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修辞学价值

  洪迈的《容斋随笔》中除了训诂学内容之外,还有诸多关于修辞的论述,非常有特色,散见于诗论、文论、史论、考据等诸多内容之中。

  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洪迈从儒家的道统观点出发,继承中国传统的修辞观,重视文章的内容,所谓“质”,也就是文章的传道功能,同时也不轻视“文”,不轻视文采的华美。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洪迈认为“文章岂小事哉”,文章的功能便是传播圣贤之道,而并非是雕虫小技。在《容斋随笔》卷十六《文章小伎》中洪迈慷慨陈辞,为道而呼喊,批评后世文章“逐其末而忘其本,玩其华而落其实”,指出这并非文章本身的过失,而在于作者自己的道统修养不够,轻道溺文的结果。因此,他推崇张文潜的“以理为主”的修辞理论。这实际上反映出洪迈的辞依意设,意为辞先的修辞观。李习之《答朱载言书》中批评 “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或者“义不深不至于理,而辞句怪丽”。洪迈对这种修辞持赞赏态度,认为李习之的观点“最为明白周尽”,“其论于文者如此,后学宜志之”。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洪迈他质文并重的修辞学思想。

  但是受宋代文风的影响,其书中也不乏宋儒的理学气息。特别是书中每论及《论语》、《孟子》或《周易》等经书时,这种借经书以阐发义理的时代通病就显露出来。

  他在《忠恕违道》这段文字中讨论“忠恕违道”之义,先罗列众说,又明示己义,认为“道”是说不明的,附在“忠恕”之上,就有了踪迹,这也有违于道。总之,作者赞同的还是苏子由的“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之言。这是将道家最精妙的“道”引入儒学,宣扬“道”无所不在,世间万物皆有道。人们应顺应其性理,维护“道”之秩序。洪迈这种“道”的思想体系其实就是自觉维护现有的伦理道德、封建秩序,最后达到“上善”境界。

  对于一些很易理解的事情,洪迈也用一些理学上的观点来解释,穿凿附会。说明理学对他的影响之深。如《禹治水》中说:

  《禹贡》叙治水,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次。考地理言之,豫居九州中,与兖、徐接境,何为自徐之扬,顾以豫为后乎?盖禹顺五行而治之耳。冀为帝都,既在所先,而地居北方,实于五行为水,水生木,木东方也。故次之以兖、青、徐;木生火,火南方也,故次之以扬、荆;火生土,土中央也,故次之以豫;土生金,金西方也,故终子梁、雍……

  洪迈竟然认为禹治九州的次序是按五行为序,这也是理学的作怪。当时洪水横流,大禹不可能也等不及到要定好五行才开始治水。另外五行之说在禹时尚未产生,以古附今,令人啼笑皆非。这都说明尽管洪迈学识渊博,但不可能独立于那个时代之外,受到当时的理学思潮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二、繁简有当,文贵于达

  洪迈在《容斋随笔》卷一《文繁简有当》中针对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的修辞原则而提出“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所当也”,即文章应该重在文意通达,而繁复与简单各有所长,只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便是好笔法。欧阳修是对史传碑铭文而言,在此洪迈与他是一致的,提倡简洁,认为“志文不可冗”。

  但是洪迈把繁简理论扩展到注书与史书中,认为繁简要视情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注书,洪迈明确提出修辞原则:简单明白。洪迈认为注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解释明白原作旨意,用冗长、繁复的语言来表达反而适得其反。洪迈用正反两方面举例来表达这种修辞思想。

  首先,洪迈从正面说明 “解释经旨,贵于简明”的原则。他以孟子释《公刘》诗为例,认为孟子深得注文之要领,简明注释但“四句之义昭然”。

  其次,洪迈引用颜师古注《汉书》中的一些不当之处,从反面进一步论述他的上述观点。他认为颜师古所注有一些繁琐之处,对意义浅显的字词反复注释,这应该避免。

  对于注书,洪迈以正反例为证,认为应该“简明”。而对于史书,洪迈认为繁复固然有特色,简洁亦值得提倡,关键在于繁简是否能为文章的表达服务,繁简必须与文达相适应。比如《史记》与《前汉书》所载文字相比,《史记》重复用“以千三百户”三次,而《前汉书》比之少了二十三个字,“然不若《史记》为林赡可喜”。这就是提倡在史书中使用繁复的修辞手法,但并不绝对。洪迈就认为《左传》“语简而切”,认为言简意赅,又会在读者面前展现完全不同于繁复的另一种风景。

  洪迈从碑铭文、注书、史书三个方面表述了“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所当”的修辞观,反映出他繁简有当的修辞思想并不是僵固的,而是分不同的文体论述不同的修辞观,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明确而进步的修辞观。

  三、锤炼字句,陈言务去

  洪迈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例的分析,归纳了词语运用方面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首先,重视炼字。改诗的经典是韩愈改贾岛诗。贾诗原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因觉“推”字不切而拟用“敲”,一时不定手作“推敲”状而偶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愈沉吟良久终觉“敲”字为佳。这一改竟改出比“修改”、“琢磨”等用词更为妥贴一个词汇“推敲”,千古传为美谈。洪迈《容斋随笔》中也记载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

  其次,洪迈指出虚词的作用。《容斋随笔》卷六《东坡诗用老字》中指出“东坡赋诗,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是皆以为助语,非真谓其老也,大抵七言则于第五字用之,五言则于第三字用之。”指明了语助“老”的作用是凑足音节。

  《容斋随笔》卷九《毛诗语助》中指出了《毛诗》中两类不同作用的语助,一类作用是“以为句绝者”即断句。如“之、乎、焉、也、者、云、矣、尔、兮、哉”而另一类如“只、且、忌、止、思、而、何、斯、旃、其”,虽然这一类没有具体指明其作用,但显然认识到了其作用与前一类肯定不同。

  《容斋随笔》卷七《孟子书百里奚》中指出虚字的作用是:“味其所用助字,开阖变化,使人之意飞动。”由此可见,洪迈认为语助不但有语法上的作用——凑足音节和断句,还可以造成文章气势的跌宕起伏,即使文章“开阖变化”。

  虚词可以扩大文章的功能,洪迈也是以具体例子来说明的:“予观《史》《汉》所记事,凡致疑者,或曰若,或曰云,或曰焉,或曰盖,其语舒缓含深意”

  第三,陈言务去。自韩愈提出陈言务去的方针后,很多文学家都提倡用语应当通俗易懂,慎用古语。但他们主要针对诗文而言。洪迈认为不仅诗文应该如此,日常往来书简也应该戒“厌烂陈言”,多使用生活中平实的语言。他批评当时有些文人,“如小简问委,自言所在,必求新异之名。……殊为可笑”。这种观点,对于我们今天为文,仍有指导意义。

  四、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大致归纳有:炼字、讳饰、双关、复迭、省略、对偶、比喻等等。对于比喻辞格的认识,例如《容斋随笔》卷一《稗沙门》中有着这样的说法:

  《宝积经》说僧之无行者曰“譬如麦田,中生稗麦,其形似麦,不可分别,尔时田夫,作如是念,谓此稗麦,尽是好麦,后见穗生,尔乃知非。如是沙门,在于众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见时,谓尽是沙门,而彼痴人,实非沙门,是名稗沙门。”比喻甚佳,而文士鲜曾引用,聊志于此。

  用稗草来比喻无行僧人,洪迈已明确认识到了比喻这种辞格。还有炼字、讳饰等,前已有论述,不复赘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