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明
近些年,恐怖小说成了书市的一个新的热点。
有很多媒体都把二〇〇五年称为“恐怖小说年”,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〇〇五年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两部引人注目的恐怖小说:鬼古女的《碎脸》和蔡骏的《地狱的19层》,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碎脸》销售十二万册,《地狱的19层》销售三十万册。这一数据表明了两点事实:本土恐怖小说写手经过五年的不断淘汰后终于出现了被市场高度认可的新的写手;五年的时间培育了恐怖小说的读者和市场。
二〇〇六年春,“中国恐怖小说家评选”活动揭晓,周德东、鬼谷女、蔡骏、一枚糖果、余以键、成刚、李西闽、庄秦、离、七根胡等十位作家当选。这次活动由两个著名的网站——新浪网文化频道、天涯社区莲蓬鬼话论坛和两家不太知名的报刊——《中国网友报》、《胆小鬼》杂志联合举办。鉴于《胆小鬼》和周德东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只以网络选票为依据可能更真实一些。结果如下:鬼谷女22298票(网络票数,下同)、蔡骏9995票、离6048票、一枚糖果5933票、周德东3423票,后五位选手的选票不足2011票。从得票数可见,当选票数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拉开的差距非常大,应该不在一个等量级中。且本土恐怖小说的第一代作者似乎开始走下坡路,新生的网络写手势头非常强劲。
要对中国恐怖小说市场有个完整的描述,市场培育期中的周德东、魏晓霞、余以键、李西闽、丁天等恐怖小说“元老级”写手的功绩不可忽略。这些“元老”大多是传统作家转型写起了恐怖小说,被外界评论为“落草为寇”。
本文以恐怖小说写手为线索,试图对自二〇〇〇年以来的恐怖小说整体状况做个介绍。
黑马级实力派写手
●鬼谷女 小说恐怖指数★★★★★
出道:二〇〇五年一月
鼎盛期:二〇〇五年至今
代表作:《碎脸》、《伤心至死·万劫》、《伤心至死·轮回》
一部名为《碎脸》、署名鬼古女的恐怖小说,自二〇〇四年年底连载于新浪网上的“玄异怪潭”后,短短数周点击率就逾百万,被海内外百家网站转载,以超过一千万的人气登上原创小说榜首。上海人民出版社通过美国雅禾出版有限公司找到作者,并在二〇〇五年的元旦推出,首印超过五万册。
截至二〇〇六年六月底,鬼古女的小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销售情况:《碎脸》,销售十二万册以上;二〇〇五年十一月推出《伤心至死·万劫》,销售六万册;二〇〇六年四月出版《伤心至死·轮回》,销售四万册,成为市场认同度最高的写手。
以一部小说而成为“恐怖小说阵营的领军人物”的鬼谷女到底是怎样的人物?这个问题曾引起多方猜测。鬼谷女二〇〇五年七月曾到南京等地签名售书,真相是:鬼古女为一对夫妻合用的笔名,丈夫易铭,妻子余扬,生活在美国的一对华人夫妇。夫妻俩一同在上海一所医科大学就读,毕业后一起到了美国从事IT业。两个人的职业都不错,过着中产的生活。有闲了,便你构思我主笔,写起了小说。而且“通常白天工作,下班后再写几个小时的小说。”真令国内专业写手们汗颜。
有媒体评价其小说:小说悬念不断,死亡的汁液四处流溢,恐怖诡异的气氛渲染颇有些“哥特式”小说的魅力。
●蔡骏 小说恐怖指数★★★★★
出道:二〇〇一年
鼎盛期:二〇〇五年至今
代表作:《病毒》《地狱的第19层》《诅咒》《猫眼》《幽灵客栈》《荒村公寓》《荒村归来》《圣婴》等,刚刚出版了《玛格丽特的秘密》。其中《诅咒》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
这个一九七八年出生的上海人在二十二岁那年开始发表小说,同年获得“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文学新秀奖”。当二十三岁写出成名作《病毒》时,他的心里也异常欣喜:“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接下来,我一口气准备了好几部恐怖小说的素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惊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我还是在十月底开始了《诅咒》的写作,花了一个半月完成了近二十万字。”从此蔡骏就一发而不可收,被称为中国原创“新一代悬疑小说旗手”。
蔡骏在二〇〇四年与“萌芽书系”签约之后,出版的三本书《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荒村归来》销量都在十万以上,其中《地狱的第19层》销售达三十万册。
蔡骏曾痴迷于考古学,所以他的小说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内容,书中的主人公常常以福尔摩斯的方式来探究历史的“真相”,一段恐怖的故事在历史与现实、爱情与惊悚、悬念与推理之间展开。蔡骏是制造恐怖悬念的高手,更是讲故事的高手。
新生级网络派写手
●离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人,凭借《魂行道——湖滨鬼谷》一书出名。该书前半部分曾在起点、天涯、猫扑等文学网站首页强推,并立即引发掀然巨波,俘获“魂迷”无数,被众多网友推荐为年度不可不看的校园恐怖绝对经典,二〇〇五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离,女,当过编辑、自由撰稿人、电台DJ、业余演员以及神出鬼没的都市游民。有轻度的幻想症和严重的恐惧症。夜里走路不敢回头,一个人睡觉害怕面对天花板。有避世倾向,靠观心术与相面术与人交往,现隐居于成都某处,行踪不明。
●一枚糖果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人,一个喜欢写恐怖故事的女孩。文字与她的人一样,美丽而轻舞飞扬。著有《鼠皮玉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抓狂》(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两本书,未出版的作品有《衣冠禽兽》、《有多快乐有多寂寞》)、《堕落的姿势很美丽》、《爱情心怀鬼胎》等,在网上人气很旺。
如果一枚糖果去写言情,文字一定是甜美的。可是,这个女孩披着糖衣在写恐怖,就会让人产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的不安感,一旦掉下去深不见底。
●七根胡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人,对考古和谜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现居北京;二〇〇三年开始上网写作,二〇〇四年成为新浪专栏作家,二〇〇五年出版个人合集《寿衣裁缝》和长篇小说《死亡邀请》。二〇〇六年四月出版古代长篇小说《悬兰枯》,五月出版《超级女性死亡PK》,即将出版《菩提美人》。写作风格诡异。
●庄秦 小说恐怖指数★★★☆☆
从事营销行业,业余以写作为乐。自二〇〇二年底迷上了惊悚小说泥潭,不能自拔。目前已有五十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各类杂志报刊。出版有小说集《夜葬》(含台湾繁体字版)、《医院怪谈》。在圈子里是个出名的快枪手,只要有了构思,就想立刻完成。结果是,第一稿赶时间出来的,很粗糙。所以花在修改上的时间,比别人多出了很多。譬如《夜葬》,边写边在网络上发,在网上的第一稿,只花了二十八天的时间完成。但后来出版的时候,却花了整整两个月来修改。
元老级传统作家
●周德东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原《文友》杂志主编。一九八九年开始,周德东发表大量散文,先后出版十余部散文集。二〇〇〇年定居北京并开始恐怖小说创作。现任《青年文摘》彩版主编。出版有《天惶惶地惶惶》《我爱你》《我看到了我自己》《三减一等于几》《我遇见了我》《谁摸了我一下》等。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正在拍摄中。
至于为什么转型写恐怖小说,周德东自己说,他写恐怖小说有两个目的,一为赚钱,二为给读者一个刺激。
周德东写恐怖小说写了六年,又很会炒作,成为这个行当不可不提的人物,对于培育恐怖小说市场功不可没。有评论认为,周德东强调“心理恐怖”,其恐怖小说初读起来似乎很平淡,但是读着读着,读者的神经就慢慢地被绷紧了,好像周德东牵着一个线绳,他一抖手腕,你就哆嗦一下……
不过,笔者对于他写的恐怖小说不敢恭维,故事的立体感不强,说白了就是不太会讲故事,这大概与周德东写散文出身有关。另外,他的小说中恐怖元素常常是“虎头蛇尾”,一个开头很恐怖的情节往往续了个很“没劲”的尾巴(即真相很平庸),总之一句话,周德东的恐怖小说一点也不恐怖,创作功力明显欠火候。
另外要指出的是,周德东是“773恐怖系列丛书”的开山作者,二〇〇二年元旦开始出版第一本书,本来周德东准备“以每六十天一部书的速度继续将恐怖故事坚持下去”,自第三本开始,策划人花青就开始将余以键、李西闽、蔡骏等收入“773”的大旗之下,培育了包括蔡骏在内的一批作者。
●张宝瑞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人,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一九七一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从事小说、影视剧本、诗歌等创作。是中国“文革”手抄本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一只绣花鞋》《梅花党》《落花梦》《叶飞三下江南》《绿色尸体》等。
对二〇〇〇年开始的恐怖小说复兴运动功不可没。二〇〇〇年十月《一只绣花鞋》在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红极一时,带动了“文革”中手抄本的大量出版,同时带动了“文革”手抄本为题材的影视剧的拍摄,“来找我拍电视剧的有四十多家电视台”,张宝瑞说。
进入二十一世纪,张宝瑞没有新作。
●丁天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人,高中没毕业就开始在社会上“混”。一九九四年在《收获》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梦行人》。一九九七年开始,丁天签约北京作家协会,月薪一千。二○○○年初出版《玩偶青春》,是以纯净为底色的青春迷茫和伤感,媒体戏称其为“七十年代男宝贝”。半年后推出恐怖小说《脸》,一扫青春的感伤和忧郁之色,从此声名大噪,有了“恶魔丁天”的大名。二OO五年十月上海三联书店重版《脸》,二OO六年一月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丁天的《命犯桃花》。
《脸》将现代都市言情和悬疑恐怖、中国画皮传说与西方吸血鬼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被认为“第一部新概念恐怖小说”、“中国当代恐怖小说的开山之作”。但其后很久没有新作,其地位很快被新人替代。
●余以键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人,当过知青、教师、文学编辑等。四川大学社会学研究生毕业,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现供职于成都《天府早报》。早年写诗和短篇小说,曾获四川省文学奖和北京文学奖等数十项文学奖。
从二○○○年起致力于中国本土悬疑恐怖小说的创作,二OO一年开始出版长篇恐怖小说《死者的眼睛》《背后有人》《招魂》《谁在等你》等。
●李西闽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军旅作家。曾在《解放军文艺》《天涯》《作品》等刊发表小说一百余万字。
从二○○○年开始恐怖小说写作,二OO三年恐怖小说《蛊之女》《血钞票》相继亮相,奠定了其作为一个恐怖小说作家的地位。其后一年一部新作,又出版了《尖叫》《死鸟》,李西闽的恐怖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离不开对死亡的描写和渲染。
●魏晓霞 小说恐怖指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做过教师、广播电视主持人、报刊记者。现居北京,二OO一年独力撑起自己的恐怖小说品牌“黑狐·恐怖体验系列”,并已出版《死亡时间表》《12小时惊魂》《鬼谷逃生》《恐怖星期三》《夺命隐私》《黑猫的狞笑》《无处藏身》《老宅魔影》《自掘陷阱》等十二部作品,成为一个较成熟的国产恐怖小说品牌。
魏晓霞是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个人支撑起“黑狐”品牌,也有相当的读者群。但对于我这个“骨灰级”恐怖小说读者,她的小说浅了些。
最具成长性的写手
●成刚 小说恐怖指数★★★☆☆
二OO四年开始悬疑恐怖小说创作,三年间出版了八本小说,有《沉睡谷》《鬼童》《阿丝地狱》《猎人者》《婴骨花园》等。现为自由职业者、国家二级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猎人者》更被不少网友评价为“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其创作的悬疑惊悚小说相对于其它同类题材作品,显得更厚重而有深度。
成刚认为,只有那种以人的心理活动为源头,在现实中产生恐怖事件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心理小说。对于中国其它同类题材作家宣扬的心理恐怖,成刚颇不以为然。
●那多 小说恐怖指数★★★☆☆
曾经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后跳槽到媒体,成为一位记者。以《那多三国事件薄》成名。出版的恐怖小说有《幽灵旗》《凶心人》《坏种子》,刚刚出版了《亡者永生》。
最近图书市场星座书很热,那多又写起了星座书,已出版有《白羊座的双层世界》《当摩羯遇见处女》。
●小汗 小说恐怖指数★★★★☆
原名韩景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生人。二OO一年从医院辞职,从此流浪天涯。现旅居法国。《医生杜明》是他首部中篇小说,有读者称之为“中国版的《沉默的羔羊》。
因为一部网络小说《医生杜明》,小汗一夜之间在网络上成名。当他决定将这部小说贴在天涯论坛的“莲蓬鬼话”时,也想不到自己会这么快成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反应过来,我真的在网上很有名了,就凭一部小说。”有很多网友发帖子说,“《医生杜明》是我这几年觉得最好看的恐怖小说了”,我也有同感。
●李异 小说恐怖指数★★★☆☆
魔羯座生,血型不详,性格不详,工作不详,经历极为神秘。长期混迹网络,编织恐怖之文,忽隐忽现,面无血色,遂成为长年游荡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终极幽灵。出版小说《迷离之水》《十二颤栗》等。
恐怖小说市场在中国正处于生机勃勃的成长期,发展的空间很大。众所周知,美国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的小说在中国败走麦城(在国外销售过亿,在国内却卖不动);另一位恐怖小说大师本特利·利特的小说更是在地摊上贱卖。据说这与西方的政治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宗教、文化氛围等多方面“水土不服”有关。另外,语言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译文往往太白,不能译出恐怖的意味。台湾恐怖小说的发展比大陆早若干年,原以为会很好看。作家出版社二OO六年二月推出了两本被台湾文学界追捧的恐怖小说《网络凶邻》《请把门锁好》,后者曾获得第四届皇冠大众小说奖百万首奖,又获台湾众多名作家李昂、侯文咏、张曼娟等作家极高的评价,然而捧读起来,却非常浅白,犹如台湾的言情小说,令人失望,哪里有恐怖的影子?
无论如何,伴随着鬼故事长大的中国大陆读者“抗击打”能力实在太强,只有中国人才知道怎么“吓”住中国人,这就为本土恐怖小说的产生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本土恐怖小说无范本可寻,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是产生本土恐怖小说大家最好的时机。
令书坛吃了一惊的郭妮
半年出书六种,
销售五百零五万册
郭妮是二〇〇六年上半年新冒出来的一个先锋青春作家,这位被称为“美少女作家”外貌还似一位高中生。她半年里出版了《天使街23号》、《麻雀要革命》等六本书(均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销售量达五百零五万册。据“开卷”的全国畅销书统计,截止二〇〇六年六月六日,郭妮的小说在青春、校园流行读物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韩寒、郭敬明等青春文艺小说作家。
郭妮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贝塔斯曼书友会、榕树下、聚星中文网共同打造的一位“新华语文化”先锋青春小说作家。二〇〇六年六月,德国举行贝塔斯曼直接集团高层管理论坛,仅邀请三位作家参加,郭妮是其中的一位。会上,贝塔斯曼的负责人说,郭妮作品销售势头如此强劲,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奇迹,在全球也是非常罕见的。
郭妮的作品主要以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她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浪漫唯美的风格吸引青少年读者。针对前几年“韩流”对广大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郭妮作品的流行,有人称之为“抗韩英雄”。在出版郭妮作品之前,中国校园文学市场上充斥着韩式小说,郭妮小说的畅销,在中国的图书市场,形成对韩国作品的巨大冲击。
据业内人士分析,郭妮作品的畅销看来还方兴未艾,今年暑期,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单位举办一场命名为“梦想妮世纪·和妮在一起”的全国巡回读者答谢会,在全国十九个城市举行巡回宣传,创造郭妮和读者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将使郭妮的作品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我想看看他到底能写得多差”
近年来,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是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经常亮相于各地的畅销书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归咎于余华的名望;二是归功于出版社的不遗余力的推广和炒作。当此书上部刚出版时,恰逢上海举办书展,出版社在展厅内贴满了广告,又反复组织“签名售书”,调动媒体发了大量消息,造成巨大声势。使这部书的发行量节节攀升。没想到,《兄弟》的畅销还有另一个原因——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不少读者是因为这部小说写得太差了,再去买这本书的。该刊报道在新疆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书市上,一位购买《兄弟》上下册的乌鲁木齐市民罗忠海说:“我是因为别人都说《兄弟》不好,才去买来看的。我知道余华,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很棒!但现在很多人说他的《兄弟》写得一塌糊涂,我真是有点不敢相信,我买这部书,是想看看他到底写得多差。”
新浪第三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揭晓
第三届新浪原创文学大赛揭晓。十九岁的辍学少年林千羽,和二十二岁的复旦女生楚晴分别凭借《逍遥·圣战传说》和《挽云歌》分享了总状元的荣誉。本次大赛由新浪网主办,共收到五千多部长篇小说的投稿。分为奇侠、言情、悬疑、都市、校园、军史等六大门类进行评比,最后决出六大门派总盟主和总状元、总榜眼、总探花。大赛的评委有金庸、余光中、贾平凹、余华、张抗抗、刘震云、海岩等作家、评论家。
本次大赛分为前后两个赛程,林千羽的奇幻小说《逍遥·圣战传说》在前半程曾经力压楚晴的言情小说《挽云歌》,成为前半程状元。《挽云歌》描写的是北宋末年,发生在宋朝七皇子身上的一段家国天下和儿女情长的故事。既有金戈铁马的时势动荡,又有悱恻缠绵的动人爱情。而《逍遥·圣战传说》则描述了一个恢弘壮丽的奇幻时代,神的力量和人心的力量展开了一场超时空的对决。不料,到了总决赛的时候,《挽云歌》再次成为此前一直被看好的《逍遥·圣战传说》的劲敌,终审评委中好几位评委都把选票投向了把一段古典爱情写得凄婉缠绵的《挽云歌》,认为这部小说将言情和历史结合得非常精致,很有“古典版琼瑶”的味道。最后时刻,终审评委张抗抗力挺《逍遥·圣战传说》,认为这部小说极富传奇性和神奇性。最后《挽云歌》和《逍遥·圣战传说》票数相同,评委们争执不下,只好握手言和,让两位作者分别当选为男状元和女状元。这次获奖的作者大部分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专家认为这也预示着“80后”作家的全面崛起,以及新一轮的“80后”创作高峰即将到来。
为何陕西出不了“70后作家”
陕西省自建国以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几十年来,有“陕军”之称。贾平凹、陈忠实……等人,在文坛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全国形成影响的陕西作家、诗人大多数出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不多,七十年代出生者则彻底断代。这一现象曾引起人们的关注。
“70后作家”在国内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于前几代作家的文化气象。这代作家一踏上文坛,就显示了他们对现代时尚生活、欲望和感官快乐的兴趣。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国的“70后作家”多出自现代时尚文化比较集中的上海、广东和北京一带。陕西这一传统文化的代表区域,尽管也会有“70后”出生的人去从事写作,但没有能力像前几代作家那样去从事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写作,又缺乏现代时尚文化的足够资源。
在陕西这样一座以传统为标志的文化高地,还能否坚守其制高点的地位,应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陆谷孙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可兴,可观,可群,可怨,一诀尽之矣!
“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多么平民化的幸福观,偏偏发生在当代中国拥有最丰富精神资源的智者身上;联想钱锺书先生死后简朴到极点的告别仪式(我称之为minimalist art即“最简艺术”的典范)以及钱杨给清华的丰厚捐赠,知识界为尘网名缰拘锁者能不汗颜!?杨又说:“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中国的文化人,特别是那些爱在体制内外跳越,两边讨好,左右逢源者,洗洗你那脏耳朵,恭恭敬敬听听这席话吧!
杨绛先生喜用节制的笔法,宁用“失敬”而不出一个“死”字,那万里长梦,那古驿道的暗喻,更是亦真亦幻,十分脱化。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虽然心似膏火,凄然自煎,但从表面看仍是虚心平气的叙述。仅有一处描写使人惊悸,给人震憾,那是作者对心的描写:“我的心上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我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太太突然一反常态,以毫无节制的白描手法写到血泡和热泪,写到血肉模糊和滓杂污物,可见丧亲伤痛之剧。我的一位年轻的学生认为这段写得过于残忍,我却最欣赏这种狞厉而惨酷的真实,也即狞厉惨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