甫、苏轼是不同时代的古人,我们统一用今音称呼他们为Qūyuán、Dù fǔ、Sūshì;陈寅恪明明是今人,有什么必要非得用古音去称呼他呢?而且真要论起古音来,“恪”字《广韵》铎韵苦各切,折合成普通话就该读kè不读què。
2.再说“方言读音”。我们讨论的是普通话读音,方言读音本不足为凭,更何况“恪”读què也并非陈寅恪家乡的方言音。陈寅恪是江西义宁(今修水)客家人,据调查,修水当地话和客家话(当地称怀远话)“恪”字都不读què。
3.现在说“家族考证”。“恪”字的读音分歧并非因字义不同所引起,不涉及姓名意义的解读,陈氏家族并无特别的发言权。何况陈寅恪先生本人用罗马字母拼写自己的名字也“主要是Yinkoh或Yinke这两种。”
突然想到,曾几何时一些媒体不顾钱锺书自己签名“钱锺书”的事实,声称“据其学生披露,钱锺书名字错写四十年,正确写法应该是‘钱衷书’。谁信呢?
言归正传。què这个音是怎么来的呢?简言之,是“恪”的旧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辞书大概都注有这个音。例如一九五四年版部首排列的《新华字典》,“恪”音ㄑㄩㄝ(què)、又音才是ㄎㄜ(kè)。(规定“恪”统读为kè那是后来的事情,最新版的《辞海》仍收了què这个音并注明了是“旧读”。)“恪”字的què这个音并非陈寅恪名字所专有,“恪遵”、“恪守”、“恪尽职守”的“恪”旧读都是què,“诸葛恪”的“恪”旧读也是què。诸葛恪,诸葛谨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三国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是“古时”人不假,但他名字的读音跟客家话的“方言读音”,跟陈氏的“家族考证”是怎么说也不相干的。
倘要追问què这个不合规律的“恪”字旧读的来历,不妨作下面的推测。“恪”在口语里不用,在《广韵》里又没有同音字,这样的字读音不容易稳定。在许多方言里,“恪”与“确”“壳”等字地位混同,比照“确”“壳”等字由方言推官话,“恪”字才有què这个音。需要说明的是,“壳”旧读què,这个音和口语音qiào都是符合北京话语音演变规律的读音,ké这个音反倒不是北京话固有的。
总而言之,“恪”字读què,这个音是有来历的,“陈寅恪”的“恪”有人习惯读què,不能简单地说是读错了;但规范的读音还是kè,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叶公好龙”的“叶”不再读shè了,“哑然失笑”的“哑”不再读è了,前面提到的“壳”也不再读què了,大可不必还拿“恪”字已经废止的旧读说事儿,来烦扰现在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